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博士生:把社群媒體當記事本,你的思考會越寫越清楚】

更新於 2024/12/18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很多人覺得社群媒體是刷廢文、打發時間的地方,但當你把它當作**「記錄想法的記事本」**,它帶來的價值會超乎你的想像。


▋1. 有想法,就寫出來,別怕初步的雜亂

• 我現在的習慣是這樣:

• 初步想法講給 ChatGPT 聽,讓它幫我整理成簡單的邏輯。

• 接著把內容發表到個人的臉書、Threads 和方格子,當作自己的公開筆記。

• 不拘泥方向、不追求完美,只要有想法就寫出來,累積久了,內容自然就變多了。


提醒: 思考不落地,就是空想;寫出來,你的想法才能慢慢成形。


▋2. 練習表達,形塑你的個人形象

• 你寫得越多,帳號的「形象」就會逐漸清晰——別人會知道你關心什麼、專注什麼。

• 更重要的是,寫作讓你反思自己的思路,把腦袋裡的混亂整理成邏輯清楚的內容。


例子:

• 你在寫一個新的研究點子,雖然不成熟,但慢慢討論、分享,別人的回饋能給你更多靈感。

• 發表數位筆記或讀書心得,你會發現:越寫,自己越能看清「核心重點」在哪裡。


▋3. 每天寫,就是你的成功系統

• 不論你是不是碩博士生,寫作的本質是「表達」和「記錄」,不是給別人看的,而是為自己而寫。

• 每天記錄所思所想,把你腦中飄過的點子留下來:

• 零碎的想法 → 系統化的內容 → 長期累積的個人知識庫。


重點: 寫作不是為了「寫完一篇」,而是透過日常記錄,打造一個屬於你自己的內容系統。


結論:寫就對了,累積會帶來質變

你不用一開始就有清晰的方向,也不需要完美的表達。把社群媒體當記事本,把想法寫下來,日積月累,你的個人形象自然會成形,想法也會越來越清楚。


無論是碩博士生還是任何人,每天練習表達、記錄思考,這就是一套會讓你成功的系統。 最後,你會發現——寫著寫著,夢想就成真了。

avatar-img
524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回台灣這十天,我跑了 8 趟書店——從屏東、高雄到台北,每一趟都讓我滿載而歸。 我喜歡書店的原因很簡單:我期待與不同的書邂逅,讓書改變我的想法。 ▋1. 不看書,你只會一直活在「舒服的自己」 • 不讀書,就容易陷入自己熟悉的思考模式,做事永遠是「那一套」,可能有效,但終究停滯不前。
這次到台北和朱騏碰面,真的是收穫滿滿: • 一起逛台大山外出版社,討論哲學書籍,從思考的深度出發; • 在綠蓋茶館聊數位寫作,分享寫作技巧與數位工具的應用; • 竹壽司的餐桌上討論數位筆記,特別是卡片盒筆記法,如何將碎片化知識轉化為有系統的輸出。 這種時刻讓我深刻體會到:找到志同道
身為 UCLA 統計與資料科學系的博士後研究員,長時間的研究生活讓我發現,管理時間和專注力 才是真正拉開學術進度的關鍵。 最近回台灣,時差讓我意外切換成了**「下午 6 點睡、凌晨 1 點起」** 的反向晨型作息,結果發現這段時間變成高效黃金時段:世界安靜,沒人打擾,工作效率拉到巔峰。
第一次投稿研究 Paper,結果沒中? 心裡總會浮現這些 OS: • 「Reviewer 太沒水準了吧!」 • 「他們根本沒懂我在寫什麼!」 但中了呢?立刻換個說法: • 「Reviewer 識貨!終於被發現了!」 這種心態很常見,但其實只是在「靠運氣」過日子。 成功與失敗不
很多人覺得讀書很累,甚至讀著讀著就放空,但問題不在「讀書本身」,而在於你讀的內容跟你的目標根本沒關係! ▋1. 讀「相關的書」,自然不覺得無聊 • 想提高寫作?去讀學術寫作技巧的書,寫起論文自然越來越順。 • 想解決數據分析的痛點?讀一本統計學或程式工具的實用指南,學完馬上應用
你是不是也這樣: • 設了個目標「我要在年底寫完論文」,結果 11 月還在開頭卡關? • 每次臨時抱佛腳寫報告,雖然勉強過關,但隔天一身疲憊、效率崩潰? 問題出在:你只有目標,卻沒有系統。 ▋目標 vs 系統:有什麼差別? • 目標 (Goals): 你想要達成的終點,適合短
回台灣這十天,我跑了 8 趟書店——從屏東、高雄到台北,每一趟都讓我滿載而歸。 我喜歡書店的原因很簡單:我期待與不同的書邂逅,讓書改變我的想法。 ▋1. 不看書,你只會一直活在「舒服的自己」 • 不讀書,就容易陷入自己熟悉的思考模式,做事永遠是「那一套」,可能有效,但終究停滯不前。
這次到台北和朱騏碰面,真的是收穫滿滿: • 一起逛台大山外出版社,討論哲學書籍,從思考的深度出發; • 在綠蓋茶館聊數位寫作,分享寫作技巧與數位工具的應用; • 竹壽司的餐桌上討論數位筆記,特別是卡片盒筆記法,如何將碎片化知識轉化為有系統的輸出。 這種時刻讓我深刻體會到:找到志同道
身為 UCLA 統計與資料科學系的博士後研究員,長時間的研究生活讓我發現,管理時間和專注力 才是真正拉開學術進度的關鍵。 最近回台灣,時差讓我意外切換成了**「下午 6 點睡、凌晨 1 點起」** 的反向晨型作息,結果發現這段時間變成高效黃金時段:世界安靜,沒人打擾,工作效率拉到巔峰。
第一次投稿研究 Paper,結果沒中? 心裡總會浮現這些 OS: • 「Reviewer 太沒水準了吧!」 • 「他們根本沒懂我在寫什麼!」 但中了呢?立刻換個說法: • 「Reviewer 識貨!終於被發現了!」 這種心態很常見,但其實只是在「靠運氣」過日子。 成功與失敗不
很多人覺得讀書很累,甚至讀著讀著就放空,但問題不在「讀書本身」,而在於你讀的內容跟你的目標根本沒關係! ▋1. 讀「相關的書」,自然不覺得無聊 • 想提高寫作?去讀學術寫作技巧的書,寫起論文自然越來越順。 • 想解決數據分析的痛點?讀一本統計學或程式工具的實用指南,學完馬上應用
你是不是也這樣: • 設了個目標「我要在年底寫完論文」,結果 11 月還在開頭卡關? • 每次臨時抱佛腳寫報告,雖然勉強過關,但隔天一身疲憊、效率崩潰? 問題出在:你只有目標,卻沒有系統。 ▋目標 vs 系統:有什麼差別? • 目標 (Goals): 你想要達成的終點,適合短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當你習慣用這種方式寫作,那自然很難去想像它能夠走向訂閱制的模樣,因為你自己也心知肚明:到目前為止,你的每一篇品牌下的文章是斷裂的、鬆散的,沒有一致明確到可以讓讀者一眼看出「就是你」的主軸展演。那這種情況下還想去搞訂閱制根本是不可能的。
本篇文章介紹了麗薩·克龍的著作《你能寫出好故事》,她是一位知名的故事教練,透過腦科學與心理學的研究,揭示了成功故事的要素與寫作方法。文章詳述了吸引讀者的故事要素,包括情節、人物、挑戰和變化等,並強調了突出焦點及製造衝突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高效構建引人入勝的故事。它是每位寫作者不可或缺的創作指南。
回想起來,五年前剛剛使用方格子寫教學心得時,往往想到什麼點子寫什麼、遇到什麼教學狀況寫什麼……毫無組織架構可言。然而,隨著越寫越多,這些文章竟然漸漸在我眼前相連成幾條清晰的脈胳,每一條脈胳都是一個主題,每一、兩個主題似乎都有寫成一本書的價值。
Hi 我是 VK~ 去年底,看到專門在討論思考方式、決策,或是如何學得更好等主題的熱門網站 Farnam Street 創辦人 Shane Parrish 出了新書《Clear Thinking》。 身為他文章長期讀者的我,二話不說去找了這本新書來看,斷斷續續地看,直到最近才把這本《Clear
今年本來訂下了年末作業是要把小說寫完,但現在我改變計畫了:我想健康地寫作,完成我的目標,也要過好自己的生活。遠大的理想仍在,我仍然想要實現它,但我不會再像過去盲目而不顧一切地想拼命,而是以循序漸進的緩慢步調,慢慢前進。 我知道不需要焦躁,因為我不是一個人在努力。
當你習慣用這種方式寫作,那自然很難去想像它能夠走向訂閱制的模樣,因為你自己也心知肚明:到目前為止,你的每一篇品牌下的文章是斷裂的、鬆散的,沒有一致明確到可以讓讀者一眼看出「就是你」的主軸展演。那這種情況下還想去搞訂閱制根本是不可能的。
本篇文章介紹了麗薩·克龍的著作《你能寫出好故事》,她是一位知名的故事教練,透過腦科學與心理學的研究,揭示了成功故事的要素與寫作方法。文章詳述了吸引讀者的故事要素,包括情節、人物、挑戰和變化等,並強調了突出焦點及製造衝突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高效構建引人入勝的故事。它是每位寫作者不可或缺的創作指南。
回想起來,五年前剛剛使用方格子寫教學心得時,往往想到什麼點子寫什麼、遇到什麼教學狀況寫什麼……毫無組織架構可言。然而,隨著越寫越多,這些文章竟然漸漸在我眼前相連成幾條清晰的脈胳,每一條脈胳都是一個主題,每一、兩個主題似乎都有寫成一本書的價值。
Hi 我是 VK~ 去年底,看到專門在討論思考方式、決策,或是如何學得更好等主題的熱門網站 Farnam Street 創辦人 Shane Parrish 出了新書《Clear Thinking》。 身為他文章長期讀者的我,二話不說去找了這本新書來看,斷斷續續地看,直到最近才把這本《Clear
今年本來訂下了年末作業是要把小說寫完,但現在我改變計畫了:我想健康地寫作,完成我的目標,也要過好自己的生活。遠大的理想仍在,我仍然想要實現它,但我不會再像過去盲目而不顧一切地想拼命,而是以循序漸進的緩慢步調,慢慢前進。 我知道不需要焦躁,因為我不是一個人在努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當某個資訊塊的內容引起我的共鳴時,我會開一個新筆記,將我的感受與個人經驗結合,自由書寫至300字左右。我稱這類短文為良品3,這些短文既有對學到內容的詮釋,也有個人經驗的分享。加上標題後,這些短文非常適合作為每日更新社群媒體的材料。
Thumbnail
寫文章作為學習和個人成長的重要方法。自己學習寫作的經驗,寫作對於表達觀點和了解社會的重要性。
Thumbnail
絮絮叨叨的blog時代之後,不知不覺把寫作的習慣留給了手帳本。 全民互聯網的時代,讀文字的人比例嚴重下降,認真寫字的人也越來越少⋯⋯讀圖時代早已是昨日黃花,視頻時代甚至也說不上了,可怕的短視頻統領著普羅大眾的時間,碎片化了一切,包括很多人的腦子⋯⋯ 可是還是喜歡寫字啊。而且在網絡平台的發
Thumbnail
通常創作者會有『每週一篇高品質文章』還是『每日次等內容』這個困擾 目前社群演算法不會一直推送你的發文給你的追蹤者 以為頻繁發文會洗別人版面,會被洗到的正是想接受到這樣訊息的人 不用太在意別人會被你的發文轟砸 所以 有靈感時,盡快寫下,發文 去人家裡串門子發現新idea,發文 讀一本好書
Thumbnail
最近忙著寫threads 的占星日更文,再減去工作這幾日在threads 看到多有關於導流量、文字變現,和作家類型的熱門話題,得出的一個結論
我寫東西是有東西要寫,透過文字闡述留札記。 不是用大腦的人生經驗寫出文篇,是非常放鬆專注進入內觀,所以我在寫幾乎長文都是我進入內觀的狀態,會沒有時間跟空間感,完全專注,有其他事情要忙的話無法專注內觀。
Thumbnail
新關係下,反思寫作對自己的意義,寫作成為記錄心情、想法的方式,如何找到平衡?同時也分享新學到的新詞語及感受。
找個地方,自在地寫
透過改寫過去的貼文, 我能夠看見30天前的自己記錄了什麼內容。 那種感覺很神奇, 如果沒有改寫, 或許我就忘記一個月前我還有思考過這個事情。 我改寫的方式也相當簡單, 改寫文章的格式, 滿足一種我稱為「次原子想法」的格式。 每篇次原子想法有導入的部分,
想逼自己練習有想法就說出來,不要每篇文章都精雕細琢,產了一個月,寫了幾千字才上架,這有時對讀者負擔也很大 此外,有時候靈感疏忽及逝,想把這些神奇想法紀錄下來,讓讀者看到不一樣的我 不知道可以撐幾天,就先來試試囉!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當某個資訊塊的內容引起我的共鳴時,我會開一個新筆記,將我的感受與個人經驗結合,自由書寫至300字左右。我稱這類短文為良品3,這些短文既有對學到內容的詮釋,也有個人經驗的分享。加上標題後,這些短文非常適合作為每日更新社群媒體的材料。
Thumbnail
寫文章作為學習和個人成長的重要方法。自己學習寫作的經驗,寫作對於表達觀點和了解社會的重要性。
Thumbnail
絮絮叨叨的blog時代之後,不知不覺把寫作的習慣留給了手帳本。 全民互聯網的時代,讀文字的人比例嚴重下降,認真寫字的人也越來越少⋯⋯讀圖時代早已是昨日黃花,視頻時代甚至也說不上了,可怕的短視頻統領著普羅大眾的時間,碎片化了一切,包括很多人的腦子⋯⋯ 可是還是喜歡寫字啊。而且在網絡平台的發
Thumbnail
通常創作者會有『每週一篇高品質文章』還是『每日次等內容』這個困擾 目前社群演算法不會一直推送你的發文給你的追蹤者 以為頻繁發文會洗別人版面,會被洗到的正是想接受到這樣訊息的人 不用太在意別人會被你的發文轟砸 所以 有靈感時,盡快寫下,發文 去人家裡串門子發現新idea,發文 讀一本好書
Thumbnail
最近忙著寫threads 的占星日更文,再減去工作這幾日在threads 看到多有關於導流量、文字變現,和作家類型的熱門話題,得出的一個結論
我寫東西是有東西要寫,透過文字闡述留札記。 不是用大腦的人生經驗寫出文篇,是非常放鬆專注進入內觀,所以我在寫幾乎長文都是我進入內觀的狀態,會沒有時間跟空間感,完全專注,有其他事情要忙的話無法專注內觀。
Thumbnail
新關係下,反思寫作對自己的意義,寫作成為記錄心情、想法的方式,如何找到平衡?同時也分享新學到的新詞語及感受。
找個地方,自在地寫
透過改寫過去的貼文, 我能夠看見30天前的自己記錄了什麼內容。 那種感覺很神奇, 如果沒有改寫, 或許我就忘記一個月前我還有思考過這個事情。 我改寫的方式也相當簡單, 改寫文章的格式, 滿足一種我稱為「次原子想法」的格式。 每篇次原子想法有導入的部分,
想逼自己練習有想法就說出來,不要每篇文章都精雕細琢,產了一個月,寫了幾千字才上架,這有時對讀者負擔也很大 此外,有時候靈感疏忽及逝,想把這些神奇想法紀錄下來,讓讀者看到不一樣的我 不知道可以撐幾天,就先來試試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