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內贈與子女 244 萬元還是被課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年底到了,這是一年中重新規劃財務的關鍵時刻。 許多家長選擇在此時,善用每年 244 萬元的新台幣贈與免稅額,作為財富轉移給下一代的重要工具。 然而,若忽略一些關鍵規則,可能導致不必要的稅務負擔。 最近有個案例引發關注: 一位家長分別贈與兩名子女各 244 萬元,因每個子女都未超過年度免稅額,便沒特別申報贈與稅。 經國稅局查核後,因贈與總金額超過 244 萬元,被要求補繳超額的 10%,共計 24.4 萬元的贈與稅。 到底問題出在哪裡?


raw-image

每年每位「贈與人」的免稅額度是 244 萬元,無論贈與給多少人,累計總額不能超過此限;一旦超過,就需申報並依金額繳稅。 上文案例的關鍵錯誤,在於贈與人把 244 萬元,當成「每個受贈人」的免稅額度,忽略實際是以贈與人的「總金額」計算。 這個觀念很重要,稍有不慎便可能導致補稅甚至罰款。 如何正確規劃贈與? 3大免稅秘訣! 1、逐年分批贈與 將贈與分散至數年內,每年利用 244 萬元的免稅額度,逐步轉移財產。 這樣既能避免一次性大額贈與帶來的高稅負,也能保留一定的資產控制權。 舉例來說,若家中有兩名子女,每年可以分別贈與他們各 122 萬元,總額剛好符合 244 萬元的免稅標準,且不需申報。 若夫妻都安在,那就可以算成有兩個額度,也就是「244 x 2」總計 488 萬元。 2、善用婚嫁贈與額度 如果子女即將結婚,除了每年的 244 萬元免稅額,父母還可額外利用「婚嫁贈與」的 100 萬元免稅額,這樣一年內最多可贈與 344 萬元。 若將婚嫁贈與規劃跨年度,免稅總額更能相加! 例如: 當年贈與344萬元 隔年再贈與244萬元 父母雙方合計,最高可達 1,176 萬元免稅額,可是一次性轉移資產的好時機。 3、巧用保險工具 在免稅額內幫子女購買保險,既能轉移財產,又能增值資產。 在保險規劃時,可設定: 父母為被保險人 子女為要保人和受益人 當保險生效後,保額遠高於保費,資產便能放大。 且未來這些保險金不計入遺產稅,對於高資產家庭特別有利。 很多長輩會擔心,贈與資產一次性的交到子女手中,年輕人突然的拿到很多錢,然後不善理財,又一時被外界誘惑,瞬間敗光父母積攢了一輩子,好心的贈與。 為解決這個問題,也是可以結合信託架構: 1、父母先將財產贈與信託 2、信託受益人設為子女 3、信託受託人負責管理財產 這樣,財產名義上已屬子女,但其實仍受信託管理,避免被濫用,且能按照父母的規劃分批釋放資金。 或者也是有些保險,本身就附加有信託功能,可以幫忙你直接免去一筆信託的委任費用。 贈與稅與遺產稅的平衡 高資產家庭除了關注贈與稅外,也需要好好規劃遺產稅。 台灣的遺產稅稅率最高可達 20%,遠高於贈與稅的 10%。透過逐年贈與,不僅可減輕未來的遺產稅負擔,還能靈活管理資產。 如果需要一次性轉移超過免稅額的財產,也是可以考慮直接繳納贈與稅。 雖然先要支付 10% 的稅額,但能避免完全都沒規劃,導致日後小孩遇到高額遺產稅的壓力。 規劃贈與的3個關鍵步驟 1、盤點資產 清楚了解自己有哪些可用資金或資產,確保不會因贈與影響日常生活。 2、設定目標 明確資產分配給每個子女的比例與金額,並考量未來的家族需求。 3、諮詢專業 財務專家或稅務顧問,可提供量身訂製的建議,讓您在合法範圍內達到最佳效果。 更多相關不同文章 陳法。雜學 社團裡,應該找得到。 只要好好填寫全部問題回答,系統就會自動幫你加入了。 年底是重新審視財務與稅務的黃金時期。 掌握每年 244 萬元的贈與免稅額,搭配婚嫁贈與與保險等工具,不僅能有效減輕稅務負擔,還能確保財富順利傳承。 同時透過信託等方式,還能維持資產的控制權。 與其將遺產集中在最後分配,何不提前規劃,逐步實現家族財富的和諧傳承呢? #贈與稅 #遺產稅 #保險 #信託 #婚嫁 #資產 #政府 #課稅 #免稅 #國稅局 #罰款 #避險 #分批 #控制 #轉讓 #父母 #244萬 #工具 #傳承 #逐年 #投資 #報酬 #年金 #壽險 #外幣 #變額 #萬能 #規劃 #委任 #申報 專業的建議與完善的規劃,是守護未來幸福的最佳保障! 若你正在苦惱這一方面的問題,也是很歡迎私下跟我諮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陳法。雜學
9會員
104內容數
就只是為了幫你點上一盞 可以輕易找到避風港的燈|當你擁有 屬於自己自信時 周遭大家 全都為了襯托你而絢爛|你想了解你可以有多迷人嗎?
陳法。雜學的其他內容
2025/02/07
17 世紀歐洲尚未掌握製瓷技術,陶杯厚重且難以端握,為了降溫,人們將咖啡倒入盤中啜飲,並流行含方糖啜吸的喝法。 18 世紀初,德國突破製瓷技術,歐洲開始生產輕薄耐熱的瓷杯,並增添杯耳,盤中飲咖啡的習慣逐漸消失。 北歐與俄羅斯部分地區至今仍保留此傳統,展現歐洲咖啡文化從實用需求到精緻工藝的演變。
Thumbnail
2025/02/07
17 世紀歐洲尚未掌握製瓷技術,陶杯厚重且難以端握,為了降溫,人們將咖啡倒入盤中啜飲,並流行含方糖啜吸的喝法。 18 世紀初,德國突破製瓷技術,歐洲開始生產輕薄耐熱的瓷杯,並增添杯耳,盤中飲咖啡的習慣逐漸消失。 北歐與俄羅斯部分地區至今仍保留此傳統,展現歐洲咖啡文化從實用需求到精緻工藝的演變。
Thumbnail
2025/02/04
Deepseek 掀起AI革命,核心在於具爭議的模型蒸餾技術,可將大型AI模型濃縮成可在本地運行的小型模型,降低硬體需求,實現去中心化AI。 此技術挑戰傳統AI大廠商業模式,影響科技股與投資市場動向。 隨著技術成熟,各國將出現更多本地化AI,Deepseek 成為打開AI民主化大門的關鍵引爆點。
Thumbnail
2025/02/04
Deepseek 掀起AI革命,核心在於具爭議的模型蒸餾技術,可將大型AI模型濃縮成可在本地運行的小型模型,降低硬體需求,實現去中心化AI。 此技術挑戰傳統AI大廠商業模式,影響科技股與投資市場動向。 隨著技術成熟,各國將出現更多本地化AI,Deepseek 成為打開AI民主化大門的關鍵引爆點。
Thumbnail
2025/02/04
婚姻不僅是共同生活,更是情緒的交流與支持。 「不掃興」是一種尊重與體貼,能讓關係更溫暖。 無心的潑冷水可能讓伴侶失去分享的慾望,導致感情變淡。 學會傾聽、適時回應、鼓勵對方的期待,即使不感興趣,也能透過共情維繫互動。 做個不掃興的另一半,讓婚姻充滿理解與快樂,共同創造美好回憶。
Thumbnail
2025/02/04
婚姻不僅是共同生活,更是情緒的交流與支持。 「不掃興」是一種尊重與體貼,能讓關係更溫暖。 無心的潑冷水可能讓伴侶失去分享的慾望,導致感情變淡。 學會傾聽、適時回應、鼓勵對方的期待,即使不感興趣,也能透過共情維繫互動。 做個不掃興的另一半,讓婚姻充滿理解與快樂,共同創造美好回憶。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子女結婚嫁娶時,父母往往會贈與財物或禮金送上祝福,要如何規劃才不會被課到贈與稅呢? 財政部高雄國稅局表示,依據遺產及贈與稅法第20條第1項第7款規定,父母於子女婚嫁時所贈與之財物,總金額不超過新臺幣100萬元,不計入贈與總額。父母每年除了各自的贈與稅免稅額244萬元(贈與事實發生於111年1月1日
Thumbnail
子女結婚嫁娶時,父母往往會贈與財物或禮金送上祝福,要如何規劃才不會被課到贈與稅呢? 財政部高雄國稅局表示,依據遺產及贈與稅法第20條第1項第7款規定,父母於子女婚嫁時所贈與之財物,總金額不超過新臺幣100萬元,不計入贈與總額。父母每年除了各自的贈與稅免稅額244萬元(贈與事實發生於111年1月1日
Thumbnail
年底是進行財務規劃的關鍵時刻,許多家長選擇利用每年244萬元的新臺幣贈與免稅額來轉移財富給下一代。 若不熟悉贈與稅的規則,可能面臨額外的稅務負擔。 本文介紹了三大免稅祕訣,幫助家長有效規劃資產傳承,同時減輕遺產稅的壓力,並建議在財務專家的協助下制定最佳策略。
Thumbnail
年底是進行財務規劃的關鍵時刻,許多家長選擇利用每年244萬元的新臺幣贈與免稅額來轉移財富給下一代。 若不熟悉贈與稅的規則,可能面臨額外的稅務負擔。 本文介紹了三大免稅祕訣,幫助家長有效規劃資產傳承,同時減輕遺產稅的壓力,並建議在財務專家的協助下制定最佳策略。
Thumbnail
想要少繳一點贈與稅?如何善用贈與稅的免稅額?本文介紹2024年贈與稅的免稅額、重要觀念、贈與種類與價值、夫妻贈與、財產過戶流程及在申報之後取得的證明書等相關資訊,讓您少花冤枉錢、合法節稅。
Thumbnail
想要少繳一點贈與稅?如何善用贈與稅的免稅額?本文介紹2024年贈與稅的免稅額、重要觀念、贈與種類與價值、夫妻贈與、財產過戶流程及在申報之後取得的證明書等相關資訊,讓您少花冤枉錢、合法節稅。
Thumbnail
聽到贈與稅,應該有不少人會以為那是跟有錢人有關的稅,我是平民老百姓,贈與稅應該跟我沒關係,其實這是錯的,除非你是低收入戶,不然都可能與贈與稅有關係。 當我們年紀逐漸變大,就會思考到財物或財產移轉的問題,也許你現在有沒有這的需求,先了解一下總是好的。如果你正好面臨這個問題,那更要具備贈與稅的基本知識
Thumbnail
聽到贈與稅,應該有不少人會以為那是跟有錢人有關的稅,我是平民老百姓,贈與稅應該跟我沒關係,其實這是錯的,除非你是低收入戶,不然都可能與贈與稅有關係。 當我們年紀逐漸變大,就會思考到財物或財產移轉的問題,也許你現在有沒有這的需求,先了解一下總是好的。如果你正好面臨這個問題,那更要具備贈與稅的基本知識
Thumbnail
贈與子女房產面臨房地合一稅高稅負風險?本文提供更聰明的贈與方式,善用每年贈與稅免稅額度及第四季購屋策略,有效減輕子女買房壓力,並避免未來稅賦風險。
Thumbnail
贈與子女房產面臨房地合一稅高稅負風險?本文提供更聰明的贈與方式,善用每年贈與稅免稅額度及第四季購屋策略,有效減輕子女買房壓力,並避免未來稅賦風險。
Thumbnail
財產在生前的給予,叫做贈與  財產在死後的給予,叫做遺產 生前的贈與,需要扣贈與稅; 死後的遺產,則是要繳交遺產稅後完稅才能拿到遺產。 直白的說,不管生前還是死後要拿到錢,政府就是有辦法從你口袋拿到錢
Thumbnail
財產在生前的給予,叫做贈與  財產在死後的給予,叫做遺產 生前的贈與,需要扣贈與稅; 死後的遺產,則是要繳交遺產稅後完稅才能拿到遺產。 直白的說,不管生前還是死後要拿到錢,政府就是有辦法從你口袋拿到錢
Thumbnail
  財政部提醒民眾若將財產無償贈與他人,對方一旦同意就會歸屬贈與稅課徵範圍,目前涵蓋三種「無贈與之名、卻有贈與之實」狀況,依據稅法規定必須課贈與稅,不論是贈送或是接受雙方都須了解其稅務規劃。
Thumbnail
  財政部提醒民眾若將財產無償贈與他人,對方一旦同意就會歸屬贈與稅課徵範圍,目前涵蓋三種「無贈與之名、卻有贈與之實」狀況,依據稅法規定必須課贈與稅,不論是贈送或是接受雙方都須了解其稅務規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