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為是成長,卻跌入深淵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從未想過,在追求成長的過程中,我竟然會墜入如此黑暗的深淵。

起初,我對潛能開發課程充滿了美好的憧憬。課堂上,講師彷彿能看穿我的內心,一語道破我深藏的渴望,讓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被理解和被重視。我開始對講師產生了強烈的信任感,把他視為我人生道路上的指引者。

然而,隨著課程的深入,我漸漸察覺到講師對我的關注似乎有些異樣。他開始對我的身體評頭論足,有時還會私下與我單獨會面,聲稱「只有打破世俗關係的枷鎖,才能真正釋放潛能」。

面對這些突如其來的言論,我感到困惑和不安。但講師卻不斷強調,這是為了我的成長,是一種特殊的「心靈療癒」。在他的不斷洗腦下,我開始動搖,懷疑是否是自己過於保守,無法接受新的事物。

在一次所謂的「心靈引導」中,我被講師帶到了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我內心充滿恐懼和不安,但講師卻告訴我,這是「放下自我」的必經過程。事後,我感到身心俱疲,對自己的身體和心靈產生了深深的懷疑。

我開始反思,這一切真的是「潛能開發」嗎?還是說,我被一個披著羊皮的狼欺騙了?我感到無助和絕望,不知道該如何擺脫這種困境。

現在,我終於明白,這一切都是PUA(Pick-Up Artist)的慣用伎倆。講師利用了我對他的信任和對成長的渴望,一步步將我引入深淵。我感到憤怒、羞愧和無助。我失去了對自己的信任,也對人際關係產生了深深的恐懼。

我多麼希望,能有人早點告訴我,什麼是真正的成長,什麼是危險的陷阱。我多麼希望,我能早點意識到,自己的身體和心靈是神聖的,不容任何人侵犯。

現在,我只能努力走出這場噩夢,重新找回自我。這個過程漫長而痛苦,但我相信,我終將走出陰霾。

致所有正在經歷類似困境的人:

如果你也像我一樣,受到了PUA的傷害,請不要自責。你不是孤單一人,許多人都曾有過相似的遭遇。請勇敢地向外界求助,尋求專業的心理輔導。

請記住,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重要提醒

  • 你不是一個人: 許多人都曾受到PUA的傷害。你不是孤單的,有許多人可以理解你,並提供幫助。
  • 不要自責: 受到PUA傷害不是你的錯。不要自責,要勇敢地尋求幫助。
  • 你是值得被愛的: 你是有價值的,值得被愛和被尊重。不要讓PUA的經歷定義你。


尋求專業的心理輔導是走出PUA陰影的重要一步。請記住,你值得擁有健康、快樂和充滿愛的生活。


avatar-img
15會員
56內容數
Fantanex 是一系列以靈性成長為主題的故事集, 有議題探討, 也有以真實故事改編的小說, 筆者也是個奇幻小說及科幻電影的愛好者, 也將探討電影中與身心靈的關聯與電影中隱喻的部份, 而 Fantanex 的由來是 Fantansy 與 Next 的組合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Fantanex 奇幻事務部 的其他內容
該文章探討了在 PUA 背景下的身心靈課程,揭示學員在課程中的依賴性與迷失,並分享了個人的經歷與觀察。作者回顧自己和他人的課程參與情況,並敘述了課程帶來的心身變化,包括對健康的衝擊。文章強調了在封閉環境中學習可能對學員造成的心理壓力與生理反應,最後提出尋求自我療癒的重要性。
首先我要聲明,去上身心靈課不代表心理有問題,但這的確是很多人的誤解,現代人因為高壓的工作環境,如果沒有適當的管道可以舒壓,都會想要尋求心靈上的解脫,因此舫間各種課程就運應而生,當然也不是所有的課程都有問題,只不過近期有很多課程被爆出離譜的行徑。   我當時是因為企業管理上出了問題,所以被友人推荐
本文探討了身心靈課程中恐懼行銷的現象,分析了這些課程如何利用恐懼驅動消費者的參與動機。從個人經驗分享,作者描述了課程中的各種心靈工具和心理策略,並反思自己在這些課程中的所見所感,並強調了金錢管理和理財的重要性。 最後,作者呼籲人們要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避免受到不當宣傳的影響。
本文探討了心靈課程中潛在的危害,尤其是那些利用 PUA手法進行操控的課程。透過塑造崇拜氛圍、情感操弄及金錢控制等技術,這些課程往往導致參與者的身心健康受損。文章也提供了一些識別這類課程的關鍵指標,包括過度強調講師個人崇拜及高額費用等。瞭解這些細節能幫助潛在學員做出明智的選擇,避免陷入不必要的風險。
隨著網紅和同學的分享,身心靈課程再次引起熱議。本文探討了正常的身心靈課程應具備的資格和規範,包括Reiki 大師資格、衛福部相關證照及消費者保障條款等,並警示消費者注意不良課程的風險。透過對比,指出合格課程的特徵,希望消費者能夠做出明智選擇,避免潛在的糾紛。
本文深入探討了YouTuber家寧的討論焦點,分析了身心靈課程的參與動機與推薦制度的影響。分為自願與被迫兩大類參加者,透視這些課程在現代生活中的角色及價值,同時也批判了參與者間的利益共生圈,探討學員之間的關係及情感操控。文章也提到其他類似機構的營運模式,旨在幫助讀者理解身心靈課程對於個人的意義。
該文章探討了在 PUA 背景下的身心靈課程,揭示學員在課程中的依賴性與迷失,並分享了個人的經歷與觀察。作者回顧自己和他人的課程參與情況,並敘述了課程帶來的心身變化,包括對健康的衝擊。文章強調了在封閉環境中學習可能對學員造成的心理壓力與生理反應,最後提出尋求自我療癒的重要性。
首先我要聲明,去上身心靈課不代表心理有問題,但這的確是很多人的誤解,現代人因為高壓的工作環境,如果沒有適當的管道可以舒壓,都會想要尋求心靈上的解脫,因此舫間各種課程就運應而生,當然也不是所有的課程都有問題,只不過近期有很多課程被爆出離譜的行徑。   我當時是因為企業管理上出了問題,所以被友人推荐
本文探討了身心靈課程中恐懼行銷的現象,分析了這些課程如何利用恐懼驅動消費者的參與動機。從個人經驗分享,作者描述了課程中的各種心靈工具和心理策略,並反思自己在這些課程中的所見所感,並強調了金錢管理和理財的重要性。 最後,作者呼籲人們要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避免受到不當宣傳的影響。
本文探討了心靈課程中潛在的危害,尤其是那些利用 PUA手法進行操控的課程。透過塑造崇拜氛圍、情感操弄及金錢控制等技術,這些課程往往導致參與者的身心健康受損。文章也提供了一些識別這類課程的關鍵指標,包括過度強調講師個人崇拜及高額費用等。瞭解這些細節能幫助潛在學員做出明智的選擇,避免陷入不必要的風險。
隨著網紅和同學的分享,身心靈課程再次引起熱議。本文探討了正常的身心靈課程應具備的資格和規範,包括Reiki 大師資格、衛福部相關證照及消費者保障條款等,並警示消費者注意不良課程的風險。透過對比,指出合格課程的特徵,希望消費者能夠做出明智選擇,避免潛在的糾紛。
本文深入探討了YouTuber家寧的討論焦點,分析了身心靈課程的參與動機與推薦制度的影響。分為自願與被迫兩大類參加者,透視這些課程在現代生活中的角色及價值,同時也批判了參與者間的利益共生圈,探討學員之間的關係及情感操控。文章也提到其他類似機構的營運模式,旨在幫助讀者理解身心靈課程對於個人的意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透過自我進修的課程,對於自己與家人的看法產生了轉變,並意識到說服不同階段的人需要使用不同的方式。瞭解到自己的學習與成長是一個不斷進步的過程,並且深切感受到身處在進步的潮流中自己的不足與落後。
Thumbnail
開始工作後深深有感領域內的學海無涯,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專業工作者永遠都能夠強化自身領域能力變得更優秀,在退休或死亡之前達到屬於自己的頂峰,在大部分的領域皆是如此,鑽得越深就越能體會自己的不足,這點就跟我有稍微在練習的畫畫一樣😄
Thumbnail
畢業十年了重新踏入校園 其實蠻期待的 一直以來都很喜歡學習新事物 在上班期間有時候會去上一些產業人才投資方案的課程 上過攝影課、韓文課、不動產經紀人的課、吉他課 不管是跟工作有關無關我都是一個熱愛學習的人 但老實說是因為我常常感受到焦慮且總覺得自己不足 所以拼命的學習但這些學習是真的有用
Thumbnail
我選擇挑戰自己,一場30分鐘的公開講座,主題為「職場晉升攻略-跨部門高效溝通術」,首次公開揭露我在跨部門溝通的心路歷程,分享那些踩過的坑、
Thumbnail
內訓講師的工作已不僅是灌輸知識與技能,更是一場尋找自我的旅程。文章中探討寫作對於內訓的重要性,透過文字,反思著自己的言行,探討自身的價值觀與信念,成為自我探索的重要工具。同時也是一種與他人分享經驗與智慧的媒介。
Thumbnail
第一次看到這個說法,是在【異數】這本書裡, 書中舉出,一些幼年時期測得高智商的孩子,在長期追蹤成長過程的進路及發展,若最終落定的「穩定工作」,在世俗眼光中是所謂一般人能力就可承擔得起的「工作」,那有點可惜了他的高潛質。 書中例子想說明,未來成就和天生智力不一定正相關。 #導師的修煉 之 如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實現夢想,作者分享了他在潛能開發課程中的心得和體悟。從個人成長和擁有正確的心態出發,分享了改變自己的15個重點。
Thumbnail
我上了輔大的研究所後,對輔大的環境和校風感到很好奇,也相當期待在所上的各種課程中學習新知。但經過一段時間,我發現這裡跟我的期待有點落差……
Thumbnail
透過自我進修的課程,對於自己與家人的看法產生了轉變,並意識到說服不同階段的人需要使用不同的方式。瞭解到自己的學習與成長是一個不斷進步的過程,並且深切感受到身處在進步的潮流中自己的不足與落後。
Thumbnail
開始工作後深深有感領域內的學海無涯,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專業工作者永遠都能夠強化自身領域能力變得更優秀,在退休或死亡之前達到屬於自己的頂峰,在大部分的領域皆是如此,鑽得越深就越能體會自己的不足,這點就跟我有稍微在練習的畫畫一樣😄
Thumbnail
畢業十年了重新踏入校園 其實蠻期待的 一直以來都很喜歡學習新事物 在上班期間有時候會去上一些產業人才投資方案的課程 上過攝影課、韓文課、不動產經紀人的課、吉他課 不管是跟工作有關無關我都是一個熱愛學習的人 但老實說是因為我常常感受到焦慮且總覺得自己不足 所以拼命的學習但這些學習是真的有用
Thumbnail
我選擇挑戰自己,一場30分鐘的公開講座,主題為「職場晉升攻略-跨部門高效溝通術」,首次公開揭露我在跨部門溝通的心路歷程,分享那些踩過的坑、
Thumbnail
內訓講師的工作已不僅是灌輸知識與技能,更是一場尋找自我的旅程。文章中探討寫作對於內訓的重要性,透過文字,反思著自己的言行,探討自身的價值觀與信念,成為自我探索的重要工具。同時也是一種與他人分享經驗與智慧的媒介。
Thumbnail
第一次看到這個說法,是在【異數】這本書裡, 書中舉出,一些幼年時期測得高智商的孩子,在長期追蹤成長過程的進路及發展,若最終落定的「穩定工作」,在世俗眼光中是所謂一般人能力就可承擔得起的「工作」,那有點可惜了他的高潛質。 書中例子想說明,未來成就和天生智力不一定正相關。 #導師的修煉 之 如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實現夢想,作者分享了他在潛能開發課程中的心得和體悟。從個人成長和擁有正確的心態出發,分享了改變自己的15個重點。
Thumbnail
我上了輔大的研究所後,對輔大的環境和校風感到很好奇,也相當期待在所上的各種課程中學習新知。但經過一段時間,我發現這裡跟我的期待有點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