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職的勇氣:離開幼教,我遇見更美的風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回到熟悉的地方,拖著大包小包,狼狽地收拾了所有物品,回到家還沒喘口氣,就迎來母親的靈魂拷問:

「怎麼會這樣?都沒跟我商量就回來了?」

我淡淡地回答:「這是我的人生,我想自己做決定。」

家人的關心總是帶著些許焦慮,三天兩頭就問我要不要試試哪家幼稚園,甚至主動幫我投履歷。這種「愛的壓力」讓我有點透不過氣,於是把自己關進房間,開始重新思考未來。

履歷一封封寄出,換來的是一次次的拒絕。我心想,與其坐在家裡等待,不如主動出擊!

重新出發,探索不一樣的可能

我靜下心來盤點自己的優勢:「教育+引導」,這是我最熱愛的事,累積了17年的經驗,這份專業不該被埋沒。但問題是——我還想繼續待在幼稚園嗎?

換個角度想,喜歡教育不代表只能待在幼稚園,於是我開始搜尋相關領域的工作機會。就在這時,我的目光停留在桌上那本《3C3Q學習手冊》,靈機一動,立刻撥了電話詢問相關資訊,並約了時間面談。

見面時,主管誠懇地說:「現在開學了,課程都排好了,要等安排可能需要一段時間。你有經濟壓力嗎?」

我毫不猶豫地回答:「沒關係,經濟部分不用擔心,我想先在這裡好好學習。」

於是,我受邀參加每週的師資訓練課程。這不只是一次學習的機會,更是人生的轉捩點。

感謝那個勇敢做決定的自己

這段時間,我認識了許多貴人,他們給予我支援和鼓勵,讓我看到更多可能性。才藝教學、創新教育、不同年齡層的學習模式……一扇扇新世界的大門向我敞開。

現在回頭看,真的很感謝當初的自己,選擇了不同的道路,也開啟了一場如寶藏探險般的旅程,每個經驗都是一顆閃閃發亮的寶石,豐富了我的人生。

人生,不一定只有一條路,轉個彎,可能會遇見更美的風景!

avatar-img
9會員
9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nnlin Li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幼教與才藝教學的學習歷程中,如何從迷惘中找尋方向,透過經歷與挑戰不斷提升自己,最終擁抱成長與改變 初入幼教的學習與熱情 回顧自己的成長旅程,幼教一直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福祿貝爾、皮亞傑、蒙特梭利、華德福、高瞻等開放式課程,到瑞吉歐教育法,每一位幼教先驅的理念,都在我的學習與教學過程中
那一年,夏天熱得像要把柏油馬路烤化。我還是一名幼稚園老師,午餐後,和同事們帶著一群小蘿蔔頭回教室準備午休。孩子們吱吱喳喳地說著天馬行空的故事,還有人抱著我的腿撒嬌,彷彿一切如常。 直到,辦公室裡突然傳來廣播:「請老師們立即前往會議室開會。」 這幾天心裡一直隱隱不安,像是暴風雨前的寂靜。而當校方開
中秋過後的天氣陰晴不定,大雨什麼時候要來沒人料得到。身體的狀態有徵兆不舒服的樣子有預兆。但是情緒、心理的問題是隱藏的未知或是一直都在? 今年的事情很,只能說之前的學習無論是心理學、牌卡、人類圖、13月亮曆等等.....還有最近學習很大量的  # Access Consciousness  所有的課程
 一直將一些感覺藏在心裡面,需要釋放感受。 當你說出或寫下你的感受,你會更了解你的情緒。  一直將一些感覺藏在心裡面,需要釋放感受。 當你說出或寫下你的感受,你會更了解你的情緒。   一直將一些感覺藏在心裡面,需要釋放感受。 當你說出或寫下你的感受,你會更了解你的情緒。  每個人都會有情緒的流
生命中的木馬程式當你有所覺察的時候一切都會是有趣的觀點 七月媽媽的話題不外乎是跟家庭的動力有關 例如:家裡出現了狀況他如何地去解決 其中讓他每一次提起會潸然淚下的是我爺爺往生時的點點滴滴,回想當時的我小6年級有記憶的當下知道媽媽的辛苦,爸爸是家中的長子爺爺無預警的撒手人寰對大家來說都是一個很震驚
每一年中秋節都想起小時候媽媽親手做的蛋黃酥 媽媽年紀大了想要做體力有限 今年因為生病了........ 歲月的痕跡佈了媽媽的臉上,她心裡的藏著多少說不出口的話已經讓她情緒失控甚至於需要透過不停地講話才能緩解情緒,甚至於時空錯置,不懂為什麼放不下這些過去的種種的回憶,對家人的情緒勒索甚至更多是行動上的
在幼教與才藝教學的學習歷程中,如何從迷惘中找尋方向,透過經歷與挑戰不斷提升自己,最終擁抱成長與改變 初入幼教的學習與熱情 回顧自己的成長旅程,幼教一直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福祿貝爾、皮亞傑、蒙特梭利、華德福、高瞻等開放式課程,到瑞吉歐教育法,每一位幼教先驅的理念,都在我的學習與教學過程中
那一年,夏天熱得像要把柏油馬路烤化。我還是一名幼稚園老師,午餐後,和同事們帶著一群小蘿蔔頭回教室準備午休。孩子們吱吱喳喳地說著天馬行空的故事,還有人抱著我的腿撒嬌,彷彿一切如常。 直到,辦公室裡突然傳來廣播:「請老師們立即前往會議室開會。」 這幾天心裡一直隱隱不安,像是暴風雨前的寂靜。而當校方開
中秋過後的天氣陰晴不定,大雨什麼時候要來沒人料得到。身體的狀態有徵兆不舒服的樣子有預兆。但是情緒、心理的問題是隱藏的未知或是一直都在? 今年的事情很,只能說之前的學習無論是心理學、牌卡、人類圖、13月亮曆等等.....還有最近學習很大量的  # Access Consciousness  所有的課程
 一直將一些感覺藏在心裡面,需要釋放感受。 當你說出或寫下你的感受,你會更了解你的情緒。  一直將一些感覺藏在心裡面,需要釋放感受。 當你說出或寫下你的感受,你會更了解你的情緒。   一直將一些感覺藏在心裡面,需要釋放感受。 當你說出或寫下你的感受,你會更了解你的情緒。  每個人都會有情緒的流
生命中的木馬程式當你有所覺察的時候一切都會是有趣的觀點 七月媽媽的話題不外乎是跟家庭的動力有關 例如:家裡出現了狀況他如何地去解決 其中讓他每一次提起會潸然淚下的是我爺爺往生時的點點滴滴,回想當時的我小6年級有記憶的當下知道媽媽的辛苦,爸爸是家中的長子爺爺無預警的撒手人寰對大家來說都是一個很震驚
每一年中秋節都想起小時候媽媽親手做的蛋黃酥 媽媽年紀大了想要做體力有限 今年因為生病了........ 歲月的痕跡佈了媽媽的臉上,她心裡的藏著多少說不出口的話已經讓她情緒失控甚至於需要透過不停地講話才能緩解情緒,甚至於時空錯置,不懂為什麼放不下這些過去的種種的回憶,對家人的情緒勒索甚至更多是行動上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學習身心靈的過程中,逐漸明白了拒絕的重要性,以及對自己的價值。從與母親的關係中,體會到其實自己有權利做出選擇,並學會如何看見真正想要的事情。
Thumbnail
這像是個情境題,看完後你能比較同理誰呢? 又該如何處理這樣的問題? A在離職後的3月,又與論及婚嫁的同居男友分手,身在異地,頓時沒了去處,家裡整天吵吵鬧鬧的母親更不是她的避風港,令她完全不想回家投靠父母,她馬上想到了爸媽的大學同窗好友邱阿姨也住在這城市,每年逢年過節都有去拜訪,小時也都喊乾爸乾媽長
Thumbnail
大雨下著下著,我與孩子站了40分鐘,不禁思考,我到底在堅持什麼?
Thumbnail
這是關於一個在學業和家庭責任間掙扎的人,通過處理自己的情緒和需求,最終找到內心的平靜和感到滿足的故事。
Thumbnail
生養孩子花的心力財力勞力苦力是算不清的,只要看到孩子一步一步平安長大,一切都值得了,也是對父母最好的回饋。 然而,教養孩子不容易,難免掉入自己習性的窠臼,不自覺以我執教導孩子,孩子心性不同,有的孩子能接受,有的則會反抗到底。如果我們能用智慧善解和包容的方式面對諸多親子問題,用愛和耐心消弭衝突,
Thumbnail
自我有記憶以來,母親就是一個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可以快速翻篇的人。即使青春期的我叛逆又不容世俗,總是衝撞權威又經不起評判,卡在自己的迴圈動彈不得。但母親從沒有放棄與我溝通,在夜深人靜、獨自啜泣的陽台角落,他總在與我爭執後默默伸出手,理性的分析他生氣的原由,教我做人處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作者通過離婚、有小孩和母親同住的生活經歷,開始尋找真正的自己。作者自省過去的選擇,並且決定要過一種不被社會期待的生活。這是一個關於自我覺醒和成長的故事。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深入探討了成為一位母親所面臨的挑戰,並分享了自己的成長與孩子的教育經驗。透過寫作,作者希望能夠和其他父母分享心得,並一起學習成長。
Thumbnail
透過孩子的教養,媽媽經歷了身心靈的重大轉變,從而找到自己更好的版本。這篇文章探討媽媽所面對的生活挑戰,以及改變思維、增強心理韌性的方式。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學習身心靈的過程中,逐漸明白了拒絕的重要性,以及對自己的價值。從與母親的關係中,體會到其實自己有權利做出選擇,並學會如何看見真正想要的事情。
Thumbnail
這像是個情境題,看完後你能比較同理誰呢? 又該如何處理這樣的問題? A在離職後的3月,又與論及婚嫁的同居男友分手,身在異地,頓時沒了去處,家裡整天吵吵鬧鬧的母親更不是她的避風港,令她完全不想回家投靠父母,她馬上想到了爸媽的大學同窗好友邱阿姨也住在這城市,每年逢年過節都有去拜訪,小時也都喊乾爸乾媽長
Thumbnail
大雨下著下著,我與孩子站了40分鐘,不禁思考,我到底在堅持什麼?
Thumbnail
這是關於一個在學業和家庭責任間掙扎的人,通過處理自己的情緒和需求,最終找到內心的平靜和感到滿足的故事。
Thumbnail
生養孩子花的心力財力勞力苦力是算不清的,只要看到孩子一步一步平安長大,一切都值得了,也是對父母最好的回饋。 然而,教養孩子不容易,難免掉入自己習性的窠臼,不自覺以我執教導孩子,孩子心性不同,有的孩子能接受,有的則會反抗到底。如果我們能用智慧善解和包容的方式面對諸多親子問題,用愛和耐心消弭衝突,
Thumbnail
自我有記憶以來,母親就是一個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可以快速翻篇的人。即使青春期的我叛逆又不容世俗,總是衝撞權威又經不起評判,卡在自己的迴圈動彈不得。但母親從沒有放棄與我溝通,在夜深人靜、獨自啜泣的陽台角落,他總在與我爭執後默默伸出手,理性的分析他生氣的原由,教我做人處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作者通過離婚、有小孩和母親同住的生活經歷,開始尋找真正的自己。作者自省過去的選擇,並且決定要過一種不被社會期待的生活。這是一個關於自我覺醒和成長的故事。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深入探討了成為一位母親所面臨的挑戰,並分享了自己的成長與孩子的教育經驗。透過寫作,作者希望能夠和其他父母分享心得,並一起學習成長。
Thumbnail
透過孩子的教養,媽媽經歷了身心靈的重大轉變,從而找到自己更好的版本。這篇文章探討媽媽所面對的生活挑戰,以及改變思維、增強心理韌性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