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3日 星期六下午4:43
以前很喜歡說的安身立命,現在打了對折,只剩下安身兩個字,事實上,光是「身」一個字,就很難,身體很現實,不舒服的時候,就是會連著心裡一起不對勁,心情若低落,身體距離「安」的境界就越來越遠,立命這種偉大的詞語,直接逃避。
從二十幾歲很年輕還在台北上班的時候,我就會在半夜或天未亮的清晨醒來,上廁所喝水後再躺回床上能否睡著不一定,所以養成了晨運的習慣,非常喜歡破曉時刻,只要天夠亮,就能出門去走走。
只要清晨出門去走路運動到流汗,一天的精神就還好,所以到底是喜歡晨運才早起,還是無奈早起才晨運,已不可考,總之,我的走路史已經很長很長,超過四分之一世紀,後來快走到雙腳想飛起來,就演變為慢跑,在澎湖的日子拉出一段小高潮,跑得極開心。
沒想到回基隆之後,一部份怠惰,一部份身體迎來老化,一部份逞強誤用,可說是天不時地不利人不和,竟然連最基本的走路的自由都失去,與母親一起出發的晨運,我只能用五百公尺安慰自己,看著老媽完成她的兩公里。
這是去年的困境了,後來看了醫生、做了物理治療,有往改善的方向前進,但反反覆覆,加上接近更年期的混亂,身體與我還是經常拉鋸,熱衷了好一段時間的學音樂學美術,先放下吉他,供在書房裡,再收起色鉛筆,埋在沙發下,最近連毛筆也暫時不能提。
所以我前一篇才說「最後剩下」走路,剩下能安放我這麼大一個嬌弱身體的地方,是走路這件事,是一個超過四分之一世紀的老朋友,本來只愛清晨走,今年一月一日開始,我實驗早上與傍晚都走,那時還是冬天。
春天之後,決定加碼為早中晚各一回合,安身立命雖不可得,跟自己立個約定總可以吧。
把身體交給醫生、交給物理治療師、交給上課的老師都只是部分治療與緩解,關於身體的一種全貌只有自己知道,因為要包含心情,是緊張與必須小心翼翼,還是可以輕鬆自在,有快步過馬路的信心了嗎,想趕上捷運的時候有衝刺的能力嗎,只有去試試看才知道。
在家裡過著安逸日子以來,我的心願很渺小,希望能夠好好走路,不用去海邊去山上那麼美好的環境走路也沒關係,能在一條普通的道路上順利行走即可,車水馬龍或下班時間的空氣污染我也認了,每天都是同一條單調無聊的路也很好。
我需要的正是日復一日,正是平淡無奇,正是單調與重複。
在極單調的行走中,即使很短的距離,甚至偶爾舉步維艱,仍然在苦澀的同時釋出莫名愉悅,身體好像得到它想要的安全感,那種安身的感覺,慢慢回來。
如此持續了五個月,因為在這之前,如此持續了二十多年。原來我需要的元素,活下去用的那些元素,在單調的走路可得,自由、簡單、舒暢、平靜,甚至孤獨、想像、一點點熱情,花草樹、動物、他人、他物......。對了,還有自己的世界,和整個宇宙。
不過,說真的,最近我的晨運升級為豪華版,除了海邊吹風看日出外,加上綠意盎然的小山坡,不知道還能不能稱為單調,一樣是非常單純的行走,運動強度增加為有一點爬坡,心情從平靜、愉悅,來到會開心蹲下來拍毛毛蟲蠕動的程度,如此「安身」,或許漸漸會找回足以立命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