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許自己放棄也是一種力量:2025年讓裸辭與Gap Year成為最棒的人生經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你也曾經在職場有過這樣的想法嗎?在追求目標與績效的過程中越來越迷失,感到越來越無力;曾經以為「早點下班」、追求「工作和生活平衡」,一切就會好轉。

但事實是,這些正是讓你徹底地對生活失去了激情、熱情的原因。

如果你也曾有過這樣的感受或正經歷其中,那這部影片或許可以為你帶來靈感:

擁抱不確定性,和困難情緒和解

「默認路徑」是我們從出生開始,由家庭生活中、學校乃至工作職場中,從文化、媒體、父母及朋友所接收到的一種固定的人生腳本;一種固定的腦迴路運作。例如,只要我按ABC步驟去做,就會成功。

人類是一種天生追求「確定性」的動物,默認路徑就是一種確定性的來源。

然而確定性是一種幻覺,這世界上唯一確定的事情,就是「不確定性」。我們不應該把「不確定性」當成問題解決,而應該擁抱「不確定性」。在這個充滿無限選擇和可能性的世界裡,真正的「遊戲」是:學會與不確定性共處,同時感到自在。

擁抱不確定性的同時,一定會有許多不舒服的情緒體驗,想要克服這些困難情緒,我們能做的是承認並接受它們的存在,全身心的感受這些情緒。去瞭解真正讓我們害怕的其實是「未知」的情緒,越是躲避這些感受,它們就越未知;越令人心生恐懼。

Gap Year=躺平?

Gap Year是一種處在灰色地帶的狀態,能夠跳脫出框架的思考。

當形容自己處在「失業」、「待業」的狀態,同時也在默認「有業」才是合理的,我們就會下意識地想急著回到默認道路上;而當使用gap year時,才有可能跳脫出默認道路的束縛,去探索新的可能性。

然而,開啟gap year也並不代表我們直面了這些困難情緒。跟自己和解是一個主動並有意識參與的過程。

用能量做指引,定義自己的成功

究竟應該要積極尋找自己的天賦熱情所在,尋找下一份適合自己的職涯發展的事業;還是先思考人生的意義何在?人生的目標是什麼?。比起這些問題,其實我們更應先去探索能指引我們回答這些問題的東西。

先找到那些真正讓你喜歡、興奮的東西。

但回答這個問題也並不容易。我們都太習慣走在社會期待的默認道路上,以致於我們很容易知道自己「不喜歡」什麼;卻很難明確定義自己「喜歡」什麼。即便是一名自由職業者,也常常會忘記「喜歡」的定義,對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迷茫。

其實賺錢的方式比我們想像的多更多。作為一個自由職業者,陷入了接案迷思後,也不過是從一個「工作」,換到了另一個你為自己創造的「工作」。當你嘗試優化一切,想要賺得更多,對一切變現的機會say yes時,這些很有可能為你帶來的不是能量;反而是在消耗,成為你的枷鎖。你確實在「贏」,但輸掉了「活力」。

coming alive over getting ahead. 讓自己充滿活力,要比讓自己贏更重要。

使用「能量」作為指引,只做為你帶來「能量」的事情。

「能量」的標準很簡單,也很主觀,讓你的身體告訴你答案。

在開始一個項目之前,先做一些初步的體驗與練習,並為喜歡程度打分數。滿分10分為標準,看看對這件事是否有8分甚至更高的興趣。如果低於設定分數,就放棄。

我們應該思考什麼事情能夠真正帶來活力。或許不是因為成為自由職業者帶來的不用打卡上下;而是成為自由職業者之後能為你帶來新的生活體驗、反思和成長。影片、寫作都只是載體,透過拍攝影片、寫作這些方式輸出來提高自我的方式。比起專精在拍攝技巧或是寫作技巧上,或許尋找更多新的挑戰、經歷跟感悟才是真正讓你感到有活力、能夠提高能量的方法。

最容易堅持下去的路,往往才是你最想走的那條路。

當學會使用「是否為自己帶來能量」作為選擇標準時,人生道路就會變得清晰許多。

選擇gap year,就是承認自己並不適合默認道路對成功的外部標準;承認這些標準正是消耗我們的原因。只有找到能讓你真正充滿能量的事情時,才能定義屬於自己的成功標準,並指引你找到下一份事業。

人生的目標與意義也會變得越來越清晰。

為你的生活「打樣」

像是開發新商品時,通過試驗找到適合自己生活的一種方式。

我們太容易美化或簡化那些裸辭的故事,認為裸辭就是一種巨大且充滿轉折的決定,看起來像是充滿儀式感的宣言。比起突然的宣布裸辭,更應該務實的去除風險,循序漸進的為新的生活、新的事業不斷的打樣才是真正的探索之道。讓自己接觸更多的選擇,並對自己誠實:如果你正在做的事情行不通,那就放棄。

試錯模型「ship,quit,and learn」。為自己設定一個短週期去嘗試發展新事物,同時設定放棄的期限,目的用來瞭解自己在這其中的感受如何;透過瞭解自己的感受,找到一份想真正長期投入的事情。

探索期最容易犯的錯是,輕易的為自己接下來的人生做設計,假設某種生活方式是適合我們的。而上述的模型是用來告訴我們:「你可以嘗試犯錯,甚至反悔,重點是你來決定未來生活的樣子,而非從一個人生腳本跳到另一個人生腳本。」

比如,默認道路是一種常見的人生腳本,但當我們把自由職業、數位遊牧、獨立接案、一人企業這些概念過於簡化成標籤時,它們同時也成了另一種默認路徑的故事腳本。

辭職不代表就一定要朝自由職業、數位遊牧或創業的目標前進。我們應該自己定義自己的生活,重新選擇敘事的方式。

找自己的路,開啟人生新劇情

「Pathless Path」的真正含義是,屬於自己的路,由自己書寫的人生劇本。

如果既有的默認道路對你行得通,那就繼續前進。因為「Pathless Path」的路徑其實是更加困難、更具挑戰性的,追隨自己的興趣與好奇心是極富有野心的事情。

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道路、屬於自己的人生劇本,是少有人走的路。而正因為少有人走,在探索的道路上勢必會感到孤單。

在嘗試各種可能的路上,同時也要以開放的心,與人交流——如果人生劇本上最重要的劇情是人,那麼只有在遇到不同的人,我們才更有機會開啟不同的劇情。


原來我也正在書寫屬於我自己的「Pathless Path」。

在教育體制下,我們習慣尋著有答案的問題去解決,並在其中獲得成就感。出社會後,才發現原來人生是一場沒有答案的空白試卷,既沒有明確的考題,更沒有正確的答案。

曾經我以為只要照著社會的期待,考上有名的國立大學、取得一張不錯的文憑,在畢業前先進入一家好公司實習,畢業後馬上轉正職,按部就班地照著規劃走,就能擁有成功的人生,實現階級翻轉。

但事實是,我越追逐成功,就越迷茫。

每天通勤的路上,我感到身體越來越沉重。即使工作已經駕輕就熟,心裡卻總有一股說不清的壓力,胸口感到越來越喘不過氣,開始問自己:「我只能這樣嗎?」

於是,2024的下半年,我裸辭了。

裸辭的期間,我花了大把的金錢與時間去學習各種靈性知識、自我成長與探索的課程;去學習畫畫、插花、陶作、縫紉;嘗試著去擺攤賣二手衣、賣自己的手作品;出走到國外,去帛琉學浮淺、去日本學滑雪,體驗不同的文化風情;也曾經以為自己需要的可能是彈性的職場環境,所以去了行銷公司擔任企劃,上班不到一個月又再次離職。

在這些探索的期間,不斷地嘗試,然後放棄。一度我也認為自己是不是就是長輩口中所說的「沒定性」、「草莓族」,也想過乖乖地回去職場,好好的磨練自己。直到看完這部影片才發現:「原來我不孤單。」

允許自己可以放棄、可以反悔,原來是一種力量。

在這些試錯的過程中,我越來越瞭解自己:雖然我很喜歡手作,也很擅長,但是持續且長期的投入同一產品的生產,會讓我感到莫名的壓力與壓迫感;原來我的身體可塑性很高,我可以在一天之內學會怎麼自由淺水、怎麼滑立槳,我對風向與水流的感受很敏銳;我不害怕接觸陌生人,甚至很容易吸引陌生人跟我聊天等等...,這些覺察都讓我更接近真實的自我。

因此,2025給自己的期許是:不再被完美綁架,去行動,繼續嘗試、繼續失敗;接受不完美、接受失敗、接受自己的局限性,給自己耐心,然後好好玩。


邀請你加入我的讀書會

如果你也和我一樣喜歡看書,也想要找到一群同好一起分享、激盪靈感,邀請你來參加我舉辦的讀書會

活動時間:

2025/02/01(六)下午2點至5點

活動地點:

新北市永和區(活動地點於確認後公布)

活動方式:

參與者可以自由「選擇一本書」,以口頭或簡報等方式「做書本導讀」,時間限10-15分鐘。讓其他參與者能夠藉由你的帶領快速認識一本書的核心訊息。

並從書本內容「自由發想1個問題」供團體討論。期待藉由問題的探討,互相激盪出不同的靈感火花。

報名表單:




avatar-img
1會員
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薰的筆記 的其他內容
這篇文章探討從電影《星際效應》中信任的重要性,並延伸到信任與信念的哲學層面。文章分析電影角色間透過信任建立連結,並最終拯救人類的過程。並提出信任是基於現實的互動,還是單方面的內在驅動?以及信任與信念的界限等問題,並引用量子物理的觀察者效應,闡述信任如何形塑現實。
這篇文章探討從電影《星際效應》中信任的重要性,並延伸到信任與信念的哲學層面。文章分析電影角色間透過信任建立連結,並最終拯救人類的過程。並提出信任是基於現實的互動,還是單方面的內在驅動?以及信任與信念的界限等問題,並引用量子物理的觀察者效應,闡述信任如何形塑現實。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當流量至上成為標準,性騷擾被輕描淡寫、受害者被噤聲,我們是否還能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未來?作為父親,我無法接受這種價值觀繼續影響下一代。我們該做的,不是遺忘,而是改變環境——拒絕縱容、用行動發聲,讓孩子知道「尊重是底線,說不是權利」。這不只是關於孫生,而是關於我們願意為未來的孩子守住什麼樣的世界。
學習《小狗錢錢》的理財方法,並透過實際操作,達成財務目標與自我提升。從記帳、設定目標、寫夢想清單、成功日記,到發展副業,分享如何將書中方法應用於生活中,並體會到理財不僅僅是管理金錢,更是規劃生活,實現夢想的重要過程。
比較2017年與2024年日本東北旅遊照片,對比藏王樹冰、銀山溫泉、山寺等景點在不同時間的景觀差異,即使地點相同,不同時間的體驗與感受截然不同,珍惜每個當下的珍貴回憶。2024年因暖冬導致雪景不如預期,反觀2017年的雪景壯觀美麗。新聞報導2025年日本東北暴雪,衷心祈願一切平安。
經過年末年初的大掃除,大家是否也好好整頓了自己的居家環境呢?身為家有幼童的媽媽,我也是歷經多次的練習,才調整到適合自己的清潔節奏,在此與大家分享我的清潔小撇步,每個習慣幾乎不超過5分鐘,就能換得一室乾淨,一起來看吧!
記錄一場前往屏東縣三地門鄉德文山(觀望山)的登山之旅,分享路線規劃、登山心得、沿途風景與美食體驗,並提醒登山客注意入山證申請及避免錯過三角點。
薪水的高低,從來不是努力的問題,而是思維的選擇。年薪百萬的人,不是單靠埋頭苦幹,而是透過「創造價值」決定自己的價格。他們懂得提升不可取代性、創造多重收入、主動尋找機會、投資自己,讓財富加速成長。與其等加薪,不如掌握「決定薪資的能力」。這篇文章,讓你看清真正的收入差距,從現在開始,為自己創造更高價值!
當流量至上成為標準,性騷擾被輕描淡寫、受害者被噤聲,我們是否還能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未來?作為父親,我無法接受這種價值觀繼續影響下一代。我們該做的,不是遺忘,而是改變環境——拒絕縱容、用行動發聲,讓孩子知道「尊重是底線,說不是權利」。這不只是關於孫生,而是關於我們願意為未來的孩子守住什麼樣的世界。
學習《小狗錢錢》的理財方法,並透過實際操作,達成財務目標與自我提升。從記帳、設定目標、寫夢想清單、成功日記,到發展副業,分享如何將書中方法應用於生活中,並體會到理財不僅僅是管理金錢,更是規劃生活,實現夢想的重要過程。
比較2017年與2024年日本東北旅遊照片,對比藏王樹冰、銀山溫泉、山寺等景點在不同時間的景觀差異,即使地點相同,不同時間的體驗與感受截然不同,珍惜每個當下的珍貴回憶。2024年因暖冬導致雪景不如預期,反觀2017年的雪景壯觀美麗。新聞報導2025年日本東北暴雪,衷心祈願一切平安。
經過年末年初的大掃除,大家是否也好好整頓了自己的居家環境呢?身為家有幼童的媽媽,我也是歷經多次的練習,才調整到適合自己的清潔節奏,在此與大家分享我的清潔小撇步,每個習慣幾乎不超過5分鐘,就能換得一室乾淨,一起來看吧!
記錄一場前往屏東縣三地門鄉德文山(觀望山)的登山之旅,分享路線規劃、登山心得、沿途風景與美食體驗,並提醒登山客注意入山證申請及避免錯過三角點。
薪水的高低,從來不是努力的問題,而是思維的選擇。年薪百萬的人,不是單靠埋頭苦幹,而是透過「創造價值」決定自己的價格。他們懂得提升不可取代性、創造多重收入、主動尋找機會、投資自己,讓財富加速成長。與其等加薪,不如掌握「決定薪資的能力」。這篇文章,讓你看清真正的收入差距,從現在開始,為自己創造更高價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你也曾在追求職場目標與績效的過程中,感到越來越迷失、越來越無力嗎?曾經以為「早點下班」、追求「工作和生活平衡」,一切就會好轉。但事實是,這些正是讓你徹底對生活失去了激情、熱情的原因。若你也曾有過這樣的感受或正經歷其中,那這部影片推薦給你;如果你也想找到一起分享的同好,歡迎加入我的讀書會(文末連結)。
Thumbnail
這本書探討瞭如何追求自由,不讓公司體制毀掉年輕人。書中談到了人生商業模式、無槓桿與有槓桿賣時間、時薪思維、以終為始等議題。作者張輝著重於引導讀者重新連結自己與世界,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最終的自由是什麼以及如何尋找這個自由都是書中探討的重點。
Thumbnail
以終為始來規劃人生 「在你人生最後被蓋棺論定時,別人會怎麼評論你?」—《與成功有約》 想要規劃自己的人生,可以想想最後的目標是什麼,再往回推,就會比較清楚現在該做什麼,才能慢慢往你嚮往的價值觀前進。 不要著急也不要小看自己 「大部分的人高估他們一年內能做的事,卻也低估了他們十年內能做到的事」
Thumbnail
渴望脫離現在的生活,卻又沒有勇氣改變,缺乏方向? 任何你想離開卻又離不開,你不喜歡卻又無法逃離的生活,都是監獄。 想像很常建立在過去的經驗,行動常常需要面臨很多阻礙。 我們會在意別人的眼光、我是否有資格、我的選擇可行嗎? 我們需要思考,現在的生活真的是我們喜歡,熱愛的樣子嗎?
Thumbnail
📍裸辭後一個月,接下來呢? 時間飛逝,今天是離職後一個月的日子,經過一個月的沉澱、整理與摸索,不斷反覆地深刻地自我省思與思考接下來的規劃。 時常在腦海中開始進行抽象地沙盤推演,深怕自己又少了哪一個細節,並大致估算出每一項目標達成下每天需進行的單位工作量為多少, 很遺憾地還是不時陷入把時
Thumbnail
加油!再撐一會就好了! 生活,有時候如同一本未知的書,我們每天翻開新的頁面,不斷地寫下自己的故事。有人的生活如詩如畫,有人的生活充滿了冒險,而有人則似乎陷入了一種無力的沉寂。裸辭,是一個讓人矛盾重重的決定,有人為之歡欣鼓舞,有人則感到躊躇不決。
尋找生命的意義,是一段沒有終點的旅程 茫然感不會因為轉換跑道而消失 "不想上班"是每個上班族共同的情緒,這樣的情緒通常會在假期結束前膨脹到最大,據說也會在工作三年左右達到高峰,不想上班每個人的理由或多或少會有些差異,有些人不習慣當個小螺絲釘,有些人無法忍受主管,有些人受不了辦公室的勾心鬥角...
Thumbnail
下面有哪些描述符合你目前的狀態? 早上起來,你並不期待上班、沒什麼動力展開一天的工作。 你已經碰到了職場天花板,在專業能力上你沒有明顯成長。你想像這工作繼續做下去,情況大概會跟現在差不多。 你無法打從心底的認同你在做的事情。很多時候你感覺不到意義在哪裡。 你知道這不是你真正想做的事。你
Thumbnail
我們生活在一個被迫超越極限的時代,必須更認真工作、表現更好、賺更多錢、做得更多,也要擔任更多角色,跟以往相比,我們更沮喪、更焦慮,也更孤單。 因此這次AndAction邀請職涯探索營的夥伴們閱讀《個人儀式的力量》 (特別感謝采實文化 贊助本次探索營)並開始設計專屬於自己的暫離日!
Thumbnail
工作應該是達成目標的工具,而不是目標本身。退休不應該是唯一的目標,我們應該追求在當下過更豐富、有趣的生活,而不是等到退休才享受。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你也曾在追求職場目標與績效的過程中,感到越來越迷失、越來越無力嗎?曾經以為「早點下班」、追求「工作和生活平衡」,一切就會好轉。但事實是,這些正是讓你徹底對生活失去了激情、熱情的原因。若你也曾有過這樣的感受或正經歷其中,那這部影片推薦給你;如果你也想找到一起分享的同好,歡迎加入我的讀書會(文末連結)。
Thumbnail
這本書探討瞭如何追求自由,不讓公司體制毀掉年輕人。書中談到了人生商業模式、無槓桿與有槓桿賣時間、時薪思維、以終為始等議題。作者張輝著重於引導讀者重新連結自己與世界,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最終的自由是什麼以及如何尋找這個自由都是書中探討的重點。
Thumbnail
以終為始來規劃人生 「在你人生最後被蓋棺論定時,別人會怎麼評論你?」—《與成功有約》 想要規劃自己的人生,可以想想最後的目標是什麼,再往回推,就會比較清楚現在該做什麼,才能慢慢往你嚮往的價值觀前進。 不要著急也不要小看自己 「大部分的人高估他們一年內能做的事,卻也低估了他們十年內能做到的事」
Thumbnail
渴望脫離現在的生活,卻又沒有勇氣改變,缺乏方向? 任何你想離開卻又離不開,你不喜歡卻又無法逃離的生活,都是監獄。 想像很常建立在過去的經驗,行動常常需要面臨很多阻礙。 我們會在意別人的眼光、我是否有資格、我的選擇可行嗎? 我們需要思考,現在的生活真的是我們喜歡,熱愛的樣子嗎?
Thumbnail
📍裸辭後一個月,接下來呢? 時間飛逝,今天是離職後一個月的日子,經過一個月的沉澱、整理與摸索,不斷反覆地深刻地自我省思與思考接下來的規劃。 時常在腦海中開始進行抽象地沙盤推演,深怕自己又少了哪一個細節,並大致估算出每一項目標達成下每天需進行的單位工作量為多少, 很遺憾地還是不時陷入把時
Thumbnail
加油!再撐一會就好了! 生活,有時候如同一本未知的書,我們每天翻開新的頁面,不斷地寫下自己的故事。有人的生活如詩如畫,有人的生活充滿了冒險,而有人則似乎陷入了一種無力的沉寂。裸辭,是一個讓人矛盾重重的決定,有人為之歡欣鼓舞,有人則感到躊躇不決。
尋找生命的意義,是一段沒有終點的旅程 茫然感不會因為轉換跑道而消失 "不想上班"是每個上班族共同的情緒,這樣的情緒通常會在假期結束前膨脹到最大,據說也會在工作三年左右達到高峰,不想上班每個人的理由或多或少會有些差異,有些人不習慣當個小螺絲釘,有些人無法忍受主管,有些人受不了辦公室的勾心鬥角...
Thumbnail
下面有哪些描述符合你目前的狀態? 早上起來,你並不期待上班、沒什麼動力展開一天的工作。 你已經碰到了職場天花板,在專業能力上你沒有明顯成長。你想像這工作繼續做下去,情況大概會跟現在差不多。 你無法打從心底的認同你在做的事情。很多時候你感覺不到意義在哪裡。 你知道這不是你真正想做的事。你
Thumbnail
我們生活在一個被迫超越極限的時代,必須更認真工作、表現更好、賺更多錢、做得更多,也要擔任更多角色,跟以往相比,我們更沮喪、更焦慮,也更孤單。 因此這次AndAction邀請職涯探索營的夥伴們閱讀《個人儀式的力量》 (特別感謝采實文化 贊助本次探索營)並開始設計專屬於自己的暫離日!
Thumbnail
工作應該是達成目標的工具,而不是目標本身。退休不應該是唯一的目標,我們應該追求在當下過更豐富、有趣的生活,而不是等到退休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