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改變自真實故事,主角Trudy從小學習游泳,並克服重重困難,憑藉堅持不懈的決心及敢於追求夢想的勇氣,成為史上第一個泳渡英吉利海峽的女性泳者。
這部電影在台灣翻成《追浪少女》,在中國翻成《泳者之心》(我覺得這版翻得更好一點),但我最喜歡的翻法來自網友:老娘與海,真是完全是一個女性征服海峽的傳奇。
整部電影就是在講泳渡英吉利海峽的故事,還有帶到在當時女性學游泳是會被閒言閒語的,而Trudy成為第一個泳渡英吉利海峽的女泳者後,社會對女性學游泳的偏見不攻自破。不過Trudy能學游泳,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她媽媽堅持讓她學游泳的功勞,能有這樣開明的想法及讓自己子女多學習一個技能,即使是違背當時的社會風氣也無所謂,我覺得是很厲害的人。
我的媽媽也是這樣的人,也許這樣的教育,要從我外公說起?在媽媽19歲的時候,需要到外縣市讀大學,當時家裡就算很貧困,外公還是貸款買下一台新車給媽媽當交通工具,那台新車是村裡非常少數的東西,在那個女性可能讀到國中就出去工作的年代,外公堅持讓四個女兒都至少要讀到高中畢業,能有這樣的先見之明真的很厲害,間接影響了媽媽19歲就獨自開夜車到外縣市上學,乃至後來成為正式教師的路。在我小的時候,沒有補習,而是在課餘時間去上自己有興趣的才藝班,從幼稚園開始,鋼琴、舞蹈、小提琴、跆拳道,交叉重疊學了好幾年到高中,長大後才發現學費真的很貴,而接送更是需要許多心力,媽媽說學這些練協調、陶冶心智都是很好的投資,再到後來也是媽媽支持我去美國跟中國交換,謝謝媽媽,偉大的媽媽。
扯遠了,但當時看見Trudy的堅持真的覺得很感同身受,除了媽媽之外,還有另一個關鍵人物,Trudy的姊姊Mag,Mag甚至一開始是被更看好的泳者,但也許游泳不是Mag的志向,她便沒有再往這發展,然而在Trudy需要她的時候,她都陪在Trudy身邊,尤其是在泳渡英吉利海峽時,Trudy筋疲力盡,失去動力,那時Mag毫不猶豫的掉進海裡陪Trudy一起游泳,就像他們為了贏免費的熱狗一樣游碼頭一圈看誰先到。
最後是主角Trudy,強大的意志力與勇氣超於常人,記得在準備出發前的小木屋裡,有一塊木頭板子,上面刻著因為挑戰泳渡英吉利海峽而死亡的人名,有那麼多人為了挑戰連生命都可以成為賭注,我想這大概是某種勇氣的讚歌吧。泳渡海峽並不是延長幾百倍泳池長度而已,海浪、洋流、風雨的影響,還有水母及其他生物的攻擊,長時間待在海裡失溫的風險、天黑後找不到方向的恐懼,看見電影裡天黑後,海水就像是黑色的墨水,無論哪個方向看起來都一樣真的很可怕,獨自一個人在那樣的環境大概只有絕望。
國中畢業去參加培訓救生員的營隊時,在海訓的時候,有在海裡游泳的體驗,先跟著海水飄到外面,不是像海浪這樣一波一波的,而是能感覺到水面下有強勁的洋流帶著自己朝一個方向非常快速的移動,當然,游回來時也非常疲憊,我們游了一個小時左右,要跟海水抵抗,喝到又苦又鹹的海水時也很痛苦,不過當時覺得還蠻好玩的,因為是一大群人一起游,還有救護隊包圍著我們,所以感覺不到危險,那是唯一一次在海裡游泳的體驗。
看完電影後去查了真實的Trudy,她的名字是Gertrude Ederle,從小患有麻疹於是聽力受損,埃德爾在1926年8月6日游泳橫渡英吉利海峽,是首位游過英吉利海峽的女子。她橫渡海峽用時14小時39分鐘,比此前由男子創造的紀錄還要快兩小時。真的非常厲害,而小時候留下的聽力障礙後遺症,也發展至近乎全聾,她在退役後便選擇為聽障兒童教授游泳課程。
看完電影覺得這個世界好像沒有什麼做不到的事情,只要堅持付出實踐,只要相信自己可以,那就真的可以,是一部看完後會充滿勇氣的電影!也希望我可以一直堅定地走自己選擇的路,成為一個優秀的演唱會製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