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快到了,你開始年終績效面談嗎?
隨著團隊成長與授權機制,
老闆無法掌握每個人一整年績效表現細節,
同時主管也需要跟自己團隊成員討論績效。
#三明治面談技巧
於是我給團隊建議是在績效回饋的過程,
先讚揚、再改善、最後肯定,
讓夥伴有尊嚴地願意改善做不好的地方,
而不是一味地遭受指責哪裡做的不對,
單單地只談缺失而已。
剛開始不要急著馬上切入主題,
花上幾分鐘聊些輕鬆的話題,
把雙方談話氣氛與頻率調整好,
先解決心情,在解決事情!
#反峰終定律
同時要搭配整年績效紀錄,
避免峰終定律,
在“峰”和“終”時的體驗,
它決定了我們對體驗的好壞感受,
而這種感受與整體體驗的比重
及時間長短無關。
應該客觀公正避免有所偏差,
如月暈效應和錨定效應等,
過度依賴感覺可能
讓我們忽視其他重要因素,
甚至做出非理性決策。
在我過去的經驗,
不擅交際的工程師在年末依舊奮力工作,
而擅交際的工程師在主管左右噓寒問暖,
讓主管產生好感而忽略真正做出貢獻的人,
這會讓老實做事的人心寒,
間接影響團隊健康發展。
#數位績效管理
這正是數位績效管理價值所在,
詳實記錄每天、每周、每月、每季的人事物,
當你寄出這一份紀錄的資料後,
會發現與你我感覺不同,
避免因偏差導致誤判。
有這一份客觀的資料準備,
雙方可以有意義地展開深入談話。
#問題反思與經驗傳承
在這一段談話旅程,談話應有儀式感,
如不受打擾的空間、時間和適宜的氣氛。
如果你是主管要盡量讓面談者講,
我會請面談者先準備我要聽到資料,
讓他練習簡報技巧,
你要提出開放式的問題,
讓他講更多更深入,
幫助他更認識自己。
譬如你可以在績效面談中這樣問:
我想對這件事想多了解(細節)?
這件事對你有何影響(感受)?
如果再遇到,你會怎樣做更好(情境)?
那你要做什麼樣的準備(對策)?
你需要我怎樣的幫助(資源)?
你試著問自己團隊成員這些問題,
從中發現問題,並提供解決對策,
為其職涯規劃鋪路。
也分享可用方法的成功經驗,
讓對策可落實在平日工作一環,
而不是談完,走出會議室就忘了!
我在一次面談中,
對方問我如何拿捏對成員工作的信任?
既擔心落入微管理,又憂心工作不如預期?
像父子騎驢般時時受到非議。
我不細述對話內容,歸納幾點對策給他:
1.你要確認他答應的事如何做到
2.你要檢查他所說所做的真實進度
3.你要提早發現問題跟他一起解決問題
4.永遠要比約定提交成果早完成
5.一步一步建立雙方信任與信心
讓他察覺、願意改善是績效回饋的重點所在。
#攜手面向未來的承諾
聊完過去一年的事與現在狀況後,
也應該談談雙方對未來想像,
先為下一次目標設定做鋪陳,
如目標的達成策略,潛在風險的解決等。
你也能提前發現想離職的跡象,
並預做離職準備,協助交接,
你才算是盡到主管責任。
#共同承諾簽署
雙方複述這次年終績效面談總結,
確認彼此對績效評分達到共識,
並在表單文件上,雙方具名簽署展現承諾,
那就更好不過了
接下來,主管應主動詢問針對這次談話,
是否有要補充或再次討論事項,
來確認談話結束。
最後善用簡單的肢體語言,
來強化彼此的共同承諾,
不失為是個好方法,
例如:輕拍桌面、雙方來個微笑..等。
每一次的績效面談,都是一場成長的旅程。
年終不僅是總結,更是展望未來,
為來年做好準備。
讓我們用正面的回饋與明確的目標,
與團隊一起走向未來的成功。
附記:
1.峰終定律由心理學家Daniel Kahneman提出。 該定律表示,人們經歷一個完整的體驗時,會記得過程中的高峰期(不論是正面或負面的印象),與最後結束時的感受
2. 月暈效應是當一個人留給人的印象是「好的」時,人們就會把他的言行舉止用「好的」角度去解釋,反之,如果一個人被歸於「不好的」的印象時,那麼,一切「不好的」看法都會加在他的身上。
3. 定錨效應是指人們在做出判斷或做出決策時,過度依賴一個特定的資訊參考點(錨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