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怎麼分辨網路內容品質嗎?《閱讀力最新技術大全》帶你提升閱讀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你平常查看新聞的方式為何呢?你常看的新聞來源有哪些? 根據資策會報告,截至 2023 年,網路和電視是台灣人最主要接觸新聞的方式,其中以入口網站為數位媒體的大宗,入口網站Yahoo!更是數位媒體的榜首。

依序四名ETtoday、TVBS、東森及三立皆為電視台起家。以報紙起家的自由時報位居第六。

由此可見,雖然傳統媒體已經不是我們主要獲取新聞的方式了,但我們仍偏好從這些「資深媒體品牌」獲取新聞的住要來源。

現在網路、社群甚至是傳統管道,林林總總的資訊那麼多,你知到怎麼盡可能吸收到好的資訊嗎?

《閱讀力最新技術大全》中,作者佐佐木俊尚新聞媒體依據報導深度和立場進行分類,把媒體分為四種。讓我們來看看吧!

水平媒體

有許多廣泛的新聞報導,但報導內容點到即止,沒有作深入探討的媒體,就是所謂的水平媒體。

電視新聞,以及入口網站的新聞快報,或是上述提到的網路新聞,大多和這個類別相近。

垂直媒體

針對事件深入探究剖析的新聞媒體,例如財經雜誌就是這類媒體的代表。 台灣也有許多針對個別議題深入報導的媒體,例如關心食物的《食力》,台灣農產或台灣本土食品的 《上下游》,當然也有議題多元、每一篇也都非常用心報導的 《多多益善》和 《報導者》等等。

針對新聞的立場,也能需分成中立報導的新聞,或是偏頗報導的新聞。 總結下來,就會有

  • 水平媒體中立報導
  • 水平媒體偏頗報導
  • 垂直媒體中立報導
  • 垂直媒體偏頗報導

那麼,我們要怎麼辨識媒體是中立還是偏頗呢?

其實,中立基本上是很不可能做到的,只要是人,就會有立場。

但我們要注意的是,報導中是否有納入多元立場的意見?事件中可能的關係人是否都有被採納?反對和支持的聲音是否能在報導中被看到?

那麼,我們要怎麼辨識媒體是水平還是垂直呢?

這邊建議大家套一個萬用公式:黃金圈理論。

我們可以用 What 發生了什麼事、 How 它如何發生的, 以及 Why 為什麼要報導,例如事件的重要性、可能會產生的影響等等。

通常平面媒體僅會報導 What 發生了什麼事,有時可能會簡單帶過 How 怎麼發生的,但就不會深入到 Why 為什麼要報導、它的影響是什麼?

❗水平媒體並沒有不好, 它可以幫助你在最短時間掌握時事 但我們不能只看平面媒體, 垂直媒體才能讓我們看到事件背後盤根錯節的因果。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點燃知識火炬,走出資訊洞穴
46會員
169內容數
分享閱讀、旅遊還有數位素養內容
2025/04/24
劃時代工具不是第一次改變人類生活,重要的是讓工具成為自己的助力。
Thumbnail
2025/04/24
劃時代工具不是第一次改變人類生活,重要的是讓工具成為自己的助力。
Thumbnail
2025/04/18
談判是一門藝術,要同理、聆聽和你談判的人,降低對方的防禦心,讓雙方都能獲得想要的。
Thumbnail
2025/04/18
談判是一門藝術,要同理、聆聽和你談判的人,降低對方的防禦心,讓雙方都能獲得想要的。
Thumbnail
2025/02/17
之前已經簡單介紹過這本黃哲斌老師的書,法白的珞亦也很推薦。 如果要說這本書最棒的地方在於,黃哲斌老師並不會一面地給你悲觀的資訊,也會分享樂觀的消息。但我相信,媒體產業未來的走向是樂觀還是悲觀,並不僅是內容生產者的責任,也是每一個閱聽者的責任。
Thumbnail
2025/02/17
之前已經簡單介紹過這本黃哲斌老師的書,法白的珞亦也很推薦。 如果要說這本書最棒的地方在於,黃哲斌老師並不會一面地給你悲觀的資訊,也會分享樂觀的消息。但我相信,媒體產業未來的走向是樂觀還是悲觀,並不僅是內容生產者的責任,也是每一個閱聽者的責任。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你平常查看新聞的方式為何呢?你常看的新聞來源有哪些? 根據資策會報告,截至 2023 年,網路和電視是台灣人最主要接觸新聞的方式,其中以入口網站為數位媒體的大宗,入口網站Yahoo!更是數位媒體的榜首。 依序四名ETtoday、TVBS、東森及三立皆為電視台起家。以報紙起家的自由時報位居第六。
Thumbnail
你平常查看新聞的方式為何呢?你常看的新聞來源有哪些? 根據資策會報告,截至 2023 年,網路和電視是台灣人最主要接觸新聞的方式,其中以入口網站為數位媒體的大宗,入口網站Yahoo!更是數位媒體的榜首。 依序四名ETtoday、TVBS、東森及三立皆為電視台起家。以報紙起家的自由時報位居第六。
Thumbnail
之前在YT的討論區,曾看到兩岸網友針對新聞自由與言論審查發生過辯論。 大陸方網友對於台灣的多元意見感到不可思議,並認為經由政府審查公布的資訊,相對統一且正確,不用民眾再費心辨認真假新聞。
Thumbnail
之前在YT的討論區,曾看到兩岸網友針對新聞自由與言論審查發生過辯論。 大陸方網友對於台灣的多元意見感到不可思議,並認為經由政府審查公布的資訊,相對統一且正確,不用民眾再費心辨認真假新聞。
Thumbnail
最終反璞歸真的思考媒體是什麼? 上次我有說與一個人的認知或人格靈魂是由記憶與時間軌跡構成的,進而說到了媒體識讀不能的問題,那麼媒體識讀中的媒體又是什麼? 如果無形的訊息與資訊是看不到又存在的描述也就是軟體,那麼媒體如果從字面描述,就是搭載訊息資訊的媒介物體與實體,因此可以從此訊息推導出來媒體其實就是
Thumbnail
最終反璞歸真的思考媒體是什麼? 上次我有說與一個人的認知或人格靈魂是由記憶與時間軌跡構成的,進而說到了媒體識讀不能的問題,那麼媒體識讀中的媒體又是什麼? 如果無形的訊息與資訊是看不到又存在的描述也就是軟體,那麼媒體如果從字面描述,就是搭載訊息資訊的媒介物體與實體,因此可以從此訊息推導出來媒體其實就是
Thumbnail
作為新聞媒體的使用者,你以為自己是新聞媒體最重要的客人?別鬧了,現代新聞媒體的營收來源之多樣化,早已超出很多人的想像。在使用者早已不再是媒體最大收入貢獻者的情況下,新聞機構怎麼會害怕使用者的不滿,還有成功機率很低的大規模串連抵制?
Thumbnail
作為新聞媒體的使用者,你以為自己是新聞媒體最重要的客人?別鬧了,現代新聞媒體的營收來源之多樣化,早已超出很多人的想像。在使用者早已不再是媒體最大收入貢獻者的情況下,新聞機構怎麼會害怕使用者的不滿,還有成功機率很低的大規模串連抵制?
Thumbnail
如今這個社會中,因為網路的發達,媒體製造議題及傳播的能力範圍越來越大,但是近年來無論是台灣媒體還是全球,由於媒體第四權的權利,許多人開始批評對於新聞未經查證,不負責任的態度感到不信任甚至憤怒,那麽是什麽造成媒體的問題呢?
Thumbnail
如今這個社會中,因為網路的發達,媒體製造議題及傳播的能力範圍越來越大,但是近年來無論是台灣媒體還是全球,由於媒體第四權的權利,許多人開始批評對於新聞未經查證,不負責任的態度感到不信任甚至憤怒,那麽是什麽造成媒體的問題呢?
Thumbnail
時值美國大選,兩岸耳語不斷,忝為媒體人,工作上接觸各類訊息,地下電台有之、紐約時報有之、腥羶小報有之,BBC有之、稍有感觸,斗膽唱秋,姑妄聽之。 如果您還想得起來(或想不起來),上一次買報紙(就是可以拿來包便當、擦擋風玻璃的那種紙本媒體)是何時,應該就能體會現代人取得資訊的方式,跟區區10幾20年前
Thumbnail
時值美國大選,兩岸耳語不斷,忝為媒體人,工作上接觸各類訊息,地下電台有之、紐約時報有之、腥羶小報有之,BBC有之、稍有感觸,斗膽唱秋,姑妄聽之。 如果您還想得起來(或想不起來),上一次買報紙(就是可以拿來包便當、擦擋風玻璃的那種紙本媒體)是何時,應該就能體會現代人取得資訊的方式,跟區區10幾20年前
Thumbnail
在社群媒體當道的時代,社群編輯扮演關鍵的橋樑角色,也是媒體內容的發動機。然而,粉絲數與流量固然重要,但無法代換為尊敬與認同。新聞媒體的影響力,無論報紙、雜誌、電視或網站,最終仍取決於「創造值得信任的內容」,社群編輯的工作,則是讓更多人看見它們,並願意留下來,成為真正的「粉絲」。--新聞不死,只是很喘
Thumbnail
在社群媒體當道的時代,社群編輯扮演關鍵的橋樑角色,也是媒體內容的發動機。然而,粉絲數與流量固然重要,但無法代換為尊敬與認同。新聞媒體的影響力,無論報紙、雜誌、電視或網站,最終仍取決於「創造值得信任的內容」,社群編輯的工作,則是讓更多人看見它們,並願意留下來,成為真正的「粉絲」。--新聞不死,只是很喘
Thumbnail
本書中的媒體案例,並非凱旋加冕的成功故事,我反而關注它們不同層面的猶豫、脆弱、困頓、挫折,因為這是鐵錚錚的實態;然而,我更想知道,它們在猶豫脆弱困頓挫折之際,如何嘗試與惡劣環境周旋,憑藉勇氣、創意與執行力,在泥沼裡一寸一寸緩慢推進,一寸一寸收穫可敬的果實?
Thumbnail
本書中的媒體案例,並非凱旋加冕的成功故事,我反而關注它們不同層面的猶豫、脆弱、困頓、挫折,因為這是鐵錚錚的實態;然而,我更想知道,它們在猶豫脆弱困頓挫折之際,如何嘗試與惡劣環境周旋,憑藉勇氣、創意與執行力,在泥沼裡一寸一寸緩慢推進,一寸一寸收穫可敬的果實?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