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博士生: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才是你進步的最大推力】

【碩博士生: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才是你進步的最大推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這次到台北和朱騏碰面,真的是收穫滿滿:

• 一起逛台大山外出版社,討論哲學書籍,從思考的深度出發;

• 在綠蓋茶館聊數位寫作,分享寫作技巧與數位工具的應用;

• 竹壽司的餐桌上討論數位筆記,特別是卡片盒筆記法,如何將碎片化知識轉化為有系統的輸出。


這種時刻讓我深刻體會到: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才能讓你在數位寫作、數位筆記這條路上走得更穩、更遠。


▋1. 志同道合的朋友,給你「互相激勵」的動力

• 當你卡在一篇論文或某個研究方法時,他們的見解 往往能提供新的靈感和突破口。

• 他們的自主學習和高度自律,也會讓你不知不覺變得更努力、更積極。


重點: 身邊有一個主動精進的夥伴,你就少了一點拖延,多了一分進步的動力。


▋2. 共同成長,比單打獨鬥有效百倍

• 討論數位筆記法: 如何有效利用工具、整理知識,把零散的想法組成有深度的內容。

• 數位寫作交流: 分享彼此的寫作技巧,輸出思考成果,持續累積影響力。


提醒: 碩博士的路很長,找到願意一起深聊方法、交換心得的夥伴,成長的速度會遠超你單打獨鬥。


▋3. 學術路上的「同行者」,是你長期進步的推力

• 碩博士生涯的關鍵不是「一時爆發」,而是長期穩定的進步。

• 優秀且有自主動力的朋友,不只陪你前進,還能提醒你不要偏離軌道。


真實體悟: 這樣的朋友難得可貴,一起成長、一起精進,才能互相拉著走得更遠。


結論:珍惜那個讓你變更好的朋友

碩博士生涯中,找到志同道合、能互相激勵的朋友,真的是難得的緣分。在數位寫作、數位筆記的路上,彼此分享、共同成長,這才是進步的最大推力。


如果你已經遇到這樣的朋友,好好珍惜;如果還沒有,努力去找,因為一個對的人,能讓你的學術與人生都走得更踏實、更長遠!

avatar-img
王啟樺的沙龍
558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身為 UCLA 統計與資料科學系的博士後研究員,長時間的研究生活讓我發現,管理時間和專注力 才是真正拉開學術進度的關鍵。 最近回台灣,時差讓我意外切換成了**「下午 6 點睡、凌晨 1 點起」** 的反向晨型作息,結果發現這段時間變成高效黃金時段:世界安靜,沒人打擾,工作效率拉到巔峰。
第一次投稿研究 Paper,結果沒中? 心裡總會浮現這些 OS: • 「Reviewer 太沒水準了吧!」 • 「他們根本沒懂我在寫什麼!」 但中了呢?立刻換個說法: • 「Reviewer 識貨!終於被發現了!」 這種心態很常見,但其實只是在「靠運氣」過日子。 成功與失敗不
很多人覺得讀書很累,甚至讀著讀著就放空,但問題不在「讀書本身」,而在於你讀的內容跟你的目標根本沒關係! ▋1. 讀「相關的書」,自然不覺得無聊 • 想提高寫作?去讀學術寫作技巧的書,寫起論文自然越來越順。 • 想解決數據分析的痛點?讀一本統計學或程式工具的實用指南,學完馬上應用
你是不是也這樣: • 設了個目標「我要在年底寫完論文」,結果 11 月還在開頭卡關? • 每次臨時抱佛腳寫報告,雖然勉強過關,但隔天一身疲憊、效率崩潰? 問題出在:你只有目標,卻沒有系統。 ▋目標 vs 系統:有什麼差別? • 目標 (Goals): 你想要達成的終點,適合短
寫論文時,查個文獻卻開了 10 個網頁;跑實驗時,手機一震又開始刷社群;本來打算專心看書,結果先整理房間、再煮杯咖啡,最後一天就這樣沒了。 說穿了,碩博士的成功,90% 靠的就是:守住專注力,不被分心打敗。 ▋1. 分心,是進度殺手 • 做法: 每次工作開始前,列出 1-2 件「非做
AI 工具已經改變了學術研究的方式,碩博士生如果還只是埋頭苦幹、刷文獻刷到眼花,那你可能用錯方法、白白浪費時間。試試這 6 個 AI 共學策略,讓你學得更快、研究得更聰明! ▋1. 有效規劃 (Effective Planning) • AI 工具: 使用 Notion AI 或 Chat
身為 UCLA 統計與資料科學系的博士後研究員,長時間的研究生活讓我發現,管理時間和專注力 才是真正拉開學術進度的關鍵。 最近回台灣,時差讓我意外切換成了**「下午 6 點睡、凌晨 1 點起」** 的反向晨型作息,結果發現這段時間變成高效黃金時段:世界安靜,沒人打擾,工作效率拉到巔峰。
第一次投稿研究 Paper,結果沒中? 心裡總會浮現這些 OS: • 「Reviewer 太沒水準了吧!」 • 「他們根本沒懂我在寫什麼!」 但中了呢?立刻換個說法: • 「Reviewer 識貨!終於被發現了!」 這種心態很常見,但其實只是在「靠運氣」過日子。 成功與失敗不
很多人覺得讀書很累,甚至讀著讀著就放空,但問題不在「讀書本身」,而在於你讀的內容跟你的目標根本沒關係! ▋1. 讀「相關的書」,自然不覺得無聊 • 想提高寫作?去讀學術寫作技巧的書,寫起論文自然越來越順。 • 想解決數據分析的痛點?讀一本統計學或程式工具的實用指南,學完馬上應用
你是不是也這樣: • 設了個目標「我要在年底寫完論文」,結果 11 月還在開頭卡關? • 每次臨時抱佛腳寫報告,雖然勉強過關,但隔天一身疲憊、效率崩潰? 問題出在:你只有目標,卻沒有系統。 ▋目標 vs 系統:有什麼差別? • 目標 (Goals): 你想要達成的終點,適合短
寫論文時,查個文獻卻開了 10 個網頁;跑實驗時,手機一震又開始刷社群;本來打算專心看書,結果先整理房間、再煮杯咖啡,最後一天就這樣沒了。 說穿了,碩博士的成功,90% 靠的就是:守住專注力,不被分心打敗。 ▋1. 分心,是進度殺手 • 做法: 每次工作開始前,列出 1-2 件「非做
AI 工具已經改變了學術研究的方式,碩博士生如果還只是埋頭苦幹、刷文獻刷到眼花,那你可能用錯方法、白白浪費時間。試試這 6 個 AI 共學策略,讓你學得更快、研究得更聰明! ▋1. 有效規劃 (Effective Planning) • AI 工具: 使用 Notion AI 或 Chat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讀者提問:我覺得自己最大的問題是,我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事、做什麼會開心。 以前以為自己找到了,但是經過一段時間以後,又覺得自己沒那麼喜歡,所以我一直很羨慕其他人可以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也發現我從小時候欣賞的人們都是因為他們很專注在某個領域(我覺得這樣的人自帶光芒,就算不是超厲害)。 長大
身為一個經常在行天宮發呆兼寫作的人……欸對,我都會坐在廟前一排階梯打限動跟文章,待在行天宮很容易文思泉涌。也包含,我對行天宮的籤詩運作,不敢說真理,但和祂們相處久,抽的籤詩多,對照的現實也多,自然就發現了神明的弔詭之處。 會寫這篇,是來自昨天遇到一位女孩,我認為她的頻率反映了時下人,尤其想要以
讀者提問:我覺得自己最大的問題是,我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事、做什麼會開心。 以前以為自己找到了,但是經過一段時間以後,又覺得自己沒那麼喜歡,所以我一直很羨慕其他人可以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也發現我從小時候欣賞的人們都是因為他們很專注在某個領域(我覺得這樣的人自帶光芒,就算不是超厲害)。 長大
avatar-avatar
Moonrogu
發佈於
src
身為一個經常在行天宮發呆兼寫作的人……欸對,我都會坐在廟前一排階梯打限動跟文章,待在行天宮很容易文思泉涌。也包含,我對行天宮的籤詩運作,不敢說真理,但和祂們相處久,抽的籤詩多,對照的現實也多,自然就發現了神明的弔詭之處。 會寫這篇,是來自昨天遇到一位女孩,我認為她的頻率反映了時下人,尤其想要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