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美吟結婚,她的先生參與某政府計畫,兩人搬遷至美工作三年,兩年後美吟生一女兒,那年年終計畫結束,三口之家搬回台灣,正當除夕前,因剛回國,家裡還要整頓無法過年,美吟抱著襁褓之女、打電話回娘家,她媽媽說『你不能回來喔,嫁出去的女兒要等初二才回娘家,不然會把娘家吃垮!』。那日正巧寒流來襲,淒風苦雨的,美吟一聽,心加倍冷凍,眼淚不禁嘩啦啦地一串掉下來。此情此景直至今日,美吟依然如歷在目,每逢過年總會想起那一幕,感嘆身為女性之悲戚,一結婚就裡外不是人,娘家夫家好像都不是家。
30年前,美玲結婚後第一年,除夕前和先生去婆家過年。她想著自己的家,一直都是在自己家過年,突然去別人家過年,內心感觸良多,疑惑「怎不是各自回自家過年呢?」美玲覺得結婚後要把他家當我家,這是何其困難,每到過年那幾天都是美玲不開心卻又要隱藏當作沒事的日子。初一離開婆家,打電話回娘家,她媽媽說『要不要回來吃晚餐啊』,美玲說『不是不能回去嗎?』媽媽說『誰說的,快點回來吃飯啦』,美玲開心直奔娘家,管他初一十五的。
前兩年,美心結婚,過年時和先生講好,一人一家過年,你回你家,我回我家,各自孝敬父母,公平、簡單、自由自在,誰都不用委屈。她媽媽說『太好了,回家來,從除夕住到年假過完,想回去再回去!』
時代轉變與進步,從女孩長大一定要嫁人,嫁人就變成夫家人,到現在,女孩獨立自主,結不結婚都可以(是結婚不是嫁人喔)。過年哪裡還有什麼結了婚的女兒,除夕、初一不能回娘家的禁忌。回顧古時候身為女性真是委屈至極,條條框框規規矩矩全都是限制女性,性別超級不平等。
除了回娘家的禁忌,還有什麼「打破碗盤是壞兆頭;除夕不能洗衣晾衣因為濕過年代表一整年都潮濕發霉很倒霉;過年不要掃地,若要掃只能往裡面掃不可往外掃,因為要把錢掃進家來;除夕夜睡覺不關燈直到初一天亮,代表迎接好運;初一凌晨到廟宇搶頭香可以獲得神明特別保佑;過年要穿紅色穿新衣代表新氣象好運到...等等」。然而,禁忌越多,小孩子犯禁的機率越高,然後再發展一個禁忌,叫做「過年期間不打罵小孩,要說好話」。其實,這些所謂禁忌有一個宗旨是:希望過完年可以好運來、賺錢多、好事多;反推回去,不就是舊的一年是不夠好的,所以期待來年轉運。正面解讀永遠都給人們更好的想像與期待,壞事會隨著舊年過去,新的年會是好的;負面解讀就是習俗禁忌越多,也在製造更多恐懼、不安,對心理健康而言並非好事。尤其那個回娘家的禁忌,不知傷了多少女孩的心。幸好,美吟的故事相信是會越來越少,結婚不代表離了娘家,美玲和美心活得越來越自在,天高地遠任誰都能順己意行走,不被社會規條所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