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居民因三峽河的改造而愛上三峽的過程,
我在三峽居住了四十多年,
見證了從低矮的兩層建築到高樓林立的變遷,
人口也從3萬增至超過11萬人。
我印象中重大建設計有:
三峽老街重塑、長福橋興建、台北大學設立、
北大特區開發、八安大橋、三峽菜市場改建、三角湧大橋、三鶯捷運線興建、
長福橋改建等。
隨著三峽的發展和人口增加,
河岸生活與文化發生了變化,
治水策略也從單一防洪轉向綜合治理,
舊三峽與新北大的居民對
三峽河充滿各自的期盼與想像。
為此,我報名三場 #三峽河流域聚焦工作坊,
傾聽不同族群對想法與渴望等,
也激發一些自己想法及提供解方:
#地方平台組織
我提出三小(峽)平台:
小黃(集人)、小資(集錢)、小嘖(集事),
從三集(吉)來找人、找錢、找事,
簡單集客術,從「不做」開始,
從小地方著手,創造滿天星天空行動,
一年又一年小行動小成果來聚沙成塔。
行動方案:每年結合節慶、學校活動等,
讓地方平台組織分享與交流每年累積成果。
#在地一鍵APP
我提出一個在地化APP,
名為三小(峽)角湧APP,
包含食衣住行育樂功能,
將各種活動數據與成果轉換為大數據,
整合文創、觀光、運輸、飲食、生態等資源,
打造深度的地方生活體驗,
無需在多個APP之間切換或比較。
行動方案:申請政府數位服務補助,
安排專業機構輔導建置APP.
#串聯企業ESG與北大USR
我提出資源共享、價值共創、大家共好,
也稱為三小(峽)嚨尚好,
三峽有許多隱形冠軍企業、或在地產業,
面對產業供應鏈ESG要求,
在地經營有助於減少碳排放,
也營造一個資源循環良好生態系。
行動方案:引誘企業在地ESG合作提案,
讓企業成為好厝邊,不再是擾人厭的。
透過「三小」的ESG構想和行動,
以去中心化的方式串聯各個點位,
促進當地商業繁榮、提升遊客體驗,
並吸引更多觀光人潮。
三峽河的願景會實現嗎?
讓我們共同享受這段旅程,
而不僅僅著眼於最終結果。
每個人的價值將隨時間持續流傳,
這將成為三峽最動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