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喝咖啡的“黑”歷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高中開始喝第一杯由媽媽泡的雀巢即溶咖啡,加糖加奶,當時覺得原來咖啡是這味道,還不錯,但並沒有愛上。

已經忘記何時開始常想喝咖啡的慾望,印象中是剛崗社會工作跑業務時, 經常用BB call聯繫其他在頭的業務同事,一起南京東路的羅多倫咖啡聚集,一起喝著作為元的咖啡, 邊聊是非。

彼時還是主要以即溶咖啡為進,偶而才會去SOGO B1的Key Coffee喝手沖咖啡。 但也一直都沒有特別比覺口味的差異,那時候是有咖啡就好的時期。而當時是流行用syphon-虹吸咖啡壺,外頭的咖啡館以華麗繁鎖來炫耀為主,豆子當然是用平價的深焙。

2000年左右,開始用美式咖啡壺泡咖啡,唯那時候是覺得咖啡應該是苦的才對,也沒有烘焙度的概念,隨便買個咖啡粉倒進去加水就開電源煮咖啡。那時候喝咖啡還是會加奶精跟糖。

直到幾年後有一天,跟一位咖啡達人的同事講到咖啡,他說不好的咖啡豆才會做深烘焙的豆子。當時聽了很驚訝,但他沒有深入詢問,因為一直以來, 我認為口味這種東西是極端個人的;主觀的討論只是為了找同溫層;客觀的討論又顯得無感。

直到時多年前,發現家裡附近新開了一家很小的咖啡店,只有外帶,沒有位置,門口放一台小型烘豆機(大概一次烘2磅吧),跟老闆聊了一下,說我也想試看看自己沖咖啡,但想到那昂貴的Syphon壺就算了。老闆說其實用簡單的手沖就可以享受一杯好咖啡,只要豆子好,沒有技術也可以把豆子85%的好味道沖出來。就這樣花200元買了濾杯,及老闆磨好的淺焙豆子, 開始了自製咖啡的人生。


一直以來, 我都不是那種對於事物會鑽研到極致的人。


攝影喜歡街拍,喜歡尋找拍攝目標的過程,拍出感覺。對於構圖比例,人像的手足擺位的角度,一些小細節都不會太花心思處理,總是覺得拍照的𣊬間能否抓的住才是重點。太注重細節反而失去攝影的本質。


聽音樂也是聽喜歡的音樂,不追求音嚮設備的極致-因為也沒有財力去追求。基本的配備能聽出各樂器的分配就可以了,最重要的是旋律及音樂性。聽出曲子的感覺,比音場定位準確與否及甚麼空間感來的重要。


喝咖啡也是。經過多年的手沖咖啡人生-連上班時也利用午休時間來沖咖啡,即使最近入手了法式壺及摩卡壺的等其他設備,也是著重於喝咖啡當下的感覺, 但也不刻意去“訓練”自己分辨各種味道。咖啡風味輪這張圖對我來說只是一張美麗的圖案,上頭的各種味道的形容,對我來說就是苦、酸、甘、香4種。我不想搞到為了嚐出是否有杏仁味道而把喝咖啡的休閒氣氛破壞掉,即使這支豆子沒有傳說中的各種堅果味或花香又怎麼樣?我在喝的時候心情愉快才是重點。即使泡不好,太濃太苦太淡,也可以好好享受那一刻。冬日午後的陽光底下,手上拿著一杯熱呼呼的咖啡,如果還在計較這咖啡泡崗了不該有的苦澀味而生悶氣,就真的是作繭自縛。上學期研究所有一天是一整天的課,我會在家用最省事的方式泡一杯雀巢即溶咖啡帶去學校下午上課時喝。至於為何偏愛雀巢,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今天先這樣,下次來說一下最近用3種沖泡方式泡咖啡的心得。


1. 手沖濾杯

2. 法式壺

3. 摩卡壺。

avatar-img
8會員
19內容數
退休前要準備甚麼? 退休生活真實的樣貌是甚麼? 你的退休定義為何? 退休的人際關係. 退休的心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黑巧克力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024年對我們家每一個人來說, 是值得記念的一年, 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解鎖人生的題目。
運動的人比較不會生病?別鐵齒,比賽後好好保護自己的身體。
這4週都刻意在早8~10間去跑步或騎車,利用高溫來鍛鍊體能。 上週颱風天,趁下雨但風不大的時候去跑步,果然溫度一降下來,體能就明顯提升,表示耐熱訓練有點成果。 當然,這種練習方式有其風險,就是時間跟強度要掌握好,不然會有相當程度的危險性。而每個人的狀況不一,自己要很了解自己的身體能力, 才能找
2024年對我們家每一個人來說, 是值得記念的一年, 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解鎖人生的題目。
運動的人比較不會生病?別鐵齒,比賽後好好保護自己的身體。
這4週都刻意在早8~10間去跑步或騎車,利用高溫來鍛鍊體能。 上週颱風天,趁下雨但風不大的時候去跑步,果然溫度一降下來,體能就明顯提升,表示耐熱訓練有點成果。 當然,這種練習方式有其風險,就是時間跟強度要掌握好,不然會有相當程度的危險性。而每個人的狀況不一,自己要很了解自己的身體能力, 才能找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已經出家的媽媽(悟師父)現在還是喜歡喝咖啡。 我們出生前,媽媽就借住在佛教精舍裡,寒暑假時,我們就會從烏日姨嬤家上台北和媽媽在這裡一起住一段時間,從小開始,我就記得媽媽煮了一手好咖啡,每次喝到都十分驚艷,尤其他沒有使用任何咖啡用具,只有咖啡粉和熱水。 小時候不懂咖啡,其實也忘了媽媽泡給我們的
在網路上看到許多人用陶鍋烘豆,所以這次就來挑戰陶鍋烘豆! 
爲了協助主管做一份今天要跟國外開會的報告,從上周開始就在燒腦,今天下午主管開完會,一切順利,我也暫時可放鬆。
說到沖泡咖啡腦中難免會先想到的是粉狀的二合一或是三合一,在超市卻也很常看到罐裝的即溶咖啡粉,那又和長的像小石頭的即溶咖啡有什麼差別呢?
不管是自己手沖的、機器煮的、出門買的,越是習慣這些動作就希望更方便快速取得。所以家裡也總還會備著沖泡式的咖啡,可能是即溶咖啡粉或是濾掛咖啡,其中更是冷水或熱水都可沖泡的即溶咖啡球最方便。
前幾天跟同學在爐鍋咖啡館喝完咖啡後,又跟店家買了豆子,隔天上班時迫不及待的先打開一包來沖。 這包西達摩是跟同學Share的,一起請店家磨成粉後,我用另一個包裝帶走。
已經出家的媽媽(悟師父)現在還是喜歡喝咖啡。 我們出生前,媽媽就借住在佛教精舍裡,寒暑假時,我們就會從烏日姨嬤家上台北和媽媽在這裡一起住一段時間,從小開始,我就記得媽媽煮了一手好咖啡,每次喝到都十分驚艷,尤其他沒有使用任何咖啡用具,只有咖啡粉和熱水。 小時候不懂咖啡,其實也忘了媽媽泡給我們的
在網路上看到許多人用陶鍋烘豆,所以這次就來挑戰陶鍋烘豆! 
爲了協助主管做一份今天要跟國外開會的報告,從上周開始就在燒腦,今天下午主管開完會,一切順利,我也暫時可放鬆。
說到沖泡咖啡腦中難免會先想到的是粉狀的二合一或是三合一,在超市卻也很常看到罐裝的即溶咖啡粉,那又和長的像小石頭的即溶咖啡有什麼差別呢?
不管是自己手沖的、機器煮的、出門買的,越是習慣這些動作就希望更方便快速取得。所以家裡也總還會備著沖泡式的咖啡,可能是即溶咖啡粉或是濾掛咖啡,其中更是冷水或熱水都可沖泡的即溶咖啡球最方便。
前幾天跟同學在爐鍋咖啡館喝完咖啡後,又跟店家買了豆子,隔天上班時迫不及待的先打開一包來沖。 這包西達摩是跟同學Share的,一起請店家磨成粉後,我用另一個包裝帶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不同種類的咖啡及它們所帶來的美好記憶。從炎熱的夏天到潮濕的春夜,咖啡扮演著不同角色,帶來溫馨與回憶。無論是拿鐵、摩卡還是美式,它們都是一種享受。
Thumbnail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改掉了夜裡還會喝杯咖啡的習慣,還記得很多年前,當24小時營業的便利店還沒有全面普及咖啡機的時候,有時候為了夜裡忽然會想要來杯咖啡,我會開著車在城裡遊車河,只為了找杯不知道為什麼想喝的咖啡...
Thumbnail
透過探尋咖啡的多樣性及味蕾與心靈的記錄,這篇文章分享了我在2017年用手沖咖啡的體驗,以及在大型連鎖店品嘗世界各地咖啡的故事。無論是咖啡文化、社會事件或個人生活,皆以咖啡為主軸,尋求寧靜與力量。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筆者在大學時期到職場和自由工作者時期對咖啡文化的經歷和理解。文章提及了香港和臺灣城市咖啡市場的發展以及國際和社會局勢對此的影響,以及咖啡文化對筆者生活的意義。
Thumbnail
沒有特別喜歡咖啡,但自從踏入社會後,咖啡都在我的生活佔據著頗重要的地位。咖啡店是我休息的地方,也是我工作的地方。喝咖啡不只是為自己充電,而是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
Thumbnail
年少的她  不愛苦 卻愛裝世故 去品嚐黑咖啡的滋味 只是     10分的苦減去全糖和奶精 依舊難以下嚥
Thumbnail
用熱情沖泡的啡啡,香韻一定是特別的,但可惜的是,這是獨享杯~在職場上想要喝上一杯好咖啡(好際遇),還是得自己動手。 人生的咖啡,不見得能永遠情有獨衷,當我們不得不換款味道時,也祝福你可以用期待的心來迎接你人生中不同口味的咖啡,並從中感受到屬於它獨特的韻味。
Thumbnail
『 把要展現的,留一點容餘,讓別人的情感放進來 』 是咖啡讓我發現及有勇氣承認自身自負的個性。 前幾篇提到過:咖啡風味好喝與否是主觀的,我也曾端出一杯我認爲的好咖啡,對方卻不覺得好喝,而感到受挫不悅。 但,由於當時的自己並沒發現自己的高傲,縱使覺得不甘心,卻也沒上進的去發掘學習咖啡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不同種類的咖啡及它們所帶來的美好記憶。從炎熱的夏天到潮濕的春夜,咖啡扮演著不同角色,帶來溫馨與回憶。無論是拿鐵、摩卡還是美式,它們都是一種享受。
Thumbnail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改掉了夜裡還會喝杯咖啡的習慣,還記得很多年前,當24小時營業的便利店還沒有全面普及咖啡機的時候,有時候為了夜裡忽然會想要來杯咖啡,我會開著車在城裡遊車河,只為了找杯不知道為什麼想喝的咖啡...
Thumbnail
透過探尋咖啡的多樣性及味蕾與心靈的記錄,這篇文章分享了我在2017年用手沖咖啡的體驗,以及在大型連鎖店品嘗世界各地咖啡的故事。無論是咖啡文化、社會事件或個人生活,皆以咖啡為主軸,尋求寧靜與力量。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筆者在大學時期到職場和自由工作者時期對咖啡文化的經歷和理解。文章提及了香港和臺灣城市咖啡市場的發展以及國際和社會局勢對此的影響,以及咖啡文化對筆者生活的意義。
Thumbnail
沒有特別喜歡咖啡,但自從踏入社會後,咖啡都在我的生活佔據著頗重要的地位。咖啡店是我休息的地方,也是我工作的地方。喝咖啡不只是為自己充電,而是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
Thumbnail
年少的她  不愛苦 卻愛裝世故 去品嚐黑咖啡的滋味 只是     10分的苦減去全糖和奶精 依舊難以下嚥
Thumbnail
用熱情沖泡的啡啡,香韻一定是特別的,但可惜的是,這是獨享杯~在職場上想要喝上一杯好咖啡(好際遇),還是得自己動手。 人生的咖啡,不見得能永遠情有獨衷,當我們不得不換款味道時,也祝福你可以用期待的心來迎接你人生中不同口味的咖啡,並從中感受到屬於它獨特的韻味。
Thumbnail
『 把要展現的,留一點容餘,讓別人的情感放進來 』 是咖啡讓我發現及有勇氣承認自身自負的個性。 前幾篇提到過:咖啡風味好喝與否是主觀的,我也曾端出一杯我認爲的好咖啡,對方卻不覺得好喝,而感到受挫不悅。 但,由於當時的自己並沒發現自己的高傲,縱使覺得不甘心,卻也沒上進的去發掘學習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