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曾經在職場有過這樣的想法嗎?在追求目標與績效的過程中越來越迷失,感到越來越無力;曾經以為「早點下班」、追求「工作和生活平衡」,一切就會好轉。
但事實是,這些正是讓你徹底地對生活失去了激情、熱情的原因。
如果你也曾有過這樣的感受或正經歷其中,那這部影片或許可以為你帶來靈感:
「默認路徑」是我們從出生開始,由家庭生活中、學校乃至工作職場中,從文化、媒體、父母及朋友所接收到的一種固定的人生腳本;一種固定的腦迴路運作。例如,只要我按ABC步驟去做,就會成功。
然而確定性是一種幻覺,這世界上唯一確定的事情,就是「不確定性」。我們不應該把「不確定性」當成問題解決,而應該擁抱「不確定性」。在這個充滿無限選擇和可能性的世界裡,真正的「遊戲」是:學會與不確定性共處,同時感到自在。
擁抱不確定性的同時,一定會有許多不舒服的情緒體驗,想要克服這些困難情緒,我們能做的是承認並接受它們的存在,全身心的感受這些情緒。去瞭解真正讓我們害怕的其實是「未知」的情緒,越是躲避這些感受,它們就越未知;越令人心生恐懼。
Gap Year是一種處在灰色地帶的狀態,能夠跳脫出框架的思考。
當形容自己處在「失業」、「待業」的狀態,同時也在默認「有業」才是合理的,我們就會下意識地想急著回到默認道路上;而當使用gap year時,才有可能跳脫出默認道路的束縛,去探索新的可能性。
然而,開啟gap year也並不代表我們直面了這些困難情緒。跟自己和解是一個主動並有意識參與的過程。
究竟應該要積極尋找自己的天賦熱情所在,尋找下一份適合自己的職涯發展的事業;還是先思考人生的意義何在?人生的目標是什麼?。比起這些問題,其實我們更應先去探索能指引我們回答這些問題的東西。
但回答這個問題也並不容易。我們都太習慣走在社會期待的默認道路上,以致於我們很容易知道自己「不喜歡」什麼;卻很難明確定義自己「喜歡」什麼。即便是一名自由職業者,也常常會忘記「喜歡」的定義,對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迷茫。
其實賺錢的方式比我們想像的多更多。作為一個自由職業者,陷入了接案迷思後,也不過是從一個「工作」,換到了另一個你為自己創造的「工作」。當你嘗試優化一切,想要賺得更多,對一切變現的機會say yes時,這些很有可能為你帶來的不是能量;反而是在消耗,成為你的枷鎖。你確實在「贏」,但輸掉了「活力」。
coming alive over getting ahead. 讓自己充滿活力,要比讓自己贏更重要。
「能量」的標準很簡單,也很主觀,讓你的身體告訴你答案。
在開始一個項目之前,先做一些初步的體驗與練習,並為喜歡程度打分數。滿分10分為標準,看看對這件事是否有8分甚至更高的興趣。如果低於設定分數,就放棄。
我們應該思考什麼事情能夠真正帶來活力。或許不是因為成為自由職業者帶來的不用打卡上下;而是成為自由職業者之後能為你帶來新的生活體驗、反思和成長。影片、寫作都只是載體,透過拍攝影片、寫作這些方式輸出來提高自我的方式。比起專精在拍攝技巧或是寫作技巧上,或許尋找更多新的挑戰、經歷跟感悟才是真正讓你感到有活力、能夠提高能量的方法。
當學會使用「是否為自己帶來能量」作為選擇標準時,人生道路就會變得清晰許多。
選擇gap year,就是承認自己並不適合默認道路對成功的外部標準;承認這些標準正是消耗我們的原因。只有找到能讓你真正充滿能量的事情時,才能定義屬於自己的成功標準,並指引你找到下一份事業。
人生的目標與意義也會變得越來越清晰。
我們太容易美化或簡化那些裸辭的故事,認為裸辭就是一種巨大且充滿轉折的決定,看起來像是充滿儀式感的宣言。比起突然的宣布裸辭,更應該務實的去除風險,循序漸進的為新的生活、新的事業不斷的打樣才是真正的探索之道。讓自己接觸更多的選擇,並對自己誠實:如果你正在做的事情行不通,那就放棄。
試錯模型「ship,quit,and learn」。為自己設定一個短週期去嘗試發展新事物,同時設定放棄的期限,目的用來瞭解自己在這其中的感受如何;透過瞭解自己的感受,找到一份想真正長期投入的事情。
探索期最容易犯的錯是,輕易的為自己接下來的人生做設計,假設某種生活方式是適合我們的。而上述的模型是用來告訴我們:「你可以嘗試犯錯,甚至反悔,重點是你來決定未來生活的樣子,而非從一個人生腳本跳到另一個人生腳本。」
比如,默認道路是一種常見的人生腳本,但當我們把自由職業、數位遊牧、獨立接案、一人企業這些概念過於簡化成標籤時,它們同時也成了另一種默認路徑的故事腳本。
辭職不代表就一定要朝自由職業、數位遊牧或創業的目標前進。我們應該自己定義自己的生活,重新選擇敘事的方式。
「Pathless Path」的真正含義是,屬於自己的路,由自己書寫的人生劇本。
如果既有的默認道路對你行得通,那就繼續前進。因為「Pathless Path」的路徑其實是更加困難、更具挑戰性的,追隨自己的興趣與好奇心是極富有野心的事情。
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道路、屬於自己的人生劇本,是少有人走的路。而正因為少有人走,在探索的道路上勢必會感到孤單。
在嘗試各種可能的路上,同時也要以開放的心,與人交流——如果人生劇本上最重要的劇情是人,那麼只有在遇到不同的人,我們才更有機會開啟不同的劇情。
在教育體制下,我們習慣尋著有答案的問題去解決,並在其中獲得成就感。出社會後,才發現原來人生是一場沒有答案的空白試卷,既沒有明確的考題,更沒有正確的答案。
曾經我以為只要照著社會的期待,考上有名的國立大學、取得一張不錯的文憑,在畢業前先進入一家好公司實習,畢業後馬上轉正職,按部就班地照著規劃走,就能擁有成功的人生,實現階級翻轉。
但事實是,我越追逐成功,就越迷茫。
每天通勤的路上,我感到身體越來越沉重。即使工作已經駕輕就熟,心裡卻總有一股說不清的壓力,胸口感到越來越喘不過氣,開始問自己:「我只能這樣嗎?」
於是,2024的下半年,我裸辭了。
裸辭的期間,我花了大把的金錢與時間去學習各種靈性知識、自我成長與探索的課程;去學習畫畫、插花、陶作、縫紉;嘗試著去擺攤賣二手衣、賣自己的手作品;出走到國外,去帛琉學浮淺、去日本學滑雪,體驗不同的文化風情;也曾經以為自己需要的可能是彈性的職場環境,所以去了行銷公司擔任企劃,上班不到一個月又再次離職。
在這些探索的期間,不斷地嘗試,然後放棄。一度我也認為自己是不是就是長輩口中所說的「沒定性」、「草莓族」,也想過乖乖地回去職場,好好的磨練自己。直到看完這部影片才發現:「原來我不孤單。」
在這些試錯的過程中,我越來越瞭解自己:雖然我很喜歡手作,也很擅長,但是持續且長期的投入同一產品的生產,會讓我感到莫名的壓力與壓迫感;原來我的身體可塑性很高,我可以在一天之內學會怎麼自由淺水、怎麼滑立槳,我對風向與水流的感受很敏銳;我不害怕接觸陌生人,甚至很容易吸引陌生人跟我聊天等等...,這些覺察都讓我更接近真實的自我。
因此,2025給自己的期許是:不再被完美綁架,去行動,繼續嘗試、繼續失敗;接受不完美、接受失敗、接受自己的局限性,給自己耐心,然後好好玩。
如果你也和我一樣喜歡看書,也想要找到一群同好一起分享、激盪靈感,邀請你來參加我舉辦的讀書會
活動時間:
2025/02/01(六)下午2點至5點
活動地點:
新北市永和區(活動地點於確認後公布)
活動方式:
參與者可以自由「選擇一本書」,以口頭或簡報等方式「做書本導讀」,時間限10-15分鐘。讓其他參與者能夠藉由你的帶領快速認識一本書的核心訊息。
並從書本內容「自由發想1個問題」供團體討論。期待藉由問題的探討,互相激盪出不同的靈感火花。
報名表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