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遊學】International People's College (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Intro Week 結束後,課程正式開始。同時,生活中的挑戰也接踵而至,無論是每日的社交、飲食文化的適應,還是清潔工作分配,處處都反映出東西方文化差異,需要逐步克服與融入。

上課方式

與亞洲傳統的講授式課堂不同,IPC 的課程形式靈活彈性且注重學生參與。通常在第一堂課時,老師會透過問卷了解學生的學習期待與喜好,並據此調整教學內容和方式。在多數課程中,老師的角色更像是一位引導者(Facilitator),10-15 分鐘開場,隨後則交給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實作或報告,有時也會讓學生用畫畫或其他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想法,並在課堂中分享交流。

這裡的課堂模式注重平等交流,老師不會站在講台上授課 (教室甚至沒有講台XD),更多時候會和學生一起坐在地板甚至桌子上,天氣好時就到戶外草地上課。偶爾老師因生病取消課程,也會讓學生看影片或文章自學,進一步彰顯學習自主性。

舉我有選修的兩堂課為例,在 Art & Craft 課中,我原本期待老師會先教授一些繪畫技巧,結果上課時完全是自由創作:到教室後自行拿取畫紙、材料,並依自己的興趣或靈感進行創作,今天要畫油畫、水彩、素描、摺紙、剪貼都可以,沒有任何主題或技術的限制。又如 Queerila Art,老師先讓我們觀賞 Netflix 的「大奧」影集作為示範討論,之後就由每位學生選擇一個與 Queer 主題相關的作品,電影、小說或漫畫都可以,每堂課輪流跟大家分享。

好天氣時我們喜歡帶著材料到戶外畫畫

好天氣時我們喜歡帶著材料到戶外畫畫

材料應有盡有

材料應有盡有

我自己看 Youtube 學色鉛筆

我自己看 Youtube 學色鉛筆

Netflix 大奧影集

Netflix 大奧影集

詩詞創作

詩詞創作

英文課玩遊戲

英文課玩遊戲

此外,IPC 也有豐富的戶外探索課程。例如,有些課會帶學生去海邊採集海草並嘗試烹煮,也可能是在森林夜宿,或探訪校園附近的花園。有些課程更注重實作,如 Podcast 製作課會讓學生親自扮演播客主持人;新聞製作課則教學生架攝影機進行採訪;電影製作課則要求完成一部短片製作。

在如此輕鬆而多元的學習環境中,學生享有極大的自由度,只要不干擾其他人,就算是在課堂中畫畫、摺紙、編織毛線,老師不太會阻止干涉。

飲食

學校每天定時提供三餐,但必須在固定時間到餐廳用餐 (早餐為 7:30-8:00、午餐為 12:45-13:15、晚餐為 18:00-18:45),否則便無法享用。飲食的口味會隨著當屆的主廚廚藝及喜好而不同,用餐體驗因人而異。

我這屆的飲食普遍受到學生詬病。早餐固定是麥片、牛奶、優格、起司、麵包與果醬,毫無變化。午餐與晚餐則多為沙拉、肉類和主食的簡單搭配,且偶爾菜色讓人摸不著頭緒,例如,有次午餐僅提供辛辣的番茄湯與麵包,引起不太吃辣的歐洲學生抱怨連連;也曾出現過義大利麵搭配米飯的奇怪組合。周末的 Brunch(上午 10 點至中午 12 點,不另外提供午餐)顯得較為豐盛,不僅保有基本的早餐選項,還有蛋、火腿、香腸、炒馬鈴薯、生菜沙拉、水果等。

raw-image
被大家撻伐的午餐XD

被大家撻伐的午餐XD

raw-image

當然,有時候餐廳也會提供令人期待的美味選擇,例如蘋果肉桂蛋糕、披薩或冰淇淋等。如果吃不慣餐廳食物的人就會比較辛苦,因為外食成本非常高昂,一份餐點都要台幣約 500 元,學校附近又缺乏餐廳 (對面有麥當勞),幾乎只能依賴校內餐廳解決三餐。

自製披薩滿好吃的

自製披薩滿好吃的

自製冰淇淋和蘋果肉桂蛋糕

自製冰淇淋和蘋果肉桂蛋糕

有趣的是由於餐飲單調且不穩定,有一個學生政黨的政見就是要求學校改善伙食,引起大家熱烈討論!

打掃制度

校內的清潔工作由學生分組輪流負責,就是台灣國小、國中很熟悉的打掃時間。每天會有一組 Family Group 負責清洗全校三餐的碗盤和餐廳,每一組也會負責清掃一塊固定的公共區域,在早餐後的打掃時間進行。

對於亞洲學生來說,我們從小就參與類似的打掃工作,因此很快就上手,但對歐美學生而言,卻是一種全新的挑戰,據說他們學生時期不需要打掃校園,因此他們經常忘記、睡過頭,甚至理直氣壯地說一些私人理由而不來打掃,常常讓負責任的亞洲人感到生氣和不公平!然而,老師並不會對未履行責任的學生作出懲罰或是對應措施,而是持續友善提醒或是鼓勵學生透過溝通來解決問題,這部份似乎無解......

生活體驗與挑戰

由於家庭因素,我只在 IPC 停留三週便申請退學返回台灣。以下是這段期間的心得與感想,供對 IPC 有興趣的人參考:

推薦點

  • 多元文化與國際交流:對多元文化充滿好奇,想結交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用實惠的價格體驗歐洲生活,並透過生活中的互動深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
  • 靈活學習與技能探索:體驗有別於亞洲的教學模式,學習新的非工作技能(如電影製作、陶瓷、合唱團等),對於熱愛大自然、戶外活動、音樂、藝術,或想在集體活動中發掘新興趣、新才能,這裡提供安全開放的空間可以盡情地自我探索。
  • 個人成長與挑戰:想突破舒適圈,迎接文化衝擊。這裡還能讓你重新感受青春與活力,甚至彌補學生時期未完成的遺憾 (?),例如擔任學生代表、創立社團、營火露營、熬夜參加派對,甚至體驗一次異國戀愛。

挑戰點

  • 文化與年齡隔閡:雖然強調英文為官方語言,但母語是法語或西班牙語的學生仍習慣聚在一起用自己的語言交流,難以讓其他語群參與。不像亞洲人,只要有外國人在場,就算是同國籍也都用英文交流。此外,部分歐美學生對亞洲文化的了解有限,常局限於日本,例如壽司或動漫,也未必有興趣進一步了解其他亞洲文化,加上我與青少年的年齡差距(超過15歲),當我分享自己來自台灣和我的職業時,好像就聊不下去...... 因此,需要自己多主動親近外國人與開啟話題,所幸我曾去過多個歐洲國家旅遊,能以旅行經歷作為話題切入點。
  • 紀律與秩序的衝突:部分青少年還沒有建立公德心與責任感,例如會將垃圾或髒碗盤丟在公共空間、使用學生廚房後不清理乾淨,或經常開派對並喧鬧至半夜,在走廊奔跑、唱歌、大聲聊天,干擾早睡的學生休息,常需要他人出面制止。這讓習慣謹守秩序、不願造成麻煩的亞洲學生和部分成年人感到困擾與不適應。
  • 社交壓力:對於內向者或部分成年學生來說,每天高密度活動及早晨一踏出房門就需要開始的社交,是極大的挑戰。從排隊取餐中的 small talk,到課堂和活動上的各種互動,再加上英語非母語的語言負擔,讓人需要時刻動腦,非常耗費精力,這樣上課、生活都在一處的環境對有些人來說可能過於疲憊。

總結心得

IPC 提供一個極其多元的學習與生活平台,讓學生在群體中發現自我,學習新技能,並體驗異國文化的魅力。儘管過程中存在語言隔閡、生活習慣與文化衝突,但對於想跳脫舒適圈、擁抱全新文化和挑戰的人來說,無疑是一段珍貴且難忘的旅程!

一起去哥本哈根同志大遊行,教外國同學第一次撐陽傘

一起去哥本哈根同志大遊行,教外國同學第一次撐陽傘

一起搭渡輪去瑞典

一起搭渡輪去瑞典

一起參加森林工作坊

一起參加森林工作坊

定居在丹麥的朋友來學校拜訪我

定居在丹麥的朋友來學校拜訪我

與好朋友們度過最後一個週末

與好朋友們度過最後一個週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lly Hsieh
3會員
23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本活動邀請曾參與實驗教育的學生及家長分享他們的心路歷程。透過分享個人故事,讓大家瞭解自學與實驗教育的真實面貌,並激發對自學的興趣。參與者可自由設定標題,探討為何選擇實驗教育、學習資源的尋找、當前學習內容及未來規劃。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讓自學人的經歷透過文章與他人分享,並提升對自學的認識。
Thumbnail
本活動邀請曾參與實驗教育的學生及家長分享他們的心路歷程。透過分享個人故事,讓大家瞭解自學與實驗教育的真實面貌,並激發對自學的興趣。參與者可自由設定標題,探討為何選擇實驗教育、學習資源的尋找、當前學習內容及未來規劃。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讓自學人的經歷透過文章與他人分享,並提升對自學的認識。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分享者描述了她選擇在INSEAD(歐洲工商管理學院)修讀MIM(Master in Management)的經歷,透過在法國、新加坡、阿聯酋和美國等多個國家的學習心得,她對於跨文化溝通、價值觀自由的體悟,以及對職業選擇、人生活法的觀察。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分享者描述了她選擇在INSEAD(歐洲工商管理學院)修讀MIM(Master in Management)的經歷,透過在法國、新加坡、阿聯酋和美國等多個國家的學習心得,她對於跨文化溝通、價值觀自由的體悟,以及對職業選擇、人生活法的觀察。
Thumbnail
傳統教育體系過於強調分數和學歷,缺乏自主學習和探索的機會,使大學生普遍對未來感到迷惘。 想跳脫迷惘,應尊重生命軌跡差異,培養多元學習習慣,才能在變遷快速的社會中找到定位。
Thumbnail
傳統教育體系過於強調分數和學歷,缺乏自主學習和探索的機會,使大學生普遍對未來感到迷惘。 想跳脫迷惘,應尊重生命軌跡差異,培養多元學習習慣,才能在變遷快速的社會中找到定位。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大學所開設的特殊課程,包括了各種具有創意及實際操作的課程內容,然而,作者也分享了這些課程的優點與缺點,是一篇風趣的文章。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大學所開設的特殊課程,包括了各種具有創意及實際操作的課程內容,然而,作者也分享了這些課程的優點與缺點,是一篇風趣的文章。
Thumbnail
當你移居到另一個國家,所面對最困難的事情是什麼呢? 當我問課堂上的德國同學,對於一個移民教師而言,在教師資格不被認可、專業性被降低以及語言困難三者當中,何者是最主要的困境,同學分別舉手提出前兩個答案,我聽了苦笑著說,正確答案是語言溝通,台下一片譁然,但我的每個細胞都對此感同身受。 在心理系討論難民
Thumbnail
當你移居到另一個國家,所面對最困難的事情是什麼呢? 當我問課堂上的德國同學,對於一個移民教師而言,在教師資格不被認可、專業性被降低以及語言困難三者當中,何者是最主要的困境,同學分別舉手提出前兩個答案,我聽了苦笑著說,正確答案是語言溝通,台下一片譁然,但我的每個細胞都對此感同身受。 在心理系討論難民
Thumbnail
開學第一天,一早先越過陡坡到學校(真的抖,走完會後被全部濕掉,大概和走政大後山一樣)從西側捷運站過去到左側教學大樓,沒想到也花了至少30分鐘左右的時間。重點是還是上坡.... 開學第一天MDP, MPP所有同學齊聚一堂,大家交互的自我介紹,教授也相當厲害的記得大家的名字。不得不說相當佩服,不同國家
Thumbnail
開學第一天,一早先越過陡坡到學校(真的抖,走完會後被全部濕掉,大概和走政大後山一樣)從西側捷運站過去到左側教學大樓,沒想到也花了至少30分鐘左右的時間。重點是還是上坡.... 開學第一天MDP, MPP所有同學齊聚一堂,大家交互的自我介紹,教授也相當厲害的記得大家的名字。不得不說相當佩服,不同國家
Thumbnail
我在UCSD交換所對應到的科系是經濟系,但是其實交換生選課非常自由,基本上只要有上過相關Prerequisite課程,就可以選相關的課程。這邊主要會介紹管院與一些有趣的課程像是Mental health跟踢踏舞課!
Thumbnail
我在UCSD交換所對應到的科系是經濟系,但是其實交換生選課非常自由,基本上只要有上過相關Prerequisite課程,就可以選相關的課程。這邊主要會介紹管院與一些有趣的課程像是Mental health跟踢踏舞課!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