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日記📝疫情中的堅持與逆境重生:天公落花的品牌之路

創業日記📝疫情中的堅持與逆境重生:天公落花的品牌之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天公落花TGLF[tienˊ gungˊ log faˊ]品牌的誕生源於自於我兩位阿婆的愛:臺灣客家阿婆一針一線縫補衣服、日本阿婆溫暖的客家花布棉被。台灣與日本文化的交融,形成我心中不可替代的回憶,也化作了創立品牌的初衷:希望以花布為媒介,將這份愛與溫暖,傳遞給每一個人,特別是那些身處異鄉、思念家鄉的遊子。 (延伸閱讀:什麼是客家?

  2018註冊商標之後,我的表妹就開始支持著我,幫我經營粉絲專頁、幫我宣傳品牌,2019年碰上新冠肺炎,製衣工廠不能群聚,全國執行隔離,也只能在家工作,設計的商品也只能一路往後延到疫情趨緩的2023年。

  

raw-image

  與此同時我也創立了一間公司,仍持續致力研究怎麼將傳統的「客家花布元素」注入現代文創服飾、袋包和相關飾品中,並到台中星辰聯盟的會議跟大家分享我的品牌。


raw-image

  而先前因為疫情及學業關係暫時離開的表妹,也在2023年底再次以品牌核心幹部回歸,不但替我送開幕禮到客家餐廳,期間也用自學的方式使用Canva幫我構思社群行銷的想法跟企劃。

  回顧這些年我從不被親戚長輩看好,到現在他們發現我是來真的;雖然兩位阿婆去當天使的時候我一度想要放棄品牌,但我知道一旦做了這個決定的話,我一定會後悔一輩子的。今年的目標是在日本有品牌知名度後,再將這股客家花布文化的熱潮引回台灣,讓這些客家文化瑰寶,得以在時代的變遷中,再度被珍視與延續。 2025我仍會繼續堅持走這條路:用花布連結過去、傳承未來!


註:關於日本阿婆的背景,我的奶奶是在日本統治時代出生於台灣的日本人。

私のおばあちゃんは日本統治時代に台湾で生まれた日本人です。私はそのおばあちゃんの孫にあたります。



avatar-img
走在花路上的Eiko♪
19會員
27內容數
台日ハーフฅ^•ﻌ•^ฅ早くおばあちゃんみたいに可愛い日本人になりたいです。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我們總共用了464分鐘的時間來剪輯這個短片,告訴大家我們想要為臺灣加油的原因🙌🏻 我們想知道的是⋯誰想跟我們一起為臺灣加油?
謝謝山狗大後生樂團與我們分享在海外用客家音樂文化交流的經驗,透過這次活動不但更了解海外客家人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維護客家文化的艱辛,也讓我更珍惜在台灣可以自由的學習客家文化。
這天到客家電視台錄製一家之煮,我們家娘子軍全員出動了♪ 工作人員們很細心也很親切,錄製前的內容對焦到現場報到後都會確認流程,包括我們的食材跟步驟等等,還有快速的撤道具、準備下一階段的錄製,彷彿在跟時間賽跑
前天蹦導分享給我總統見面手冊上面我的照片,還有跟不同客青們一起見面,我們都感嘆著現在越來越多年輕人參與客家文化真的好開心!雖然僅是透過手機對話,從她的訊息我可以感覺到她的能量,是這麼的純粹、溫暖和支持。
為了讓客家族群還有對客家文化有興趣的人可以找該縣市的藝文活動,天公落花團隊自發性將所有臺灣客家藝文、表演活動整合至一個公開的活動行事曆,不管到哪一個縣市旅行,都可以用這個行事曆瀏覽,歡迎大家來認識客家文化!
前幾天在信箱內收到客委會的邀請參加 #全國客家日 ,這天前往圓山大飯店會場,不但遇到了家人跟老朋友,還認識了其他有才華的客家青年! 蕭副總統說:「每個世代有不同的使命,客家青年用不同的方式在各領域做文化的傳承。」還有聽其他客家青年們分享在地方創生、文化紀錄上的努力讓我感覺收穫滿滿,我也會用自己
我們總共用了464分鐘的時間來剪輯這個短片,告訴大家我們想要為臺灣加油的原因🙌🏻 我們想知道的是⋯誰想跟我們一起為臺灣加油?
謝謝山狗大後生樂團與我們分享在海外用客家音樂文化交流的經驗,透過這次活動不但更了解海外客家人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維護客家文化的艱辛,也讓我更珍惜在台灣可以自由的學習客家文化。
這天到客家電視台錄製一家之煮,我們家娘子軍全員出動了♪ 工作人員們很細心也很親切,錄製前的內容對焦到現場報到後都會確認流程,包括我們的食材跟步驟等等,還有快速的撤道具、準備下一階段的錄製,彷彿在跟時間賽跑
前天蹦導分享給我總統見面手冊上面我的照片,還有跟不同客青們一起見面,我們都感嘆著現在越來越多年輕人參與客家文化真的好開心!雖然僅是透過手機對話,從她的訊息我可以感覺到她的能量,是這麼的純粹、溫暖和支持。
為了讓客家族群還有對客家文化有興趣的人可以找該縣市的藝文活動,天公落花團隊自發性將所有臺灣客家藝文、表演活動整合至一個公開的活動行事曆,不管到哪一個縣市旅行,都可以用這個行事曆瀏覽,歡迎大家來認識客家文化!
前幾天在信箱內收到客委會的邀請參加 #全國客家日 ,這天前往圓山大飯店會場,不但遇到了家人跟老朋友,還認識了其他有才華的客家青年! 蕭副總統說:「每個世代有不同的使命,客家青年用不同的方式在各領域做文化的傳承。」還有聽其他客家青年們分享在地方創生、文化紀錄上的努力讓我感覺收穫滿滿,我也會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