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馬61 影評 |從今以後:Angie的眼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以下強力劇透,未看過電影請迴避🙅

Angie在律師樓有一個長鏡頭 ,交代了兩段截然不同的情緒:

當她終於明白Pat的心願時,壓抑許久的情緒得以抒發,因此眼淚奪眶湧出,瞬間滴落。有觀眾說,那一刻Angie除感動釋懷以外,可能有更多複雜情緒——例如愛失而復得的滋味,取決於觀眾自己的理解和體驗。

Angie第一次流淚之後,不再注視電腦螢幕,而是望向另一方向,考慮應該怎樣處理跟胡家的矛盾。演員用淚凝雙睫良久都未滴落表達Angie的心理掙扎,然後艱難作出一個決定:「我知道應該怎麼做了。」 Angie並非想妥協退讓、遷出愛巢,而是決意要打官司爭產,以法律程序向世人證明她和Pat的關係。

Angie第二次流淚是出於一種情感拉扯:捍衛愛情的自尊心和親戚「一家人」之間的取捨。最終選擇跟胡家反面,因為她知道:「如果阿Pat喺度」,也會跟她並肩作戰,因為她倆才是彼此最親密的家人。

raw-image

📋哭泣是原始本能,嬰兒一出生就懂得啼哭。當人略微長大,例如從讀幼稚園開始,已培養出克制力,不會再因為肚餓就嚎啕大哭。成年人有情緒張力,例如人生失意、受到打擊時,你會想哭,但又要忍淚,不可以隨便哭,這便產生了情緒拉扯的張力,此種張力經常成為戲劇力量的源泉。但是,「哭泣」本能地容易感染觀眾,經常成為賣慘的戲劇手段——濫用原始的人類情緒,而不是鼓勵觀眾克制。

若想將哭泣升華成為一種抒情手法,需要有抒情的基礎。Angie前期跟胡家人爭拗的鋪陳,令她因釋懷而灑淚,再因情感拉扯而凝淚能夠成立,否則這場戲就跟狗血八點檔台劇沒分別。事實上,電影避開了Pat去世時Angie痛哭的場景。作為一種原始本能,生離死別時的痛哭沒什麼好看,就如同食物是人類本能,但美食節目沒藝術價值一樣。


📋芝加哥著名影評網站RogerEbert給《從今以後》打出4.5/5的高分,卻批評了這場律師樓的戲份:「劇情單薄令人失望,Angie的鬥志竟如此簡單地被點燃了。」 作者的評論不無道理,尤其是打官司的決定交代得過於草率,過程也一筆帶過,只是靠區嘉雯強力灑了兩滴淚撐住。

說到底,灑淚只是一種較原始的抒情方式。而那些更複雜深刻的抒情——例如電影的詩意開場,沒有人撒淚,卻是最感動人心的時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ndrew電影筆記 🎥✨️🍊🐠🏮🧨🌻
2會員
53內容數
✍️ for the evolution of our humanity. ❣
2025/04/30
香港近年很多一片導演,首作票房口碑比楊曜愷的《叔叔》更成功,但第二部戲就... 不是不成功,就是很失敗。 一部戲的成功充滿偶然,導演需要用重複成功證明其中之必然。「搏」的動力來自逆水行舟。透過電影《從今以後》,我們可以見到一個導演,怎樣在第二部戲去「搏」更廣闊的市場受眾。電影拍胡家每個人都很花心思
Thumbnail
2025/04/30
香港近年很多一片導演,首作票房口碑比楊曜愷的《叔叔》更成功,但第二部戲就... 不是不成功,就是很失敗。 一部戲的成功充滿偶然,導演需要用重複成功證明其中之必然。「搏」的動力來自逆水行舟。透過電影《從今以後》,我們可以見到一個導演,怎樣在第二部戲去「搏」更廣闊的市場受眾。電影拍胡家每個人都很花心思
Thumbnail
2025/04/26
過往香港電影導演會對主角預測準確率高達八九成, 今年首增設配角獎,如果有人據歷史開出盤口就好了。我會買李琳琳同伍允龍 ,不是因為他們贏面大,而是勝率會被低估,賠率夠吸引。 假設導演會是10%金像獎選民看法的抽樣調查,怎樣情形之下,才能代表全民意見呢?有廣泛共識。人群的共識往往容易集中於最受矚目
Thumbnail
2025/04/26
過往香港電影導演會對主角預測準確率高達八九成, 今年首增設配角獎,如果有人據歷史開出盤口就好了。我會買李琳琳同伍允龍 ,不是因為他們贏面大,而是勝率會被低估,賠率夠吸引。 假設導演會是10%金像獎選民看法的抽樣調查,怎樣情形之下,才能代表全民意見呢?有廣泛共識。人群的共識往往容易集中於最受矚目
Thumbnail
2025/04/24
區嘉雯爭影后又爭劇后有望雙喜臨門? 不少外國影評跟我最初一樣,對區嘉雯充滿好奇:此人有何過人之處,到退休年紀,竟能如此成功? 💡進入影圈的舞台劇演員 想要進入一個新的圈子,別人未必故意排斥你,但會用放大鏡看你。電影評論學會獎六強不入,評審對她的負評主要是演出不自然、話劇味、用力過猛等。
Thumbnail
2025/04/24
區嘉雯爭影后又爭劇后有望雙喜臨門? 不少外國影評跟我最初一樣,對區嘉雯充滿好奇:此人有何過人之處,到退休年紀,竟能如此成功? 💡進入影圈的舞台劇演員 想要進入一個新的圈子,別人未必故意排斥你,但會用放大鏡看你。電影評論學會獎六強不入,評審對她的負評主要是演出不自然、話劇味、用力過猛等。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他們一家人沒有互相戳破彼此的真心、沒有可歌可泣的和解戲碼,也沒有一般親情主題會呈現的相擁道歉與道謝,我想就是東方家庭的實際面,那份總是難以啟齒的情感,默默生厭再默默和解
Thumbnail
他們一家人沒有互相戳破彼此的真心、沒有可歌可泣的和解戲碼,也沒有一般親情主題會呈現的相擁道歉與道謝,我想就是東方家庭的實際面,那份總是難以啟齒的情感,默默生厭再默默和解
Thumbnail
「不是所有關係都可以和解,只是我們可以嘗試去理解那個不容易,就算他再不好,我們也曾經有很好的時候。」
Thumbnail
「不是所有關係都可以和解,只是我們可以嘗試去理解那個不容易,就算他再不好,我們也曾經有很好的時候。」
Thumbnail
《之前的我們》是一部在你觀看過後就會烙下印記的電影,不管相隔多久想起都會感受到歷歷在目的心痛。
Thumbnail
《之前的我們》是一部在你觀看過後就會烙下印記的電影,不管相隔多久想起都會感受到歷歷在目的心痛。
Thumbnail
流淚,好像是一種釋放的方法,應該很舒服吧。 看了電影「消失的她」,片尾那一場,兩個主角都哭,看著他們的眼淚滾滾落下,很有療癒的效果,是牽動人心的一幕; 男的哭,覺得他的世界就此終結,所有企圖徹底失敗了。而且本來他的心情也是五味雜陳的,因為…….. 女的哭,可能是因為替閨蜜捉到害死她的夫婿,終歸
Thumbnail
流淚,好像是一種釋放的方法,應該很舒服吧。 看了電影「消失的她」,片尾那一場,兩個主角都哭,看著他們的眼淚滾滾落下,很有療癒的效果,是牽動人心的一幕; 男的哭,覺得他的世界就此終結,所有企圖徹底失敗了。而且本來他的心情也是五味雜陳的,因為…….. 女的哭,可能是因為替閨蜜捉到害死她的夫婿,終歸
Thumbnail
雖然我是抱著對劇情一無所知的知識量入場,但整體來說還是很喜歡的,整整兩小時多的時間不管是運鏡、色調、配樂、演技、都很讓人驚艷,幾乎都沈浸在大螢幕中(只有少數的對話感到出戲)
Thumbnail
雖然我是抱著對劇情一無所知的知識量入場,但整體來說還是很喜歡的,整整兩小時多的時間不管是運鏡、色調、配樂、演技、都很讓人驚艷,幾乎都沈浸在大螢幕中(只有少數的對話感到出戲)
Thumbnail
光和影、藍和橘、愛和恨、詭譎和幽默,還有母親與女兒。
Thumbnail
光和影、藍和橘、愛和恨、詭譎和幽默,還有母親與女兒。
Thumbnail
這是一部十分考究觀者心理素質,卻又同時在風暴的中心點,倡議著與世無爭的大愛的作品。先將己身情緒收縮至零,拋開一切對於社會與實際既存想像,放逐道德箝制的所有,如此一來,《誰》能在感性裡烙印地多深刻,就有多深刻。既然生命何其悲苦,財富、聲名,物質之於意識衝擊,終究是二手的;放得下或揮不去,或許才是最沈重
Thumbnail
這是一部十分考究觀者心理素質,卻又同時在風暴的中心點,倡議著與世無爭的大愛的作品。先將己身情緒收縮至零,拋開一切對於社會與實際既存想像,放逐道德箝制的所有,如此一來,《誰》能在感性裡烙印地多深刻,就有多深刻。既然生命何其悲苦,財富、聲名,物質之於意識衝擊,終究是二手的;放得下或揮不去,或許才是最沈重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