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RBG不恐龍大法官

2021/02/19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在2020的Open House Taipei(打開臺北)活動中,筆者造訪司法院觀賞《RBG不恐龍大法官》的電影,對這位傳奇的「聲名狼藉的」RBG大法官有更深刻的認識與了解。
放映的《RBG不恐龍大法官》是Ginsburg唯一公開接受拍攝的紀錄片電影,由CNN 投資製作,曾獲得2018的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殊榮。

Ruth Bader Ginsburg簡介

1993年出生在紐約布魯克林(Brooklyn, New York),逝於2020年9月的Ruth Bader Ginsburg是美國史上第二位女性大法官,也是第一位猶太裔的女性大法官,曾就讀於康乃爾大學、哈佛法學院以及哥倫比亞法學院。2009年被富比世列為100位最有影響力的女性之一,2015年被時代雜誌列為Time 100的代表人物,2016年財星雜誌將其列為最有影響力的領導人之一。
在任職大法官的國會提名聽證會中,Ginsburg數次提及以及呼籲允許女性墮胎權利的重要性。多數時候他與自由派站在一線,性別平等、同志婚姻、勞工權益也是他十分重視的議題。

Ginsburg的個人特質

在Ginsburg的大女兒出生時,他正就讀於哈佛法學院,而丈夫罹癌,令人佩服至極的是他一肩扛起照顧大人與小孩的責任,白天上學,放學後從保母手中接手女兒,專心陪伴直到女兒入睡,接著再替丈夫溫習他的課業,他有兩份課業的重擔需要負荷,卻仍保有十分優異的成績,而非自暴自棄。能夠同時做這麼多事情,又處理的非常好,是值得我們學習那樣的熱情以及心情調適的。
在美國的聯邦大法官中,大法官的立場相較臺灣鮮明,偏向自由派的Ginsburg卻能和在保守派光譜右端的大法官交好,他不是拒絕和他溝通、明爭暗鬥,而是和他相談甚歡,他們都喜歡歌劇,還曾一起去騎大象,公私分明的程度令人敬佩。
在映後座談時,大法官提到,之前曾在研討會時親自見到Ginsburg大法官,當時儘管已經德高望重,他仍然是個勤勉向學的學生,出席了每天的研討會,作為聆聽的學生學習。而據大法官所說,Ginsburg在1980年代時曾與先生造訪過臺灣。

性別平等

當時的法學院,男女比例懸殊,哈佛法學院500人就讀的課堂中,只有不到10位女性。在那個年代,即使是Ginsburg這樣如此優秀的法律人,也十分難找到工作,因為他是「女性、母親以及猶太人」。
由於Ginsburg自己的經歷以及身份,使他明白自己和其他聯邦大法官是很不一樣的,當中的許多男性,也許畢業自知名法學院,自小成長到出任大法官的經歷或許就是平步青雲、一帆風順,甚至會認為這個社會早已沒有性別歧視、不公平的對待,讓人有何不食肉糜之感嘆。但這其實也不能責怪他們,筆者以為,當今天大法官的職業很大程度是要還諸正義與人民,那對於弱勢、社會的體察便應更加細膩、並且能夠同理。
Ginsburg是女權運動以及種族平等的代表人物,他曾說過一句頗富爭議的話:「I'm sometimes asked when will there be enough [women on the supreme court]? And I say when there are nine, people are shocked. But there'd been nine men, and nobody's ever raised a question about that."」(我時常被問到(在最高法院的女性)何時才足夠?我會說當那裡有九位,人們因此而感到震驚。然而當那裡有九位男性時,沒有人曾經提出任何質疑。)他並不是厭男、呼籲女性至高無上,他挑戰的是長期處於父權陰影下的司法制度,讓性別平等真正能夠落實。
Ginsburg也用自己的生活實踐女性主義,這也歸因於他有個很體貼的丈夫——Martin David Ginsburg,他尊重也在乎Ginsburg的聰明才智,儘管也是個不可一世的稅務律師,他卻安於在家中主內,下廚、照顧孩子,讓Ginsburg能無顧忌的從事自己最喜愛的志向,說他是Ginsberg有今日成就的最大推手也不為過。兩位鶼鰈情深的故事在紀錄片中也有深刻的描寫。

維吉尼亞軍校案件

Ginsburg經手過許多著名的案件。在這邊,筆者想特別提出來的是發生在1996年的維吉尼亞軍校的案件(United States v. Virginia)。該案的爭議點在於,維吉尼亞軍校是否能夠拒絕符合要求的女性入學?此案最後宣告違憲,維吉尼亞軍校應該招收符合對於男性入學生的限制的女性。
好一段時間後,Ginsburg蒞臨維吉尼亞軍校演講,他說,會場中的有些人可能不滿我當初的決定云云,然而,請你們不要那麼快下定論,有一天,這些女性的成就會讓你們驕傲。
筆者此時也想及了臺灣的男女校,筆者自己就讀的是單一生理性別學校,若照此案的狀況來看,不知道會不會哪一天,臺灣的男女校入學性別的限制也會受到挑戰,甚至是廢除呢?
Ginsburg說:「One step at a time. (一次一步)」他有策略的接案,由小而大,認真準備看似微不足道的案件,一個個堆疊出美國的平權路途,更接近全面性的改變。

資料來源:

RBG 紀錄片The Guardian
責任編輯:卓芸亦 核稿編輯:周永秦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427會員
    569內容數
    我們堅信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 用赤誠的熱情奔向世界、以細碎的文字紀錄所見所想 歡迎來到嚕嗶啵的世界 和我們一起嗶嗶啵啵🫧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