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漢語的邏輯結構 191

上古漢語的邏輯結構 19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5.0 零繫詞現象

raw-image
  • 5.1 繫詞「是」的虛構
  • 5.2 繫詞「是」在歐洲邏輯史中的位置


在這個虛構的歐洲邏輯史的基礎上,[王路1992] 進而提出「是」的必然性。

raw-image

第一點是對的 — 放在古希臘語的脈絡中。

第二點是可疑的 — 放在自然語言的脈絡中﹔但是是錯的 — 放在古希臘語的脈絡中。

第三點是可以接受的﹔然而,放在自言語言的脈絡中,第三點是錯的。

〈「是」的邏輯研究〉一文的其中一個嚴重的問題是作者似乎沒有認識到自然語言不是一個統一的概念。「自然語言」是一個籠統的說法,尤其是我們有數以百計的自然語言。因此當王路聲稱「在古希臘語中,『是 』是一種基本的語言形式。『是 』 聯結主語和表語,這是由古希臘語的語法性質決定的。」時,他應該同時理解用不同語言寫出來或不寫出來的「是」依賴於個別的語言。因此從古希臘語的「P」句式使用繫詞「是」的事實,在零證據的情況下普遍化到「是」的邏輯研究是必然 (或必需或必要) 的結論顯然是張大其詞。

raw-image

引文其實不是對第一點的闡述,因為第一點在學界是個常識。第一點本身是個事實,沒有什麼需要證明,但引文打了一個比喻,卻是錯的。

引文的比喻很簡單﹕古希臘語使用繫詞,因此古希臘以至歐洲的邏輯學者可以研究它﹔上古漢語不用繫詞,因此我們便沒有對繫詞進行相應的研究,亦得不出相應的邏輯理論。這個比喻似是而非。就非常一般的情況來說,有見得到的才可能有相應的研究是對的,但該相應的研究本身不是研究對象的「必然性」的證據。我同樣可以用一個簡單的比喻來否定引文中的比喻﹕因為英語有「being」這個字,故有「Being」(存有) 的形而上學,但研究「Being」的形而上學本身不是 Being 的證據﹗為什麼﹖因為自然語言是個構築 (construct)。上古漢語有「道」這個字及其相應的形而上學,但研究「道」的形而上學本身不是道的證明。奎因說得好,「詞彙中有這樣的一個說法當然並不意味著該說法是一個名稱」。[Quine 1986: 27]

王路一方面說「有人認為,古代漢語中不用繫詞。只是省略掉了 …」117﹔另一方面又加了一個註腳﹕「王力先生批評了這種觀點,認為『這個觀點是錯誤的』」﹔最後卻堅持省略的說法﹕「當在表達形式上看不見找不到這個『是』字時,又該怎樣去研究那個隱藏起來的『是』這個概念呢﹖怎樣才能說清這是什麼東西呢﹖」

為了建立「『是』的邏輯」,王路必須堅持漢語不是不用繫詞而是省略了繫詞。

上古漢語是一個零繫詞語言,以函子/論元為基本結構,有別於主語+謂語結構﹔本書多有論述,此處不贅。

__________

117「古代漢語」的說法極為粗心大意。上古漢語不用繫詞,但中古漢語有用繫詞的習慣。

待續

內容總結
邏輯學
5
/5
avatar-img
sen的沙龍
9會員
384內容數
我們這裡談兩個東西: 哲學和邏輯,以及與哲學和邏輯相關的東西。 首先開設的房間是《綁架愛麗絲 之 地下邏輯》。 隨後將陸續開設《綁架愛麗絲 之 鏡像語言》和《上古漢語的邏輯結構》。 聯絡作者﹕[email protected]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s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5.0 零繫詞現象 5.1 繫詞「是」的虛構 5.2 繫詞「是」在歐洲邏輯史中的位置 八 [王路 1992] 緊接著對現代邏輯的描述恰恰印證了我們的觀點 (但他的詮釋卻是費解的)﹕ 現代邏輯基本上是在弗雷格研究的基礎上加以完善是對的,但現代邏輯中的合式句式 (well-formed f
5/5邏輯學
5.0 零繫詞現象 5.1 繫詞「是」的虛構 5.2 繫詞「是」在歐洲邏輯史中的位置 七 在上述對誤譯的依循﹑對斯多葛麥加拉學派的忽略和對中世紀邏輯的表面閱讀的基礎之上,[王路 1992] 對弗雷格和現代邏輯的誤讀越加嚴重﹕ 繫詞「是」的嚴重多義正是弗雷格把傳統邏輯導入現代邏輯的一個動因﹗
5/5邏輯學
5.0 零繫詞現象 5.1 繫詞「是」的虛構 5.2 繫詞「是」在歐洲邏輯史中的位置 六 緊接而來的是王路有關「傳統邏輯的研究」的觀點,很不幸,我覺得他的「西方邏輯史」嚴重誤導。他在討論了「中世紀研究」之後提出了其在相關問題上對「傳統邏輯」的見解﹕ 「傳統邏輯」不是術語,而是一個寬鬆的用語
5/5邏輯學
5.0 零繫詞現象 5.1 繫詞「是」的虛構 5.2 繫詞「是」在歐洲邏輯史中的位置 五 在圍繞繫詞「是」的「邏輯理論」一事上,[王路 1992] 對中世紀邏輯的理解也是可疑的。 首先,「他們通過『是』把命題分為主項和謂項, 以此對指代進行了各種不同的劃分 …」的說法言過其實,因為主項和謂
5/5邏輯學
5.0 零繫詞現象 5.1 繫詞「是」的虛構 5.2 繫詞「是」在歐洲邏輯史中的位置 四 研究亞里士多德學術困難的地方很大程度上來自對原古希臘文的難以掌握。 譬如「範疇」(名詞) ﹑「謂語」(名詞) ﹑「謂述」(名詞) ﹑「可作謂語類」(名詞) 的語源都是「κατηγορία」。 亞氏《
5/5邏輯學
5.0 零繫詞現象 5.1 繫詞「是」的虛構 5.2 繫詞「是」在歐洲邏輯史中的位置 三 其實 [王路1992] 本身已有回答﹕亞里士多德。 緊接上述引文,[王路 1992] 嘗試整理出一個歐洲的「『是』的邏輯理論」。 王路採取一個歷史路徑,先提出亞里士多德的相關研究,再提出中世紀的相關
5/5邏輯學
5.0 零繫詞現象 5.1 繫詞「是」的虛構 5.2 繫詞「是」在歐洲邏輯史中的位置 八 [王路 1992] 緊接著對現代邏輯的描述恰恰印證了我們的觀點 (但他的詮釋卻是費解的)﹕ 現代邏輯基本上是在弗雷格研究的基礎上加以完善是對的,但現代邏輯中的合式句式 (well-formed f
5/5邏輯學
5.0 零繫詞現象 5.1 繫詞「是」的虛構 5.2 繫詞「是」在歐洲邏輯史中的位置 七 在上述對誤譯的依循﹑對斯多葛麥加拉學派的忽略和對中世紀邏輯的表面閱讀的基礎之上,[王路 1992] 對弗雷格和現代邏輯的誤讀越加嚴重﹕ 繫詞「是」的嚴重多義正是弗雷格把傳統邏輯導入現代邏輯的一個動因﹗
5/5邏輯學
5.0 零繫詞現象 5.1 繫詞「是」的虛構 5.2 繫詞「是」在歐洲邏輯史中的位置 六 緊接而來的是王路有關「傳統邏輯的研究」的觀點,很不幸,我覺得他的「西方邏輯史」嚴重誤導。他在討論了「中世紀研究」之後提出了其在相關問題上對「傳統邏輯」的見解﹕ 「傳統邏輯」不是術語,而是一個寬鬆的用語
5/5邏輯學
5.0 零繫詞現象 5.1 繫詞「是」的虛構 5.2 繫詞「是」在歐洲邏輯史中的位置 五 在圍繞繫詞「是」的「邏輯理論」一事上,[王路 1992] 對中世紀邏輯的理解也是可疑的。 首先,「他們通過『是』把命題分為主項和謂項, 以此對指代進行了各種不同的劃分 …」的說法言過其實,因為主項和謂
5/5邏輯學
5.0 零繫詞現象 5.1 繫詞「是」的虛構 5.2 繫詞「是」在歐洲邏輯史中的位置 四 研究亞里士多德學術困難的地方很大程度上來自對原古希臘文的難以掌握。 譬如「範疇」(名詞) ﹑「謂語」(名詞) ﹑「謂述」(名詞) ﹑「可作謂語類」(名詞) 的語源都是「κατηγορία」。 亞氏《
5/5邏輯學
5.0 零繫詞現象 5.1 繫詞「是」的虛構 5.2 繫詞「是」在歐洲邏輯史中的位置 三 其實 [王路1992] 本身已有回答﹕亞里士多德。 緊接上述引文,[王路 1992] 嘗試整理出一個歐洲的「『是』的邏輯理論」。 王路採取一個歷史路徑,先提出亞里士多德的相關研究,再提出中世紀的相關
5/5邏輯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