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您:本資料僅供參考,投資人應獨立判斷,審慎評估並自負投資風險
這場風波終於迎來突破性進展!代表45,000名港口工人的國際碼頭工人協會(ILA)和雇主方的美國海運聯盟(USMX),昨日敲定了一份為期六年的初步協議。這次最大的亮點是他們在「自動化」問題上找到了解決方案,雙方都稱這是個「雙贏」結果。
而上海航運交易所0110公告最新一期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終止連6週上漲,跌逾8%,4大主要航線全數下跌,因時序接近農曆春節,運價將逐週下修;美東碼頭罷工危機解除,轉艙效應落空。
自動化是這次談判的最大難題。雇主方想推進自動化技術來提高港口效率,但工人擔心自動化會搶走他們的飯碗。這是一個很現實的衝突:技術發展勢在必行,但工作的保障也不能忽視。
這次協議的重點在於,雙方承諾會保留現有的工作,同時以一種漸進的方式引入新技術,不僅不減少工人數量,還希望在這個過程中創造更多新職位。這聽起來是個大挑戰,但目前的協議為這樣的未來鋪好了路。港口也將因此變得更安全、更高效。
說到罷工,10月那三天的混亂讓人心有餘悸。貨運價格當時飆升,供應鏈嚴重受阻。企業從國際進口的貨物動彈不得,很多零售業、製造業都受到了影響。
如果這次談判破裂,後果恐怕更嚴重。供應鏈不穩定,會直接影響物價、企業運營,甚至影響整體經濟走勢。這次協議成功避免了罷工,無疑是一場危機管理的勝利。
從緬因州到德州,東岸和墨西哥灣的港口涵蓋了一些全球頂尖的航運公司,包括馬士基旗下的APM碼頭、中國遠洋海運(COSCO Shipping)、瑞士地中海航運(MSC)等等。這些企業不僅在美國內陸有著重要的運輸角色,還是國際貿易的核心支柱。
港口運作的穩定,對這些企業來說至關重要。而對美國整體供應鏈來說,這份協議讓物流保持順暢,也避免了貨物積壓和運輸延誤的擴大化。
目前,這份協議還需要通過ILA和USMX雙方的內部批准。ILA會召開全體工資委員會的會議,進行表決;雇主方也需要完成相應的審核流程。只要雙方完成這些程序,這份合約就可以正式上路。
從目前的情況看,這份協議已經是雙方都能接受的結果,因此最終通過的可能性很高。接下來就看他們如何在執行過程中實現協議中的目標,比如新技術的導入和更多工作的創造。
自動化港口由五大組件構成,包括自動化設備、設備控制系統、航站控制塔、人機互動以及與港口社區的互動。這些組件可以單獨創造價值,但唯有整合和協調,才能釋放全部效益。
1. 自動化設備:涵蓋跨越船到岸、堆場運作、地面運輸和閘門自動化等技術,這些設備提高了運營效率,並確保流程一致性。
2. 設備控制系統:這些系統控制機器和設備的基本操作流程,使港口操作更加流暢,並提供決策所需的資訊。儘管系統整合的複雜性較高,許多港口已開始應用這些技術來自動識別和路由集裝箱和卡車。
3. 航站控制塔:作為港口運作的「大腦」,航站控制塔負責整個港口的協調和管理。利用高級分析和機器學習技術,航站控制塔能進行需求預測與最佳化管理,進一步提升港口的整體性能。
4. 人機互動:隨著自動化設備(如機器人與自動導引車)的廣泛應用,這些技術與人類之間的互動成為港口運作中的重要環節。例如,擴增實境技術已經開始加快港口內複雜維修任務的速度。
5. 與港口社區的互動:數位化的資料交換使港口與海關、物流公司等利益相關者的協作更加順暢,進一步提升了整體運作效率,實時連接對全球貿易鏈條至關重要,特別是對收貨人、物流服務提供者和海關官員之間的無縫協作。
這些自動化技術的推廣,顯示了全球港口自動化進程的加速。截至2021年,全球共有51個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在運行,其中澳大利亞擁有最多的6個碼頭,荷蘭、美國及英國緊隨其後。這一趨勢主要受到集裝箱化貿易量增加以及COVID-19疫情期間人力短缺的推動,這些因素推動了全球港口的現代化進程,使得自動化技術的應用更為廣泛。
有趣的是,在運價下降後,利用888產業分析模組的轉機股策略,勾選這兩個選項,而出現目前的資金又回到這個族群。
這三家航運業者相信大家不陌生,之前也有在方格子分享過當下的看法。
透過888產業分析模組的同業比較與股票評價也可以知道目前這族群的近況與位階。
可以發現目前三家公司又回到低於一倍淨值的位置。
而同業比較的功能近期更新,除了原有的毛利率、營業利益率、近期三個月營收圈圈的大小評比以外。
還有許多選項可以拿來pk
比如圈圈大小=公司本業賺多少錢(營業利益)、橫軸=本益比、緃軸=淨值比
全球主要上市貨櫃航運商包括馬士基、中遠海控集團、赫伯羅德、現代商船、以星航運、長榮、陽明、萬海等公司。此圖表反映各廠商在將毛利扣除銷貨成本和營業費用後,所能保留的利潤。
明顯第三季的營業利益都高於前一季的情況。
萬海長期展望:
長榮長期展望:
陽明長期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