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屋效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魯迅先生曾於1927年在《無聲的中國》一文中提到過這樣一段話:“中國人的性情總是喜歡調和、折中的,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說在這裡開一個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許的。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會來調和,願意開天窗了。”這段話形象地描述了一種心理現象,即當一方提出一個極端要求後,再退而提出較為適度的要求時,較小的要求反而更容易被接受。這種策略在心理學上被稱為“拆屋效應”,其背後的核心是通過對比的手法,讓人們更容易接受本來可能會被拒絕的提議。


事實上,“拆屋效應”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見,且不僅限於魯迅所描述的文化特性。在心理學實驗中也得到了驗證。試想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你先提出一個不合理、甚至過分的要求,然後再緊接著提出一個相對較小的要求;第二種情況則是,你直接提出這個較小的要求。根據實驗結果,第一種情況下的要求更容易被接受,而第二種情況卻顯得較難獲得認同。這背後的原因在於人們通常不太願意兩次連續地拒絕同一個人,尤其當對第一個要求說“不”後,人們可能會產生一定的內疚感,擔心自己被視為不通情理或冷漠無情。因此,當第二個相對合理的要求提出時,人們往往傾向於接受,彷彿這樣可以彌補拒絕第一個要求帶來的歉疚。


生活中的案例也充分印證了這種現象。例如,某學校一名學生因為犯了錯誤而離家出走,這件事把班主任急壞了。然而,幾天後學生安全回到學校後,班主任不僅沒有繼續追究他原先犯下的錯誤,反而顯得更加寬容。這裡,“離家出走”相當於“拆屋”,是一個班主任無法接受、也不願意再發生的極端結果,而相比之下,學生之前的過錯則變得微不足道了。當“開天窗”(學生的過錯)與“拆屋”(離家出走)形成鮮明對比時,班主任自然會選擇寬容地接受前者,從而避免後者再次出現。這一現象再次凸顯了“拆屋效應”的應用價值,而有趣的是,學生在這種情境下巧妙地利用了這一心理策略,反而顯得比老師更擅長。


進一步分析“拆屋效應”背後的心理機制,除了歉疚感之外,還包含人們對“折中”行為的偏好。當一個人面對極端提議時,通常會感到壓力與不適,因此更傾向於選擇一個看似“妥協”的中間方案,以緩解內心的不安。而這一點,正好與“拆屋效應”巧妙契合。與此類似的心理學現象還包括“登門檻效應”(foot-in-the-door effect),其機制則相反:在“登門檻效應”中,人們會因為先答應了一個較小的請求,進而更容易接受更大的請求。兩者雖然手段不同,但均以逐步引導為核心,從而影響對方的決策。


在實際生活中,理解並運用“拆屋效應”可以幫助我們在各種談判、交涉甚至人際互動中達成目標。它提醒我們,有時候以退為進、從極端中尋求折衷,不僅能更快獲得認同,也能更有效地促成合作。然而,同樣需要注意的是,這種策略若被過度使用或以不誠實的方式應用,也可能損害彼此的信任。因此,我們在利用這一心理學現象時,應保持謹慎,確保以誠信為基礎,方能在實現目標的同時,維護良好的人際關係。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栗子的札記
2會員
22內容數
關於人類的觀察記事與心理學的手札。
栗子的札記的其他內容
2025/02/09
「惡魔效應」是一種常見的認知偏誤,指的是當我們對某個人或某件事物產生負面印象後,這種印象會影響我們對其其他特質的評價,使我們傾向於全盤否定,甚至進一步妖魔化對方。
Thumbnail
2025/02/09
「惡魔效應」是一種常見的認知偏誤,指的是當我們對某個人或某件事物產生負面印象後,這種印象會影響我們對其其他特質的評價,使我們傾向於全盤否定,甚至進一步妖魔化對方。
Thumbnail
2025/01/20
手錶定律的意思很簡單:一個人有一隻手錶時,能知道現在幾點,但如果同時有兩隻手錶,卻會因為時間顯示不同而不知道該信哪一個。多一隻手錶不會讓時間更準確,反而讓人困惑。
Thumbnail
2025/01/20
手錶定律的意思很簡單:一個人有一隻手錶時,能知道現在幾點,但如果同時有兩隻手錶,卻會因為時間顯示不同而不知道該信哪一個。多一隻手錶不會讓時間更準確,反而讓人困惑。
Thumbnail
2025/01/08
熱爐法則,又稱懲處法則,是源於西方管理學的一項重要原則,主張在規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並將懲罰作為管理的一種基本手段。這一法則強調,組織需要有共同遵守的行為準則,當有人突破這些底線時,必須給予明確且適當的懲罰。其核心理念類比於觸碰燒紅的火爐:當你伸手碰觸,必然會立即被燙,無論身份地位,結果一視同仁。
Thumbnail
2025/01/08
熱爐法則,又稱懲處法則,是源於西方管理學的一項重要原則,主張在規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並將懲罰作為管理的一種基本手段。這一法則強調,組織需要有共同遵守的行為準則,當有人突破這些底線時,必須給予明確且適當的懲罰。其核心理念類比於觸碰燒紅的火爐:當你伸手碰觸,必然會立即被燙,無論身份地位,結果一視同仁。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魯迅先生曾於1927年在《無聲的中國》一文中提到過這樣一段話:“中國人的性情總是喜歡調和、折中的,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說在這裡開一個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許的。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會來調和,願意開天窗了。”
Thumbnail
魯迅先生曾於1927年在《無聲的中國》一文中提到過這樣一段話:“中國人的性情總是喜歡調和、折中的,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說在這裡開一個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許的。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會來調和,願意開天窗了。”
Thumbnail
   團體生活中,團體規模越大,成員認為自己需要承擔責任越少,形成責任分散效應。有時候,當一班烏合之眾組合起來,受着周遭環境影響,一起向壞方向思考,有機會將壞行為無限擴大。破窗效應是指如果一座大樓中有個窗子遭到無聊人破壞,但沒有被馬上修理。接着,越來越多窗子會被路人打破,這是因為路人看見第一個窗子
Thumbnail
   團體生活中,團體規模越大,成員認為自己需要承擔責任越少,形成責任分散效應。有時候,當一班烏合之眾組合起來,受着周遭環境影響,一起向壞方向思考,有機會將壞行為無限擴大。破窗效應是指如果一座大樓中有個窗子遭到無聊人破壞,但沒有被馬上修理。接着,越來越多窗子會被路人打破,這是因為路人看見第一個窗子
Thumbnail
環境的影響不能輕忽,當我們無力改變既有環境時,那麼就改變自己,選擇新的環境,重新建立新的生活。這不是逃避,而是對自我的積極面對。
Thumbnail
環境的影響不能輕忽,當我們無力改變既有環境時,那麼就改變自己,選擇新的環境,重新建立新的生活。這不是逃避,而是對自我的積極面對。
Thumbnail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扇窗,它的開啟或關閉決定於自己,開啟它會得到更多的快樂和關心,關起它會感覺這世界的冷漠無情。   人生就是這樣,打開心胸接受他人幫助,會使自己感到無比幸福,所以千萬不要封閉自己,因為人是群居動物,如果有個人對你付出了許多關心,而你卻置之不理,他很關心你卻遭受你無情打擊,可能從此又
Thumbnail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扇窗,它的開啟或關閉決定於自己,開啟它會得到更多的快樂和關心,關起它會感覺這世界的冷漠無情。   人生就是這樣,打開心胸接受他人幫助,會使自己感到無比幸福,所以千萬不要封閉自己,因為人是群居動物,如果有個人對你付出了許多關心,而你卻置之不理,他很關心你卻遭受你無情打擊,可能從此又
Thumbnail
你知道嗎?一扇破窗,會讓整間房子變成廢墟。 「破窗效應」是指一件不好的事情引發更多不好的事。一個壞習慣就像在你的生活中打破了一扇窗,會讓生活變得越變越糟。
Thumbnail
你知道嗎?一扇破窗,會讓整間房子變成廢墟。 「破窗效應」是指一件不好的事情引發更多不好的事。一個壞習慣就像在你的生活中打破了一扇窗,會讓生活變得越變越糟。
Thumbnail
專案結束後第二個漂亮早晨,八點多左右,陽光由窗外山的後方探岀頭來,比夏天時的位置偏左一些些。不花多久時間,整片窗戶發亮起來,山的顏色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光線穿透金褐色簾幔分散,一整片金色光芒瀰漫室內。水壺的開關跳了起來,將滾了的水沖泡一杯咖啡。面對這扇變化多樣的窗,我在整理好的「大書桌」前盤腿工作
Thumbnail
專案結束後第二個漂亮早晨,八點多左右,陽光由窗外山的後方探岀頭來,比夏天時的位置偏左一些些。不花多久時間,整片窗戶發亮起來,山的顏色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光線穿透金褐色簾幔分散,一整片金色光芒瀰漫室內。水壺的開關跳了起來,將滾了的水沖泡一杯咖啡。面對這扇變化多樣的窗,我在整理好的「大書桌」前盤腿工作
Thumbnail
近年來因為兩岸關係,憤恨中共的同時,常一併厭煩起中國人,但其實黨國本來就不該是一體的,也許籠裡的每一隻鳥,都該知道飛翔是權利,於是燃起的點點火花,就足以燎原。
Thumbnail
近年來因為兩岸關係,憤恨中共的同時,常一併厭煩起中國人,但其實黨國本來就不該是一體的,也許籠裡的每一隻鳥,都該知道飛翔是權利,於是燃起的點點火花,就足以燎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