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現役世代悲歌(2):現役世代面臨的高風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就業冰河期世代】生於1971-82年

「就業冰河期」一詞最早出現在Recruit公司發行的招聘資訊雜誌《就業月刊》1992年11月號上,後來在1994年的「新語和流行語大賞」評選中獲得了評委特選造詞獎。這一代人也被稱作「迷失的世代」和「失落的世代」。泡沫經濟破滅後,日本進入了漫長的經濟衰退期。企業縮減了招聘規模,許多人無法成為正式員工,只能以契約工或者派遣員工的身份從事非正式編制的工作。即便其中一些人有幸成為正式員工的人,他們也因置身於公司業績惡化、削減經費和裁員這樣的環境中,從就職之初就抱有強烈的危機意識。

這一代人中許多因為沒有正式編制而只能拿著低廉的薪水,到了30幾至40幾歲的年紀時,他們已經孤立於社會,政府已經注意到這個問題,開始採取就業援助措施。

這一系列報導著現役世代的孤獨死,這個議題正與日本社會與政府失控的發展,以及失能的政策補救方案環環相扣。



日本全國去年上半年孤獨死亡比例中,大約四分之一是15至64歲的「現役世代」。這背後有什麼原因,問題的本質又在哪裡呢?我們向專精於孤獨死的日本福祉大學社會福利學的齊藤雅茂教授詳細詢問了相關情況。

raw-image


—對於「現役世代」孤獨死的風險,您怎麼看?

現役世代的風險本身就高於高齡世代。處於需要照護的狀態,或是即將去世的人,通常會有看護或家人在身邊,容易被發現。然而,現役世代中的許多人並非如此。例如,即使有兩週無法聯繫,年輕人也不一定會被他人注意到。

—在大阪府北部發現的42歲男性的案例中,超過一年才被發現。

這個案例的特點,除了是現役世代而花了較長時間被發現外,他在生前就處於嚴重的孤立狀態。看來他至少沒有穩定的工作,幾乎沒有社交關係,家人也已經去世。

raw-image


生前的孤立大致可以分為兩種模式。一種是高齡期時配偶去世,或是孩子先去世,導致獨居,無法發出SOS的情況。另一種則是像這位42歲男性,在人生歷程中一直處於孤獨狀態。像這位男性一樣,貧困、工作不穩定、親子關係等複雜因素交織在一起,導致他陷入嚴重的孤立狀態。


—周圍的人是否難以察覺?

我們分析了全國各地區的社區綜合支援中心所收集的自我忽視(自我放任)相關案例。結果顯示,住環境惡劣、異味、不衛生等因素的人,並不一定更容易孤獨死。這些人往往更容易被社會福利服務單位注意到。另一方面,有些人家沒有不衛生或不健康的狀況,但卻與鄰里隔絕,難以接觸到社福系統。與接受服務的人相比,他們更容易被忽視。考慮到這位男性的銀行帳戶餘額僅有百餘日圓,且家中沒有食物,如果他能夠接受生活保護,結果可能會有所不同。

raw-image


—那麼該怎麼做呢?

當事人需要具備「受援力」。即在困難時能夠表達困難的能力。然而,這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僅要求當事人努力,依舊難以與支援連結。提供服務的一方不僅要表示「隨時歡迎諮詢」,即使被拒,還是需要不斷去接觸那些高風險族群。此外,大家也該思考如何建立一個不易產生孤立的社會。

—孤獨死和生前的孤立,問題的本質在哪裡?

雖然香煙有害,但因為是個人選擇,所以不能叫人「不要吸」。就算有害的事實廣為人知。而社會孤立也是有害的,但我認為社會還沒認知到這件事。當前社會中個人主義盛行,雖然有其舒適的一面,但我們需要加深“社會孤立對當事人「有害」的共識”。如果社會能夠擴大這種認識,當事人會更容易發出求救訊號。如果社會能夠察覺到這一點,會有更多生命被拯救。

從個角度看來,讓社會共同認知“孤獨死不僅是高齡者的問題”是當務之急。

(待續)




avatar-img
27.2K會員
231內容數
喜歡閱讀裏物語長文的大家,本專題將帶大家最完整的內容。看膩了那些不是捧日本就是貶日本的文章嗎?除了景點、美食、宅文化跟AV以外,日本還有些什麼呢?別人寫的裏物語不一定會寫,但是別人不寫的,裏物語一定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東京裏物語 的其他內容
本文探討日本現役世代的孤獨死議題,以一位42歲男性案例深入分析其成因。
這篇文章報導了參訪日本農福連攜的案例。文中詳細介紹了農福合作如何幫助身心障礙者就業,以及農家如何透過靈活的人力配置和作業流程的分解,提升生產效率。同時也探討了農福合作在社會認知度和推動上的挑戰與策略,並分享了日本農家在生產流程、商品企劃和永續經營上的專業與努力。
這次工作坊中有個學員的題目設定在台灣8+9跟日本黑道的現況比較,以及青少年安全網。這個題目一開始就卡關了,因為8+9這個新名詞的定義究竟要定義成玩陣頭的人、不良少年還是青少年犯罪組織成員,這在學員間都有一些爭議,而在網路上的資料更是五花八門。 在日本方面,黑道分為傳統黑幫“極道”跟“半グレ”,在日
威靈頓獵人在東京的故事。包含在東京尋找威靈頓牛排的經過,以及在高級餐廳用餐的趣事。作者介紹了「阿舍」這個詞彙在臺灣的語義演變,並分享了對阿舍的深入思考,對於富有卻缺乏行動力的人的特徵以及自救會的必要性。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地方現實中的社會階級與地方圈的現實等主題。實例融合作者在日本石川縣加賀市的經歷,定義出什麼樣的人適合到地方發展。提醒了在選擇工作時,不必追求即時顯著的成長,而是應該專注於本業技能培養。不僅可以實現溫飽,也能找到事業上的突破。要是沒辦法持續提升自己,將會隨年齡增長陷入更深的泥沼。
這篇文章介紹了作者在涉谷百番地參加的工作坊以及社會新創空間的感受和經歷。百番地是panasonic為了迎接創業100年週年而開始的構想。作者分享了自己實際體驗和參觀後感想,也介紹了百番地這個特殊的社會創新空間。
本文探討日本現役世代的孤獨死議題,以一位42歲男性案例深入分析其成因。
這篇文章報導了參訪日本農福連攜的案例。文中詳細介紹了農福合作如何幫助身心障礙者就業,以及農家如何透過靈活的人力配置和作業流程的分解,提升生產效率。同時也探討了農福合作在社會認知度和推動上的挑戰與策略,並分享了日本農家在生產流程、商品企劃和永續經營上的專業與努力。
這次工作坊中有個學員的題目設定在台灣8+9跟日本黑道的現況比較,以及青少年安全網。這個題目一開始就卡關了,因為8+9這個新名詞的定義究竟要定義成玩陣頭的人、不良少年還是青少年犯罪組織成員,這在學員間都有一些爭議,而在網路上的資料更是五花八門。 在日本方面,黑道分為傳統黑幫“極道”跟“半グレ”,在日
威靈頓獵人在東京的故事。包含在東京尋找威靈頓牛排的經過,以及在高級餐廳用餐的趣事。作者介紹了「阿舍」這個詞彙在臺灣的語義演變,並分享了對阿舍的深入思考,對於富有卻缺乏行動力的人的特徵以及自救會的必要性。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地方現實中的社會階級與地方圈的現實等主題。實例融合作者在日本石川縣加賀市的經歷,定義出什麼樣的人適合到地方發展。提醒了在選擇工作時,不必追求即時顯著的成長,而是應該專注於本業技能培養。不僅可以實現溫飽,也能找到事業上的突破。要是沒辦法持續提升自己,將會隨年齡增長陷入更深的泥沼。
這篇文章介紹了作者在涉谷百番地參加的工作坊以及社會新創空間的感受和經歷。百番地是panasonic為了迎接創業100年週年而開始的構想。作者分享了自己實際體驗和參觀後感想,也介紹了百番地這個特殊的社會創新空間。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比較2017年與2024年日本東北旅遊照片,對比藏王樹冰、銀山溫泉、山寺等景點在不同時間的景觀差異,即使地點相同,不同時間的體驗與感受截然不同,珍惜每個當下的珍貴回憶。2024年因暖冬導致雪景不如預期,反觀2017年的雪景壯觀美麗。新聞報導2025年日本東北暴雪,衷心祈願一切平安。
【2019/3 春】 <上野恩賜公園> 是個知名的賞櫻地點。腹地廣大、交通方便,加上園內有40種的櫻花,多達1200棵櫻花樹,使得這邊成為野餐賞櫻的首選場所。每到櫻花季,樹上會掛滿燈籠,而一大早就可看到樹下鋪滿了佔位的野餐墊,人潮不斷地聚集,從早到晚絡繹不絕。
2024年日本勞動力人口逆勢上揚,即將突破7000萬人,創下1953年以來新高。高齡者就業人數連續20年增長,女性就業人數也持續刷新歷史紀錄,正式員工數量大幅增加。然而,人口持續萎縮仍是長期挑戰,日本政府和企業需推動工作方式改革、投資技術創新、完善托育和養老服務等。
在漫畫與動畫時期就給人不錯體驗的作品《工作細胞》,敘述關於人體細胞擬人化後的故事,藉由紅血球和白血球兩人在身體中的突發日常,對抗細菌病毒之餘,也了解人體的身體構造,隨著主人翁的身體活在億萬細胞世界。這樣的作品在真人化後需要許多後製動畫與搭景製作,在《工作細胞》真人化後的日本電影,表現會是如何?
日本外務省發函要求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OHCHR),要求不得將日本提供的資金,用於旗下的「消除對婦女歧視委員會」(CEDAW),理由是「消除對婦女歧視委員會」去年呼籲日本修改《皇室典範》,讓女性也能繼承皇位。日本政府此舉屬於極為破例的作法。
比較2017年與2024年日本東北旅遊照片,對比藏王樹冰、銀山溫泉、山寺等景點在不同時間的景觀差異,即使地點相同,不同時間的體驗與感受截然不同,珍惜每個當下的珍貴回憶。2024年因暖冬導致雪景不如預期,反觀2017年的雪景壯觀美麗。新聞報導2025年日本東北暴雪,衷心祈願一切平安。
【2019/3 春】 <上野恩賜公園> 是個知名的賞櫻地點。腹地廣大、交通方便,加上園內有40種的櫻花,多達1200棵櫻花樹,使得這邊成為野餐賞櫻的首選場所。每到櫻花季,樹上會掛滿燈籠,而一大早就可看到樹下鋪滿了佔位的野餐墊,人潮不斷地聚集,從早到晚絡繹不絕。
2024年日本勞動力人口逆勢上揚,即將突破7000萬人,創下1953年以來新高。高齡者就業人數連續20年增長,女性就業人數也持續刷新歷史紀錄,正式員工數量大幅增加。然而,人口持續萎縮仍是長期挑戰,日本政府和企業需推動工作方式改革、投資技術創新、完善托育和養老服務等。
在漫畫與動畫時期就給人不錯體驗的作品《工作細胞》,敘述關於人體細胞擬人化後的故事,藉由紅血球和白血球兩人在身體中的突發日常,對抗細菌病毒之餘,也了解人體的身體構造,隨著主人翁的身體活在億萬細胞世界。這樣的作品在真人化後需要許多後製動畫與搭景製作,在《工作細胞》真人化後的日本電影,表現會是如何?
日本外務省發函要求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OHCHR),要求不得將日本提供的資金,用於旗下的「消除對婦女歧視委員會」(CEDAW),理由是「消除對婦女歧視委員會」去年呼籲日本修改《皇室典範》,讓女性也能繼承皇位。日本政府此舉屬於極為破例的作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中國年輕人在職場上所面臨的困境,並提到了工作收入與資產累積之間的關係。作者認為,在尋找工作以外的機會時應該花點時間。該文章深入探討了在競爭激烈的職場環境中所帶來的影響與挑戰。
《迷茫的就業之路》 一畢業開始找工作,我就知道我毀了。 一位畢業生在求職中遭遇各種挫折,面對家庭壓力和現實的巨大差距,感到迷茫和不安。母親的期望和社會觀念,讓主角感到無所適從。
Thumbnail
寫給人生按部就班,以及不按部就班的人。按部就班的人,事業成功、或者退休,該想一想:「拿掉工作後,你的人生還剩下什麼?」不按部就班的人,也可能是財富自由,但總會有人來問:「那妳這麼年輕不上班要幹嘛?」
Thumbnail
繭居族指的是在日本經濟泡沫化後無法就業的年輕人搬回家中與父母同住。相對的,中年打工族則是持續在職場上工作的人,惟其遭遇並沒有改善。文章內容探討了日本就業冰河期帶來的族群壓力,以及如何在職災補償中認定憂鬱症的相關條件。
Thumbnail
 年輕世代有活力、有創意、有勇氣,希望被週遭親友肯定,卻也容易在找工作、換工作的過程中徬徨。想要追求高薪,期待在職場上成就一番事業,不如聰明運用政府資源,為年輕的自己闖出一番璀璨未來!
Thumbnail
所謂「貧窮限制了想像力」,那麼;位階較低的人思考事情偏向比較片面,就不奇怪了。就拿我的職場異動企圖,往上呈報時,很快就遇到上司鳥瞰型的視角,兩相對應,思路的完整性,就高下立判了。如果拿高中生和大學生來場辯論做比喻,我無疑就是那個高中生。 自以為構思完整的離職提議,沒兩分鐘就被打亂了陣腳。再整理一下
少子化、高齡議題日益擴大 回想剛出社會的正義凜然 到今日外籍移工的整體處境
Thumbnail
當時有位我相當敬重的牧長搶頭香留言說:「轉彎才有路,主幹道只有擠。」
Thumbnail
今年應該是史上最大轉職潮 當然包含我自己 現今人受教育高 時代也快速演進 不在是舊思維 須朝九晚五到一輩子 才是正當工作 很多人靠自媒體 葉配 賺的都比上班族多 有些職場的話 只是慣老闆話術 我討厭 穩 字 世界上如果有人跟你提到此字 你要力馬遠離這種人 沒有穩定的工作 沒
Thumbnail
中年失業遇到後,可能感到迷惘、失落、焦慮、自卑等負面情緒,但我們應學會與之共處,並尋找新的職業目標。這是一次重新出發的契機,不要被困在過去,而是要勇敢面對未來。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中國年輕人在職場上所面臨的困境,並提到了工作收入與資產累積之間的關係。作者認為,在尋找工作以外的機會時應該花點時間。該文章深入探討了在競爭激烈的職場環境中所帶來的影響與挑戰。
《迷茫的就業之路》 一畢業開始找工作,我就知道我毀了。 一位畢業生在求職中遭遇各種挫折,面對家庭壓力和現實的巨大差距,感到迷茫和不安。母親的期望和社會觀念,讓主角感到無所適從。
Thumbnail
寫給人生按部就班,以及不按部就班的人。按部就班的人,事業成功、或者退休,該想一想:「拿掉工作後,你的人生還剩下什麼?」不按部就班的人,也可能是財富自由,但總會有人來問:「那妳這麼年輕不上班要幹嘛?」
Thumbnail
繭居族指的是在日本經濟泡沫化後無法就業的年輕人搬回家中與父母同住。相對的,中年打工族則是持續在職場上工作的人,惟其遭遇並沒有改善。文章內容探討了日本就業冰河期帶來的族群壓力,以及如何在職災補償中認定憂鬱症的相關條件。
Thumbnail
 年輕世代有活力、有創意、有勇氣,希望被週遭親友肯定,卻也容易在找工作、換工作的過程中徬徨。想要追求高薪,期待在職場上成就一番事業,不如聰明運用政府資源,為年輕的自己闖出一番璀璨未來!
Thumbnail
所謂「貧窮限制了想像力」,那麼;位階較低的人思考事情偏向比較片面,就不奇怪了。就拿我的職場異動企圖,往上呈報時,很快就遇到上司鳥瞰型的視角,兩相對應,思路的完整性,就高下立判了。如果拿高中生和大學生來場辯論做比喻,我無疑就是那個高中生。 自以為構思完整的離職提議,沒兩分鐘就被打亂了陣腳。再整理一下
少子化、高齡議題日益擴大 回想剛出社會的正義凜然 到今日外籍移工的整體處境
Thumbnail
當時有位我相當敬重的牧長搶頭香留言說:「轉彎才有路,主幹道只有擠。」
Thumbnail
今年應該是史上最大轉職潮 當然包含我自己 現今人受教育高 時代也快速演進 不在是舊思維 須朝九晚五到一輩子 才是正當工作 很多人靠自媒體 葉配 賺的都比上班族多 有些職場的話 只是慣老闆話術 我討厭 穩 字 世界上如果有人跟你提到此字 你要力馬遠離這種人 沒有穩定的工作 沒
Thumbnail
中年失業遇到後,可能感到迷惘、失落、焦慮、自卑等負面情緒,但我們應學會與之共處,並尋找新的職業目標。這是一次重新出發的契機,不要被困在過去,而是要勇敢面對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