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鼓入凡記(一)龍山寺與臺灣神社獨木大鼓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龍山寺鼓樓裡有一顆日本時代的獨木大鼓,每年除夕夜正子時,會由執法師父鳴鐘108下、擂鼓一通,象徵除去108個煩惱,開啟新的一年。雖然擊鼓鳴鐘,為民眾祈福之事已行之有年,但卻少有人知道,龍山寺鼓樓上的獨木大鼓,其實有段曲折來歷。

龍山寺(拍攝日期:2025.1.29正月除夕)

龍山寺(拍攝日期:2025.1.29正月除夕)

每年除夕夜,會開啟鼓樓大門(拍攝日期:2025.1.29正月除夕)

每年除夕夜,會開啟鼓樓大門(拍攝日期:2025.1.29正月除夕)

艋舺龍山寺鼓樓,轎頂式造型,屋脊呈現流暢的S型曲線,是臺灣建築史上首見的造型。

艋舺龍山寺鼓樓,轎頂式造型,屋脊呈現流暢的S型曲線,是臺灣建築史上首見的造型。


這個故事要從日治時期說起。龍山寺所收藏的獨木大鼓,是1940年左右,為紀念「日本皇紀兩千六百年」,由當時的臺灣技術協會發起製作,奉獻給臺灣神社的。

臺灣神社是哪裡呢?位在劍潭山山麓的圓山大飯店,前身就是日治時期的「臺灣神社」。

落成於1901年的臺灣神社,最初是為了奉祀在臺灣染病過世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由臺灣當時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主導興建,神社總面積約5公頃左右,包含了狛犬、鳥居、石燈籠、社務所、手水舍、拜殿、本殿等,由下而上分成三階梯的形式,本殿位在最高處的位置,是當時日本人的信仰中心,也是日治時期所建神社當中,被稱作「臺灣總鎮守」位階最高的官幣大社。

臺灣神社(圖片來源:網路)

臺灣神社(圖片來源:網路)

(臺灣) 別格官幣 臺灣神社。典藏者:Lafayette Digital Repository。拉法葉學院數位資料使用指南。來源:http://digital.lafayette.edu/collections/eastasia/lewis-postcards/lw0209

(臺灣) 別格官幣 臺灣神社。典藏者:Lafayette Digital Repository。拉法葉學院數位資料使用指南。來源:http://digital.lafayette.edu/collections/eastasia/lewis-postcards/lw0209

戰後,國民政府為鞏固統治地位,將日本殖民時代威權象徵的神社、紀念碑、銅像等悉數拆毀,歷史文物散落各地,例如當年神社入山口的銅牛,被移到台灣博物館前,一對石刻狛犬流浪到劍潭公園門口,表參道上的石燈籠,多數被三峽清水祖師廟買去,不過,有兩顆「獨木大鼓」卻不翼而飛...

多年之後,臺灣神社的獨木大鼓,一顆後來在龍山寺被找到,而另一顆在因緣際會下,出現在新莊「响仁和」。
★延伸閱讀:響徹世界的鼓聲:响仁和製鼓達人王錫坤X臺灣神社獨木大鼓

獨木大鼓有何特殊之處?又為何會失蹤呢?

首先是獨木大鼓的製作,在於它所選用的木材、製程都跟一般的鼓不一樣。一般的鼓是以多片木板箍紮成筒狀的方式製成,而這顆鼓則是一體成型,選用整棵樹幹去挖空木心,雕製做成鼓身,因此稱之為「獨木大鼓」,屬於較罕見的工法,也是祭祀鼓器中較莊嚴隆重的作法。

根據1941年11月25日《臺灣日日新報》報導,由技術官僚與技術會社所組成的「臺灣技術協會」在當年8月,於東勢郡雪山坑大安溪上游附近,發現了一棵古老的櫸木,當時就宣稱要製作「日本一」的大太鼓,奉獻給台灣神社。

這塊巨木目測直徑約6~8尺,光找人砍筏就花了一千圓。取材之後還得先浸到池子裡去除油質、然後靜置半年,使其水分自然風乾,待初步乾燥後,匠師才依所需尺寸將木材修整出需要的外型來進行製作,相當耗時費日。

不過這顆鼓在製作時,卻發現大櫸木內側有無法處理的裂痕,必須更換木料,所以便從東京訂購直徑四尺五吋、寬五尺、長五尺的櫸木來重新製作,導致拖延了一兩年才進獻給臺灣神社,所以實際進獻時間是1942年,而非鼓內刻的皇紀二千六百年(西元1940)。

1941年(昭和16) 11月 25日《臺灣日日新報》報導發現大櫸木,並預計製作日本一的大鼓獻納

1941年(昭和16) 11月 25日《臺灣日日新報》報導發現大櫸木,並預計製作日本一的大鼓獻納

1942年(昭和17)12月10日《臺灣日日新報》報導臺灣技術協會獻納大太鼓

1942年(昭和17)12月10日《臺灣日日新報》報導臺灣技術協會獻納大太鼓


戰後,1946年政府將臺灣神社交由教育處接管,規劃為「台北民眾教育館」,但是1948年教育館停辦,1949年神社轉型為圓山招待所,神社的文物便陸續移交給臺博館,包含:大鼓 1件、銅獅子 1件、大小砲彈 6件、廢炸彈 1件、銅牛2件等共 11件,成為館藏文物。不過,因歷史久遠、人事更迭,臺博館在清點文物時,突然發現找不到這顆大鼓,成為「有號無物」下落不明的待查文物。

眼看就要變成歷史懸案時,大鼓居然出現在龍山寺!

原來,早在1960年,獨木大鼓曾出借給龍山寺,並留有借據,這張借據上面寫著「茲借到 台灣省立博物館獨木大鼓壹架(高五尺貳寸、寬四尺四吋)此據」上面蓋了龍山寺的大印以及龍山寺管理委員會黃玉對的印章。借據中標示的獨木大鼓尺寸,正好與台博館登錄的大小吻合。

2003年台博館派人到龍山寺會勘,確定這顆鼓就是臺灣神社的大鼓,打算向龍山寺討回大鼓,卻遭到拒絕。因事隔四十多年,當時簽字據的龍山寺主委黃玉對已過世多年,寺內又無人知曉此事,且依法已過了追溯期,因此成了無頭公案不了了之。

由於臺灣神社在臺灣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這顆鼓的歸屬,在3年後又再度受到關注。2009年法官將大鼓判給龍山寺,成為龍山寺的藏品與精神象徵。

龍山寺鼓樓裡的獨木大鼓(圖片來源:台博館)

龍山寺鼓樓裡的獨木大鼓(圖片來源:台博館)


不過故事還沒有結束。其實在龍山寺向台博館商借獨木大鼓之前,也有其他寺廟對這顆鼓感到興趣。

1955年5月2日,臺博館收到來自中和圓通寺住持林釋妙清法師的來信,信中寫道:「大鼓原係圓山日本神社舊物」,對臺博「無甚用途」,可否「贈與」圓通寺?
後來臺博館請示教育廳,說明因大鼓體積龐大,陳列收藏都不方便,而且沒有歷史價值,是否就送給圓通寺?不過上級機關沒有簽字同意,只表示應妥予收藏。

為何圓通寺、龍山寺對這顆鼓的脈絡會這麼清楚,跑來找臺博索贈或借用呢?

時間再度拉回1907年,每年10月28日這一天是臺灣神社的例祭,這個祭典除了有大典儀式之外,從前一日下午2點開始,就開始高放煙火,日本人的餘興表演,能狂言、劍擊、柔道、演舞、力士角力等直至深夜,燈火通明,徹夜笙歌。

28日當天,在敕使街道(今中山北路)周邊區域,也有由艋舺、大稻埕、士林等地居民準備的餘興節目。根據《漢文臺灣日日新報》1907年10月27日報導的臺灣神社例祭祭典及餘興狀況,明治橋上游繫有三四十艘水上小船,鋪板於上,有藝伎吹歌。
藝閣兩檯、隨行隊伍約四百人,先在「龍山寺」集合,沿路行經新店街、直興街、草店尾街、 祖師廟前街、新起街、到西門,以及文武街至體育俱樂部到東門,再依循敕使街道參拜臺灣神社。行經大龍峒、大稻埕、河溝頭,將軍廟、竹尾街、頂新街,最後再到龍山寺解散。當日沿途列隊、花車、音樂隊、獅陣,鑼鼓喧天,熱鬧非凡。
由此可知,臺灣神社例祭期間的繞行參拜、周邊區域的各種餘興表演,是艋舺、大稻埕、大龍峒、士林等地居民共同的生活經驗與記憶。

而艋舺仕紳對響應官方政策,送往迎來,也頗為積極與配合;龍山寺會在元旦敲鐘擂鼓、艋舺各戶豎旗、門楣懸掛吉繩、穿新衣,奉迎新年。這敲鐘擂鼓的習俗,就從日本時代一直延續到現在。

這也就是為何民間廟宇包含圓通寺、龍山寺會對這顆鼓如此熟悉的原因。

臺灣神社祭(臺北,1942,攝影:鄧南光)圖片來源:「意象台灣」影像資料庫網站

臺灣神社祭(臺北,1942,攝影:鄧南光)圖片來源:「意象台灣」影像資料庫網站

臺灣神社祭(臺北,1942,攝影:鄧南光)圖片來源:「意象台灣」影像資料庫網站

臺灣神社祭(臺北,1942,攝影:鄧南光)圖片來源:「意象台灣」影像資料庫網站

臺灣神社祭(臺北,1942,攝影李火增)圖片來源:「意象台灣」影像資料庫網站

臺灣神社祭(臺北,1942,攝影李火增)圖片來源:「意象台灣」影像資料庫網站

臺灣神社祭(臺北,1942,攝影李火增)圖片來源:「意象台灣」影像資料庫網站

臺灣神社祭(臺北,1942,攝影李火增)圖片來源:「意象台灣」影像資料庫網站

《台灣日日新報》報導台灣神社祭

《台灣日日新報》報導台灣神社祭


然而,這顆獨木大鼓就此塵埃落定,常駐在龍山寺了嗎?並沒有。

臺博館在2021年進行藏品狀況與保存環境巡視時發現,龍山寺的獨木大鼓鼓身紅漆表面有多處局部起甲甚至剝落,金屬配件氧化鏽蝕;另因大鼓長年收置於半戶外的鼓樓,隨著氣候變化溫濕度起伏大,已有劣化情況,必須取出進行維修保養。

這顆在龍山寺服務62年的大鼓,最終還是決定要在修復之後,歸還給國立台灣博物館,獨木大鼓的鼓聲,也將成為絕響。

2022年農曆919觀音出家日,上午11點的紀念典禮中,有許多信眾都來到龍山寺,一起聆聽自清代留存至今的銅鐘,以及日本時代的臺灣神社大鼓,最後一次一同在龍山寺響起,見證一段殊勝因緣,也代表一個時代故事的圓滿結束。

2021年 10月 24日龍山寺的大鼓鳴響儀式。也是大鼓在龍山寺的最後身影 (圖片來源:龍山寺)

2021年 10月 24日龍山寺的大鼓鳴響儀式。也是大鼓在龍山寺的最後身影 (圖片來源:龍山寺)

已成絕響的龍山寺獨木大鼓鼓聲(攝影:黃適上攝於2019年除夕夜)圖片來源:艋舺龍山寺官方FB

已成絕響的龍山寺獨木大鼓鼓聲(攝影:黃適上攝於2019年除夕夜)圖片來源:艋舺龍山寺官方FB


【後記】

獨木大鼓歸還之後,龍山寺於2023年10月迎來由新莊响仁和製鼓場新製的蓮花銅飾大鼓,自2023年的除夕開始,繼續陪伴民眾度過每一年歲末迎新的時刻。
★2025年1月29日正月祈福【影片一1:54】【影片二6:21】【影片三1:22

2025年除夕午時龍山寺鳴鐘擂鼓祈福(拍攝日期:2025.1.28)

2025年除夕午時龍山寺鳴鐘擂鼓祈福(拍攝日期:2025.1.28)

至於龍山寺當年為何要向台博館商借獨木大鼓呢?

其實龍山寺原本就有一顆大佛鼓,懸吊在鼓樓已有百年歷史,這顆鼓因年份久遠,疏於保養,久了逐漸出現裂口損壞,不堪使用,才會在1960年佛鼓退役後,向臺博館借鼓。目前這顆百年佛鼓正在龍山文創基地B2展出。百年佛鼓的真面目,歡迎閱讀【這一篇

◎感謝台北市艋舺龍山寺

1.龍山寺鳴響62年 臺博館藏獨木大鼓返家 修復後再出發
2.文化部典藏網 獨木大鼓
3.戰後初期臺灣神社大鼓入館、 借出始末/張安琪(國立臺灣博物館典藏管理組)
4.《臺灣神社獨木大鼓研究報告》/黃士娟、林承緯等(國立臺灣博物館,2008)
5.《艋舺龍山寺季刊》21期〈木鼓悠揚響龍山―串起兩個時代的獨木大鼓〉/林家鵬,2013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Kiki Chen的沙龍
44會員
64內容數
Kiki Che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1928年,臺北帝大移川子之藏教授於十五分遺址發現「巴圖」石器,揭開泛太平洋文化交流序幕。隨著時代推移,遺址湮沒於塵埃。直到2006年,一袋石頭意外現身,塵封了近百年的歷史終於重見天日。
Thumbnail
2025/04/29
1928年,臺北帝大移川子之藏教授於十五分遺址發現「巴圖」石器,揭開泛太平洋文化交流序幕。隨著時代推移,遺址湮沒於塵埃。直到2006年,一袋石頭意外現身,塵封了近百年的歷史終於重見天日。
Thumbnail
2025/04/28
萬盛溪的流路經過多次都市變遷,雖已不如昔日明顯,但仍可在城市縫隙中尋得蹤跡。明渠、空地、公園、建築基地和佔用,是她的五種面貌——這條溪流在巷弄與建築之間,時而可見、時而隱沒,默默記錄著城市的變化與歲月的流動。
Thumbnail
2025/04/28
萬盛溪的流路經過多次都市變遷,雖已不如昔日明顯,但仍可在城市縫隙中尋得蹤跡。明渠、空地、公園、建築基地和佔用,是她的五種面貌——這條溪流在巷弄與建築之間,時而可見、時而隱沒,默默記錄著城市的變化與歲月的流動。
Thumbnail
2025/04/27
在過去,萬盛溪像是一條柔軟的生命脈絡,悠悠貫穿文山地區。群山環繞、資源豐饒,輕便車載著山中煤礦,鋪展出一段黑金歷史。然而隨著城市發展,溪流逐漸隱匿於地底,僅殘存在街邊排水溝或私宅院牆間,曾經的礦業記憶,也隨著時光淡去。
Thumbnail
2025/04/27
在過去,萬盛溪像是一條柔軟的生命脈絡,悠悠貫穿文山地區。群山環繞、資源豐饒,輕便車載著山中煤礦,鋪展出一段黑金歷史。然而隨著城市發展,溪流逐漸隱匿於地底,僅殘存在街邊排水溝或私宅院牆間,曾經的礦業記憶,也隨著時光淡去。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2021年3月19日中午時分,一座重達250公斤的百年佛鼓從天而降,落在龍山寺對面艋舺公園廣場。這座龍山寺鼓樓裡的佛鼓,為什麼會出現在這裡?這面鼓的身世與來歷又是如何? 艋舺龍山寺屹立台北城近三百年,正殿左側的鼓樓內,懸有一具百年的彩繪大鼓,於龍山寺鐘鼓樓興建時期就已存在,但因年代久遠且經戰亂..
Thumbnail
2021年3月19日中午時分,一座重達250公斤的百年佛鼓從天而降,落在龍山寺對面艋舺公園廣場。這座龍山寺鼓樓裡的佛鼓,為什麼會出現在這裡?這面鼓的身世與來歷又是如何? 艋舺龍山寺屹立台北城近三百年,正殿左側的鼓樓內,懸有一具百年的彩繪大鼓,於龍山寺鐘鼓樓興建時期就已存在,但因年代久遠且經戰亂..
Thumbnail
Day_4 2019/10/20(日) 今天中午要回那霸還車,退房後選擇的最後一個行程是距此不遠的「普天滿宮」。 它不但是「琉球八社」之一,更是全沖繩最早建立的神社(琉球第一尚氏王朝的尚金福王、尚泰久王在位年間,西元1450年~1460年左右)。
Thumbnail
Day_4 2019/10/20(日) 今天中午要回那霸還車,退房後選擇的最後一個行程是距此不遠的「普天滿宮」。 它不但是「琉球八社」之一,更是全沖繩最早建立的神社(琉球第一尚氏王朝的尚金福王、尚泰久王在位年間,西元1450年~1460年左右)。
Thumbnail
鹿港龍山寺,主祀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媽),台灣有五大龍山寺──淡水龍山寺、艋舺龍山寺、臺南龍山寺、鳳山龍山寺等,都是分靈自福建省泉州府晉江縣的泉安龍山寺。該廟也是臺灣所有龍山寺中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建築,目前為國定古蹟。
Thumbnail
鹿港龍山寺,主祀觀世音菩薩,俗稱(觀音媽),台灣有五大龍山寺──淡水龍山寺、艋舺龍山寺、臺南龍山寺、鳳山龍山寺等,都是分靈自福建省泉州府晉江縣的泉安龍山寺。該廟也是臺灣所有龍山寺中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建築,目前為國定古蹟。
Thumbnail
台灣過去有很多神社,但不是所有的都那麼「正統」。在台北,就有一個可謂「標新立異」的神社,它的存在,可說是一個時代思潮的見證。雖然如今已非作為神社用途,但卻繼續特異的,散發出迷人的風采。
Thumbnail
台灣過去有很多神社,但不是所有的都那麼「正統」。在台北,就有一個可謂「標新立異」的神社,它的存在,可說是一個時代思潮的見證。雖然如今已非作為神社用途,但卻繼續特異的,散發出迷人的風采。
Thumbnail
鑼鼓喧闐參拜去,大型慶典隆重登場。一隅一亮點,細究百年廟宇的建築容顏、桃園舊城商圈發源地,走訪藏在巷弄的老餅鋪、西服店。這幾句話正足以說明有桃園大廟別稱的景福宮。歷經歲月洗鍊的百年宮廟景福宮是桃園舊城區地方上的信仰中心,每年開漳聖王聖誕、祈福建醮,全城鑼鼓喧闐,猶如一場民俗嘉年華,場面無比震撼。
Thumbnail
鑼鼓喧闐參拜去,大型慶典隆重登場。一隅一亮點,細究百年廟宇的建築容顏、桃園舊城商圈發源地,走訪藏在巷弄的老餅鋪、西服店。這幾句話正足以說明有桃園大廟別稱的景福宮。歷經歲月洗鍊的百年宮廟景福宮是桃園舊城區地方上的信仰中心,每年開漳聖王聖誕、祈福建醮,全城鑼鼓喧闐,猶如一場民俗嘉年華,場面無比震撼。
Thumbnail
廟宇是一個地方的信仰中心,亦是居民日常生活的公共空間;廟宇的建築、工藝至信仰之文化資產更照見著一個地方的歷史與生活記憶。嘉邑城隍廟及九華山地藏庵歷史悠久,2021年逢嘉義設計展,策劃團隊以「巡光」與「示藝」主題,提出藉由一炷香的時間為觀看角度,邀請觀眾循燈感受、認識鑲嵌在百年歷史裡的傳統工藝與文化。
Thumbnail
廟宇是一個地方的信仰中心,亦是居民日常生活的公共空間;廟宇的建築、工藝至信仰之文化資產更照見著一個地方的歷史與生活記憶。嘉邑城隍廟及九華山地藏庵歷史悠久,2021年逢嘉義設計展,策劃團隊以「巡光」與「示藝」主題,提出藉由一炷香的時間為觀看角度,邀請觀眾循燈感受、認識鑲嵌在百年歷史裡的傳統工藝與文化。
Thumbnail
經歷日據時代、二次大戰的龍山寺,又有什麼傳奇呢? 因為新一季的Podcast內容企劃及錄製,讓我重新認識瞭解很多事,這些過去習以為常到忽略的人事物,原來是這麼的活跳跳的鮮明! 在我們打開神明的小紙條前,先一起來開啟這一段歷史吧~
Thumbnail
經歷日據時代、二次大戰的龍山寺,又有什麼傳奇呢? 因為新一季的Podcast內容企劃及錄製,讓我重新認識瞭解很多事,這些過去習以為常到忽略的人事物,原來是這麼的活跳跳的鮮明! 在我們打開神明的小紙條前,先一起來開啟這一段歷史吧~
Thumbnail
​ 位於台北市政府青少發展後方的曹洞宗東和禪寺,由泰北中前身日治時期的台北中學募款興建至今一百一十二餘年,東和禪寺是典型日式傳統廟宇的建築東和禪寺,是日治時代曹洞宗大本山別院的觀音禪堂。 說這裡是一個曾經是日治時期的台灣一個教育與佛教禪寺的歷史印記,現在可能大多數人對於這裡還是覺得被淹沒掉的一個時代
Thumbnail
​ 位於台北市政府青少發展後方的曹洞宗東和禪寺,由泰北中前身日治時期的台北中學募款興建至今一百一十二餘年,東和禪寺是典型日式傳統廟宇的建築東和禪寺,是日治時代曹洞宗大本山別院的觀音禪堂。 說這裡是一個曾經是日治時期的台灣一個教育與佛教禪寺的歷史印記,現在可能大多數人對於這裡還是覺得被淹沒掉的一個時代
Thumbnail
單從白漆木造天花與垂吊的燈飾,有繁複華麗巴洛克風格裝飾的神龕,這張照片除了紅漆〔卍〕符號,真猜不出是佛寺。列柱的形式有希臘式建築的風格,圓窗是日本愛用的菊花造型,象鼻鐘鼓架⋯⋯
Thumbnail
單從白漆木造天花與垂吊的燈飾,有繁複華麗巴洛克風格裝飾的神龕,這張照片除了紅漆〔卍〕符號,真猜不出是佛寺。列柱的形式有希臘式建築的風格,圓窗是日本愛用的菊花造型,象鼻鐘鼓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