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文章】破窗效應如何導致責任分散效應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團體生活中,團體規模越大,成員認為自己需要承擔責任越少,形成責任分散效應。有時候,當一班烏合之眾組合起來,受着周遭環境影響,一起向壞方向思考,有機會將壞行為無限擴大。破窗效應是指如果一座大樓中有個窗子遭到無聊人破壞,但沒有被馬上修理。接着,越來越多窗子會被路人打破,這是因為路人看見第一個窗子被打破後沒有被修理,他們會認為這座房子是沒人管理的,也會肆意破壞,形成「人做我做」局面。外國心理學家曾經進行一個相關實驗,工作人員將兩部車放在街上,其中一部車子完整無缺,另一部車子則被預先除掉車牌及部份零件。結果發現,那部完整無缺的車子在街上停放一星期後依然保持完整,另一部本身殘缺車子,在實驗開始後不夠一天便被偷走了。接着,工作人員將那部完整無缺的車子加以破壞,放回社區,結果發現同樣在短時間內被偷走。這實驗告訴我們,當人們發現某些物品看似沒有人擁有或打理的時候,人們的歪心就會動起來,我們或許會將這些物品據為己有,或許會對這些物品加以破壞以釋放平時生活壓力。 

  

不能忽視的是,在破窗效應中,我們看見破損的窗子,但我們並不知道這是由誰人破壞的,我們心中也明白其他人同樣難以追究這破窗的始作俑者。人們只是看着這破損的窗子,同樣認為即使自己破壞更多窗子,也不會被其他人發覺,才會夠膽照著辦,將破窗效應規模擴大。打個比方說,在不少主題樂園中也會因應劇情需要,將一些場景製造得殘缺不堪,但我們知道這些只是場景設計,加上這些設施趙佈滿工作人員和閉路電視,我們不會有破壞的念頭。破窗效應得以蔓延開去的主要原因是我們知道錯誤責任難以被追究,才會放心肆意行事。 

 

相反,如果我們知道責任是能夠被追究的,即是我們看見別人破壞了某些東西,我們還是不會採取相關的行動。情況就如我們參加拳擊比賽,我們知道在比賽中和別人打架是合法的,即使過程中弄傷對方自己也沒有責任(當然在合乎比賽規例的情況下) 。所以,拳手在比賽中往往不會留手,但他們還是會遵從在場評判指示,當評判認為對方傷得太重,或者需要暫時休息時,拳手會馬上停手,利用自己的理性克服衝動的獸性。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需要的就是要設定如拳賽評判的角色,讓人們知道自己的行為是受到規管的,自己對於自己行為是需要負責任的,讓責任未至於會分散至模棱兩可境界。

 

更多文章: 

https://www.benarticle.com/




Ben哥哥透過一篇篇文章和大家分享心理學知識,希望對於大家人生有一些啟發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事後歸因理論是人類經常犯的思考盲點。筆者曾經在一本書中看過一個例子,澳洲有一個州名叫新南威爾士, 當地有班農夫移居至同樣屬於澳洲的維多利亞州。有趣的地方是,調查人員發現這班農夫移居後,維多利亞州信箱數目增加了相同數量,於是有人認為,那些從新南威爾士州移居至維多利亞洲的農夫瞬間變成了一個個郵筒,相信不
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曾經進行一個研究,工作人員告訴參加者,實驗將會透過網上聊天室進行。工作人員將參加者分為兩組,第一組參加者在網上聊天時,除了能夠看見自己名字,也能夠看見其他正在聊天室參加者的名字;第二組參加者只能夠看見自己名字,卻看見不了其他參加者名字,也就是說他們根本不知道有沒有其他參加者存在。 
狗仔對於不少人來說是可愛的寵物,為人們帶來很多歡樂。但對於不喜歡狗的人,他們除了認為狗隻會對他們生活帶來滋擾,有的更加會害怕狗隻會為他們帶來傷害,例如人們在街上看見小狗迎面而至,都會退避三舍,害怕小狗會忽然咬自己的樣子。     事實上,這世界上真正被狗咬過的人不多,絕大部份害怕小狗的人都沒有被
對於正常人來說,我們眼睛看到的東西都是彩色的。但如果筆者告訴大家,我們眼睛其實能夠清楚分辦色彩的視覺角度只有15度左右,其他周遭看到東西色彩其實只是我們構想出來的,大家能相信嗎?大家也許會覺得這是不可能的,我們明明眼前全部都是彩色東西,又怎會只有少部分是彩色呢?筆者初次接觸這個眼部構造理論時,也和大
我們每天都會說數不盡的話,我們對於自己所說的話究竟了解多少呢?究竟我們所說的東西是否真的是自己所想的意思呢?大家可能覺得筆者上面兩個題目十分奇怪,因為我們說的話當然是自己想說的,說話用來表達心中意思,否則我們又為什麼這樣說呢?外國心理學家曾經進行一個研究,工作人員首先要求參加者從兩張人物照片中選擇一
要鼓勵他人改變生活習慣,直接指出對方現在行為錯誤方法的功用是最低的,沒有人願意成為別人棋子,也不願意盲目跟從其他人指示而行。要讓別人心悅誠服改變根深蒂固行為,我們要善用各種心理策略,群眾心理就是其中之一。下面照片是一個巴士廣告,車身寫着「十個有九個香港市民不認同餵野豬」,這就是利用人們群眾心理影響,
事後歸因理論是人類經常犯的思考盲點。筆者曾經在一本書中看過一個例子,澳洲有一個州名叫新南威爾士, 當地有班農夫移居至同樣屬於澳洲的維多利亞州。有趣的地方是,調查人員發現這班農夫移居後,維多利亞州信箱數目增加了相同數量,於是有人認為,那些從新南威爾士州移居至維多利亞洲的農夫瞬間變成了一個個郵筒,相信不
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曾經進行一個研究,工作人員告訴參加者,實驗將會透過網上聊天室進行。工作人員將參加者分為兩組,第一組參加者在網上聊天時,除了能夠看見自己名字,也能夠看見其他正在聊天室參加者的名字;第二組參加者只能夠看見自己名字,卻看見不了其他參加者名字,也就是說他們根本不知道有沒有其他參加者存在。 
狗仔對於不少人來說是可愛的寵物,為人們帶來很多歡樂。但對於不喜歡狗的人,他們除了認為狗隻會對他們生活帶來滋擾,有的更加會害怕狗隻會為他們帶來傷害,例如人們在街上看見小狗迎面而至,都會退避三舍,害怕小狗會忽然咬自己的樣子。     事實上,這世界上真正被狗咬過的人不多,絕大部份害怕小狗的人都沒有被
對於正常人來說,我們眼睛看到的東西都是彩色的。但如果筆者告訴大家,我們眼睛其實能夠清楚分辦色彩的視覺角度只有15度左右,其他周遭看到東西色彩其實只是我們構想出來的,大家能相信嗎?大家也許會覺得這是不可能的,我們明明眼前全部都是彩色東西,又怎會只有少部分是彩色呢?筆者初次接觸這個眼部構造理論時,也和大
我們每天都會說數不盡的話,我們對於自己所說的話究竟了解多少呢?究竟我們所說的東西是否真的是自己所想的意思呢?大家可能覺得筆者上面兩個題目十分奇怪,因為我們說的話當然是自己想說的,說話用來表達心中意思,否則我們又為什麼這樣說呢?外國心理學家曾經進行一個研究,工作人員首先要求參加者從兩張人物照片中選擇一
要鼓勵他人改變生活習慣,直接指出對方現在行為錯誤方法的功用是最低的,沒有人願意成為別人棋子,也不願意盲目跟從其他人指示而行。要讓別人心悅誠服改變根深蒂固行為,我們要善用各種心理策略,群眾心理就是其中之一。下面照片是一個巴士廣告,車身寫着「十個有九個香港市民不認同餵野豬」,這就是利用人們群眾心理影響,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探討環境與角色對人性行為的影響。 以路西法效應的監獄實驗為例,普通人在被賦予權力後變得殘酷無情,而囚犯在惡劣環境下變得順從。 此外也分享我在遊戲中的經歷,說明我如何通過邏輯自洽來合理化自己的行為。 環境對人的影響巨大,我們應警惕角色賦予的權力及其帶來的行為轉變。
盡可能別替別人「如何看待和處理他們自身的情緒」負責,因為這極易變為妄圖控制對方的反應而不自知。但盡量為「自己的直接言行成為別人情緒的表面成因」多走一步,原因在於情緒的出現本身在當下是極難控制的,在短期內也很難事前預防它們出現。當然,要就這樣多走一步可不是甚麼容易的事,所以也無需強制自己這樣做。
Thumbnail
我經常去看職場的社團,裡面大概有80%的埋怨都是屬於「無法為自己負責」而產生的「推卸責任」手法及話術。
Thumbnail
我們經常遇過這種情況:明明心裡有了主意,卻因為周圍其他人的意見而改變了決定;或是明知道自己是對的,卻因為不想與眾不同而選擇沉默?這些其實都是群體壓力對我們決策的影響。在William Poundstone的《洞悉價格背後的心理戰Priceless: The Myth of Fair Value》一書
Thumbnail
耳根不要太軟,心不要太忙亂,別太在意別人說什麼!
  顧名思義,「控制二分法」就是將一切事物分為「可控制」與「不可控制」。在可控制的事情上面我們盡力做到最好;不可控制的,就平靜地接受它。就像當前在世界的某個地方,有人的碗摔在地上破了,雖然總是有點可惜,但幾乎不怎麼會影響你的情緒。而當你拿著的碗從你手中掉在地上破掉時,你卻出現了明顯的情緒反應。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團隊中體能水準對整體工作表現的影響,指出紀律較差的人對團隊表現的影響力最大。此外,文章提及到在工作中感到挫敗時,必須對所做的事情感到著迷,才能逃脫被影響的結果。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人類的開發建設對自然生態和環境產生影響,其中路殺和窗殺是熱議的議題。路殺是指動物在道路上遭遇車輛的傷害,而窗殺則是指鳥類撞擊高樓大廈的玻璃而受傷。為了減緩和改善影響,可以考慮建立生態廊道、改造窗戶、以及推動公民參與的科學觀察活動。
Thumbnail
探討環境與角色對人性行為的影響。 以路西法效應的監獄實驗為例,普通人在被賦予權力後變得殘酷無情,而囚犯在惡劣環境下變得順從。 此外也分享我在遊戲中的經歷,說明我如何通過邏輯自洽來合理化自己的行為。 環境對人的影響巨大,我們應警惕角色賦予的權力及其帶來的行為轉變。
盡可能別替別人「如何看待和處理他們自身的情緒」負責,因為這極易變為妄圖控制對方的反應而不自知。但盡量為「自己的直接言行成為別人情緒的表面成因」多走一步,原因在於情緒的出現本身在當下是極難控制的,在短期內也很難事前預防它們出現。當然,要就這樣多走一步可不是甚麼容易的事,所以也無需強制自己這樣做。
Thumbnail
我經常去看職場的社團,裡面大概有80%的埋怨都是屬於「無法為自己負責」而產生的「推卸責任」手法及話術。
Thumbnail
我們經常遇過這種情況:明明心裡有了主意,卻因為周圍其他人的意見而改變了決定;或是明知道自己是對的,卻因為不想與眾不同而選擇沉默?這些其實都是群體壓力對我們決策的影響。在William Poundstone的《洞悉價格背後的心理戰Priceless: The Myth of Fair Value》一書
Thumbnail
耳根不要太軟,心不要太忙亂,別太在意別人說什麼!
  顧名思義,「控制二分法」就是將一切事物分為「可控制」與「不可控制」。在可控制的事情上面我們盡力做到最好;不可控制的,就平靜地接受它。就像當前在世界的某個地方,有人的碗摔在地上破了,雖然總是有點可惜,但幾乎不怎麼會影響你的情緒。而當你拿著的碗從你手中掉在地上破掉時,你卻出現了明顯的情緒反應。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團隊中體能水準對整體工作表現的影響,指出紀律較差的人對團隊表現的影響力最大。此外,文章提及到在工作中感到挫敗時,必須對所做的事情感到著迷,才能逃脫被影響的結果。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人類的開發建設對自然生態和環境產生影響,其中路殺和窗殺是熱議的議題。路殺是指動物在道路上遭遇車輛的傷害,而窗殺則是指鳥類撞擊高樓大廈的玻璃而受傷。為了減緩和改善影響,可以考慮建立生態廊道、改造窗戶、以及推動公民參與的科學觀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