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自殺3》:透視香港自殺率的社會因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這份書摘將探討《自殺3》這份資料,聚焦於香港自殺率的變化趨勢和相關社會因素。這份資料提供了1951年至1999年間,按不同死因劃分的香港人口死亡數據,並對自殺及自殘的死亡個案進行了深入分析。透過這些數據和分析,我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香港自殺問題的複雜性。

香港自殺率的數據分析

  • 多重死因的比較: 資料中詳細列出了不同年份,不同死因的死亡人數,包括交通意外、意外跌倒、自殺及自殘、癌症及惡性腫瘤、其他疾病及不明原因等 [1]。這些數據可以幫助我們比較不同死因的死亡率,並了解其變化趨勢。
  • 自殺及自殘的比例: 資料顯示,自殺及自殘 在不同年份的死亡人數佔比有顯著變化 [1]。例如,1951年男性自殺及自殘的比例為 15.9%, 女性為 12.7%, 而到了 1999年, 男性自殺及自殘的比例上升至 23.5%, 女性則為 26.7% [1]。這些數據揭示了香港自殺問題的嚴重性。
  • 性別差異: 數據顯示,男性和女性的自殺率存在差異,儘管在大多數年份,男性的自殺率通常高於女性,但在某些年份,女性自殺率則相對較高[1]。例如,1999年,女性的自殺及自殘比例高於男性 [1].
  • 總體趨勢: 從數據中可見,自殺及自殘的比例在 1951年至1999年間呈現 上升趨勢 [1]。這可能與社會變遷、經濟壓力、生活節奏加快等多種因素有關。
  • 其他死因的影響: 資料也列出其他死因,例如意外跌倒、交通意外,這些死因的比例也隨著時間變化 [1]。 比較這些死因的數據,有助於我們更全面地了解香港人口死亡的整體狀況。
  • 數據來源: 資料中提到,數據來自香港政府的相關部門,例如 醫務衛生署 [2]。這表示數據具有一定的可靠性,我們可以從官方數據分析香港人口死亡的趨勢。
  • 例如, 在1961年,男性自殺及自殘的比例為 16%, 女性為 15.6% [1]
  • 又如 在1986年,男性自殺及自殘的比例為 20.4%, 女性為 26% [1]
  • 再如 在1996年,男性自殺及自殘的比例為 21.8%, 女性為 28.8% [1]

自殺問題的社會因素分析

  • 性別角色差異: 資料中提到,研究指出,男性在社會中的角色壓力 可能導致較高的自殺率 [3]。同時,女性在社會中的弱勢地位 也可能使其更容易感到絕望。
  • 社會因素: 資料強調,自殺的成因不僅限於個人因素,社會因素,如就業歧視和性別差異,也是造成自殺問題的重要原因 [3]。
  • 文化觀念: 不同的文化對於死亡有不同的理解。資料中提到,西方文化 將死亡視為一個需要控制和管理的對象,而傳統文化 則將死亡視為一個自然的過程 [4, 5]。這些文化差異也可能影響人們對於自殺的看法。
  • 自殺的污名化: 資料中提到,過去人們對於自殺存在 污名化 的現象,導致人們不敢面對死亡的議題 [5]。這阻礙了人們對於自殺問題的討論和解決。
  • 人口變化與自殺率: 資料也提到,香港的人口死亡率在 20 世紀 下半葉下降,平均預期壽命增長 [6]。 然而,即使預期壽命增長,自殺率仍然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 其他研究觀點: 資料引述其他學者的觀點,例如 Jacobs 和Gorer 等人對自殺問題的研究,這些觀點為我們理解自殺問題提供了不同的視角 [5].
  • 生命意義的追尋: 資料中提到,現代西方社會,人們對於生命意義的追尋變得越來越重要,而當人們感到生命毫無意義時,可能會選擇自殺 [4]。
  • 媒體對自殺的影響: 資料提到,媒體的報導方式 可能會影響人們對自殺的認知 [5]。因此,媒體應該以負責任的態度報導自殺事件。
  • 需要深入的探討: 資料中提到,香港的自殺問題仍然需要 深入的探討 [3]。 透過更深入的理解自殺的成因,才能有效地預防自殺。

總結

《自殺3》這份資料提供了豐富的數據和分析,揭示了香港自殺問題的複雜性。透過對不同死因的比較、自殺及自殘比例的分析,以及對社會因素的探討,我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香港自殺問題的成因。這份資料提醒我們,自殺問題不僅是個人問題,更是一個需要全社會共同關注和解決的社會問題。

讀者可以進一步思考:

  • 你認為香港自殺率上升的原因有哪些?
  • 你認為社會因素在自殺問題中扮演什麼角色?
  • 我們應該如何打破對於自殺的污名化?
  • 你認為我們可以如何為那些有自殺傾向的人提供幫助?
  • 你認為媒體應該如何報導自殺事件?

希望這份書摘能為您的部落格文章提供有用的資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onion的沙龍
7會員
88內容數
筆者在讀神學的時候讀了不少書,希望簡單的整理一下,方享給大家 出版專題頭像: Photo by Naassom Azevedo on Unsplash 出版專題底圖: Photo by Ben White on Unsplash
onio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28
介紹 《開啟你的靈性力量》這本書探索了肉眼不可見的隱形世界,並闡述了這個世界如何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相互影響 [1]。本書旨在引導讀者認識到靈性世界的真實存在,並學習如何運用新的眼界去理解和體驗這個世界 [1]。書中探討了天使、惡魔和其他靈性實體,以及它們如何影響人類的意識和生命 [1-3]. 本書鼓
2025/02/28
介紹 《開啟你的靈性力量》這本書探索了肉眼不可見的隱形世界,並闡述了這個世界如何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相互影響 [1]。本書旨在引導讀者認識到靈性世界的真實存在,並學習如何運用新的眼界去理解和體驗這個世界 [1]。書中探討了天使、惡魔和其他靈性實體,以及它們如何影響人類的意識和生命 [1-3]. 本書鼓
2025/02/27
介紹 《馬來西亞民主轉型:族群與宗教之困》這本書深入探討了馬來西亞在民主轉型過程中,族群與宗教因素所帶來的挑戰與影響 [1-11]. 本書分析了歷史背景、政治結構、以及社會文化等因素如何交織在一起,塑造了馬來西亞的政治景觀。本書旨在幫助讀者理解馬來西亞民主轉型的複雜性,以及族群和宗教在政治中的
2025/02/27
介紹 《馬來西亞民主轉型:族群與宗教之困》這本書深入探討了馬來西亞在民主轉型過程中,族群與宗教因素所帶來的挑戰與影響 [1-11]. 本書分析了歷史背景、政治結構、以及社會文化等因素如何交織在一起,塑造了馬來西亞的政治景觀。本書旨在幫助讀者理解馬來西亞民主轉型的複雜性,以及族群和宗教在政治中的
2025/02/26
介紹 這本書《55成為說話有趣的人》[1] 提供了一套實用的說話技巧,旨在提升溝通能力和人際吸引力。書中作者吉田照幸以幽默風趣的口吻,分享了55個讓對話變得生動有趣的公式。無論是在職場、社交場合,還是日常閒聊,這些技巧都能幫助讀者更有效地表達自己,並與他人建立更良好的關係 [1]. 本書不僅適
2025/02/26
介紹 這本書《55成為說話有趣的人》[1] 提供了一套實用的說話技巧,旨在提升溝通能力和人際吸引力。書中作者吉田照幸以幽默風趣的口吻,分享了55個讓對話變得生動有趣的公式。無論是在職場、社交場合,還是日常閒聊,這些技巧都能幫助讀者更有效地表達自己,並與他人建立更良好的關係 [1]. 本書不僅適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看到這樣的新聞: 「根據衛福部2024年統計,過去5年間12至17歲青少年自殺死亡人數占比12.5%上升至18.4%,自殺已成為青少年十大死因中的第二位。」分析主要怪罪學業壓力和社群媒體的不當使用,內心不禁感嘆「房間裡的大象」成為與新冠共存後,最明顯的社會現象。不抱怨,繼續努力提供科學證據。。。
Thumbnail
看到這樣的新聞: 「根據衛福部2024年統計,過去5年間12至17歲青少年自殺死亡人數占比12.5%上升至18.4%,自殺已成為青少年十大死因中的第二位。」分析主要怪罪學業壓力和社群媒體的不當使用,內心不禁感嘆「房間裡的大象」成為與新冠共存後,最明顯的社會現象。不抱怨,繼續努力提供科學證據。。。
Thumbnail
探討日本「現役世代」孤獨死議題,分析其成因與社會結構的關聯性,並提出改善方案。
Thumbnail
探討日本「現役世代」孤獨死議題,分析其成因與社會結構的關聯性,並提出改善方案。
Thumbnail
近日知名作家瓊瑤自殺身亡引起討論,不管在新聞、FB、IG、Threads都能看到大家對瓊瑤身亡表示哀悼,而筆者們擔心大眾暴露自殺細節與遺書內容中而導致自殺模仿效應,所以寫了這篇文章。在此文章中我們將嘗試釐清媒體傳播跟自殺的關係、宣導WHO的自殺報導原則、以及如何辨視與支持自殺高風險族群。 一、
Thumbnail
近日知名作家瓊瑤自殺身亡引起討論,不管在新聞、FB、IG、Threads都能看到大家對瓊瑤身亡表示哀悼,而筆者們擔心大眾暴露自殺細節與遺書內容中而導致自殺模仿效應,所以寫了這篇文章。在此文章中我們將嘗試釐清媒體傳播跟自殺的關係、宣導WHO的自殺報導原則、以及如何辨視與支持自殺高風險族群。 一、
Thumbnail
“一個人的死亡是歷史,千萬人的死亡不過是數字”   絕版好書分享:青島東路三號-我的百年之憶及台灣的荒謬年代 作者:顏世鴻 啟動文化出版   來自於福哥podcast與楊斯棓醫師的推薦,一本要二手書店才挖到的書,一本如果去把那些個人名好好查一查會很沉重,一本完全更加呼應電影的背景:返
Thumbnail
“一個人的死亡是歷史,千萬人的死亡不過是數字”   絕版好書分享:青島東路三號-我的百年之憶及台灣的荒謬年代 作者:顏世鴻 啟動文化出版   來自於福哥podcast與楊斯棓醫師的推薦,一本要二手書店才挖到的書,一本如果去把那些個人名好好查一查會很沉重,一本完全更加呼應電影的背景:返
Thumbnail
情緒史專家從媒體政治和社會文化,解讀人性共同的負面根源與心理機制
Thumbnail
情緒史專家從媒體政治和社會文化,解讀人性共同的負面根源與心理機制
Thumbnail
本文探討在香港如何平衡生存與生活的方法。
Thumbnail
本文探討在香港如何平衡生存與生活的方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