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自殺3》:透視香港自殺率的社會因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這份書摘將探討《自殺3》這份資料,聚焦於香港自殺率的變化趨勢和相關社會因素。這份資料提供了1951年至1999年間,按不同死因劃分的香港人口死亡數據,並對自殺及自殘的死亡個案進行了深入分析。透過這些數據和分析,我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香港自殺問題的複雜性。

香港自殺率的數據分析

  • 多重死因的比較: 資料中詳細列出了不同年份,不同死因的死亡人數,包括交通意外、意外跌倒、自殺及自殘、癌症及惡性腫瘤、其他疾病及不明原因等 [1]。這些數據可以幫助我們比較不同死因的死亡率,並了解其變化趨勢。
  • 自殺及自殘的比例: 資料顯示,自殺及自殘 在不同年份的死亡人數佔比有顯著變化 [1]。例如,1951年男性自殺及自殘的比例為 15.9%, 女性為 12.7%, 而到了 1999年, 男性自殺及自殘的比例上升至 23.5%, 女性則為 26.7% [1]。這些數據揭示了香港自殺問題的嚴重性。
  • 性別差異: 數據顯示,男性和女性的自殺率存在差異,儘管在大多數年份,男性的自殺率通常高於女性,但在某些年份,女性自殺率則相對較高[1]。例如,1999年,女性的自殺及自殘比例高於男性 [1].
  • 總體趨勢: 從數據中可見,自殺及自殘的比例在 1951年至1999年間呈現 上升趨勢 [1]。這可能與社會變遷、經濟壓力、生活節奏加快等多種因素有關。
  • 其他死因的影響: 資料也列出其他死因,例如意外跌倒、交通意外,這些死因的比例也隨著時間變化 [1]。 比較這些死因的數據,有助於我們更全面地了解香港人口死亡的整體狀況。
  • 數據來源: 資料中提到,數據來自香港政府的相關部門,例如 醫務衛生署 [2]。這表示數據具有一定的可靠性,我們可以從官方數據分析香港人口死亡的趨勢。
  • 例如, 在1961年,男性自殺及自殘的比例為 16%, 女性為 15.6% [1]
  • 又如 在1986年,男性自殺及自殘的比例為 20.4%, 女性為 26% [1]
  • 再如 在1996年,男性自殺及自殘的比例為 21.8%, 女性為 28.8% [1]

自殺問題的社會因素分析

  • 性別角色差異: 資料中提到,研究指出,男性在社會中的角色壓力 可能導致較高的自殺率 [3]。同時,女性在社會中的弱勢地位 也可能使其更容易感到絕望。
  • 社會因素: 資料強調,自殺的成因不僅限於個人因素,社會因素,如就業歧視和性別差異,也是造成自殺問題的重要原因 [3]。
  • 文化觀念: 不同的文化對於死亡有不同的理解。資料中提到,西方文化 將死亡視為一個需要控制和管理的對象,而傳統文化 則將死亡視為一個自然的過程 [4, 5]。這些文化差異也可能影響人們對於自殺的看法。
  • 自殺的污名化: 資料中提到,過去人們對於自殺存在 污名化 的現象,導致人們不敢面對死亡的議題 [5]。這阻礙了人們對於自殺問題的討論和解決。
  • 人口變化與自殺率: 資料也提到,香港的人口死亡率在 20 世紀 下半葉下降,平均預期壽命增長 [6]。 然而,即使預期壽命增長,自殺率仍然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 其他研究觀點: 資料引述其他學者的觀點,例如 Jacobs 和Gorer 等人對自殺問題的研究,這些觀點為我們理解自殺問題提供了不同的視角 [5].
  • 生命意義的追尋: 資料中提到,現代西方社會,人們對於生命意義的追尋變得越來越重要,而當人們感到生命毫無意義時,可能會選擇自殺 [4]。
  • 媒體對自殺的影響: 資料提到,媒體的報導方式 可能會影響人們對自殺的認知 [5]。因此,媒體應該以負責任的態度報導自殺事件。
  • 需要深入的探討: 資料中提到,香港的自殺問題仍然需要 深入的探討 [3]。 透過更深入的理解自殺的成因,才能有效地預防自殺。

總結

《自殺3》這份資料提供了豐富的數據和分析,揭示了香港自殺問題的複雜性。透過對不同死因的比較、自殺及自殘比例的分析,以及對社會因素的探討,我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香港自殺問題的成因。這份資料提醒我們,自殺問題不僅是個人問題,更是一個需要全社會共同關注和解決的社會問題。

讀者可以進一步思考:

  • 你認為香港自殺率上升的原因有哪些?
  • 你認為社會因素在自殺問題中扮演什麼角色?
  • 我們應該如何打破對於自殺的污名化?
  • 你認為我們可以如何為那些有自殺傾向的人提供幫助?
  • 你認為媒體應該如何報導自殺事件?

希望這份書摘能為您的部落格文章提供有用的資訊。

avatar-img
7會員
58內容數
筆者在讀神學的時候讀了不少書,希望簡單的整理一下,方享給大家 出版專題頭像: Photo by Naassom Azevedo on Unsplash 出版專題底圖: Photo by Ben White on Unsplash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onio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本書《不會表達,99%的人輸在不會表達》旨在探討如何透過提升表達能力來改善人際關係與職場表現。書中提供了許多實用的溝通技巧,幫助讀者學會如何有效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並與他人建立良好的溝通橋樑。作者強調,表達能力是成功的關鍵之一。以下是一些書中的重點,希望能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如何透過表達的提升來改
《訓育百合》這本書是為香港學校的訓輔人員編寫的實務指南。內容涵蓋了處理學生行為問題、與家長溝通、以及應對校園危機等多個方面。本書旨在協助訓輔人員更有效地履行職責,為學生提供適切的支援和引導。以下是一些重點內容,希望能幫助讀者了解學校訓輔工作的實務細節。 訓輔工作的核心原則 以學生為中心: 在
這份書摘將探討**「記憶治療」的概念,並基於提供的資料,探討如何透過信仰的角度,進行心靈的醫治。資料中涵蓋了與感恩、省察、醫治、寬恕和改變**等主題相關的經文,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視角來理解和處理內心的傷痛。以下是一些重點內容,希望能幫助讀者從新的角度理解心靈治療。 記憶治療的核心要素 感恩 (
這本書《面對試探 (女人篇)》深入探討了現代女性在面對物質主義誘惑時的內心掙扎。書中以女性的視角出發,探討了 消費、購物、以及追求物質滿足 如何影響女性的生活和信仰。本書旨在幫助女性 認清物質的虛幻,並尋求真正的滿足感。以下是一些書中的重點,希望能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如何面對生活中的各種誘惑。
這份書摘將探討《通識老師的內在之旅》這本書中,關於教師的角色、教學反思以及生命意義的探討。這本書不只是一本教學指南,更是一次關於個人成長和自我實現的旅程。以下是一些重點內容,希望能幫助讀者從新的角度思考教育的本質。 教師的角色與責任 紅綠燈的角色:教師如同馬路上的紅綠燈,不只是傳授知識,更要
這份書摘將探討《身份認同圈》這份資料,這份資料深入探討了個體如何在社會中建構自身的身份認同,以及社會力量如何影響這個過程。 資料中,作者Larraìn提出了一個「身份認同圈」的概念,並分析了這個圈中的四個關鍵組成部分:生活方式、文化生產、公眾審議、以及公眾解讀。透過對這些部分的探討,我們可以更清
這本書《不會表達,99%的人輸在不會表達》旨在探討如何透過提升表達能力來改善人際關係與職場表現。書中提供了許多實用的溝通技巧,幫助讀者學會如何有效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並與他人建立良好的溝通橋樑。作者強調,表達能力是成功的關鍵之一。以下是一些書中的重點,希望能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如何透過表達的提升來改
《訓育百合》這本書是為香港學校的訓輔人員編寫的實務指南。內容涵蓋了處理學生行為問題、與家長溝通、以及應對校園危機等多個方面。本書旨在協助訓輔人員更有效地履行職責,為學生提供適切的支援和引導。以下是一些重點內容,希望能幫助讀者了解學校訓輔工作的實務細節。 訓輔工作的核心原則 以學生為中心: 在
這份書摘將探討**「記憶治療」的概念,並基於提供的資料,探討如何透過信仰的角度,進行心靈的醫治。資料中涵蓋了與感恩、省察、醫治、寬恕和改變**等主題相關的經文,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視角來理解和處理內心的傷痛。以下是一些重點內容,希望能幫助讀者從新的角度理解心靈治療。 記憶治療的核心要素 感恩 (
這本書《面對試探 (女人篇)》深入探討了現代女性在面對物質主義誘惑時的內心掙扎。書中以女性的視角出發,探討了 消費、購物、以及追求物質滿足 如何影響女性的生活和信仰。本書旨在幫助女性 認清物質的虛幻,並尋求真正的滿足感。以下是一些書中的重點,希望能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如何面對生活中的各種誘惑。
這份書摘將探討《通識老師的內在之旅》這本書中,關於教師的角色、教學反思以及生命意義的探討。這本書不只是一本教學指南,更是一次關於個人成長和自我實現的旅程。以下是一些重點內容,希望能幫助讀者從新的角度思考教育的本質。 教師的角色與責任 紅綠燈的角色:教師如同馬路上的紅綠燈,不只是傳授知識,更要
這份書摘將探討《身份認同圈》這份資料,這份資料深入探討了個體如何在社會中建構自身的身份認同,以及社會力量如何影響這個過程。 資料中,作者Larraìn提出了一個「身份認同圈」的概念,並分析了這個圈中的四個關鍵組成部分:生活方式、文化生產、公眾審議、以及公眾解讀。透過對這些部分的探討,我們可以更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想要透過這篇文章,讓大家看到「想死」的背後也是出於「想要活得更好」的力量,只要大家對於「想死」的感覺有更深入的了解,就可以與其共存,並展望未來。
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真正體會!不要去評斷自殺的人~你不知道他們經歷了什麼?你有什麼資格去評斷他人?請尊重死者的選擇!並為他們祝福!
Thumbnail
華人社會很忌諱談到「死」這個字,但正視死亡對生活有正向影響。文章探討死亡觀念,提出理性看待死亡的建議。
誰都沒有資格去評斷他"人"想要自殺,不管他是什麼物種~!因為你不知道對方到底經歷了什麼?人們通常會說:自殺的人是弱者懦夫是逃避現實...你到底是憑什麼說出這樣的話?你有深入去觀察過他(她)的生活及際遇嗎?還是你和他(她)曾一起去經歷過同樣的事?我不相信那種說法─>什麼自殺後的罪更重每天都要重複自殺一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講述了一位曾患有重度憂鬱症,後被診斷患有躁鬱症、PTSD的患者,以及漸漸好轉與復發的過程,在經歷自殺未遂後,開始就診並接受身心科治療的過程,並提及了與諮商師的配對、不同醫生之間的轉換和其工作環境、生活壓力對其康復的影響。最後,文章還描述了患者重新診斷的病情和康復之路的挑戰。
Thumbnail
很多時候,我們透過媒體獲得有關自殺者的新聞,而自殺的決定經常令人難以理解。但若我們能夠放下偏見,嘗試理解自殺者的處境與選擇,或許能為社會大眾帶來更深的包容。
Thumbnail
一條生命的逝去,往往隱藏著許多人的悲痛。無論是自殺者的家人、伴侶、朋友、同學、師長、同事等,凡是因自殺事件而遭遇痛苦的人,我們皆稱之為自殺者遺族。在摯愛離開以後,自殺者遺族面對的不僅是悼念的哀傷,更多的是不為人知的複雜情緒。   在眾多死亡原因之中,自殺是讓遺族非常難以面對的一項。我們無兇手
Thumbnail
身心科工作多年,經歷三位親友意外離世。不要問為什麼,不要責怪自己;可以問什麼,學到什麼,追尋平靜與祝福,正視心理生病,尊重與祝福靈魂的選擇。
Thumbnail
禮儀公司部落格中觀看數最高的反而是談論自殺的文章,這可真是始料未及。細數世界上發生的大小案件,自殺的種類真是五花八門。本文再次收錄了幾種自殺手法,不論您是走在人生的風口浪尖上,又或是身邊親友正墜入深淵之中,都能拉您一把。若能接住一個個失重的靈魂,那更是一大善事。
Thumbnail
這幾年應邀講<助人者的自我照顧與替代性創傷>的演講,對「替代性創傷」議題有研究,也熟悉此議題。剛好最近社會新聞,不外乎都跟自殺、殺人等重大事件有關,身為諮商心理師的我想略盡棉薄之力,希望透過本文讓大家了解自己看完新聞後的一些身心反應,很可能就是「替代性創傷」的反應,並協助大家做一些自我照顧的動作~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想要透過這篇文章,讓大家看到「想死」的背後也是出於「想要活得更好」的力量,只要大家對於「想死」的感覺有更深入的了解,就可以與其共存,並展望未來。
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真正體會!不要去評斷自殺的人~你不知道他們經歷了什麼?你有什麼資格去評斷他人?請尊重死者的選擇!並為他們祝福!
Thumbnail
華人社會很忌諱談到「死」這個字,但正視死亡對生活有正向影響。文章探討死亡觀念,提出理性看待死亡的建議。
誰都沒有資格去評斷他"人"想要自殺,不管他是什麼物種~!因為你不知道對方到底經歷了什麼?人們通常會說:自殺的人是弱者懦夫是逃避現實...你到底是憑什麼說出這樣的話?你有深入去觀察過他(她)的生活及際遇嗎?還是你和他(她)曾一起去經歷過同樣的事?我不相信那種說法─>什麼自殺後的罪更重每天都要重複自殺一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講述了一位曾患有重度憂鬱症,後被診斷患有躁鬱症、PTSD的患者,以及漸漸好轉與復發的過程,在經歷自殺未遂後,開始就診並接受身心科治療的過程,並提及了與諮商師的配對、不同醫生之間的轉換和其工作環境、生活壓力對其康復的影響。最後,文章還描述了患者重新診斷的病情和康復之路的挑戰。
Thumbnail
很多時候,我們透過媒體獲得有關自殺者的新聞,而自殺的決定經常令人難以理解。但若我們能夠放下偏見,嘗試理解自殺者的處境與選擇,或許能為社會大眾帶來更深的包容。
Thumbnail
一條生命的逝去,往往隱藏著許多人的悲痛。無論是自殺者的家人、伴侶、朋友、同學、師長、同事等,凡是因自殺事件而遭遇痛苦的人,我們皆稱之為自殺者遺族。在摯愛離開以後,自殺者遺族面對的不僅是悼念的哀傷,更多的是不為人知的複雜情緒。   在眾多死亡原因之中,自殺是讓遺族非常難以面對的一項。我們無兇手
Thumbnail
身心科工作多年,經歷三位親友意外離世。不要問為什麼,不要責怪自己;可以問什麼,學到什麼,追尋平靜與祝福,正視心理生病,尊重與祝福靈魂的選擇。
Thumbnail
禮儀公司部落格中觀看數最高的反而是談論自殺的文章,這可真是始料未及。細數世界上發生的大小案件,自殺的種類真是五花八門。本文再次收錄了幾種自殺手法,不論您是走在人生的風口浪尖上,又或是身邊親友正墜入深淵之中,都能拉您一把。若能接住一個個失重的靈魂,那更是一大善事。
Thumbnail
這幾年應邀講<助人者的自我照顧與替代性創傷>的演講,對「替代性創傷」議題有研究,也熟悉此議題。剛好最近社會新聞,不外乎都跟自殺、殺人等重大事件有關,身為諮商心理師的我想略盡棉薄之力,希望透過本文讓大家了解自己看完新聞後的一些身心反應,很可能就是「替代性創傷」的反應,並協助大家做一些自我照顧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