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8日,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法官、被譽為「法律女王」與「不恐龍大法官」的金斯伯格(Ruth Bader Ginsburg,以下簡稱RBG)因轉移性胰腺癌在華盛頓家中辭世,享年87歲。
在成為美國史上首位猶太裔女性聯邦最高法院法官之前,RBG曾是攜子求學的媽媽學生。她不僅是1950年代少數進入長春藤盟校法學院的女性,還是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第一位女性論叢總編。然而,儘管她以優異成績畢業,卻因性別而屢遭歧視。例如,她曾因為是女性而被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法官助理職位拒之門外;即使受聘,也因「有一位富有的稅務律師丈夫」而領取低於同事的薪資。
這些挫折並未阻止RBG的前進。她在哥倫比亞法學院擔任研究員期間,深入研究比較瑞典法,學習瑞典語,並前往瑞典擔任訪問學者。這段經歷啟發了她對性別平等的深刻認識。1969年,她在羅格斯大學法學院創辦全美首本女性法學期刊《Women's Rights Law Reporter》。
1972年,RBG加入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CLU),創立婦權專案,專注於性別平等案件的辯護,正式開啟「法律女王」之路。十年後,卡特總統任命她為華盛頓特區聯邦上訴法院法官;1993年,克林頓總統提名她接替Byron White 成為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成為美國史上第二位女性大法官。從1993年至2020年,RBG在最高法院效力27年,雖未超越Antonin Scalia 30年的記錄,但她在職期間從未缺席任何口頭辯論或評議。
RBG經歷了柯林頓、小布希、歐巴馬與川普四任總統。儘管最高法院一直以保守派為多數,且男性法官占主導地位,她的聲音始終堅定而清晰。2006年,Sandra Day O'Connor辭職後,RBG一度是最高法院唯一的女性法官,直到2009年與2010年,歐巴馬總統任命索托馬約爾(Sonia Sotomayor)與卡根(Elena Kagan)後,才再有女性同僚。
RBG的判決書以謹慎與穩健著稱。她在判決中積極尋求共識,並在必要時發表鏗鏘有力的反對意見。例如,在影響2000年總統大選的《布希訴高爾案》中,她直接以“I dissent”(我反對)表達立場,而非傳統的“dissent respectfully”(謹表反對)。她對2013年最高法院廢除選區預審制度的裁決更是提出激烈批評,形容此舉如同「站在暴風雨中,卻丟掉雨傘,說自己不會被淋濕。」因此,她獲得了「惡名昭彰的RBG」(Notorious RBG)的稱號,成為自由派的象徵人物。
她的司法風格被憲法學者Cass Sunstein稱為「司法極簡主義」(Judicial Minimalism)。她避免激進變革,而是通過個案逐步推動法制發展。雖然這種方式被認為過於緩慢,但也因此更加穩固且耐久。
不只事業上表現傑出,提及到RBG的個人生活也同樣令人印象深刻。她與丈夫婚姻美滿,兩人相互支持。丈夫在她忙於工作時承擔家務,甚至親自提醒她回家吃飯。RBG堅持健身至八十多歲,出版健身書籍成為「健身網紅」。她的服裝搭配也極具個人風格,每件領飾皆帶有特殊意涵,甚至能暗示她當天是宣讀多數意見還是反對意見。
在人際關係上,她雖然與保守派法官Scalia 在法律觀點上針鋒相對,但兩人卻成為摯友,共同觀賞歌劇,甚至同乘一頭大象。他們的看似矛盾卻又融洽的友誼因而成為法律界的一段佳話。
最後,當某次訪談被問及最高法院需要多少女性法官時,RBG微笑著回答:「九位。」如今她的去世使得最高法院的女性成員數從三位減至兩位,也讓美國失去了一位傑出的女性法官。然而,她的影響力並未消失。越來越多的女性在她的激勵下,繼續推動歷史朝向正義的方向前進。正如她所承諾 : 歷史的弧線雖長,但終將趨向正義。
資料參考 : BBC、Cross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