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與百老匯的差距,很大但又沒有那麼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連續兩天參加了兩個講座交流,都很不錯,一個是由榮耀基金會舉辦的第一屆劇場媒合會「讀劇匯」;另一個是由北藝中心舉辦的「零到百老匯:揭開音樂劇成功背後的商業機制」講座,邀請百老匯曾製作過《紅磨坊》的製作人主講。

我在讀劇匯中主要參加的是最後一天的圓桌論壇,邀請了業內的製作人、創作者、投資方、影視業者,一起以音樂劇為中心討論產業目前的問題挑戰,以及可能的未來行動。當天早上分為八個桌次進行兩輪的討論。儘管八個桌次八個主題,但每桌討論出來最大的問題卻都有類似的大方向:面向市場與行銷。

然後這一切又切進一個台灣很大的問題:市場不夠大。

市場不夠大以致於無法吸納更多的人才,產生更多的產值,隨之而來的是成本將有其限制,因此成為負向循環。台灣還是有非常多的好作品,但如何透過有效的機制,在一個可能比現在都還要漫長的時程中,打磨這個作品,也許這個作品才能有更長的生命,演得更長久,賺得更多錢。

raw-image

非常感謝榮耀基金會舉辦這次的活動,在最後一天與從業的夥伴們聊了很多,大家都在找可以通往成功的路,也都在實踐試錯。我相信台灣是有機會發展出接替K-POP的T-POP文化實力,truss the process。


無獨有偶,這次挾台灣前幾天的轟動之作ー《勸世三姐妹》要前往紐約百老匯進行試演(就是下週),推動這個演出前往紐約的製作人Ken也來到台灣,跟此作的導演曾慧誠一起進行座談。

席間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關於百老匯製作人要做的事情,其實跟台灣的製作人很像,然後他們的觀眾組成也很像(像是女性佔了65%、口耳相傳是前三名影響觀眾購票意願的方式之一、觀眾現在都很需要篤定進場會看見什麼,比較不太會冒險、觀眾更喜歡歡樂的作品等)。這些部份都讓我覺得台灣跟百老匯的差距好像沒有那麼大。

但差距最大的,也是最核心的,仍然是產值。百老匯的作品成功了之後,可以賣到全美、國外、賣出版權等各種方式維持作品的商業價值。也就是因為這樣,所以才能支撐其從創意發想→讀劇→工作坊→試演→地區試演→百老匯演出這一段將會歷經八、九年的漫長製作過程。

「才能支撐」的意思,是其成功的利潤,是讓製作人及投資者願意投入的原因。當然,也提到了類似不成功便成仁的語句,隱約感覺到失敗的案例應該非常多,但只要中了一個作品,就能回本。

raw-image

躍演及《勸世三姐妹》不選用現有的作品巡演美國華人區,而是以打掉重練的決心,幾乎從頭開始順著紐約百老匯的製程前進,需要具備很大的勇氣及毅力,希望能成功在幾年後正式登上百老匯劇院。

這兩天聽到的內容,會發現其實我們還有很多可以做的事,需要很多人的合作與支持,需要失敗與經驗,加油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也許得將市場擴大到全世界,將台灣作品利用網路推銷出去~
migo楊-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1/20
地球體驗營 (咻) 同意哦,台灣的舞蹈作品是世界有名的厲害,不只是雲門舞集而已。戲劇作品因為有語言的關係,的確會有比較多阻力,但也有很多團隊努力在進行著,也已經有很多作品被推到國外實體演出了!
avatar-img
料理、劇場與生活 野和尚migo的人生記事本
30會員
155內容數
舞台劇製作人、編導,剛好喜歡做菜跟寫字,跟你分享我工作上、料理時、人生中覺得可能會有趣的一些小事。(合作洽談:immigo@gmail.com)
2025/04/27
執行製作很缺人,這中間是有原因的。有職位空缺、薪酬壓力等等原因,我想試著處理,不然我會一直被困在一個人要做很多的惡性循環中。邀請你一起來瞭解看看。
Thumbnail
2025/04/27
執行製作很缺人,這中間是有原因的。有職位空缺、薪酬壓力等等原因,我想試著處理,不然我會一直被困在一個人要做很多的惡性循環中。邀請你一起來瞭解看看。
Thumbnail
2025/04/20
從寫手到劇場行政,我在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的五年時光(2014-2019),讓我從行政助理一步步學習到製作人的專業技能。本文分享我在莎妹劇團的職涯歷程、學習到的專業能力、參與過的演出經驗,以及這些經驗如何影響我日後的製作人職涯。
Thumbnail
2025/04/20
從寫手到劇場行政,我在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的五年時光(2014-2019),讓我從行政助理一步步學習到製作人的專業技能。本文分享我在莎妹劇團的職涯歷程、學習到的專業能力、參與過的演出經驗,以及這些經驗如何影響我日後的製作人職涯。
Thumbnail
2025/04/13
這次講的不是一個製作,是我在2011年到2012年間,在已歇業的「口袋咖啡」做了每周末的展演活動的經驗。
Thumbnail
2025/04/13
這次講的不是一個製作,是我在2011年到2012年間,在已歇業的「口袋咖啡」做了每周末的展演活動的經驗。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澳門明星發展協會資訊情報】澳門大學學生會戲劇社(下稱「澳大劇社」)作為澳門特區高校代表,第三次受邀參加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區舉辦「山谷戲劇節」,於南國劇場成功演出劇目《一場風潮浪疊浪》(精選),現場觀眾熱烈響應。這次參演延續了澳大劇社與灣區高校的藝術對話,進一步推動粵港澳青年文化交流。  
Thumbnail
【澳門明星發展協會資訊情報】澳門大學學生會戲劇社(下稱「澳大劇社」)作為澳門特區高校代表,第三次受邀參加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區舉辦「山谷戲劇節」,於南國劇場成功演出劇目《一場風潮浪疊浪》(精選),現場觀眾熱烈響應。這次參演延續了澳大劇社與灣區高校的藝術對話,進一步推動粵港澳青年文化交流。  
Thumbnail
前一篇提到假設在水源劇場演出四場,平均票價$1,000的情況下,票房天花板約在80萬左右,對於製作來說極為窘迫。但綜看這幾年,台灣各地許多演出仍是遍地開花,究竟這些演出團隊如何讓演出持續下去,並保持團隊營運,或是讓大家仍然有賺到錢?
Thumbnail
前一篇提到假設在水源劇場演出四場,平均票價$1,000的情況下,票房天花板約在80萬左右,對於製作來說極為窘迫。但綜看這幾年,台灣各地許多演出仍是遍地開花,究竟這些演出團隊如何讓演出持續下去,並保持團隊營運,或是讓大家仍然有賺到錢?
Thumbnail
在桃園地方深耕推動表演藝術確實比較吃力。 2019年就與95塊所帶領的OK的即興劇工作室在桃園創作了國內首度跨團PK即興劇,也就是SHOW影劇團 V.S OK的即興劇工作室,當時演出三場觀眾都是滿座,或許是當時2018年SHOW影十週年的演出製作餘韻還在,包括了SHOW影首次參與即興的演員也較多人
Thumbnail
在桃園地方深耕推動表演藝術確實比較吃力。 2019年就與95塊所帶領的OK的即興劇工作室在桃園創作了國內首度跨團PK即興劇,也就是SHOW影劇團 V.S OK的即興劇工作室,當時演出三場觀眾都是滿座,或許是當時2018年SHOW影十週年的演出製作餘韻還在,包括了SHOW影首次參與即興的演員也較多人
Thumbnail
今年台中歌劇院與活性界面共同製作的百老匯搖滾音樂劇《近乎正常》為英文版的授權重製,是台中歌劇院「NTT夏日放/FUN時光」系列的一部份。個人認為這是今年看過的音樂劇中最令我驚豔的一齣,可惜買的是末場的票,暫時沒機會推薦大家來看。
Thumbnail
今年台中歌劇院與活性界面共同製作的百老匯搖滾音樂劇《近乎正常》為英文版的授權重製,是台中歌劇院「NTT夏日放/FUN時光」系列的一部份。個人認為這是今年看過的音樂劇中最令我驚豔的一齣,可惜買的是末場的票,暫時沒機會推薦大家來看。
Thumbnail
先說結論:拜託大家去看真的不會讓你失望!!!
Thumbnail
先說結論:拜託大家去看真的不會讓你失望!!!
Thumbnail
(此篇心得原寫於2020/08/02) 故事背景是1960年代,台語電影蓬勃發展,所有電影人的心中願景就是不羨慕好萊塢,因為台灣那時候的電影界就是台灣好萊塢。 那個年代還是看電影前要先唱國歌的年代。
Thumbnail
(此篇心得原寫於2020/08/02) 故事背景是1960年代,台語電影蓬勃發展,所有電影人的心中願景就是不羨慕好萊塢,因為台灣那時候的電影界就是台灣好萊塢。 那個年代還是看電影前要先唱國歌的年代。
Thumbnail
2020.07.31. 台中場首演 📷 ↑台中歌劇院這面藍色牆不管掛上什麼表演的海報都很有fu 📷 ↑《台灣有個好萊塢》拍照牆。像是一場即將開始嗨的盛大趴踢風 📷 ↑喔!對了,這齣戲的謝幕安可是可以攝影拍照的。 📷 ↑這次演出的節目冊,封面簡單的展現出台灣早期的電影風格 📷 📷
Thumbnail
2020.07.31. 台中場首演 📷 ↑台中歌劇院這面藍色牆不管掛上什麼表演的海報都很有fu 📷 ↑《台灣有個好萊塢》拍照牆。像是一場即將開始嗨的盛大趴踢風 📷 ↑喔!對了,這齣戲的謝幕安可是可以攝影拍照的。 📷 ↑這次演出的節目冊,封面簡單的展現出台灣早期的電影風格 📷 📷
Thumbnail
從劇場來思考空間性,不管你從哪裡來,你的戲劇在哪邊完成,在臺灣演出就有意義。譬如我們現在演一齣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的戲劇,可能是臺中、臺南或北藝大的劇團演出的,你很難講說它是英國戲劇,因為所有參與者的演出動機、經費籌措、演出影響等,完全變成在地關係,演出也成為臺灣戲劇。
Thumbnail
從劇場來思考空間性,不管你從哪裡來,你的戲劇在哪邊完成,在臺灣演出就有意義。譬如我們現在演一齣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的戲劇,可能是臺中、臺南或北藝大的劇團演出的,你很難講說它是英國戲劇,因為所有參與者的演出動機、經費籌措、演出影響等,完全變成在地關係,演出也成為臺灣戲劇。
Thumbnail
一句話快速介紹本劇:第一部 Netflix 投資拍攝,講述臺灣女孩與舊金山華僑換宿後的文化故事。
Thumbnail
一句話快速介紹本劇:第一部 Netflix 投資拍攝,講述臺灣女孩與舊金山華僑換宿後的文化故事。
Thumbnail
就近幾年音樂劇發展而言,那些沒有資源的、沒有名氣的創作,卻比檯面上一般人所熟知的主流音樂劇要精采許多:或許是意識到自身困境(缺乏適合音樂劇演出的場地,製作期程過於壓縮……,認清在此刻的台灣,如他國般產業化、規格化的大規模音樂劇製作是種奢求,由大轉小,改走游擊戰路線,試圖自絕境逢生。
Thumbnail
就近幾年音樂劇發展而言,那些沒有資源的、沒有名氣的創作,卻比檯面上一般人所熟知的主流音樂劇要精采許多:或許是意識到自身困境(缺乏適合音樂劇演出的場地,製作期程過於壓縮……,認清在此刻的台灣,如他國般產業化、規格化的大規模音樂劇製作是種奢求,由大轉小,改走游擊戰路線,試圖自絕境逢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