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在的那 物質世界的真實──專訪張紹中《濁之蓮》、《在流放地》

更新於 2024/12/10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採訪撰文|沈眠 攝影| 孫得欽

張紹中,2019年出版詩集《濁之蓮》,以之宣告自己再也不寫如同騙人玩意兒的詩,姿態悍然。同年10月,張紹中第二本書《在流放地》上市,她轉而寫必然是在場事實、如她自言的「我保證所寫的都是物質世界裡曾經發生的現實」的散文作品,並入圍了2020臺灣文學獎金典獎。而她是如何建構出這兩本書的主題與核心精神呢?

▉我的詩到此為止,再也不寫這種騙人的東西了

罹患精神病的紹中,在出版社編輯的引領下安座椅子上後,整個人呈現一種晃遊天外狀態。她斷斷續續地說著出門前忘了吃藥,所以心智陷於遲鈍,甚至停頓。期間,編輯屢次沉穩握住紹中的手,以實際行動緩解她的不安與恐慌。後來好不容易在包包裡翻出藥物,她先配水服下後,再加上一口氣痛飲完一杯咖啡,才真正的甦醒過來,將魂魄找回重新安裝在身體裡。

言談舉措皆展現特異風格的張紹中,現階段仍繼續重返校園,於某高中的日間部就讀。為何會興起這樣的念頭?她直截地講:「因為我沒讀過啊,所以就去試試看,沒有什麼特別的理由。」整場訪談,紹中大多採取機械性的口吻回應問題,筆直地說出答覆,幾乎面無表情,眼神也始終落在桌面,不與人對視,彷彿是向著物體言說,「但在就讀高中後一個月,精神病就炸開了。」她嗓音沒有起伏地講:「所以我就像一個地縛靈,好像被什麼力量永遠鎮壓在原地,哪裡都去不了。」

raw-image

談起文學養分,她家學淵源,從小就受其父親類似私塾一樣的教育。紹中表示自己國小前就讀遍四書了,也讀了很多現代詩集。

《濁之蓮》(原名:《在島上》)一開卷是分39節的長組詩〈死與變容〉,紹中便直接表明道:「我寫《濁之蓮》,其中一個原因是想跟父親見證的死亡做出區隔,他經歷過第二次世界大戰、八二三砲戰和古寧頭戰役等,親身體驗到戰爭年代的死亡。而我所寫的死亡,則是現代性的死亡,比如因病死在醫療體系或交通事故等。我們都目擊過太多的死亡,但兩者又是不同的。」

紹中膺服於吳明益《單車失竊記》裡所指出的寫詩跟拍照有什麼不同?其最大的差異,在於攝影者定然得到要拍的地方去,每按下一次快門,就被改變一次;而詩人卻可以透過各種優越的技法與想像力,假造出在場證明。所以她說:「我認為,文學分成兩種,一種是巧言令色,另一種是誠實的。而我希望自己是偏向誠實的,同時也是全然真實的。但這不可能。事實是客觀的,我可以輕易觸及事實,然而每一個人就有一個版本的真實,終不可得。」

而要如何判斷他人的作品是虛假的呢?紹中唯一一次語音揚起,聲音中帶著火氣,她理直氣壯回覆:「因為我真的去過啊!我就在那裡,我是從那些地方回來的人,所以我知道某些被寫下的東西不是真的。不止是詩歌,現在流行的非虛構寫作很多也都是經過編造的。事實是散文的一種判斷標準。因為我去過,我曾經待在那些地方,所以我敢斷言某些作品寫到的是假的。這也是為什麼我寫《濁之蓮》,我想要宣告,我的詩到此為止,我再也不寫騙人的東西了,無論騙的是自己還是其他人。」



▉從美好的牧歌氛圍,轉向必然是事實的在場論述


從國中開始,紹中每年都會寫下五萬到十五萬不等的文字,寫在一本又一本筆記本上,大多會丟棄,也不給任何人看,只留下覺得有趣或真正寫得好的東西,如19歲時參加林榮三文學獎進入決選階段的〈在靈光歸來的年代〉,「這一篇形式上很有意思,是對話形式的散文,其中一個講述的聲音是以括號的形式表現。」至於只參加林榮三文學獎的理由,她斬釘截鐵地講道:「我記得曾經有一個評審說過,這是每一個作品少數會被公平對待的地方。我相信他說的話,就這樣。」

《在流放地》的結構,分為上半記、下半記以及附錄,紹中會如此安排的理由是:「上半記我想要展現的是一種美好的牧歌氛圍,而下半記則是揭露我寫過的全部事實,我不覺得那些別人看起來或許可怖的部分,比如說在工地裡當警衛或家族瘋癲史有多麼可怖。那就是我生命中的事實。我想表達的就僅僅是我所處的一個現場,一種絕無疑問的現實。」

紹中保持著平板的語氣:「真實是每個人都不同的,但我的寫作裡想要呈述的是在物質層面發生過的事實。我可以保證那些都是事實,雖然未必是別人理解到的真實。因為我有病,所以我就寫下來,就像寫死亡、性交、毒癮一樣,不為別的,就只是發生過的事。」換句話說,《在流放地》寫下的諸多社會場景、生活,如性工作、精神病、藥國毒癮等,絕非虛假。

緊接著,紹中稱在書中寫下的都是性交,沒有愛的性交,所以不能名之為性愛,「性是人類最強烈的感受之一,我也只是記錄下來而已。」另外,說起她的兩任同居人,張紹中如此描述:「我被他們撿到的。前女友是我發網路廢文時,自己發訊來告白,然後我就被她帶回家養著了。後來,她拋棄我,促成我寫出《濁之蓮》、《在流放地》,詩集的序就有很濃烈的對她的思慕。至於我現在的男友,也很奇葩,有一天我去酒吧,想要找第一眼看到的男人性交,當時第一個見到的人就是他。最後,我們演變成砲友關係。當我精神病發被強制住院時,他來探視,我們就在那一天變成伴侶。我的生活好像就是一直在激烈變動的混亂之中,根本沒得選擇。」

紹中在寫作《在流放地》時想著寫完就要去死,但結果並沒有發生。她平舖直述地講:「我覺得,疾病書寫對疾病一點幫助都沒有。精神病又不會因為我寫下來,就變好了,完全不可能。但我很希望這本書能夠讓人瞭解到,精神疾病真的是病,並非無可驗證的心理狀態。精神病就跟生理疾病一樣,都是發生在身體上的疾病,只是部位不同,那是在腦部裡發生的病。」

最後談起創作與出版的意義?紹中直白地說:「我本來就不是在進行創作,而是單純地把命印在紙上,講述著我曾經活過的事實。或者換個說法,創作不只是創作,而是我留下一點聲音的方法,讓我在自己的生命地圖上成為作者。寫完《在流放地》後,我也會渴望會有誰因為它,不一定非得是文學形式,而是領悟到不管是什麼樣子的人,都有可能在自己的生命裡成為自己的作者。

作者張紹中

作者張紹中


作者簡介

張紹中
幼受家學,中道而輟。曾任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員。著有詩集《濁之蓮》、回憶錄《在流放地》,個人部落格《輓歌》、《張紹中的財務學雜感》,《在流放地》入圍 2020 年台灣文學獎。現役無業遊民、網路乞丐、詐欺犯、更生人、負債者。


《在流放地》電子書全面上市

Readmoo
https://readmoo.com/book/210253064000101
kobo
https://www.kobo.com/tw/zh/ebook/9R4CyKSAOT-JGe4mvxwPdQ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E050146122?loc=P_0005_001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註異文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1993年生的寒鴉,2018年出版首部詩集《夜裡飛行》,頗受注目,隔年2月又有《冷的感覺》上市發行,這兩本詩集或可名之為傷害二部曲,盡顯他描繪人生傷害之種種的能耐。相貌斯文、談吐溫良的寒鴉,職業卻是與外貌形象反差不小的警察,如今於敦品中學從事矯正教育的工作,而他是如何走向這條路,又是為何親近詩歌。
1993年生的寒鴉,2018年出版首部詩集《夜裡飛行》,頗受注目,隔年2月又有《冷的感覺》上市發行,這兩本詩集或可名之為傷害二部曲,盡顯他描繪人生傷害之種種的能耐。相貌斯文、談吐溫良的寒鴉,職業卻是與外貌形象反差不小的警察,如今於敦品中學從事矯正教育的工作,而他是如何走向這條路,又是為何親近詩歌。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當你習慣用這種方式寫作,那自然很難去想像它能夠走向訂閱制的模樣,因為你自己也心知肚明:到目前為止,你的每一篇品牌下的文章是斷裂的、鬆散的,沒有一致明確到可以讓讀者一眼看出「就是你」的主軸展演。那這種情況下還想去搞訂閱制根本是不可能的。
本篇文章介紹了麗薩·克龍的著作《你能寫出好故事》,她是一位知名的故事教練,透過腦科學與心理學的研究,揭示了成功故事的要素與寫作方法。文章詳述了吸引讀者的故事要素,包括情節、人物、挑戰和變化等,並強調了突出焦點及製造衝突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高效構建引人入勝的故事。它是每位寫作者不可或缺的創作指南。
回想起來,五年前剛剛使用方格子寫教學心得時,往往想到什麼點子寫什麼、遇到什麼教學狀況寫什麼……毫無組織架構可言。然而,隨著越寫越多,這些文章竟然漸漸在我眼前相連成幾條清晰的脈胳,每一條脈胳都是一個主題,每一、兩個主題似乎都有寫成一本書的價值。
Hi 我是 VK~ 去年底,看到專門在討論思考方式、決策,或是如何學得更好等主題的熱門網站 Farnam Street 創辦人 Shane Parrish 出了新書《Clear Thinking》。 身為他文章長期讀者的我,二話不說去找了這本新書來看,斷斷續續地看,直到最近才把這本《Clear
今年本來訂下了年末作業是要把小說寫完,但現在我改變計畫了:我想健康地寫作,完成我的目標,也要過好自己的生活。遠大的理想仍在,我仍然想要實現它,但我不會再像過去盲目而不顧一切地想拼命,而是以循序漸進的緩慢步調,慢慢前進。 我知道不需要焦躁,因為我不是一個人在努力。
當你習慣用這種方式寫作,那自然很難去想像它能夠走向訂閱制的模樣,因為你自己也心知肚明:到目前為止,你的每一篇品牌下的文章是斷裂的、鬆散的,沒有一致明確到可以讓讀者一眼看出「就是你」的主軸展演。那這種情況下還想去搞訂閱制根本是不可能的。
本篇文章介紹了麗薩·克龍的著作《你能寫出好故事》,她是一位知名的故事教練,透過腦科學與心理學的研究,揭示了成功故事的要素與寫作方法。文章詳述了吸引讀者的故事要素,包括情節、人物、挑戰和變化等,並強調了突出焦點及製造衝突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高效構建引人入勝的故事。它是每位寫作者不可或缺的創作指南。
回想起來,五年前剛剛使用方格子寫教學心得時,往往想到什麼點子寫什麼、遇到什麼教學狀況寫什麼……毫無組織架構可言。然而,隨著越寫越多,這些文章竟然漸漸在我眼前相連成幾條清晰的脈胳,每一條脈胳都是一個主題,每一、兩個主題似乎都有寫成一本書的價值。
Hi 我是 VK~ 去年底,看到專門在討論思考方式、決策,或是如何學得更好等主題的熱門網站 Farnam Street 創辦人 Shane Parrish 出了新書《Clear Thinking》。 身為他文章長期讀者的我,二話不說去找了這本新書來看,斷斷續續地看,直到最近才把這本《Clear
今年本來訂下了年末作業是要把小說寫完,但現在我改變計畫了:我想健康地寫作,完成我的目標,也要過好自己的生活。遠大的理想仍在,我仍然想要實現它,但我不會再像過去盲目而不顧一切地想拼命,而是以循序漸進的緩慢步調,慢慢前進。 我知道不需要焦躁,因為我不是一個人在努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女孩飄逸的黑髮自然地散落。她眨著眼,眼神散發出的和善與溫柔令棲於門後高處的火紅鳳凰都不禁歪著頭盯著她瞧。即使身體微恙,臉色有些蒼白,她的美麗仍然絲毫不減。 雖然這並不是張秋第一次步入校長室--事實上,在兩天前,她就曾踏入這個極為神聖的地方--但是圓形辦公室營造的氛圍仍使她屏息。牆壁上細膩的雕刻,以
打從國中起,我就愛上了張曉風先生。若要問我是怎麼受吸引的,老實說,我已經忘記了,只知道凡是她的新書,我非買不可。現在回想起來,應當是因為她的作品屬於美文吧。美好的事物,有誰不喜愛呢? 當時,對張曉風先生的《步下紅毯之後》印象深刻,讓我以為她年紀大概只大我一二十歲而已。等我知道她的年齡以後.....
我寫下俊郎的心逐漸平靜了,他還是看不到我,我是廖燕芳。但我看到水良,原因在他的心已經平靜了,因此俊郎的心就平靜。緣由俊郎是水良的筆下人物,而我是水良的太陰星,我以自己的角度來看水良。大家可以說我是真實了,我沒有原生思考,雖然水良活在原生世界,我在文字演義上不希望帶有原生思考,所以我是真實。 海燕對
Thumbnail
這篇是【我喜歡的作家】系列文3。  介紹兩位女作家──張曼娟、張小嫻。 
空乏的行距,神的字  (編後)      張紫蘭 1. M對她的小孩說:「我會把你培養成最好的、最厲害的人,我才會離開這個世界。」  2. 他說:作為一個創作者,我是只管作品能不能好,我是不管社會、社交的。而且年紀越大越是如此。 3. 人當下和平就好,人當下 相愛即永恆,人不
Thumbnail
因為張愛玲,從此香港和上海有了交集。 再怎麼說張愛玲都嫌多餘,當你知道這只是她二十三四歲時的短篇小說集,於是心中除了驚訝讚嘆,底下還藏著隱隱的妒忌。 之前從沒看過張愛玲,但你當然早就對張愛玲是很熟的,但那是從八卦的角度,瘋狂的找尋她在上海和香港的背影。於是你知道了她的生世,了解她是李鴻章之後
這是一個混亂的愛情故事,充滿著希望和絕望的矛盾情感。謝自逸與徐雅欣之間的關係錯綜複雜,充滿了挑戰與痛苦。不斷的迷失和找尋,最終能否找到幸福的終點?
Thumbnail
回首三十歲的歲月,你想到了什麼? 是曾經相戀又離去的愛人背影,還是撲鼻而來讓人宛若置身天堂的氣味,還是那執拗堅不認輸的性格? 翻開《三十女子微物誌》的扉頁,映入眼簾的是「獻給吳清海」的字句,私以為是一本作者吳緯婷獻給父親的情書。雖說書名看似描寫三十代女子的微物情懷,我想也是身為女兒藉
Thumbnail
在張西平緩優柔的傾訴裡,日常細細的喃喃會像柔柔微風或流金的暖陽,緩緩滑過起皺的日子,一切的毛躁混亂便被熨平,平整並且溫熱。
Thumbnail
她是文字工作者 她信念忠於原創 她坚持寫字為生 她是張蘊之老師 @張蘊之 聽說 2024 過了這個坎一確會變好,我們一起加油。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女孩飄逸的黑髮自然地散落。她眨著眼,眼神散發出的和善與溫柔令棲於門後高處的火紅鳳凰都不禁歪著頭盯著她瞧。即使身體微恙,臉色有些蒼白,她的美麗仍然絲毫不減。 雖然這並不是張秋第一次步入校長室--事實上,在兩天前,她就曾踏入這個極為神聖的地方--但是圓形辦公室營造的氛圍仍使她屏息。牆壁上細膩的雕刻,以
打從國中起,我就愛上了張曉風先生。若要問我是怎麼受吸引的,老實說,我已經忘記了,只知道凡是她的新書,我非買不可。現在回想起來,應當是因為她的作品屬於美文吧。美好的事物,有誰不喜愛呢? 當時,對張曉風先生的《步下紅毯之後》印象深刻,讓我以為她年紀大概只大我一二十歲而已。等我知道她的年齡以後.....
我寫下俊郎的心逐漸平靜了,他還是看不到我,我是廖燕芳。但我看到水良,原因在他的心已經平靜了,因此俊郎的心就平靜。緣由俊郎是水良的筆下人物,而我是水良的太陰星,我以自己的角度來看水良。大家可以說我是真實了,我沒有原生思考,雖然水良活在原生世界,我在文字演義上不希望帶有原生思考,所以我是真實。 海燕對
Thumbnail
這篇是【我喜歡的作家】系列文3。  介紹兩位女作家──張曼娟、張小嫻。 
空乏的行距,神的字  (編後)      張紫蘭 1. M對她的小孩說:「我會把你培養成最好的、最厲害的人,我才會離開這個世界。」  2. 他說:作為一個創作者,我是只管作品能不能好,我是不管社會、社交的。而且年紀越大越是如此。 3. 人當下和平就好,人當下 相愛即永恆,人不
Thumbnail
因為張愛玲,從此香港和上海有了交集。 再怎麼說張愛玲都嫌多餘,當你知道這只是她二十三四歲時的短篇小說集,於是心中除了驚訝讚嘆,底下還藏著隱隱的妒忌。 之前從沒看過張愛玲,但你當然早就對張愛玲是很熟的,但那是從八卦的角度,瘋狂的找尋她在上海和香港的背影。於是你知道了她的生世,了解她是李鴻章之後
這是一個混亂的愛情故事,充滿著希望和絕望的矛盾情感。謝自逸與徐雅欣之間的關係錯綜複雜,充滿了挑戰與痛苦。不斷的迷失和找尋,最終能否找到幸福的終點?
Thumbnail
回首三十歲的歲月,你想到了什麼? 是曾經相戀又離去的愛人背影,還是撲鼻而來讓人宛若置身天堂的氣味,還是那執拗堅不認輸的性格? 翻開《三十女子微物誌》的扉頁,映入眼簾的是「獻給吳清海」的字句,私以為是一本作者吳緯婷獻給父親的情書。雖說書名看似描寫三十代女子的微物情懷,我想也是身為女兒藉
Thumbnail
在張西平緩優柔的傾訴裡,日常細細的喃喃會像柔柔微風或流金的暖陽,緩緩滑過起皺的日子,一切的毛躁混亂便被熨平,平整並且溫熱。
Thumbnail
她是文字工作者 她信念忠於原創 她坚持寫字為生 她是張蘊之老師 @張蘊之 聽說 2024 過了這個坎一確會變好,我們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