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博士生:用 Threads 輕鬆發文,打造你的高效工作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寫作和發表想法,對碩博士生來說是累積知識與輸出的關鍵。但很多人覺得發文麻煩,步驟太多,久了就懶得做。

現在,我的發文工作流只靠一台 iPhone 就能完成,走路時、坐車時、耍廢時都能快速發文。


▋1. 過去的發文流程:繁瑣又麻煩

以前我的發文步驟是:

• 收集靈感 → 寫作 → 排版 → 配圖 → 發表,流程一大堆,執行起來壓力超大。

• 雖然做熟了能大量發文,但一不小心又卡在細節裡,讓發表變成拖延的源頭。


▋2. 現在的 Threads 工作流:一台 iPhone,想寫就寫

• 簡化設備: 只要 iPhone,打開 Threads,有想法直接輸出,不必拖延。

• 隨時隨地發文:

• 走路時靈感一來,馬上寫。

• 坐車時,寫幾行句子丟上去。

• 耍廢時,整理一下腦袋裡的想法,簡單就發。


重點: 流程越簡單,發表難度越低,輸出自然變得輕鬆。


▋3. 發文越多,數位資產越豐富

• 每次發文都是一個小筆記,久了就累積成你專屬的「知識庫」。

• 不追求完美,先發再說,之後回頭整理,這些零散想法能拼成更完整的輸出。


例子:

• 在 Threads 寫下一個簡單的研究靈感,幾天後再擴展成一篇學術筆記或研究構想。

• 發表幾行讀書心得,日積月累,你的閱讀筆記變成一個豐富的學習資料庫。


▋4. 持續優化,讓寫作輸出變得「無痛」

• 工具最簡單: iPhone 在手,發文不需要完美排版或配圖,重點是記錄想法。

• 流程最流暢: 刪掉繁瑣步驟,寫完就發,減少心理壓力。

• 內容最自然: 想到什麼寫什麼,不用拘泥方向,累積才是重點。


結論:用 Threads 打造你的高效輸出習慣

碩博士生活太忙,讓發文輸出門檻降到最低,才能做到持續寫、持續發。

• 簡化流程:一台 iPhone 就夠,寫完直接發 Threads。

• 隨時記錄:走路、坐車、耍廢時,抓住靈感立即輸出。

• 長期累積:發文越多,你的筆記越豐富,數位資產自然越來越有價值。


優化發文工作流,持續記錄所思所想,讓你的成長不斷加速!

avatar-img
534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很多人覺得社群媒體是刷廢文、打發時間的地方,但當你把它當作**「記錄想法的記事本」**,它帶來的價值會超乎你的想像。 ▋1. 有想法,就寫出來,別怕初步的雜亂 • 我現在的習慣是這樣: • 初步想法講給 ChatGPT 聽,讓它幫我整理成簡單的邏輯。 • 接著把內容發表到個人的臉書
回台灣這十天,我跑了 8 趟書店——從屏東、高雄到台北,每一趟都讓我滿載而歸。 我喜歡書店的原因很簡單:我期待與不同的書邂逅,讓書改變我的想法。 ▋1. 不看書,你只會一直活在「舒服的自己」 • 不讀書,就容易陷入自己熟悉的思考模式,做事永遠是「那一套」,可能有效,但終究停滯不前。
這次到台北和朱騏碰面,真的是收穫滿滿: • 一起逛台大山外出版社,討論哲學書籍,從思考的深度出發; • 在綠蓋茶館聊數位寫作,分享寫作技巧與數位工具的應用; • 竹壽司的餐桌上討論數位筆記,特別是卡片盒筆記法,如何將碎片化知識轉化為有系統的輸出。 這種時刻讓我深刻體會到:找到志同道
身為 UCLA 統計與資料科學系的博士後研究員,長時間的研究生活讓我發現,管理時間和專注力 才是真正拉開學術進度的關鍵。 最近回台灣,時差讓我意外切換成了**「下午 6 點睡、凌晨 1 點起」** 的反向晨型作息,結果發現這段時間變成高效黃金時段:世界安靜,沒人打擾,工作效率拉到巔峰。
第一次投稿研究 Paper,結果沒中? 心裡總會浮現這些 OS: • 「Reviewer 太沒水準了吧!」 • 「他們根本沒懂我在寫什麼!」 但中了呢?立刻換個說法: • 「Reviewer 識貨!終於被發現了!」 這種心態很常見,但其實只是在「靠運氣」過日子。 成功與失敗不
很多人覺得讀書很累,甚至讀著讀著就放空,但問題不在「讀書本身」,而在於你讀的內容跟你的目標根本沒關係! ▋1. 讀「相關的書」,自然不覺得無聊 • 想提高寫作?去讀學術寫作技巧的書,寫起論文自然越來越順。 • 想解決數據分析的痛點?讀一本統計學或程式工具的實用指南,學完馬上應用
很多人覺得社群媒體是刷廢文、打發時間的地方,但當你把它當作**「記錄想法的記事本」**,它帶來的價值會超乎你的想像。 ▋1. 有想法,就寫出來,別怕初步的雜亂 • 我現在的習慣是這樣: • 初步想法講給 ChatGPT 聽,讓它幫我整理成簡單的邏輯。 • 接著把內容發表到個人的臉書
回台灣這十天,我跑了 8 趟書店——從屏東、高雄到台北,每一趟都讓我滿載而歸。 我喜歡書店的原因很簡單:我期待與不同的書邂逅,讓書改變我的想法。 ▋1. 不看書,你只會一直活在「舒服的自己」 • 不讀書,就容易陷入自己熟悉的思考模式,做事永遠是「那一套」,可能有效,但終究停滯不前。
這次到台北和朱騏碰面,真的是收穫滿滿: • 一起逛台大山外出版社,討論哲學書籍,從思考的深度出發; • 在綠蓋茶館聊數位寫作,分享寫作技巧與數位工具的應用; • 竹壽司的餐桌上討論數位筆記,特別是卡片盒筆記法,如何將碎片化知識轉化為有系統的輸出。 這種時刻讓我深刻體會到:找到志同道
身為 UCLA 統計與資料科學系的博士後研究員,長時間的研究生活讓我發現,管理時間和專注力 才是真正拉開學術進度的關鍵。 最近回台灣,時差讓我意外切換成了**「下午 6 點睡、凌晨 1 點起」** 的反向晨型作息,結果發現這段時間變成高效黃金時段:世界安靜,沒人打擾,工作效率拉到巔峰。
第一次投稿研究 Paper,結果沒中? 心裡總會浮現這些 OS: • 「Reviewer 太沒水準了吧!」 • 「他們根本沒懂我在寫什麼!」 但中了呢?立刻換個說法: • 「Reviewer 識貨!終於被發現了!」 這種心態很常見,但其實只是在「靠運氣」過日子。 成功與失敗不
很多人覺得讀書很累,甚至讀著讀著就放空,但問題不在「讀書本身」,而在於你讀的內容跟你的目標根本沒關係! ▋1. 讀「相關的書」,自然不覺得無聊 • 想提高寫作?去讀學術寫作技巧的書,寫起論文自然越來越順。 • 想解決數據分析的痛點?讀一本統計學或程式工具的實用指南,學完馬上應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小說停更一週,那就多發點日常或短篇好了?   今天幾乎都泡在電腦前修稿,調整先後順序比我想像中的要難上許多,尤其是調整過後還要加上原本沒有的段落,前後劇情跟對話也要大幅調整,才不會有銜接上的問題,這好考驗耐心,翩翩是個沒什麼耐心的人。   感謝我桌面的幾位帥哥為我提神,我好受多了!  
Thumbnail
如果想要「快速寫作」,絕對不是只有打字速度快這回事,而是要從「如何有效率寫這篇文章」開始談起。
Thumbnail
我們處在資訊爆量的時代,以往的寫作模式越來越不順手! ❝ 系統式的思考,拼圖式的寫作 ❞ 或許是個解方。 從安排旅遊中獲得寫作效率的啟發,套用之後,完成文章的效率突然跳脫泥沼大提升~
Thumbnail
通常創作者會有『每週一篇高品質文章』還是『每日次等內容』這個困擾 目前社群演算法不會一直推送你的發文給你的追蹤者 以為頻繁發文會洗別人版面,會被洗到的正是想接受到這樣訊息的人 不用太在意別人會被你的發文轟砸 所以 有靈感時,盡快寫下,發文 去人家裡串門子發現新idea,發文 讀一本好書
Thumbnail
在現代數位時代,我們習慣於直接打開簡報軟體,快速輸入想法,添加圖片和動畫,希望能製作出一份令人驚豔的簡報,可是這種做法往往忽略了一個簡報的本質——傳遞資訊,與聽眾建立真實的連結。今天分享一招我自己也經常在用的方法:要準備簡報,就先別打開簡報(軟體)。 因為麻煩,反而精鍊 在開始製作簡報之前,
Thumbnail
雖然寫了好幾年的散文/小説/食評,但一直都是個人興趣爲主的。自從2024年開始,我堅定了作家的夢想,就一直再找辦法整理自己的知識庫。好讓自己的創作都能夠持續穩定的產出,這個是我平常的創作流程吧。 知識輸入(Input): 閱讀是累積自我的方式,一本書不會全然屬於此刻的自己,書裡提及論點、金
Thumbnail
第一次發文 |・ω・`)(試探 這個【創作進度】的區塊,預計會是類似週記的東西。
我寫東西是有東西要寫,透過文字闡述留札記。 不是用大腦的人生經驗寫出文篇,是非常放鬆專注進入內觀,所以我在寫幾乎長文都是我進入內觀的狀態,會沒有時間跟空間感,完全專注,有其他事情要忙的話無法專注內觀。
Thumbnail
最近滑threads(穗)的時間変多了,除了是打發時間外便是注意一些我有興趣的議題,看看別人的思路。每一個話題,每一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意見。我通常是很懶得寫下來,真的是懶人(無誤)。關於「出版」,我都會想到後續產業鏈不夠健全,導致出版之路到了紙書電書出完就幾乎結束。因為才疏學淺,我就不寫為什麼後續產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小說停更一週,那就多發點日常或短篇好了?   今天幾乎都泡在電腦前修稿,調整先後順序比我想像中的要難上許多,尤其是調整過後還要加上原本沒有的段落,前後劇情跟對話也要大幅調整,才不會有銜接上的問題,這好考驗耐心,翩翩是個沒什麼耐心的人。   感謝我桌面的幾位帥哥為我提神,我好受多了!  
Thumbnail
如果想要「快速寫作」,絕對不是只有打字速度快這回事,而是要從「如何有效率寫這篇文章」開始談起。
Thumbnail
我們處在資訊爆量的時代,以往的寫作模式越來越不順手! ❝ 系統式的思考,拼圖式的寫作 ❞ 或許是個解方。 從安排旅遊中獲得寫作效率的啟發,套用之後,完成文章的效率突然跳脫泥沼大提升~
Thumbnail
通常創作者會有『每週一篇高品質文章』還是『每日次等內容』這個困擾 目前社群演算法不會一直推送你的發文給你的追蹤者 以為頻繁發文會洗別人版面,會被洗到的正是想接受到這樣訊息的人 不用太在意別人會被你的發文轟砸 所以 有靈感時,盡快寫下,發文 去人家裡串門子發現新idea,發文 讀一本好書
Thumbnail
在現代數位時代,我們習慣於直接打開簡報軟體,快速輸入想法,添加圖片和動畫,希望能製作出一份令人驚豔的簡報,可是這種做法往往忽略了一個簡報的本質——傳遞資訊,與聽眾建立真實的連結。今天分享一招我自己也經常在用的方法:要準備簡報,就先別打開簡報(軟體)。 因為麻煩,反而精鍊 在開始製作簡報之前,
Thumbnail
雖然寫了好幾年的散文/小説/食評,但一直都是個人興趣爲主的。自從2024年開始,我堅定了作家的夢想,就一直再找辦法整理自己的知識庫。好讓自己的創作都能夠持續穩定的產出,這個是我平常的創作流程吧。 知識輸入(Input): 閱讀是累積自我的方式,一本書不會全然屬於此刻的自己,書裡提及論點、金
Thumbnail
第一次發文 |・ω・`)(試探 這個【創作進度】的區塊,預計會是類似週記的東西。
我寫東西是有東西要寫,透過文字闡述留札記。 不是用大腦的人生經驗寫出文篇,是非常放鬆專注進入內觀,所以我在寫幾乎長文都是我進入內觀的狀態,會沒有時間跟空間感,完全專注,有其他事情要忙的話無法專注內觀。
Thumbnail
最近滑threads(穗)的時間変多了,除了是打發時間外便是注意一些我有興趣的議題,看看別人的思路。每一個話題,每一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意見。我通常是很懶得寫下來,真的是懶人(無誤)。關於「出版」,我都會想到後續產業鏈不夠健全,導致出版之路到了紙書電書出完就幾乎結束。因為才疏學淺,我就不寫為什麼後續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