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該不該說自己是一位簡報製作迷,過去我在一間有百萬名員工的公司服務了1/5甲子,公司運行的腳步如列車一樣,它不是飛快,但固定的步伐內,很少能夠為了一顆螺絲停下,所以絕大多數的時候,我們沒有機會能夠親自為成果進行演說,因此練就一些簡報製作的能力,讓閱讀的人可以在最短時間內了解到重點。
近來 AI 輔助已為工作型態帶來轉變,我使用 2025 CES 展覽趨勢報告作為測驗。過程使用了免費的對話型 AI、資料視覺化 AI、文法修正 AI、剪報製作 AI、以及檢測 AI 率。讓我們來看看成效如何。
使用 AI 整理簡報,可以加速 5 件事:大綱整理、排版設計、資料視覺化、擷取重點、做小總結、修正語氣。相較過去大約可節省 25-35% 時間,這不是一定標準,畢竟隨著主題的複雜度的提升,初階 AI 的輔助能力也會降低。
操作過程的體驗是,若沒有持續保持人力的餵養,結果往往差強人意,畢竟簡報最需要的說服力,還得靠你親自調教。
- 大綱整理:你無法請 AI 直接製作大綱,問題太模糊它就抓不住重點,結果會過於發散。要先自己產出文本材料,就須將想法拆解成簡單問題,考驗你與對話型 AI 的提問能力,通過反覆餵養以釐清自己的觀點。
”問對問題” 這有一點挑戰經驗值,身為平凡人,我們無法隨時都能保持對所有事物的經驗 (假裝可以),若有足夠時間,建議:
- 分批每天問一些,有足夠的休息時間,對思慮整理更有幫助,甚至可以使用實驗精神產生假設,便能夠逐步精煉出有價值的文本材料。
- 簡報設計:免費 AI 模板可以快速套用適合的風格,但有時章節和節點會走鐘,尚還做不到讓人注目的效果,所以 AI 網站有”可編輯”的選項讓你進行調整。總的來說,還是要自己花時間排版,因為只有框架沒有節奏。
簡報節奏要能引人入勝,太平舖直述,反而讓你的付出顯得沒有太高價值。秘訣:
- 使用繪畫的遠觀技巧,執行 overview 畫面,模擬自己是觀眾去挑剔,很快可以抓到哪些內容需要前後互換、哪些字要調大、哪些重點不明顯、以及故事邏輯是否流場。
- 資料視覺化:過去這是許多人的痛點,可喜的是資料視覺化早在 AI 發展前就有許多基礎,因此 AI 能輕易快速產出各類圖表,簡單精美,且通用於各族群的理解能力,你只需找到最能表達故事線的適切畫面。秘訣:
- 從分佈、關係、比較和組合這 4 個方向檢視,確認傳達訊息的流暢感。
- 擷取重點:使用 google 搜尋要耗費相當多的時間一個個網站閱讀過,通過搜尋過程確認話題圍繞在哪,幫助整理簡報架構。AI 除了節省搜尋時間,還能快速抓出主幹,如:工程所需資訊,但有時還是會有顯著偏差。
錯誤率怎麼改善?提醒自己 AI 只提供方向,驗證還是要靠自己。
- 電腦的重度使用者,善用你的速讀能力,回到各個網站「重複檢查」AI 擷取的重點是否正確。(研究認為使用電腦閱讀的速度快於紙本,從 UX 眼動實驗確認,兩眼球可以一次處理一排 16 個中文字,英文約 7-9 個單字;應該不會有人想用手機校對,手機多為娛樂用,所以閱讀成效是極慢的)
- 做小總結:當你想為主題留下令人記憶深刻的總結或觀點,AI 在小範圍的表現不錯,可以精準描述,因為線索明確,甚至可以協助你提高語氣、增加細節。但大方向的總結會改變基調,變成比較乾扁的描述。
- 無可厚非,全篇總結還是要由人工來完成!才能保留故事張力。
- 修正語氣/語法:簡報完成後,最花時間的就是根據受眾訂製語言,使用觀者的習慣才能快速抓到眼球,無論對上層長官、商務現場、或同儕討論,均應不同。AI 工具可以協助潤飾之外,甚至有其他 AI 工具可以將內容調整得”不那麼 AI”, 但很多時候會意外修成另一個語意。建議:
- 進行口語練習,把不像自己的部分去除重寫,若真需要上台簡報才會更順口自然。
- 接受不完美,保留訊息的 “人味”反而更好,尤其若要將文件放在網路平台,AI 率太高的文件,恐怕會降低觸及率。
雖然初階的 AI 尚未能完全符合簡報者的目標,但它是不會累的私人助理,願意配合你的個人興趣滿足探索慾望。全民大模型的時代到來,期待中階 AI,或許將來可以真正減少一半的簡報製作時間!
2025年01月18 日 Laina 小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