在複雜多變的世界中,我們常常渴望確定性,卻往往忽略了機率思維的重要性。在Morgan Housel 的《一如既往:不變的人性法則與致富心態》書中,提到一個令人深省的觀念:人類在面對不確定性時的矛盾心理,以及這種心理如何影響我們的決策判斷。
這本書提出了一個有趣的悖論:那些能夠創造偉大成就的特質,往往也是導致重大失敗的原因。舉例來說,一個人如果特別擅長某項能力,常常會在其他方面表現得異常拙劣。這就像是大腦的容量有限,當某一項能力特別突出時,可能會壓縮其他能力發展的空間。
這個觀察特別引人深思,書中舉出史丹佛大學教授 Ronald Howard 設計的一個精妙考試方式。他要求學生在每個答案旁邊標註一個百分比數字,代表對答案的確信程度。如果學生宣稱百分之百確定卻答錯了,就會直接不及格;相反地,如果說對答案完全沒把握(0%)卻答對了,也拿不到分數。這個方法巧妙地訓練學生理解機率思維的重要性。
更深入地看,這個現象在現代社會中處處可見。正如哲學家 Bertrand Russell (羅素)所說:「現代世界之禍,源於愚人自以為是,而智者滿腹懷疑。」這句話道出了一個深刻的真理:過度自信往往比能力不足更危險。
書中提到一個發人深省的觀點:什麼樣的人能夠攀登到成功企業的巔峰?答案是:堅定、樂觀、不屈不撓、充滿自信的人。但弔詭的是,什麼樣的人最可能做出過度冒險、不自量力的決策?答案竟然完全相同。
在討論風險與不確定性時,作者提出了「百年一遇事件」的觀點。這個詞並不是字面上的「每一百年發生一次」,而是指任何一年發生的機率約為1%。當我們考慮到可能發生的「百年一遇事件」種類眾多,且彼此獨立時,某一年至少發生一次的機率其實相當高。
這個概念在實務應用上特別重要。以投資理財為例,很多人在做投資決策時,往往過度關注「是否會賺錢」這個二元結果,而忽略了風險與報酬的機率分布。在職場中,我們也常常看到人們因為過度自信而做出錯誤的判斷。
然而,這個理論也有其限制。人類在面對複雜決策時,完全理性地運用機率思維是極其困難的。正如書中提到的,人類無法真正理解極大或極小的數字,這是我們的認知限制。
在日常生活中實踐機率思維,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改變我們的思考模式。首先,在面對重要決策時,不應該只考慮單一結果,而是要試著列出各種可能性及其發生的機率。這種思考方式能幫助我們做出更全面的評估。其次,我們需要培養「範圍思考」而非「點狀思考」的習慣,也就是說,不要執著於精確的預測,而是要考慮各種可能的結果範圍。同時,保持適度的懷疑態度也很重要,這不是否定自己的判斷力,而是保持謙遜和開放的心態。最關鍵的是要學會接受不確定性的存在,理解它是生活的常態,而非例外。唯有真正接受這一點,我們才能在充滿不確定性的環境中,做出更明智的決策。
Housel的核心概念提醒我們: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中,過度追求確定性反而可能帶來風險。真正的智慧在於理解並接受不確定性,同時學會用機率思維來做出更明智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