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健康署自民國97年推動「癌症診療品質認證」制度以來,台灣癌症患者的醫療照護品質顯著提升。根據最新統計,癌症患者的5年存活率從1995年至1999年的51.1%大幅提升至2017年至2021年的62.9%。這一成果不僅反映了政府在癌症防治上的積極作為,也顯示出醫療體系在面對重大公共健康挑戰時的應對能力。
癌症長期位居台灣十大死因之首,且罹癌率逐年上升。過去,癌症治療存在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照護品質參差不齊等問題,導致患者治療效果受到影響。為此,國民健康署於民國97年推出「癌症診療品質認證」制度,針對年度新診斷癌症個案達500例以上的醫院進行評核,確保醫療服務的一致性與可靠性。
截至目前,全台已有67家醫院通過認證,超過85%的癌症患者選擇在這些醫院接受治療。國民健康署指出,認證制度不僅提升了治療效果,也減少了因醫師或地區差異造成的照護品質不均問題。
「癌症診療品質認證」制度涵蓋多項嚴格標準,包括:
通過認證的醫院在癌症治療上展現出顯著特色,例如跨科別團隊合作、以病人為中心的照護模式等。以長庚紀念醫院和台大醫院為例,這些醫院不僅擁有先進設備和專業團隊,還提供全程照護,包括心理支持、營養指導及安寧療護,全面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質。
癌友與家屬的反饋也顯示出認證制度的正面影響。多數患者表示,在認證醫院接受治療後,感受到醫療品質的提升,尤其是心理諮詢和社工服務的提供,讓他們在抗癌過程中獲得更多支持。然而,部分患者也反映資源分配不均及就診等待時間較長等問題,顯示制度仍有改進空間。
國民健康署表示,未來將進一步擴大認證範圍,涵蓋更多癌症類型及社區醫療機構,並引入新的評核標準,如患者滿意度及生活品質改善程度等。此外,隨著數位健康技術的發展,遠程醫療及數據分析能力也將成為評核重點。
與美國、英國及日本的癌症診療制度相比,台灣的認證制度在專業團隊合作及治療流程標準化方面表現突出,但在患者參與感、數據透明化及社區資源整合上仍有提升空間。未來可借鑒其他國家的成功經驗,進一步完善制度。
「癌症診療品質認證」制度不僅提升了患者的存活率,也帶來了顯著的經濟與社會效益。研究顯示,透過個案管理制度的實施,可降低住院醫療費用及急診次數,同時提高社會生產力。此外,認證制度的推動也促進了公眾對癌症預防及早期篩檢的重視,進一步降低未來癌症發病率。
「癌症診療品質認證」制度的實施,是台灣在癌症防治工作上的一大里程碑。透過持續改進與推廣,未來將有更多癌友受益於這一制度,進一步提升整體醫療服務品質與社會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