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問曰:醫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歧伯對曰:地勢使然也。故東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魚鹽之地,海濱傍水,其民食魚而嗜鹹,皆安其處,美其食,魚者使人熱中,鹽者勝血,故其民皆黑色踈理,其病皆為癰瘍,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從東方來。
- 中國東方近海,魚與鹽盛產。
- 過度食用魚,會讓人體的中央臟腑,呈現熱性。
- 吃太多鹽,會讓皮膚看起來比較暗沉。
- 其病皆為癰瘍,其治宜砭石: 癰瘍皆屬皮膚病,治病方法以砭石直接對皮膚施治進行排毒與按摩疏通。古代的砭石療法,接近近代的刮痧療法,能協助皮膚瀉熱。
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處,天地之所收引也,其民陵居而多風,水土剛強,其民不衣而褐薦,其民華食而脂肥,故邪不能傷其形體,其病生於內,其治宜毒藥,故毒藥者,亦從西方來。
- 吃得好,過度攝取油脂與肉,所以疾病是臟腑內科病,因此通過服藥的方式做直接治療
北方者,天地所閉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風寒冰冽,其民樂野處而乳食,藏寒生滿病,其治宜灸焫,故灸焫者,亦從北方來。
- 北方天氣寒冷,而人民都喜歡吃奶類食物,奶類食物寒涼會使臟腑得寒性疾病,導致腹部滿悶。內外皆寒,故以能帶來溫熱的灸法來治療。
南方者,天地所長養,陽之所盛處也,其地下,水土弱,霧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胕,故其民皆緻理而赤色,其病攣痺,其治宜微鍼,故九鍼者,亦從南方來。
- 南方太陽在天空的時間比較久,地勢低下,水土薄弱,容易有霧露。而民眾比較常吃到酸性的食物(因南方水果盛產),與發酵製成的食物(天氣溼熱食物容易腐壞,故採取發酵保存食物)
- 所以人民的皮膚經常是紅通通的(曬傷+體表有發炎或是微血管擴張)
- 其病攣痺: 因為曬太陽流失太多汗液,又天氣潮濕、常食發酵物(容易讓人體黏膩導致毒素累積),所以常有拘攣的症狀。
- 九鍼: 九種醫療用的針具。針刺療法直接刺激穴位、筋膜、神經。
中央者,其地平以濕,天地所以生萬物也眾,其民食雜而不勞,故其病多痿厥寒熱,其治宜導引按蹻,故導引按蹻者,亦從中央出也。
- 中國中央地區,濕氣重,民眾雜食,身體不會太勞累(缺少運動),因此疾病多屬手腳無力、冰冷、感冒為主。
- 導引: 肢體的運動體操,中國古代流行的八段錦、易筋經、五禽戲皆屬此類。
- 按蹻: 用手腳對人體進行按摩。
故聖人雜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異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