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帶孩子做注意力評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寫功課

寫功課

當有人提議帶孩子去做評估時,爸爸媽媽是怎麼看的呢?其中最常見的就是注意力評估,因為無論一開始是誰觀察到孩子的困擾,「無法專注」這件事似乎最容易被看到。然而評估之後常常發現,孩子有能力通過很無聊的注意力測驗,接著又會發現父母、老師對孩子的觀察很不一致,更具體來說就是孩子在不同場合專注的程度可能落差很大。這樣到底有沒有注意力的問題?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的診斷能不能回答所有疑惑,甚至解決問題呢?很多時候反而需要找到「注意力」以外可以幫助孩子的面向。

那就來看看無論有沒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診斷,有哪些狀況會影響注意力?

一、生理層面

1. 餓肚子:雖然適度的饑餓有助於專注,但是太餓時候往往會讓孩子暴躁不安,進而難以專心。

2. 太飽了:過飽會導致血液主要集中在消化系統,使得大腦缺乏所需的血流量而難以保持專注。

3. 睡眠不足:睡眠不足會導致腦波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腦波相似,所以精神狀態不佳很難專心。

4. 缺乏運動:沒有足夠的運動會讓孩子難以滿足身體的需求,從而難以在需要安靜的場合保持專注。

可以怎麼辦?

1. 三餐規律且營養均衡,下午視孩子需求給予小份量的點心。

2. 安排孩子有興趣且願意長時間投入的運動,例如桌球、羽球、騎腳踏車、直排輪,這些運動有助於提升視覺動作協調、專注。

3. 穩定的就寢與起床時間,而且睡前避免會太興奮的活動,可以安排輕鬆地聊天與共讀。

二、心理層面

1. 無聊:當孩子覺得正在做的事情太單調、太重複時,很容易分心或不願意全心投入。

2. 焦慮:對失敗、出錯或被批評等情況感到擔心,難以真正專注在當下或享受眼前的活動。

3. 急躁:急於完成作業以便玩耍,或者習慣於迅速完成任何事情,有時可能會專注,但也容易分心、出錯或忽略細節。

4. 難過或生氣:面對生活中的挫折,例如學業、人際關係或親子關係問題,如果孩子滿腦子都在想著這些困擾,就難以專注。

可以怎麼辦?

1. 理解生活中的「應該做的事」和「想要做的事」之間的區別,依據孩子的能力和狀況,討論如何安排日常生活,包括解決可能出現的困難。如果一些目標難以實現,也討論可能帶來的負面後果。

2. 將學習目標分解為多個小目標,並在完成每個目標後安排適度的休息時間或進行休閒活動、運動。

3. 在需要專注的活動之前,或者當孩子感覺不舒服時,進行幾分鐘的呼吸練習,如深呼吸或正念呼吸,幫助孩子冷靜下來。同時,讓孩子想像自己最舒適和安全的場景,以幫助他們放鬆心情。

4. 接納孩子的情緒:當孩子抱怨時,不要急於反應、評論或提出建議。先確認孩子的意見,然後嘗試推測孩子的情感和想法。等孩子平靜下來後再進行討論,了解孩子希望得到的幫助。

分享幾年下來的兒童臨床工作經驗,花了很多時間沉浸在孩子遊戲中的想像世界,也同樣花了很多時間與爸爸媽媽們一起討論,期待這些故事與經驗,帶給父母更美好的教養,也帶給孩子更幸福的成長。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看似叛逆或漫不經心的國中少年們在想些什麼呢
曾經聽到孩子這樣說或這樣問,如果你是爸爸媽媽,你會想到什麼,又會如何回應呢? 1.我要你跟我比賽/一起玩 2.我希望你們好好聽我講話 3.在我附近就好,我不想要一個人 4.在我旁邊,而且不要只顧著做自己的事 5.一起打球/出去買東西/打電動 6.我不要你去上班
如果自己是普通人,要如何感受這些兒童/青少年常見的困擾呢?
刺蝟~~給人什麼樣的印象呢?難以靠近嗎,如果背上的刺像是厚重的鎧甲,那麼又在保護什麼呢,柔軟的腹部或許不只是柔軟,而是從來沒有被接納與理解的恐懼,最後就變成只要戳一下,就把背上的刺豎起來的本能反應,好像這個世界有多麼危險。
神經回饋其實透過儀器偵測人體的生理訊號,生理回饋偵測的是呼吸、心跳、皮膚導電程度、手指表面溫度、肌肉緊繃程度、血壓等等,而神經回饋專門針對的是腦波。
當孩子發現你還算可以精確說出某些遊戲的內容,話匣子很快就打開了。3C帶來豐富的娛樂,也是好用的工具,卻很容易在不適當的安排下演變成親子衝突的導火線,爸爸媽媽可以如何看待呢?
看似叛逆或漫不經心的國中少年們在想些什麼呢
曾經聽到孩子這樣說或這樣問,如果你是爸爸媽媽,你會想到什麼,又會如何回應呢? 1.我要你跟我比賽/一起玩 2.我希望你們好好聽我講話 3.在我附近就好,我不想要一個人 4.在我旁邊,而且不要只顧著做自己的事 5.一起打球/出去買東西/打電動 6.我不要你去上班
如果自己是普通人,要如何感受這些兒童/青少年常見的困擾呢?
刺蝟~~給人什麼樣的印象呢?難以靠近嗎,如果背上的刺像是厚重的鎧甲,那麼又在保護什麼呢,柔軟的腹部或許不只是柔軟,而是從來沒有被接納與理解的恐懼,最後就變成只要戳一下,就把背上的刺豎起來的本能反應,好像這個世界有多麼危險。
神經回饋其實透過儀器偵測人體的生理訊號,生理回饋偵測的是呼吸、心跳、皮膚導電程度、手指表面溫度、肌肉緊繃程度、血壓等等,而神經回饋專門針對的是腦波。
當孩子發現你還算可以精確說出某些遊戲的內容,話匣子很快就打開了。3C帶來豐富的娛樂,也是好用的工具,卻很容易在不適當的安排下演變成親子衝突的導火線,爸爸媽媽可以如何看待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教養孩子是家長最大的課題之一。文章探討了適當的教養方式,強調讓孩子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條件下做正確的事。無論是閱讀還是運動,都是很好的方式,主張讓閱讀跟運動習慣成為家庭的核心價值觀,並且讓孩子們擁有選擇自己喜歡的書和有興趣的體能活動。
Thumbnail
孩子在遊戲或功課時經常缺乏專注力嗎?這篇文章將分享5個爸媽教養魔法棒,幫助孩子提高注意力和專注力。包括運動、遊戲、生活中的刺激、說故事以及做功課或聽故事前的注意事項。
Thumbnail
在寫作教育現場,不少學生由於注意力容易渙散,不能拿正常速度來要求他們--好吧,寫一段就一段,但即使只寫一段,也不能亂寫,必須達到一定的練習進度。問題來了,這一段該怎麼寫才能達到學習效果呢?我的建議是…… 教寫作這麼多年,難免遇到注意力容易渙散的孩子,有些是特殊的病症所造成,有些則是後天缺乏專注
Thumbnail
本專欄是由智諭心理治療所的執行長、臨床心理師所創立,會在每週五定期發布育兒的專業知識,並針對早期療育、人際及專注力訓練、情緒及行為管理、親子 / 親職諮詢等各種育兒議題提供專業知識內容。 若您對育兒感興趣,在心理課程健保難排,而自費服務收費又高的現在,歡迎訂閱我們,獲得更多協助唷!👉https:/
Thumbnail
遇到孩子行為讓你抓狂時,七個步驟讓你和孩子的關係更緊密。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一書寫給8至13歲的讀者,用兒童友善的方式解釋這個主題。
建議家長在孩子可能有發展問題時,及早安排檢查和諮詢,並盡量備齊相關資料,在就醫時告知醫師。專業人員會共同討論孩子的狀況,提供最貼近孩子需求的建議和安排。心理師提醒家長要練習觀察和描述孩子的狀況,以促進溝通和提供對孩子可能的行為特質描述。
Thumbnail
本專欄是由智諭心理治療所的執行長、臨床心理師所創立,會在每週五定期發布育兒的專業知識,並針對早期療育、人際及專注力訓練、情緒及行為管理、親子 / 親職諮詢等各種育兒議題提供專業知識內容。 若您對育兒感興趣,在心理課程健保難排,而自費服務收費又高的現在,歡迎利用每月 99 元訂閱我們,獲得更多協助唷!
Thumbnail
本專欄是由智諭心理治療所的執行長、臨床心理師所創立,會在每週五定期發布育兒的專業知識,並針對早期療育、人際及專注力訓練、情緒及行為管理、親子 / 親職諮詢等各種育兒議題提供專業知識內容。 若您對育兒感興趣,在心理課程健保難排,而自費服務收費又高的現在,歡迎利用每月 99 元訂閱我們,獲得更多協助唷!
Thumbnail
相信不少家長都曾遇過,自己的孩子在家裡時常不認真寫作業,總是分心;或是接送孩子時聽到老師回饋孩子不認真聽講,時常在座位上扭來扭去影響同學。這時都不免有此疑惑: 所以這表示我的孩子有注意力的問題嗎?,我該帶他去醫院做評估嗎? 對此,以下我們提供幾項準則,供你作為參考的依據: 一、生活中可
Thumbnail
教養孩子是家長最大的課題之一。文章探討了適當的教養方式,強調讓孩子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條件下做正確的事。無論是閱讀還是運動,都是很好的方式,主張讓閱讀跟運動習慣成為家庭的核心價值觀,並且讓孩子們擁有選擇自己喜歡的書和有興趣的體能活動。
Thumbnail
孩子在遊戲或功課時經常缺乏專注力嗎?這篇文章將分享5個爸媽教養魔法棒,幫助孩子提高注意力和專注力。包括運動、遊戲、生活中的刺激、說故事以及做功課或聽故事前的注意事項。
Thumbnail
在寫作教育現場,不少學生由於注意力容易渙散,不能拿正常速度來要求他們--好吧,寫一段就一段,但即使只寫一段,也不能亂寫,必須達到一定的練習進度。問題來了,這一段該怎麼寫才能達到學習效果呢?我的建議是…… 教寫作這麼多年,難免遇到注意力容易渙散的孩子,有些是特殊的病症所造成,有些則是後天缺乏專注
Thumbnail
本專欄是由智諭心理治療所的執行長、臨床心理師所創立,會在每週五定期發布育兒的專業知識,並針對早期療育、人際及專注力訓練、情緒及行為管理、親子 / 親職諮詢等各種育兒議題提供專業知識內容。 若您對育兒感興趣,在心理課程健保難排,而自費服務收費又高的現在,歡迎訂閱我們,獲得更多協助唷!👉https:/
Thumbnail
遇到孩子行為讓你抓狂時,七個步驟讓你和孩子的關係更緊密。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一書寫給8至13歲的讀者,用兒童友善的方式解釋這個主題。
建議家長在孩子可能有發展問題時,及早安排檢查和諮詢,並盡量備齊相關資料,在就醫時告知醫師。專業人員會共同討論孩子的狀況,提供最貼近孩子需求的建議和安排。心理師提醒家長要練習觀察和描述孩子的狀況,以促進溝通和提供對孩子可能的行為特質描述。
Thumbnail
本專欄是由智諭心理治療所的執行長、臨床心理師所創立,會在每週五定期發布育兒的專業知識,並針對早期療育、人際及專注力訓練、情緒及行為管理、親子 / 親職諮詢等各種育兒議題提供專業知識內容。 若您對育兒感興趣,在心理課程健保難排,而自費服務收費又高的現在,歡迎利用每月 99 元訂閱我們,獲得更多協助唷!
Thumbnail
本專欄是由智諭心理治療所的執行長、臨床心理師所創立,會在每週五定期發布育兒的專業知識,並針對早期療育、人際及專注力訓練、情緒及行為管理、親子 / 親職諮詢等各種育兒議題提供專業知識內容。 若您對育兒感興趣,在心理課程健保難排,而自費服務收費又高的現在,歡迎利用每月 99 元訂閱我們,獲得更多協助唷!
Thumbnail
相信不少家長都曾遇過,自己的孩子在家裡時常不認真寫作業,總是分心;或是接送孩子時聽到老師回饋孩子不認真聽講,時常在座位上扭來扭去影響同學。這時都不免有此疑惑: 所以這表示我的孩子有注意力的問題嗎?,我該帶他去醫院做評估嗎? 對此,以下我們提供幾項準則,供你作為參考的依據: 一、生活中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