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熱忱所在,以創意破局:《新聞不死,只是很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之前已經簡單介紹過這本黃哲斌老師的書,法白的珞亦也很推薦。

閒聊:公視主題之夜 Show

黃哲斌老師並不會一面地給你悲觀的資訊,也會分享樂觀的消息。我認為這是很難能可貴的,有不少文章或書籍常常一味只給予正面或負面資訊。

我也相信,媒體產業未來的走向是樂觀還是悲觀,並不完全依賴於內容生產者的責任或是經營決策,也是每一個閱聽者的責任

這本書涵括了國內國外許多媒體的陣痛、轉型以及創意解方。整體來說,新聞產業要生存下去,就必須要找到自己的受眾,也就是找到自家媒體的使命所在

raw-image

大多時候,我們常看到、比較知名的幾家大型新聞社涵蓋面向很廣,並不會特別深入關注某一議題。但有些媒體關注面向單一,有專業性和深度。舉幾個台灣獨立媒體為例:

這裡只舉例其中一些媒體內容,台灣還有很多關注不同議題的小型媒體,也可以搜尋找找看,或是留言分享。

又例如《衛報》發現自己的讀者在乎環境議題,就做了一系列國土規劃和環境議題的新聞報導:

或是地方小報關注挖掘地方上的議題。這是大報無法兼顧的。例如,密西西比河的水汙染,就是當地媒體《今日密西西比》(Mississippi Today)揭露報導。

就好像如果你想要知道台灣的新聞,你不會點開國際大報大海撈針,而是選擇閱讀台灣的新聞,看到更深入的分析和符合在地狀況的見解。

媒體經營策略衝突

媒體經營遇上諸般難題。他們需要時間來嘗試找到適合自己的經營方式、找到讀者,以及找到讀者在意的價值。

媒體經營策略的兩難

媒體經營策略的兩難

品牌or平台

從「如何接觸讀者」就難倒了媒體經營者。

過去讀者藉由實體刊物閱讀新聞,但現在,你可能較常透過社群平台、入口網站,或是通訊社群來接收資訊。

既然如此,傳統媒體就要轉型成數位媒體,並且思考要將整個重心投入社群,為平台生產優質內容,還是穩固好自己的網站,讓讀者點開新聞網站時,還能看到許多好的內容?

台灣媒體遇上哪些困境?
媒體信任(上):是什麼阻止優質新聞內容的產生?
延伸閱讀-彭博社:Google and Facebook killed free media

隨機型讀者vs投入型讀者

透過入口網站或是社群推播接收資訊的人,就是屬於隨機型讀者。這種人不會特別追蹤新聞,或固定閱讀某家新聞的報導,而是被推播什麼就接收什麼。

新聞如何將隨機型讀者轉換成投入型讀者,不僅固定閱讀新聞內容,最好還能成為支持新聞的重要支柱。

廣告模式vs訂閱模式

新聞平台主要的收入來源。過去都是以廣告做為主要收入,讀者只有付一點點錢,就可以獲得新聞消息。

但如今,廣告轉身擁抱社群平台,甚至不需要傳統媒體,也可以自己經營頻道更直接地和潛在消費者活動,和新聞搶奪注意力,支撐內容的重擔就轉移到讀者身上。

商品模式vs認同模式

同樣來自讀者的金流,可能有透過捐款的贊助,也有透過定期付費的訂閱模式。

新聞向讀者收費有什麼問題?
新聞對社會有什麼影響?《新聞崩壞,何以民主》

對於上述介紹的獨立媒體,他們有想要告訴你的、相對小眾的內容。為了擴大能見度,也可能是擔心讓錢在讀者卻步,都是採取「讀者認同」的方式。

但有些媒體涵蓋面向廣、受眾多,尤其金融新聞受眾很明顯是中上階層的,大多偏向訂閱模式。例如金融時報、彭博社、經濟學人、紐時、華郵等等。

免費媒體vs新聞自由

當資金不足時,這個缺口就被有心人士盯上。

「合作」方式有很多,可能是和高層吃飯、給訂戶、給廣告和標案等等。

所謂「拿人手短、吃人嘴軟。」當媒體機構或高層拿了特定人或機關的好處,是否還能好好地監督?是否還好意思嚴厲批評?就算有人剛正不阿,照樣不耽誤報導,會不會受到斷糧的威脅?會不會被公司同仁當成「白目仔」,遭到排擠、冷凍,甚至是丟失飯碗?

創意解方

過去的模式已經行不通,要在新的時代生存,就需要不同的經營模式。

多元收入

有些媒體則會兼做電商,例如上文介紹的上下游市集販賣台灣農產品、女人迷的網路商城、泛科學的泛市集等等,或是和數位時代同屬一個媒體集團的新商業學院販售線上課程,族繁不及備載。透過多元的收入管道,支撐內容。

延伸閱讀
數位時代:怎麼看待媒體電商化?天堂與地獄其實只有一線之隔

BuzzFeed 則是以內容農場養新聞。但內容農場卻損害品牌信任,讓他們記者被受訪者拒絕,讀者也不會認真看待記者認真做的報導。

單篇購買

荷蘭 Blendle 讓讀者像是在菜市場挑選喜歡的菜色,看到喜歡的新聞報導就可以付費並汲取內容。Blendle 和多家媒體合作,每天編輯會選擇曝光的貼文並標上價碼。

這樣新的閱讀模式,讓媒體之間不再是排擠的關係。本來讀者可能因為訂閱某家媒體,而無法閱覽其他媒體的內容,使觀點偏狹。

除了 Blendle 外,也有其他的聚合平台RSS。例如《閱讀力最新技術大全》中推薦了 Feedly 和 Inoreader 兩種。只要追蹤新聞媒體或部落格,每天就能閱讀不同新聞標題。

資訊紛亂的時代,如何將知識去蕪存菁?
你知道怎麼分辨網路內容品質嗎?《閱讀力最新技術大全》帶你提升閱讀力

體育新聞

書中也提到了體育新聞的創新模式。

過去體育新聞為了要跟緊球隊和賽事,有龐大的差旅費,這讓手頭越來越緊的新聞產業吃不消。而《運動員》(The Athletic)創辦人 Alex Mather 認為,只要一個城市有約 8000 至 12,000 訂閱戶就可以損益兩平。

他們吸收了一些被老媒體捨棄的記者,他們從芝加哥開始,為地方體育賽事撰寫報導並為球迷服務。

專注耕耘,還是跟上時事?

對人力有限的獨立媒體來說,究竟要堅守議題深度還是跟進時事議題是兩難的問題。

尤其在獨立媒體從業的記者通常有更高更明確的理想和主見,記者和編輯之間的協調也是非常大的溝通成本。

媒體們找到了自己的折衷方法。有些透過內容策展的方式,推薦讀者閱讀其他媒體的優質內容;有些轉發即時事件的新聞報導,簡單加上幾句記者意見;有些寧可比其他媒體晚一、兩天發佈內容,以求深度和完整的時事報導。

媒體的挑戰仍在持續,但從業者也在大風大浪的汪洋上握緊船舵,努力前進。尤其在如今科技、社會和政治局勢都充滿變化的環境,更是需要堅守新聞道德的生產者和讀者。

Justin B. Smith:
「科技平台一直迫使新聞出版業將自己商品化,由於出版人試圖取悅平台演算法,於是大家都生產一模一樣的內容。如果你還在產製別人也有的內容,趕快停下來,重新思考。創造他人所無的獨特內容,雖然門檻比較高,但只要做得好,你就會打造一個穩固地基,成為目標受眾的必讀媒體。」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Peter Lu-avatar-img
2025/03/04
Sharon|數位素養 謝謝深度的分享! 文中提到閱聽者的責任,我認為這可以再延伸到「注意力經濟」的概念。在數位時代,媒體和社群平台都在爭奪我們的注意力,而我們點擊什麼、分享什麼,實際上是在「投票」支持某種內容的存活。隨機型讀者看似被動,但他們的行為卻間接塑造了媒體的生產模式。
Peter Lu 謝謝您的分享,書中也有推薦《注意力商人》一書,目前還沒有機會拜讀。 您說「投票」,《數位公民素養課》一書也有提到網路上的一舉一動,都是為未來的世界投票。我認為此書很值得一讀,但可能不像前陣子某本暢銷書直指家長心中的焦慮,所以較少討論度。這也不難看出,讀者只是想要心中的答案,而不是解決問題的答案。(又比如一直罵台灣新聞環境很糟,但從未檢視自身閱聽習慣) 要改變甚至讓大家意識到這才是問題癥結點,還有很長一段路 恰好前陣子訪談環境資訊中心的獨立編輯 或許您會有興趣 https://vocus.cc/article/67b741e0fd897800018a9305
媒體信任(下):拒當數位殭屍,該怎麼做?提及了這篇文章,趕快過去看看吧!
avatar-img
點燃知識火炬,走出資訊洞穴
45會員
165內容數
分享閱讀、旅遊還有數位素養內容
2025/04/24
劃時代工具不是第一次改變人類生活,重要的是讓工具成為自己的助力。
Thumbnail
2025/04/24
劃時代工具不是第一次改變人類生活,重要的是讓工具成為自己的助力。
Thumbnail
2025/04/18
談判是一門藝術,要同理、聆聽和你談判的人,降低對方的防禦心,讓雙方都能獲得想要的。
Thumbnail
2025/04/18
談判是一門藝術,要同理、聆聽和你談判的人,降低對方的防禦心,讓雙方都能獲得想要的。
Thumbnail
2024/12/28
《華頓商學院最受歡迎的談判課》一書,似乎是想學談判的人都會閱讀的書籍。 書中提供許多新法和範例,相當實用。 其中有 13 步談判公式,我將公式稍作分析之後,覺得恰巧和問題解決的步驟不謀而合。因此我嘗試將兩套工具融合。
Thumbnail
2024/12/28
《華頓商學院最受歡迎的談判課》一書,似乎是想學談判的人都會閱讀的書籍。 書中提供許多新法和範例,相當實用。 其中有 13 步談判公式,我將公式稍作分析之後,覺得恰巧和問題解決的步驟不謀而合。因此我嘗試將兩套工具融合。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現在是吵雜的時代,大家都在聲嘶力竭地喊「買我、買我、買我」,你不用像廣告演員一樣誇大,也不需要當個外向活潑的咖,因為我自己就是理性冷靜的人,討厭用花招叫人買東西。 如果你和我一樣,喜歡用「惦惦吃三碗公」的方式來做行銷,這本書會對你非常有幫助。 By 最誠懇的創業家 王繁捷
Thumbnail
現在是吵雜的時代,大家都在聲嘶力竭地喊「買我、買我、買我」,你不用像廣告演員一樣誇大,也不需要當個外向活潑的咖,因為我自己就是理性冷靜的人,討厭用花招叫人買東西。 如果你和我一樣,喜歡用「惦惦吃三碗公」的方式來做行銷,這本書會對你非常有幫助。 By 最誠懇的創業家 王繁捷
Thumbnail
這本書作者為Susan Kuang,其中書中有幾個觀念對我有所思考和啟發,想分享給大家
Thumbnail
這本書作者為Susan Kuang,其中書中有幾個觀念對我有所思考和啟發,想分享給大家
Thumbnail
看似簡單的項目但執行上來需要層層的方案模式 最近筆者參加了許多教師研習,包括2022年參加的《書店老闆》第一季及2023年的第二季,今年則進入了第三季。這次講座的主要書籍是《好男人病毒:解除好人毒素脫離單身苦海》和《老公怎麼還不去死》。看完後,筆者以賽局思考來反思其中的內容。 印象深刻的是,筆者
Thumbnail
看似簡單的項目但執行上來需要層層的方案模式 最近筆者參加了許多教師研習,包括2022年參加的《書店老闆》第一季及2023年的第二季,今年則進入了第三季。這次講座的主要書籍是《好男人病毒:解除好人毒素脫離單身苦海》和《老公怎麼還不去死》。看完後,筆者以賽局思考來反思其中的內容。 印象深刻的是,筆者
Thumbnail
一個人勇於追夢的行動、一群人志同道合的決心、一小間充滿溫度的工作室,卻編織成一大片閃耀的媒體新希望。這就是今天讓我收穫滿滿的報導者。 ⟨想法不能空談,行動是關鍵:從實踐者的追夢路上我看見⟩   創辦人何榮幸先生在分享過程中提及了一篇關於玉蘭花產業的新聞,值得注意的是作者是一位
Thumbnail
一個人勇於追夢的行動、一群人志同道合的決心、一小間充滿溫度的工作室,卻編織成一大片閃耀的媒體新希望。這就是今天讓我收穫滿滿的報導者。 ⟨想法不能空談,行動是關鍵:從實踐者的追夢路上我看見⟩   創辦人何榮幸先生在分享過程中提及了一篇關於玉蘭花產業的新聞,值得注意的是作者是一位
Thumbnail
「第一份工作可以從餐廳業開始,」黃仁勳說。「它教你學會謙卑、努力工作、善待他人、並帶給別人快樂。」
Thumbnail
「第一份工作可以從餐廳業開始,」黃仁勳說。「它教你學會謙卑、努力工作、善待他人、並帶給別人快樂。」
Thumbnail
因緣際會下知道這本書,一直都很好奇公關這份工作,所以就來看看這本書能從業界角度帶來怎樣的經驗傳承。
Thumbnail
因緣際會下知道這本書,一直都很好奇公關這份工作,所以就來看看這本書能從業界角度帶來怎樣的經驗傳承。
Thumbnail
這本書對打算創業的人會很有幫助。不過我目前沒有要創業,所以只筆記我印象深刻的部分。
Thumbnail
這本書對打算創業的人會很有幫助。不過我目前沒有要創業,所以只筆記我印象深刻的部分。
Thumbnail
商務人士的父親為孩子所寫下的「工作本質」!
Thumbnail
商務人士的父親為孩子所寫下的「工作本質」!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