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的認知失調:知道指數投資好,卻還是忍不住主動投資?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這陣子看到一些理財投資粉專,在討論大樹、中租或是台塑這些產業最近呈現下跌趨勢。我已經從存個股轉變成存指數,所以這些個股的問題已經和我沒關係了。回想以前存個股的經驗,個股的漲跌其實我們都不知道原因是什麼,也沒辦法無時無刻一直盯盤,所以只要稍微沒注意,有些股票不知道就為什麼漲或是跌。漲的話就會歸功於自己選股有方,跌的時候就歸類於市場正常漲跌,心裡想過陣子就會漲回來了吧??有些股票確實過陣子會漲回來,可是有些以前漲的股票過陣子也會不知道原因的跌回去?


所以存個股的數量夠多,我覺得就會像常態分布一樣。有的漲,有的跌,整體趨勢隨著大盤向上或是向下。所以想想,其實買指數也是一樣的效果。買了指數之後,只要觀察大盤趨勢這一件事情就好了,其他個股因素都可以被忽略。


道理都懂,可是就是做不到,這就是認知失調。


---------------------------

Jovi: 道理都懂,可是就是做不到,是不是就是所謂的"認知失調"


ChatGPT:

1.什麼是認知失調(By ChatGPT)?


認知失調(Cognitive Dissonance)指的是當一個人內心的信念、態度或價值觀,與實際的行為或選擇之間產生衝突時,會感受到心理上的不適或緊張。例如:


你認為健康很重要,但卻無法戒掉垃圾食品。

你知道努力會帶來成功,但卻總是拖延。


這種內心的「矛盾感」就是認知失調的典型特徵。


2.「知道道理卻做不到」的原因是什麼?


這可能與認知失調有關,但更常見的原因可能包括:


行動慣性:習慣的力量很強,改變需要持續的練習和時間。

動機不足:理性上知道應該做,但情感上可能缺乏足夠的驅動力。

目標過於抽象或困難:如果目標太大或不具體,很容易讓人望而卻步。

自我設限:潛意識裡對自己的能力或行動能力抱有懷疑。


3. 如何應對這種情況?


如果你希望從「知道」到「做到」,以下幾個方法可以嘗試:


降低期望值,從小事做起:與其期待一次性大改變,不如聚焦於微小的行動,比如每天進步1%。

行動先於情感:不要等「想做的感覺」來臨,而是直接行動,行動能帶來更多動力。

建立具體計劃:將「道理」轉化為具體的行動步驟,並設定一個容易達成的目標。

自我反思與饒恕:如果沒做到,也不要過分苛責自己,承認改變是個過程。



---------------------------


Jovi: 所以投資上明明指數投資比較好,卻還是進行主動投資,是不是就是認知失調的一種?



ChatGPT: 是的,在投資情境中,這種情況可以被視為認知失調的一種具體表現!以下是為什麼這種現象可能發生的分析:

1. 理性與行為的矛盾


理性層面(知道的道理):根據大量數據和研究,大多數主動投資者(尤其是個人投資者)長期下來無法跑贏市場指數。因此,指數投資被認為是更穩健和有效的方法。

行為層面(實際的行動):儘管知道指數投資可能更優,仍然選擇主動投資,比如選股或頻繁交易。


這就是典型的「認知失調」——你認為一件事是對的,但行為卻與這種信念相矛盾,從而產生心理不適或矛盾感。

2. 為什麼會發生?


這種現象的背後可能涉及以下原因:

(1) 情感驅動


主動投資常與「贏的快感」或「擊敗市場的成就感」相關,這種情感驅動往往會超越理性的決策。

(2) 過度自信偏誤


很多投資者認為自己比市場更聰明,或認為自己能找到特別的機會,即使統計顯示大部分人做不到。

(3) 即時滿足偏誤


指數投資是一種長期的策略,短期內可能無法帶來滿足感。而主動投資則可能在短期內產生「中獎」的興奮感,這種即時反饋很吸引人。

(4) 社會比較與影響


當周圍的人在討論自己的投資「戰績」時,會讓人感到壓力,從而促使主動交易行為。

3. 如何緩解這種認知失調?


如果你希望更好地平衡理性與行為,可以嘗試以下方法:

(1) 設立明確的投資目標


清楚自己投資的目的是什麼(如退休儲蓄、資本保值),並確認指數投資是否能支持這個目標。讓目標引導行為,而不是情緒。

(2) 制定投資規則


建立清晰的投資計劃,比如每月定期投資指數基金,並避免頻繁查看市場波動。

(3) 接受行為的限制


認識到情感驅動是人性的部分,允許自己設定一小部分資金(比如5%-10%)作為「主動投資遊戲金」,其餘則放在指數基金中。

(4) 自我教育


閱讀更多與行為金融學相關的內容,了解人們在投資時常犯的心理偏誤,並以此提醒自己。

4. 心理學的額外好處


當你有意識地把「道理」轉化為具體行動,並減少不必要的主動投資行為,內心的矛盾感會隨之減少,整體投資體驗也會更加平和。


即使還是會主動投資,只要能夠有意識地限制行為範圍並且調整心態,也是一種成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傻多棒喬飛的沙龍
428會員
485內容數
我喜歡從生活中學習、體驗各種事物並記錄下來我的心得和感想,有點像是寫日記。 隨著年紀的增長、體驗各種人生的歷練之後,我會回去追蹤並更新我當年寫的文章。看著過去的自己,我覺得這樣很有趣。 "喬飛的生活日誌"最早於2007年在網路建立,歷經過多次blog的搬家,最後2019年落腳於VOCUS。
2025/04/25
從神話到矽谷:人類靠科技走向神的道路 在古代傳說中,有千里眼與順風耳,這兩位神祇分別掌管視覺與聽覺的極致能力,能見千里之外、能聽萬里之音。若他們活在今天,或許就是監視器與手機的化身。這些現代科技的產物,讓我們跨越空間的限制,隨時掌握遠方的資訊,彷彿神明再世。 那麼,科技究竟為了什麼而存在?若神是
2025/04/25
從神話到矽谷:人類靠科技走向神的道路 在古代傳說中,有千里眼與順風耳,這兩位神祇分別掌管視覺與聽覺的極致能力,能見千里之外、能聽萬里之音。若他們活在今天,或許就是監視器與手機的化身。這些現代科技的產物,讓我們跨越空間的限制,隨時掌握遠方的資訊,彷彿神明再世。 那麼,科技究竟為了什麼而存在?若神是
2025/04/18
別再羨慕別人的成功!這篇文章深入探討為何我們容易嫉妒他人,並分享如何轉換心態,從別人的成功中學習成長,進而提升自我。文章從自我否定的恐懼出發,點出我們習慣將別人的成就歸因於運氣或背景,而非努力。作者鼓勵讀者培養「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的心態,從成功與失敗的案例中學習,找到自己的進步空間。
Thumbnail
2025/04/18
別再羨慕別人的成功!這篇文章深入探討為何我們容易嫉妒他人,並分享如何轉換心態,從別人的成功中學習成長,進而提升自我。文章從自我否定的恐懼出發,點出我們習慣將別人的成就歸因於運氣或背景,而非努力。作者鼓勵讀者培養「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的心態,從成功與失敗的案例中學習,找到自己的進步空間。
Thumbnail
2025/04/13
從拒絕iPhone到擁抱iPhone 16 Pro Max,作者分享自身經驗,反思過往對蘋果產品的刻板印象,如何影響投資理財決策,並鼓勵讀者突破舊思維,迎接新可能。
Thumbnail
2025/04/13
從拒絕iPhone到擁抱iPhone 16 Pro Max,作者分享自身經驗,反思過往對蘋果產品的刻板印象,如何影響投資理財決策,並鼓勵讀者突破舊思維,迎接新可能。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投資不僅是一種資產配置的技術,更是一種認知決策的挑戰。市場參與者往往敗於自身的心理,並非資訊不對稱或技術分析的不足。「機會成本」與「損失趨避」構成了投資決策中的核心認知偏差,能不能有效識別並調適這些心理陷阱,將決定投資人的長期績效。
Thumbnail
投資不僅是一種資產配置的技術,更是一種認知決策的挑戰。市場參與者往往敗於自身的心理,並非資訊不對稱或技術分析的不足。「機會成本」與「損失趨避」構成了投資決策中的核心認知偏差,能不能有效識別並調適這些心理陷阱,將決定投資人的長期績效。
Thumbnail
投資與賭博心理學差異,指出許多投資者因為心理偏誤而做出類似賭徒的行為,導致財務損失。文章分析了錯誤的自信、忽視數學事實和將損失合理化等心理誤區,並以指數投資和主動選股的比較來闡述長期投資的重要性。最後,文章提供建議,幫助投資者建立正確的投資思維,避免將投資視為賭博,並透過數據支持決策以實現財富增長。
Thumbnail
投資與賭博心理學差異,指出許多投資者因為心理偏誤而做出類似賭徒的行為,導致財務損失。文章分析了錯誤的自信、忽視數學事實和將損失合理化等心理誤區,並以指數投資和主動選股的比較來闡述長期投資的重要性。最後,文章提供建議,幫助投資者建立正確的投資思維,避免將投資視為賭博,並透過數據支持決策以實現財富增長。
Thumbnail
投資心理學是一門研究投資者情緒與行為如何影響投資決策的學問。本文探討了多種心理偏誤,如過度自信、從眾心理和損失厭惡,並提供了有效的管理情緒的方法,以幫助投資者避免常見的決策陷阱。瞭解自己的心理狀態並建立紀律性交易計劃,能使投資者在波動的市場中保持理性,從而提高投資成功的可能性。
Thumbnail
投資心理學是一門研究投資者情緒與行為如何影響投資決策的學問。本文探討了多種心理偏誤,如過度自信、從眾心理和損失厭惡,並提供了有效的管理情緒的方法,以幫助投資者避免常見的決策陷阱。瞭解自己的心理狀態並建立紀律性交易計劃,能使投資者在波動的市場中保持理性,從而提高投資成功的可能性。
Thumbnail
本文探討投資人明知指數投資優勢卻仍偏好主動投資的認知失調現象,並提供改善方法。透過分析認知失調的原因,例如情感驅動、過度自信、即時滿足偏誤和社會比較,文章建議設立明確投資目標、制定投資規則、接受行為限制以及自我教育,以緩解認知失調,提升投資體驗。
Thumbnail
本文探討投資人明知指數投資優勢卻仍偏好主動投資的認知失調現象,並提供改善方法。透過分析認知失調的原因,例如情感驅動、過度自信、即時滿足偏誤和社會比較,文章建議設立明確投資目標、制定投資規則、接受行為限制以及自我教育,以緩解認知失調,提升投資體驗。
Thumbnail
本文探討指數投資的侷限性,並分析如何根據個人的財務狀況選擇合適的投資策略。我們理解追求財富的過程中,個人的心態與計劃同樣重要,強調心理因素在財富自由中的角色,並提出在投資中應保持理性和耐心的價值。對於希望快速致富的投資者,這篇文章提供了警示,並鼓勵以科學的方法進行投資,從而達成長期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本文探討指數投資的侷限性,並分析如何根據個人的財務狀況選擇合適的投資策略。我們理解追求財富的過程中,個人的心態與計劃同樣重要,強調心理因素在財富自由中的角色,並提出在投資中應保持理性和耐心的價值。對於希望快速致富的投資者,這篇文章提供了警示,並鼓勵以科學的方法進行投資,從而達成長期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投資者在股市中常遇到的心理障礙及其解決方法,詳細描述了四個主要關卡,包括對公司辨識能力的不足、缺乏下單勇氣、持有耐心的挑戰以及成功後的自我控制,幫助投資者提升自信與決策能力,進而在股市中獲得更好的收益。文中還介紹了價值投資的流程,幫助讀者理解如何選股、重壓、抱緊及品管,最終達成投資目標。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投資者在股市中常遇到的心理障礙及其解決方法,詳細描述了四個主要關卡,包括對公司辨識能力的不足、缺乏下單勇氣、持有耐心的挑戰以及成功後的自我控制,幫助投資者提升自信與決策能力,進而在股市中獲得更好的收益。文中還介紹了價值投資的流程,幫助讀者理解如何選股、重壓、抱緊及品管,最終達成投資目標。
Thumbnail
在投資市場中,心理狀態常成為最大的投資陷阱。許多人受到市場分析師的影響,認為在高點應該減碼,然而這種思考方式可能導致錯失良機。文章探討了指數化投資的理念,強調持續買入的重要性,以及突破心理障礙的必要。唯有以正確的心態面對市場,才能在長期中獲得穩定的投資回報。
Thumbnail
在投資市場中,心理狀態常成為最大的投資陷阱。許多人受到市場分析師的影響,認為在高點應該減碼,然而這種思考方式可能導致錯失良機。文章探討了指數化投資的理念,強調持續買入的重要性,以及突破心理障礙的必要。唯有以正確的心態面對市場,才能在長期中獲得穩定的投資回報。
Thumbnail
今天介紹一本不是講投資理財的書《投資交易心理戰》,他比較像是一本自我審視的心理學書籍,但是應用在投資交易市場。 不只是操作個股或選擇權買賣的投資人,就連操作模式很固定的指數型投資人也需要面對投資心理壓力,相信近幾年享受過股市大漲的投資新手,面對近期股市下跌的新階段也是心裡很煎熬吧。 我相信很多人會開
Thumbnail
今天介紹一本不是講投資理財的書《投資交易心理戰》,他比較像是一本自我審視的心理學書籍,但是應用在投資交易市場。 不只是操作個股或選擇權買賣的投資人,就連操作模式很固定的指數型投資人也需要面對投資心理壓力,相信近幾年享受過股市大漲的投資新手,面對近期股市下跌的新階段也是心裡很煎熬吧。 我相信很多人會開
Thumbnail
過度自信 過度自信是投資者普遍存在的問題。他們總以為自己是對的。 對自己的技能、知識、邏輯和耐心保持適當的信心是需要的,但當市場並沒有肯定這一切的時候,你就應該去找到自己的侷限,特別是那些涉及專業領域的問題,更不可以掉以輕心。 投資者在做出投資決策的時候,經常會受到過往業績的影響。
Thumbnail
過度自信 過度自信是投資者普遍存在的問題。他們總以為自己是對的。 對自己的技能、知識、邏輯和耐心保持適當的信心是需要的,但當市場並沒有肯定這一切的時候,你就應該去找到自己的侷限,特別是那些涉及專業領域的問題,更不可以掉以輕心。 投資者在做出投資決策的時候,經常會受到過往業績的影響。
Thumbnail
資料來源:《精準決策》  樂金文化    摘要整理:小樂
Thumbnail
資料來源:《精準決策》  樂金文化    摘要整理:小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