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把一本小說寫成台灣社運的索引、世代的對話信札,也只有顧玉玲的《餘地》能做到了。
這本橫跨台灣百年時光的小說,刨出代代台灣人隱形卻嚴重的內傷,幾段輕描淡寫的角色對話(或拒絕對話),就顯露出內傷的各式源頭:日治的殖民壓迫、白色恐怖的噤聲年代、解嚴後社運的風起雲湧⋯⋯。
這是每一位台灣人都難以避免的隱微創傷,卻也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顧玉玲過往為大眾所知的是「我在場」的非虛構寫作著作;今年的新作《餘地》則挑戰了虛構寫作,但書一開頭仍寫道:「這是千真萬確的。」這意味她不因虛構而「退場」,反而是置入整個人生現實來寫作本書。
這回她用小說之眼靈動觀望各世代大小議題,並對當代提出深刻的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