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使用手冊 - The Body: A Guide for Occupants

更新於 2024/12/08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The Body: A Guide for Occupants』是由知名作家 Bill Bryson(比爾·布萊森)撰寫的一部作品。他的筆觸幽默風趣,並且深入淺出的描述科學知識。布萊森擅長撰寫科普、旅遊與文化書籍,善於將複雜的科學和歷史知識化繁為簡,讓讀者在愉快的閱讀過程中獲得豐富的知識。

在這本書中,布萊森運用他獨特的敘事風格,帶領讀者探索人類身體的奧秘。全書以一個「住在自己身體裡」的視角為出發點,涵蓋從細胞、基因到器官和疾病的廣泛內容。他的目的是讓讀者更深入了解自己身體的結構與功能,以及它如何保持運作、如何對抗疾病,甚至我們尚未完全解開的身體謎團。

作者的輕鬆語調和幽默感,講述了許多關於醫學史和人體科學的奇趣故事,比如醫學如何演變、早期的解剖學如何被誤解,以及那些影響我們健康的重要發現。此外,他也探討了現代醫學的侷限性與未來可能的突破,讓讀者在知識的同時,更珍視健康。

下面摘錄了一些片段與大家分享:

In the second or so since you started this sentence, your body has made a million red blood cells. They are already speeding around you, coursing through your veins, keeping you alive. 
raw-image

在你說這句話的一秒鐘內,你的身體已經製造了百萬個紅血球。它們已經在您周圍飛速穿梭,流經您的靜脈,讓您活著。

以微觀世界的觀點,在看似靜止的身體內部,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著無數的生命活動。紅血球「飛速穿梭」的動態感,更突顯了生命的活力與奇妙。



The body is often likened to a machine, but it is so much more than that. It works twenty-four hours a day for decades without (for the most part) needing regular servicing or the installation of spare parts, runs on water and a few organic compounds, is soft and rather lovely, is accommodatingly mobile and pliant, reproduces itself with enthusiasm, makes jokes, feels affection, appreciates a red sunset and a cooling breeze. How many machines do you know that can do any of that? There is no question about it. You are truly a wonder. But then so, it must be said, is an earthworm.
raw-image

人體經常被比喻為一部機器,但它遠遠不只如此。它每天工作二十四小時,長達數十年之久,不需要(大部份)定期維修或安裝零件,靠水和一些有機化合物運作,柔軟可愛,活動自如,熱情地自我繁殖,開玩笑,感受情感,欣賞紅色的夕陽和涼爽的微風。您知道有多少機器可以做到這些?這是毫無疑問的。您真是一個奇蹟。但不得不說,蚯蚓也是如此。

列舉了身體的許多優點,以蚯蚓作為對比,即使是看似簡單的生物,也擁有令人驚嘆的生命力。

The great paradox of the brain is that everything you know about the world is provided to you by an organ that has itself never seen that world. The brain exists in silence and darkness, like a dungeoned prisoner. It has no pain receptors, literally no feelings. It has never felt warm sunshine or a soft breeze. To your brain, the world is just a stream of electrical pulses, like taps of Morse code. And out of this bare and neutral information it creates for you—quite literally creates—a vibrant, three-dimensional, sensually engaging universe. Your brain is you. Everything else is just plumbing and scaffolding.
raw-image

大腦的最大悖論是,你所知道的世界的一切,都是由一個本身從未見過這個世界的器官提供給你的。大腦存在於寂靜與黑暗之中,就像一個被囚禁的囚犯。它沒有痛覺感受器,完全沒有感覺。它從未感受過溫暖的陽光或柔和的微風。對您的大腦而言,世界只是一串電子脈衝,就像摩斯電碼一樣。從這些赤裸裸的中性資訊中,它為您創造出-確實是創造出-一個充滿活力、三維的、感官上引人入勝的宇宙。您的大腦就是您。其他的一切都只是管道和支架。

將大腦比作一個囚犯,生動地描繪出大腦與外部世界的隔絕狀態,並強調大腦僅憑藉電脈衝信號,就構建出我們所感知的豐富多彩的世界,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悖論,也體現了大腦的強大與神秘。

We all know that blood carries oxygen to our cells—it is one of the few facts about the human body that everyone does seem to know—but it also does a whole lot more. 
raw-image

我們都知道血液將氧氣帶到我們的細胞—這是人體中少數似乎人人都知道的事實之一,但它還能做更多的事情。

一個看似簡單的常識,思考血液的功能,但其實血液有著多種功能,如輸送荷爾蒙、清除廢物、抵抗病原體等,展現出血液在維持生命活動中的重要作用。



Death is, for most of us, the most terrifying event imaginable ….. But we do seem to have some measure of defense mechanism built into us. 
raw-image

對我們大多數人而言,死亡是可以想像得到的最可怕事件……但我們似乎確實有內建某種程度的防禦機制。

以直白的語言點明了死亡的可怕,但隨即話鋒一轉,指出人類自身也擁有一定的心理防禦機制,以面對死亡的恐懼。這段話反映了人類面對死亡的矛盾心理,也引發我們對生命意義的深層思考。


Pubic and underarm hair are more problematic. It is not easy to think of a way that armpit hair enriches human existence. 
raw-image

陰毛和腋毛的問題較多。要想出腋毛能豐富人類生存的方式並不容易。

以幽默的口吻,引出一個看似無關緊要卻引人深思的問題:人類為什麼會長出腋毛和陰毛?作者坦言,目前對於這些次生毛髮的功能尚無定論。這個看似無解的謎題,恰恰反映了人類對自身認識的局限性,也激發我們對生命演化的思考。



To all of them, you are not a person but a world—a vast and jouncing wealth of marvelously rich ecosystems with the convenience of mobility thrown in, along with the very helpful habits of sneezing, petting animals, and not always washing quite as fastidiously as you really ought to.
raw-image

對它們來說,你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世界—一個充滿豐富生態系統的龐大寶藏,加上流動性的便利,以及打噴嚏、撫摸動物、洗衣服不夠勤快等非常有用的習慣。

對微生物來說,人類的存在是一個世界。在我們眼中平凡無奇的身體,在微生物的世界裡卻是一個廣闊的宇宙,充滿了各種資源和机遇。將微生物描繪成一群精明的「探險家」,揭示了人類與微生物之間複雜而微妙的共生關係。


The great dream was to transplant a heart, but in many places it faced a seemingly insuperable obstacle: a person could not be declared dead until his heart had been stopped for a specified period, but that was all but certain to render the heart unusable for transplant. To remove a beating heart, no matter how far gone the owner was in all other respects, was to risk prosecution for murder.
raw-image

移植心臟是一個偉大的夢想,但在許多地方卻面臨著看似無法克服的障礙:一個人在心臟停止跳動一段特定時間後才能宣告死亡,但這幾乎肯定會使心臟無法移植。移除一顆跳動的心臟,不論其主人在其他方面有多嚴重,都有可能被控謀殺。

點明了心臟移植手術所面臨的倫理困境。生與死的界限,在醫學技術的發展下變得模糊,也引發了深刻的道德思考。這裏並沒有明確的答案,它將這個難題留給讀者,讓我們在科技與倫理的交織中,尋找自己的立場。

​​Pain has an element of blank;It cannot recollect. When it began, or if there were. A day when it was not.—EMILY DICKINSON
raw-image

『疼痛具有空白的元素;它無法回憶何時開始,或是否有不存在的一天-艾米麗-迪金森』

作者引用了美國詩人艾米麗-迪金森的詩句,以詩意的語言描繪了疼痛的本質。疼痛是一種主觀感受,它無法被精確測量,也無法被他人完全理解。作者巧妙地將疼痛與記憶、時間等概念聯繫起來,引發我們對疼痛的深層思考。



Exercise regularly. Eat sensibly. Die anyway.
raw-image

定期運動。合理飲食。無論如何都要死。

這句消極的話語,蘊含著深刻的哲理。以幽默的方式,作者提醒我們健康的生活方式固然重要,但最終都無法逃脫死亡的宿命。這句話並非鼓勵我們放棄努力,而是讓我們在有限的生命中,更加珍惜每一天,活出自己的精彩。





結語


人體是生命奇蹟的具體呈現,其複雜與精妙超越任何機器。透過深入了解細胞、血液和大腦等基本生理機制,我們能夠更加有效地維持身體健康,從而實現長壽目標。人體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自我修復與更新,例如每秒鐘製造百萬紅血球的能力,展示了生命的活力與恢復力。這啟示我們珍視身體內在的奇妙機制,並透過規律運動、均衡飲食和充足睡眠等養生習慣,為身體提供所需養分與能量,讓它在高效運作的同時抵禦疾病入侵。長壽不僅是一種目標,更是身體與心靈和諧共處的成果。

書中對大腦的描述揭示了心理健康對長壽的重要性。大腦雖與外界隔絕,但能以電信號構建我們所感知的豐富世界,體現了人類心智的強大與神秘。這提醒我們,養生不僅是身體層面的維護,更包括心靈的調適。透過減壓練習、冥想及建立積極的心態,我們能夠增強大腦的韌性,減少壓力對健康的侵蝕。此外,書中提到的生命悖論如死亡恐懼,啟發我們以坦然的態度面對生命的有限性,並以熱忱探索生命的意義。健康的生活方式無法改變終點,但能提升每一日的品質,讓我們在有限的時間裡活得豐富且精彩。養生的本質在於尊重生命本身,並在過程中尋求心靈與健康的平衡。



avatar-img
4會員
50內容數
歡迎來到伊桑的書摘!我是Ethan,一位熱愛讀書的人,致力於每年閱讀一百本好書,並將從中汲取的智慧分享給志同道合的朋友。這裡的內容專為那些追求長壽與智慧朋友而設計,涵蓋最新的科學研究、健康觀點,並以歐美醫藥哲學的角度探討疾病預防與養生之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伊桑的書摘 的其他內容
David A. Sinclair 是哈佛醫學院遺傳學教授,他畢生致力於研究衰老的機轉。他的研究聚焦於生物老化的機制,特別是端粒、NAD+ 輔酶和長壽基因(sirtuins)等領域,並提出老化是一種可以延緩甚至逆轉的過程。
吃出健康 - The New Science of How Your Body Can Heal Itself
『Why We Get Fat: And What to Do About It』(為何我們會變胖,該怎麼做)是一本聚焦於現代營養學的書,挑戰了低脂飲食與熱量均衡的傳統觀念,提出胰島素與碳水化合物攝取在肥胖形成中的關鍵作用。作者 Gary Taubes 是一位以研究和撰寫健康與營養相關議題的科學作家
『The Metabolism Reset Diet』的作者 Alan Christianson 是一位專門研究新陳代謝健康和整體醫學的自然醫學醫師。他致力於幫助人們透過天然療法與生活方式的調整,改善健康問題並恢復身體活力。
『Why We Sleep』的作者 Matthew Walker 是一位英國神經科學家與睡眠研究專家,現任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神經科學與心理學教授。他畢生專注於研究睡眠的作用、好處與影響,以科學的角度來探討睡眠如何影響我們的身心健康、記憶力、免疫系統及情緒管理。
『Breath: The New Science of a Lost Art』的作者James Nestor對健康、科學和人類潛力的探索有深刻的見解。其作品專注於生活中看似簡單,但潛力非凡的習慣和科學現象。本書透過深入的研究揭示呼吸的重要性,並說明現代人已逐漸失去對呼吸的技巧,並對健康甚至壽命產生深
David A. Sinclair 是哈佛醫學院遺傳學教授,他畢生致力於研究衰老的機轉。他的研究聚焦於生物老化的機制,特別是端粒、NAD+ 輔酶和長壽基因(sirtuins)等領域,並提出老化是一種可以延緩甚至逆轉的過程。
吃出健康 - The New Science of How Your Body Can Heal Itself
『Why We Get Fat: And What to Do About It』(為何我們會變胖,該怎麼做)是一本聚焦於現代營養學的書,挑戰了低脂飲食與熱量均衡的傳統觀念,提出胰島素與碳水化合物攝取在肥胖形成中的關鍵作用。作者 Gary Taubes 是一位以研究和撰寫健康與營養相關議題的科學作家
『The Metabolism Reset Diet』的作者 Alan Christianson 是一位專門研究新陳代謝健康和整體醫學的自然醫學醫師。他致力於幫助人們透過天然療法與生活方式的調整,改善健康問題並恢復身體活力。
『Why We Sleep』的作者 Matthew Walker 是一位英國神經科學家與睡眠研究專家,現任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神經科學與心理學教授。他畢生專注於研究睡眠的作用、好處與影響,以科學的角度來探討睡眠如何影響我們的身心健康、記憶力、免疫系統及情緒管理。
『Breath: The New Science of a Lost Art』的作者James Nestor對健康、科學和人類潛力的探索有深刻的見解。其作品專注於生活中看似簡單,但潛力非凡的習慣和科學現象。本書透過深入的研究揭示呼吸的重要性,並說明現代人已逐漸失去對呼吸的技巧,並對健康甚至壽命產生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如果我們能對自己實際的行動力和控制力,有充分的認知,就能設定出符合自己需求的目標與計劃。這本書比較不像手把手教你操作的工具書,更像是一本陪你整理心態、訓練思維的指南書。
Thumbnail
在閱讀這本書時,不論哪一種性別,都可以試著跟著書中的練習,感受看看內在的身體與情緒。 在靈魂流浪的輪迴長河之中,不論男性女性肯定都有體會過的經驗,或許你能看到這篇文章,也是靈魂內在整合的契機點到了而顯化出來的生命禮物也說不定。
Thumbnail
序 很久之前,我曾閱讀過《FBI教你讀心術: 看穿肢體動作的真實訊息》,當時這本書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最近重讀此書,更深刻體會到非語言溝通的重要性,發現肢體語言在日常互動中的影響遠超想像。 納瓦羅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經驗,讓我重新審視自己與他人的互動,並提升了我的溝通技巧。
Thumbnail
這是一本關於22個人的書籍,分為六個部分介紹,包括金錢、閱讀、說好故事、助人等面向。這本書推薦慢慢閱讀,並透過思索和延伸來理解每個篇章的內容。本文也分享自己在這些內容中的所思、所得與感想。
Thumbnail
從事這個行業,或是對這方面有興趣的同好至少對於健康養生是同一個方向。 人體的設計是宇宙中最奧妙的事,筆者看過吳清忠先生的人體的使用手冊一書也是極好的一本書,但我們先了解人體的基本結構是很重要的。 若對於中醫有興趣,筆者建議可以看看倪海廈老師的影片作品。這些都是可以幫助你突破的恩典。
Thumbnail
這篇文章可以快速地幫助讀者了解以我為視野所提列的書中關於大腦在學習方面的重點,或是我認為有意義的知識點。某些重點是來自於書末的註釋。我會按照我自己的方式分類。 讀者可以花比較少的時間了解關於學習的一些重點。個人覺得只要是有學習需求(學生、考試、自學),這篇整理應該會有點幫助。喜歡的話請點愛心謝謝!
Thumbnail
「當代硬科幻大師」筆下18篇來自從前或現在的短篇小說選輯。
Thumbnail
瑞典國民書!腦科學實證的健康生活提案
Thumbnail
這是本很值得購買,細細閱讀的一本書.看完書,會對自己思路的覺察與控制有所理解與提升.有助於理解自己,幫助他人,提升自己.容易閱讀,可畫下自己的重點,重複翻閱理解的一本書.
Thumbnail
出了一本跟冥想,吸引力法則有關的書, 喜歡的話可以參考參考一下呀。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E050198926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如果我們能對自己實際的行動力和控制力,有充分的認知,就能設定出符合自己需求的目標與計劃。這本書比較不像手把手教你操作的工具書,更像是一本陪你整理心態、訓練思維的指南書。
Thumbnail
在閱讀這本書時,不論哪一種性別,都可以試著跟著書中的練習,感受看看內在的身體與情緒。 在靈魂流浪的輪迴長河之中,不論男性女性肯定都有體會過的經驗,或許你能看到這篇文章,也是靈魂內在整合的契機點到了而顯化出來的生命禮物也說不定。
Thumbnail
序 很久之前,我曾閱讀過《FBI教你讀心術: 看穿肢體動作的真實訊息》,當時這本書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最近重讀此書,更深刻體會到非語言溝通的重要性,發現肢體語言在日常互動中的影響遠超想像。 納瓦羅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經驗,讓我重新審視自己與他人的互動,並提升了我的溝通技巧。
Thumbnail
這是一本關於22個人的書籍,分為六個部分介紹,包括金錢、閱讀、說好故事、助人等面向。這本書推薦慢慢閱讀,並透過思索和延伸來理解每個篇章的內容。本文也分享自己在這些內容中的所思、所得與感想。
Thumbnail
從事這個行業,或是對這方面有興趣的同好至少對於健康養生是同一個方向。 人體的設計是宇宙中最奧妙的事,筆者看過吳清忠先生的人體的使用手冊一書也是極好的一本書,但我們先了解人體的基本結構是很重要的。 若對於中醫有興趣,筆者建議可以看看倪海廈老師的影片作品。這些都是可以幫助你突破的恩典。
Thumbnail
這篇文章可以快速地幫助讀者了解以我為視野所提列的書中關於大腦在學習方面的重點,或是我認為有意義的知識點。某些重點是來自於書末的註釋。我會按照我自己的方式分類。 讀者可以花比較少的時間了解關於學習的一些重點。個人覺得只要是有學習需求(學生、考試、自學),這篇整理應該會有點幫助。喜歡的話請點愛心謝謝!
Thumbnail
「當代硬科幻大師」筆下18篇來自從前或現在的短篇小說選輯。
Thumbnail
瑞典國民書!腦科學實證的健康生活提案
Thumbnail
這是本很值得購買,細細閱讀的一本書.看完書,會對自己思路的覺察與控制有所理解與提升.有助於理解自己,幫助他人,提升自己.容易閱讀,可畫下自己的重點,重複翻閱理解的一本書.
Thumbnail
出了一本跟冥想,吸引力法則有關的書, 喜歡的話可以參考參考一下呀。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E050198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