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是祐離開滿三個月時,在圖書館遇到的緣分。臺中市立圖書館溪西分館那時在兒童區陳列架上展出的書目都跟生命教育有關(生命教育主題展),這本書的書名特別引起我的興趣。讀完之後更覺得是本非常優秀的作品,也非常適合討論生命教育的小說,以一個喪子的母親的角度來聊聊生命的消逝。
作者筆下的主人翁很正面,讓孩子們真切的學習死亡。從一開始的害怕說出口、到認識開口說「死掉」這個字眼沒那麼恐怖、以及最後合力幫老師準備了滿滿回憶與愛的箱子。大人眼中的孩子也具備「給予」的能力,這個箱子裡裝著有形無形的「給予」,準備的過程中孩子們也在學習「面對死亡」。
孩子們的堅持、天真、對師長的愛令人動容。大人的固執看得出來,對於生命教育多數人還是以迴避的方式面對。這樣的對比鮮明可見得大人不如孩子們的單純簡單。幸好,在作者的鋪陳下這幾位大人是願意跟著孩子一起學習的大人,大家一起學會勇敢面對生命消逝。
把自己當作活教材的克拉拉老師更是令人豎起大拇指,面對死亡的已知、受病苦纏身卻能帶有陽光般的溫暖擁抱這些孩子是令人心疼的另一面。 也因此孩子將禮物送到府上後,已經無法移位的克拉拉老師在枕邊人轉告孩子的話,~
「這件禮物是要送妳離開上路的,
獨一無二的禮物。」~
克拉拉老師才有辦法露出一抹微笑、最後一次閉上了雙眼吧。
我想也只有像作者這樣曾經主修過教育學和特殊教育,也曾經照顧過身心障礙者才能有這樣筆觸與大膽。這一堂最「不一樣」的「生命教育」課值得細心品嚐。
2023那時的我這麼寫著~
『子祐的離開至今滿三個月,我還是主觀認為沒有人可以對死亡做好準備。』
即使又過了一年,心裡的感受還是相同。
「沒有辦法好好說再見是遺憾。」
祐離開頭一兩個月,祂安排了身邊僅是點頭之交的朋友開口跟我提到親人的突然離開,也讓他們帶著滿滿的遺憾。
這也安慰了我,子祐是福報的孩子。能好好說再見,通常也是在病榻上受病苦不短時間的狀態。雖然不能好好說再見,至少不用飽受加掛機器的折磨。曾經,想像過子祐比我早離開的景象~也許祐是個莫名所以的病痛讓祂在病榻上受煎熬,無法言語的祂如何親口跟媽媽道別?在地球上無口語的祂也許心中滿滿的苦痛、滿滿的愛想要說出口卻說不出來?
如同子祐出生那一晚,面對令人詫異的生產狀況,怎麼可能選擇不做急救?
不救,是直接的天人永隔;
救了,是無止盡的復健路。
子祐來過幾次,有的圖書館的兒童閱覽空間都鋪有木地板不適合輪椅推行或靠近一起閱讀。溪西圖書館這部分還算不錯的場域。
門口有無障礙停車位,同時也都畫設有路邊停車格,來這裡帶著坐輪椅的子祐我們很方便。
這停車位常讓我想起祐~臺中市立圖書館溪西分館門前的無障礙汽車、機車位。
屬青少年文學,有興趣的朋友可參考《博客來 內容簡介》。
“Grief and love are conjoined — you don’t get one without the other.” — Jandy Nelson,
紀錄腦麻兒大兒子祐哥輪椅走遍的足跡,也記錄常兒二寶的喜好以及可以跟哥哥一起玩的場域。【無障礙需求】不僅是輪椅族的必要品,跟其連帶的所有家人都需要被考量進去,因為我們出門當然不可能將身障手足晾在一邊,也只有滿足坐輪椅的祐哥的無障礙環境才有辦法讓我們全家人及陪同的親朋好友一同進得去。紀錄的同時也期待軟硬體環境愈來愈友善,以人為本。
腦麻兒大兒子祐哥於2023年9月26日凌晨去世,出生於2011年5月26凌晨的祂由我們決定插管急救,但這一次祂自己掌握想要的人生。
媽媽想透過子祐~我們疼愛的寶貝~告訴更多人 【友善共融從來就不是一種選項,它是必需品!】 唯有每一個人將它視為理所當然,願意認識進而理解,同理心才可能發酵於日常每個角落中。也希望透過持續記錄,讓更多同溫層家庭可以找到浮木,這也是我的子祐可以創造的最大價值、為社會所做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