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是家人,所以「需要」聚在一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大家開工快樂啊!前陣子剛過完年,我們家族一如往常的選了一個縣市,一如往常的待了三天兩夜,但今年因為交通方面的考量,提前一天出發到鄰近縣市住了一晚,其實每一次的家族旅遊對我來說都需要做很多的心理準備,因為本身是很需要獨處空間的人,特別是在群聚後的散場,在一個只有自己的空間,供我放空、沉浸,是一件非常必須存在的日常,但在家族旅遊中,這樣的日常,卻成了遙不可及的奢望,除了白天的戶外活動,連睡覺時間也從平常的單人床加大變成了雙人床,我並不排斥與家人出遊或是共寢,只是這樣的步調改變,也讓我便秘了數日,直到回到家中,才開始順利的排泄,而每一次的家族聚會或是出遊,都會喚起我心中的一個疑問,家人,是「需要」聚在一起還是「想要」聚在一起?


我不討厭我的家人,我也必須說我的家人是友善、溫暖的,並不是因為他們是我的家人我才如此的讚揚,或許是因為比較與觀察吧!但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生活與家庭,長出各自的個性與價值觀,以至於無法順利的相處與磨合是非常理所當然的,然而,我的家人們的個性大多是內斂,傾向和氣生財的,所以大吵大鬧,據理力爭,表達各自立場等現象似乎不常在我們的家族中出現,因此偶爾會在家族中嗅到一些尷尬又微妙的氛圍,明明當下是該有些爭執或是表達立場的時刻,但那股氣息總會莫名其妙的消散,所以你問我癥結點消失了嗎?我沒辦法給予肯定的答案,只能說,它就像我便秘狀況一樣,尚未徹底排泄。


偏偏我們家是一個很喜歡聚會的家族,跟朋友在聊天時,免不了聊到家人方面的話題,或是每當與家人聚會成了婉拒朋友邀約的理由時,常會得到朋友:「又要吃飯,前陣子不是才吃過,再騙啊!」之類的回覆,那時才意識到,原來能與家人頻繁的相聚對於其他家庭來說並不是一個常態,身邊也有些離鄉背井的朋友,與家人的相聚在一年中只有一至兩次。以前我很因為這件事情而感到幸福與幸運,能頻繁的與家人相聚吃頓飯,但隨著年紀的增長,或許是忙於工作,或許是忙於自己的生活圈,而也有部分原因是我開始思考「與家人的相聚是需要還是想要」這個問題,長大後,與家人的團聚,除了吃飯、聊天,我多了一件暗自進行的活動,我開始去觀察家人間的相處以及當下的自己所產生的情緒變化,看著長輩們之間的互動與對話,總會在心中冒出一些疑問:「你們是真的想一起吃飯嗎?」、「你們是真的想跟對方聊天嗎?」,而這些問題我不曾出口,也不曾跟同輩的兄弟姐妹人聊過,只是默默的藏在心裡,繼續困惑著。


慢慢的,這些困惑成了我減少與家人聚會的頻率,開始從因為家族聚會而回絕朋友邀約,變為藉由朋友邀約為由而缺席家族聚會,我想減少與家人的相處頻率,能夠使我開始去珍惜往後的相聚,不再糾結於家人間是否契合等問題,但當我開始進行這樣的實驗時,我的內心是感到孤單的,其實我是很慶幸能與眼前這些人成為家人,而我卻要反其道而行的刻意疏遠他們,我想這是我做過最愚蠢的實驗。曾經在蔡康永的書中看過一段話:「父母其實很容易失職,因為你只要把他們當正常的人類看待,就應該理解所有的人類都會失職」」,這讓我得出一個衍伸的理解:「親情是很容易變的陌生、疏離的,如果我們把這段關係當成是兩方陌生的個體,其實是很容易疏遠的」,就好比一段建立已久的友情或愛情,你可能會開始產生一個認知,就是——你不必多說,對方就能夠去理解你的想法與立場,或許你以為因為認識久了,相處久了,彼此有幾根毛你都暸若指掌,但我們好像忽略了一點,時間在推移,成長的過程會脫毛與換毛,這個過程中我們各自掉了幾根毛或是長了幾根毛其實是彼此都不清楚的。因此,我們好像可以去思考一個問題,我們與家人之間,到底是真的處不來,還是我們已經許久未去梳理彼此的毛了。


預約溫罐,跟我療聊你的故事:@storelease_cottage


avatar-img
3會員
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一個人的生活,出現了意外的訪客。心裡再多的不願及不甘還是要學習面對。 家始終是我們想逃離卻又不得不面對的課題。理性層面來說我們無法選擇父母及成長的環境。 如果說靈魂投生前真的是有意識選擇,那麼這個家就是我們所選,只是不記得了。 無論如何,要面對的始終逃不了。轉念是唯一能做的事。孝順是我們從小到
Thumbnail
在一個只會貶低妳自我價值的家庭裡長大,要活得有自信是件極其困難的事情。這幾年透過自我探索和自我療癒,陌生的「自信感」算是有開始慢慢冒出頭、探出枝芽,小心翼翼的成長,可辛苦了這麼久,好不容易才建立起來的一切,只要回老家待超過兩天,就又會被連根拔起,再次陷入自我懷疑、自我批判的深淵。 每次回老
●如何讓家庭生活成為心流活動? 心態: 重點在於個人是否願意為了家人,而改變個人的目標,即可整合家庭生活的心流。 說明:現代人常見錯覺以為家庭生活會自己找到出路,盡量放鬆就好,當工作一回到家只想放鬆認為家人不會有什麼重大需求,直到一切都太晚了才在彌補(酗酒、憂鬱、陌生)。
Thumbnail
這本書是一種集合文章的概念,每篇故事都是來自於不同的作者,背景也是非常不同的。在一本書裡看到很多不同角度、不同層面的內容,況且就算是都圍繞在同一個議題,還是可以有著許多不同的故事。即便科技進步、交通便利,也不要忘了多關心重要的家人跟朋友。
07/05/2014 全家人的行程 以前全家人出門,六個人,只有一個想法。 但現在孩子大了,我的想法也變了。   聽過有人這麼說,不要把家人當成人生追夢的牽掛。 但我的作法不大同,應該是我把我的人生追夢的模式都要套在孩子身上。 他們不喜歡,我也覺得累了。 我可以去作我自己喜歡的事,喜
Thumbnail
這篇文章敘述了家人之間相處及愛的重要性,提醒我們要多一份寬容和包容,避免在家人身上發洩不良情緒。家人是我們生活中最重要的支持者和依靠,是值得我們用最真摯的愛和包容來對待的。讓我們一起用行動來表達對家人的愛和關懷,讓家庭成為幸福的天堂吧!
Thumbnail
【社會發生什麼事?】系列第五彈 帶你思考什麼是「家庭」! 家庭有各種不同的樣貌,家人間又該如何相處? 家長不曉得如何解釋的社會議題,就讓這本書來幫你!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到了家庭旅行的一些問題,包括世代代溝、各種愛好不統一、在旅行中的各種麻煩和不愉快,以及對旅行的反思。作者建議如果是你特別想去的地方,千萬別帶上父母和孩子,不然就不要在意他們的話。他們雖然口頭上吐槽,但其實心裡高興的很。
Thumbnail
創造幸福和諧的家庭 一個人支撐是不可能久遠 必須每位成員無怨無悔、無條件奉獻 並時刻懷著感恩的心 共同築起理想的家園 你想要和家人有什麼樣的關係?、家庭的氛圍是否是你們都喜歡的?、你們一起想望的未來長什麼樣子?、要如何能達成理想狀態? 重要的不是怎麼分工 而是關於家事這件事的觀念與溝通、尊重
Thumbnail
一個人的生活,出現了意外的訪客。心裡再多的不願及不甘還是要學習面對。 家始終是我們想逃離卻又不得不面對的課題。理性層面來說我們無法選擇父母及成長的環境。 如果說靈魂投生前真的是有意識選擇,那麼這個家就是我們所選,只是不記得了。 無論如何,要面對的始終逃不了。轉念是唯一能做的事。孝順是我們從小到
Thumbnail
在一個只會貶低妳自我價值的家庭裡長大,要活得有自信是件極其困難的事情。這幾年透過自我探索和自我療癒,陌生的「自信感」算是有開始慢慢冒出頭、探出枝芽,小心翼翼的成長,可辛苦了這麼久,好不容易才建立起來的一切,只要回老家待超過兩天,就又會被連根拔起,再次陷入自我懷疑、自我批判的深淵。 每次回老
●如何讓家庭生活成為心流活動? 心態: 重點在於個人是否願意為了家人,而改變個人的目標,即可整合家庭生活的心流。 說明:現代人常見錯覺以為家庭生活會自己找到出路,盡量放鬆就好,當工作一回到家只想放鬆認為家人不會有什麼重大需求,直到一切都太晚了才在彌補(酗酒、憂鬱、陌生)。
Thumbnail
這本書是一種集合文章的概念,每篇故事都是來自於不同的作者,背景也是非常不同的。在一本書裡看到很多不同角度、不同層面的內容,況且就算是都圍繞在同一個議題,還是可以有著許多不同的故事。即便科技進步、交通便利,也不要忘了多關心重要的家人跟朋友。
07/05/2014 全家人的行程 以前全家人出門,六個人,只有一個想法。 但現在孩子大了,我的想法也變了。   聽過有人這麼說,不要把家人當成人生追夢的牽掛。 但我的作法不大同,應該是我把我的人生追夢的模式都要套在孩子身上。 他們不喜歡,我也覺得累了。 我可以去作我自己喜歡的事,喜
Thumbnail
這篇文章敘述了家人之間相處及愛的重要性,提醒我們要多一份寬容和包容,避免在家人身上發洩不良情緒。家人是我們生活中最重要的支持者和依靠,是值得我們用最真摯的愛和包容來對待的。讓我們一起用行動來表達對家人的愛和關懷,讓家庭成為幸福的天堂吧!
Thumbnail
【社會發生什麼事?】系列第五彈 帶你思考什麼是「家庭」! 家庭有各種不同的樣貌,家人間又該如何相處? 家長不曉得如何解釋的社會議題,就讓這本書來幫你!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到了家庭旅行的一些問題,包括世代代溝、各種愛好不統一、在旅行中的各種麻煩和不愉快,以及對旅行的反思。作者建議如果是你特別想去的地方,千萬別帶上父母和孩子,不然就不要在意他們的話。他們雖然口頭上吐槽,但其實心裡高興的很。
Thumbnail
創造幸福和諧的家庭 一個人支撐是不可能久遠 必須每位成員無怨無悔、無條件奉獻 並時刻懷著感恩的心 共同築起理想的家園 你想要和家人有什麼樣的關係?、家庭的氛圍是否是你們都喜歡的?、你們一起想望的未來長什麼樣子?、要如何能達成理想狀態? 重要的不是怎麼分工 而是關於家事這件事的觀念與溝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