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藝識 花蓮 展覽】2024 PALAFANG花蓮跳浪藝術節「星球爆裂觀測站」筆記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關於《跳浪藝術節》

這是 #Palafang跳浪藝術節 第四屆。「Palafang」在阿美語意為「來做客、去拜訪」;跳浪既是地名也是一種生活方式,早期東海岸人們往來需計算浪潮,在礁岩間跳躍式前進。兩者皆有「回家」之意。

從2021年開始,藝術節便以「創造你與花蓮的新關係」為核心,藉由專業策展人邀請藝術家創作,他們眼中的花蓮,並結合在地藝文平台分享生活體驗。而以旅人與當地人間關係為媒介,創造花蓮當代藝術的新想像。


《星際爆裂觀測站》

2024 PALAFANG花蓮跳浪藝術節以「星球爆裂觀測站」為主題,讓觀者在未拜訪前,就對這以宇宙同等尺度的概念,有不同的想像畫面。由馬國鳳、龔卓軍、Nakaw Putun和王玉萍領軍組成的策展團隊,每個策展人有各自的專長。特別是,為了回應花蓮去年地震所受到的影響,邀請了臺灣地震科學中心首席科學家、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馬國鳳特聘研究員帶來米崙斷層鑽井觀測站(MiDAS)的研究成果,讓這次的展場多了科技感。

主題不僅符合地方民眾的生活,甚至服膺了觀光客對花蓮現在的現象,藉由這些對斷層與地震的相異觀點的作品,讓民眾獲得害怕、傷痛以外的感覺與思考。從王煜松在遺址上做採集開始,那群地震寫生團的人們,紀錄了地震後的故事,觀者也從旁了解某些花蓮人是這樣生活的。

而展場小房間內的盧俊翰、陳政道、Ali Istanda胡家瑜,透過各自的藝術形式,以「陪伴」為題,思考我們怎麼看待花蓮這塊土地,跟人一樣也需要休息這件事。而Iyo Kacaw、涂維政則是這場展覽的定心丸,用他們成熟的手法,表達更寬廣。就地震和斷層這件事,思考關於生命、宇宙尺度的大事。而輪播的劉靜怡和貳進,給觀者在感性與理性上區別的想像。


展覽筆記


raw-image


王煜松 〈花園-花蓮 #九〉

延續著過去花園的作品,這是花園在花蓮的第九個作品,卻是在 浪藝術節的第一次。同樣是球型創作,以及對考古遺址物件好奇的轉換,而有了這件放於花蓮美術館前面,直徑高達2米的裝置。只是擺放的位置我有點無解,而已。

素材取自於嶺頂斷層,這是由花蓮溪出海口的嶺頂岬向南延伸,經月眉至光復鄉東富村,長約三十公里的斷層。2018、2024年的花蓮地震,都被推測與這個斷層有關。原本我還想說煜松這件作品,與地震有什麼關係呢?我都忘記斷層這回事,也忘記斷層帶上的土地可能有些什麼? 

然後,地震寫生團真的超酷,可惜我不是花蓮人,也不會畫畫,無法參加啊啊啊!而這又回應到王煜松一直關注的時間問題,花園是以嶺頂遺址的現在去撿拾過去的片段,而去參考未來。而地震寫生團則是行動後,還未思考的藝術行為。


raw-image


Iyo Kacaw伊祐‧噶照 〈生命的穿透力〉

作品位置在石雕博物館的正門,無論從哪裡看,都想當有震撼力,特別是穿破的那一塊,讓我想起地震後,市區寸斷的場景。然而,Iyo Kacaw想表現的是一種韌性,他用鋼筋和混凝土串接,形成與土地連結的根部;中間穿插著植物,凸顯兩者之間是否能自我修復,及其與土地間相異的關係。

有一絲,與開發抵抗的論述存在。我們甚至可以思考,花蓮這些倒塌的建築物,與這塊土的之間的關係,是否有善的循環在裡頭?而植物如此堅持,在盧俊翰的畫作中也看得到。


raw-image


盧俊翰〈地鳴後滄桑〉

盧俊翰作為一名畫家,在這次展覽中,貢獻了十一幅畫作。當中,讓我駐足最久的還是那幾幅,花蓮震後的描繪。就像把剛剛經過的蘇花高,山巒上所受到的創傷,成為一種圖騰,就此銘刻在山上,成為印記。〈岩壁的枯木〉這一幅,可以看見灰矇矇的山巒,有著像是被攔腰截斷的樹枝,但他其實還死死抓著土地不放,總有一天,它會重新生長。

raw-image


陳政道 “Dgiyag Skadang” 〈砂卡噹的山〉

上次看到政道的作品,是在公館 立方計畫空間 展出的〈森人――太魯閣藝駐計劃〉。這次他關注於日常感知的變化,特別是那些顏色,而這也與盧俊翰的作品有異曲同工之妙。「跟樂高交朋友」這其實是一個陪伴的過程,在沙卡噹教會與小朋友玩積木,重新描繪藝術家與小朋友,重新看待這座山的模樣。此外,也透過用樂高塑造,與砂卡噹的山新的關係。


raw-image


Ali Istanda胡家瑜 〈山,與山〉

前陣子才在鳳甲美術館,看到家瑜的作品。這次策展挺巧妙的,陳政道是以如何陪伴為題,而Ali Istanda則是直接敘述山一直都有人在陪伴這件事。透過兩件作品,一件樹脂版畫,描述洪水故事的後續,鰻魚或大蛇造成地震的神話流傳;及一件裝置壓克力,透出光影,讓與山共存的我們,知道不只我們陪伴著山,山也陪伴我們,甚至山伴隨著自己。


raw-image


涂維政 地震博物館

涂維政老師的作品令人驚艷,採集地震時的殘餘物件,創造了仿人類學考古遺址現場。站在鷹架上,觀看著底下,我毫不知這是什麼生物,還想說怎麼放了考古在這,這不是應該出現在壽豐的考古博物館嗎?但這其實是老師運用不同部落,對地震的神話,所拆解的身體,像野豬的頭、鯨魚身體、人的腿、牛角,幻想出另一幻想世界,造成地震的原因。


2ENTER 貳進〈擬山行〉

這次跳浪藝術節找貳進參展,也讓我意外,畢竟他們最近的作品實在太多,就連看個白晝之夜都能遇見。當然,有米崙斷層鑽井觀測站提供的資訊,貳進當然能將此轉換為一集結地景、符碼、數位資訊之虛擬風景。觀者站在鷹架上,感受到如小型地震般的晃動時,也能往上看過去的環境資料。而破圖的運用,也讓觀者像是在虛實之間,正如地震發生第一秒時的錯覺感。




雖然依舊隨風所欲在行旅中,也依舊嘗試不同面向的書寫與創作:旅行、地方、音樂、影劇、藝術、展覽、舞蹈,歡迎👏私訊或mail邀約 合作邀約:thethiefofplaces@gmail.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篇文章探討了展覽#無相形所呈現的多元族群故事和身份認同。通過藝術家的作品,展現了在身份認同和族群記憶中,每個個體獨特的生命旅程,以及互動與反思的空間。文章涉及不同藝術家的作品,重點圍繞社會設計、身體、性別與身份的探討,強調觀者與藝術作品之間的關係。
本文分享了新竹美術館展覽「沐手爾爾」,著重於藝術作品與觀眾之間的互動,討論了策展人陳漢聲的藝術理念與參展藝術家的作品。這些展覽不僅呈現藝術創作,也反映當地文化與自然環境,為觀眾提供深刻的藝術體驗。
這篇文章深入探索了藝術家Laura Bariter的作品以及她在臺灣的最新展覽。Laura作為一名年輕的纖維藝術家,以多樣的材料和技術表達對環境和文化的反思。從植物染色到獨特的編織技巧,她的創作展示了當代藝術的生命力與傳統工藝的融合。
大膽探索臺北的藝廊,感受藝術家張曜昌不同展覽中的獨特創作。動物擬態的陶片作品讓人為其色彩、觸感,及聲響驚艷不已。
這篇藝評介紹了在觀賞《愚公移山:楊逵聲與影》及《在縫隙中拾起》兩檔展覽的感受和內容。
這是一篇關於太魯閣族永續生活體驗的文章,瞭解原住民在飾品選擇與製作上的歷史,以及當代服飾中失傳的傳統製作工法。嘗試用不同的材質傳承此工藝,彌補生態復育期間的文化斷層。
本篇文章探討了展覽#無相形所呈現的多元族群故事和身份認同。通過藝術家的作品,展現了在身份認同和族群記憶中,每個個體獨特的生命旅程,以及互動與反思的空間。文章涉及不同藝術家的作品,重點圍繞社會設計、身體、性別與身份的探討,強調觀者與藝術作品之間的關係。
本文分享了新竹美術館展覽「沐手爾爾」,著重於藝術作品與觀眾之間的互動,討論了策展人陳漢聲的藝術理念與參展藝術家的作品。這些展覽不僅呈現藝術創作,也反映當地文化與自然環境,為觀眾提供深刻的藝術體驗。
這篇文章深入探索了藝術家Laura Bariter的作品以及她在臺灣的最新展覽。Laura作為一名年輕的纖維藝術家,以多樣的材料和技術表達對環境和文化的反思。從植物染色到獨特的編織技巧,她的創作展示了當代藝術的生命力與傳統工藝的融合。
大膽探索臺北的藝廊,感受藝術家張曜昌不同展覽中的獨特創作。動物擬態的陶片作品讓人為其色彩、觸感,及聲響驚艷不已。
這篇藝評介紹了在觀賞《愚公移山:楊逵聲與影》及《在縫隙中拾起》兩檔展覽的感受和內容。
這是一篇關於太魯閣族永續生活體驗的文章,瞭解原住民在飾品選擇與製作上的歷史,以及當代服飾中失傳的傳統製作工法。嘗試用不同的材質傳承此工藝,彌補生態復育期間的文化斷層。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24福隆國際沙雕藝術季 這次專程安排帶爸媽來看沙雕藝術展🎈 2024福隆國際沙雕藝術季「LINE FRIENDS夏日明星派對」,行程安排來這才知道竟然今年已邁入第17個年頭,我卻到今年才特別注意到🤣,沙雕季展期自5/31起10/13止,為期136天的展期,在福隆海水浴場登場,投入了超
Thumbnail
這個「2016北海岸藝術祭」是由18件在地藝術家的裝置藝術作品組成,作品注重使用稻草、石頭等天然素材,並與在地大自然與文化結合。我去的展區是「八里區八里文化公園」,展場設在戶外,展品就放在草地上,藍天下微風徐徐,讓人們更享有到野外踏青郊遊的樂趣。
Thumbnail
今年暑假一起  瘋!臺!東!2024臺灣國際熱氣球嘉年華、東浪嘉年華、最美星空系列活動、東海岸大地藝術節接力登場,為大家整理活動時間表,提前規劃,一起感受臺東魅力!
Thumbnail
大家有聽過海或瘋市集嗎? 這是個一年一度為期7⃣️天的市集, 也是上次來到花蓮三棧溯溪的後續行程🤟, 小編的許多朋友每年都不約而同的出現在同一個場所, 是個創造眾多回憶💭的地方, 小編我可是每年必去呢!
Thumbnail
展期|2023.12.16 - 2024.02.25 地點|高雄港11號碼頭 策展人|陳柏年、藍鈺樺 參展藝術家|盧明德、hellobastworkshop、步里赫森、林志峯建築師事務所、草原市務所、黃沂雯、JUN ONG、許愷玲
Thumbnail
2023年因緣際會之下,我與幾位同樣喜愛阿里山鄒族山林文化的創作者們共同組成阿里山藝術聯盟(Alishan Art Alliance),在去年成行之後,我們開始了巡迴聯展的計畫,藉由一個展覽讓創作者們聚在一起,分享創作理念,交流各自在創作時遇上的疑難雜症,以及分享彼此的心血結晶。
Thumbnail
作為賊藝識2024年的開篇,我也拋棄我過去堅持不寫懶人包的堅持,但還是用較多的文字來呈現我的偽攻略,幫助及提醒大家
Thumbnail
介紹 2024年春季初香港的文化活動: 1)提香與文藝復興威尼斯畫派 —烏菲茲美術館珍藏展 2)美學之眸:千燈室珠寶珍藏展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24福隆國際沙雕藝術季 這次專程安排帶爸媽來看沙雕藝術展🎈 2024福隆國際沙雕藝術季「LINE FRIENDS夏日明星派對」,行程安排來這才知道竟然今年已邁入第17個年頭,我卻到今年才特別注意到🤣,沙雕季展期自5/31起10/13止,為期136天的展期,在福隆海水浴場登場,投入了超
Thumbnail
這個「2016北海岸藝術祭」是由18件在地藝術家的裝置藝術作品組成,作品注重使用稻草、石頭等天然素材,並與在地大自然與文化結合。我去的展區是「八里區八里文化公園」,展場設在戶外,展品就放在草地上,藍天下微風徐徐,讓人們更享有到野外踏青郊遊的樂趣。
Thumbnail
今年暑假一起  瘋!臺!東!2024臺灣國際熱氣球嘉年華、東浪嘉年華、最美星空系列活動、東海岸大地藝術節接力登場,為大家整理活動時間表,提前規劃,一起感受臺東魅力!
Thumbnail
大家有聽過海或瘋市集嗎? 這是個一年一度為期7⃣️天的市集, 也是上次來到花蓮三棧溯溪的後續行程🤟, 小編的許多朋友每年都不約而同的出現在同一個場所, 是個創造眾多回憶💭的地方, 小編我可是每年必去呢!
Thumbnail
展期|2023.12.16 - 2024.02.25 地點|高雄港11號碼頭 策展人|陳柏年、藍鈺樺 參展藝術家|盧明德、hellobastworkshop、步里赫森、林志峯建築師事務所、草原市務所、黃沂雯、JUN ONG、許愷玲
Thumbnail
2023年因緣際會之下,我與幾位同樣喜愛阿里山鄒族山林文化的創作者們共同組成阿里山藝術聯盟(Alishan Art Alliance),在去年成行之後,我們開始了巡迴聯展的計畫,藉由一個展覽讓創作者們聚在一起,分享創作理念,交流各自在創作時遇上的疑難雜症,以及分享彼此的心血結晶。
Thumbnail
作為賊藝識2024年的開篇,我也拋棄我過去堅持不寫懶人包的堅持,但還是用較多的文字來呈現我的偽攻略,幫助及提醒大家
Thumbnail
介紹 2024年春季初香港的文化活動: 1)提香與文藝復興威尼斯畫派 —烏菲茲美術館珍藏展 2)美學之眸:千燈室珠寶珍藏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