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喜歡吃菜的月光而言,自助吧當然是有吸引力的,縱然最後都會因為煮肉而讓火鍋湯變得混濁,但能吃到自己燙好的菜,那可真是療癒。所謂的火鍋不就是想吃什麼就放什麼嗎?不會受到菜盤的限制。雖然,自助吧的價格會比一般配好的菜盤還要貴一些,但與其吃進一堆火鍋料,倒不如由自己來選擇比較自由。
接續上一篇文章,換言之,如果是兩者都能做好的話,那當然是更具吸引力。像月光之前去吃過荖子鍋許多次,而這間店的特色就會是集中在好吃的麵,剛做好的麵下鍋煮的確是每回來消費必須要來一盤的。所以每家店的特色都不一樣,要有特色才能經營得長久。對於喜歡吃菜的月光而言,自助吧當然是有吸引力的,縱然最後都會因為煮肉而讓火鍋湯變得混濁,但能吃到自己燙好的菜,那可真是療癒。所謂的火鍋不就是想吃什麼就放什麼嗎?不會受到菜盤的限制。雖然,自助吧的價格會比一般配好的菜盤還要貴一些,但與其吃進一堆火鍋料,倒不如由自己來選擇比較自由。
因此,要把握每一次用餐的經驗,好好體會,時間一久,可能記憶就模糊化了。就像出國旅遊對於大部分人是記憶深刻的事,但隨著時間經過,幾年後也會感到沒那麼特別了,買回來的紀念品也不是那麼的感到珍貴。所以,當下的體驗感才是最重要的。
就是花了時間與精神,坐在位子上將這一些食材好好的煮熟並品嚐,並不單單只是為了填飽肚子而已。一樣的老話,若要填飽肚子,就在家裡隨便吃一個便當也可以度過一餐,何必要特地來一趟呢?當然,隨著時代變遷,即使是在用餐也要分秒必爭的滑一下手機,就算在吃火鍋也不管會不會讓熱湯濺到手機螢幕上,反正就要一直滑。每個人的價值觀不一樣,或許這些滑手機的人是想要高效率的利用時間,所以連吃火鍋都要滑幾下;或許是因為要吃很久怕無聊,所以要看一下手機解悶,要怎麼做當然都是個人的選擇。也許過一段時日,會改變作法也說不一定。就像月光也不是一開始就採用不沾醬不喝汽水的做法,一樣是採去店裡有什麼都要來一下的做法。
怎樣做會比較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由。而月光想要強調的是,在不影響他人的前提下,擁有自己的做法是比較有趣的。例如吃火鍋不一定就要配白飯,可以選擇其他的看看,冬粉或是烏龍麵?還是一顆雞蛋也行,選擇的背後都要有理由才好。月光覺得,從每一次吃火鍋中,能夠反覆的思考自己的飲食習慣,有沒有想要嘗試的其它方式?如果有發現更好的方式就加以更新。如此默默的實踐著屬於自己的方式,一樣可以跟親友談天說地,不變的是這份聚餐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