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買個饅頭多好!非要喝豆漿!”老伴低聲埋怨著,聲音卻清晰地穿過了整個醫院食堂。
“豆漿怎麼了?我喜歡喝。”老人把杯子往桌上一放,倔強的臉上皺紋擠在一起,像是在對抗什麼。
我坐在角落,默默看著他們。早餐的爭執太常見,特別是老人們。節儉早已刻進他們的骨子裡,生活的重擔讓一頓簡單的早餐也變成了一場無聲的博弈。
“你在看什麼?”旁邊一個病人問我。
“那兩位老人,”我指了指,“他們讓我想起我的父母。節儉了一輩子,生怕給家人添負擔。”
病人點點頭,“在農村,生病就是一場災難。有些老人直接對兒女說,‘我病了別花錢,沒用的。’”
“可問題是,他們明明是這個國家的基石啊。”我嘆了口氣。
後來,我忍不住與那位老人聊了幾句。
“老伯,您和大媽的感情真好,吵架都是為對方著想。”我半開玩笑地說道。
老人笑了笑,卻顯得有些無奈:“哪是吵架啊,能不生病就好了。醫保每年漲價,我就想着省一點是一點。饅頭總比豆漿便宜點吧?”
他的語氣很輕,卻讓我感到一陣沉重。他們這一代人,經歷過饑荒和動盪,為國家交了一輩子的公糧、農業稅,如今卻在節衣縮食地為未來憂慮。
“老人家,您知道嗎?有時候,我們可以依靠的不只是自己。”我看著他,用一種近乎祈求的語氣說道,“您有沒有想過信仰?比如依靠上帝。”
老人有些愣住,臉上的倔強瞬間鬆動了些。他低聲問:“上帝會管我們這種窮人?”
“是的,上帝特別關心貧窮和受苦的人。他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您所經歷的一切,上帝都知道,祂願意給您力量去面對。”我堅定地回應。
幾天後,我又在醫院碰見了他。他看上去輕鬆了許多,手裡握著一杯熱豆漿。
“老伯,今天沒爭饅頭了?”我笑著問。
他靦腆地笑了笑:“沒有。我想了一下,你說得對。人的命運不光靠自己,有時候,也得交給更高的力量。我跟老伴說,咱們不再吵了,好好過日子。”
尾聲
這個小插曲沒有轟轟烈烈的轉折,但它讓我看到一絲希望:在這個冰冷的現實中,信仰或許能為那些倔強的臉、沉重的生活帶來一絲溫暖與盼望。也許題目敏感,也許有人會批評,但我相信,憐惜與改變,始於最微小的觸動。
2024-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