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水滸讀通下九流人物17-金翠蓮
金翠蓮說的話,都是真的嗎?
「魯提轄拳打鎮關西」
是《水滸傳》中非常著名的篇章。
不過這個故事,如果從金翠蓮的角度來看,
會是什麼樣的呢?
金翠蓮的自敘是這樣說的:
「奴家是東京人氏,因同父母來這渭州投奔親眷,不想搬移南京去了。母親在客店裏染病身故。女父二人,流落在此生受。」
(這段敘明金氏父女為外地人。)
「此間有個財主,叫做鎮關西鄭大官人,因見奴家,便使強媒硬保,要奴作妾。誰想寫了三千貫文書,虛錢實契,要了奴家身體。」
(這段的重點是:『虛錢實契』,意即空頭支票,也就是說鄭屠夫雖然強佔了金翠蓮的身體,也讓金翠蓮做妾,可是並沒有真實花費三千貫錢,或者說金氏父女並沒有拿到這三千貫文錢。)
「未及三個月,他家大娘子好生利害,將奴趕打出來,不容完聚。」
(這段的重點在訴苦:鄭屠夫的正牌老婆行為厲害,不容鄭屠納妾,將金翠蓮父女趕了出來。)
「著落店主人家,追要原典身錢三千貫。父親懦弱,和他爭執不下。他又有錢有勢。當初不曾得他一文,如今那討錢來還他。沒計奈何,父親自小教得奴家些小曲兒,來這裏酒樓上趕座子。每日但得些錢來,將大半還他,留些少子父們盤纏。」
(這段解釋為何會在魯達、史進、李忠三人在酒樓談論較量槍法時,躲在隔壁間哭哭啼啼,掃了三位好漢的談興。)
這幾段話乍聽之下,沒什麼問題;
不過唯一有問題的是,這幾段話是金翠蓮對著魯達說的。
話與話不同,得分誰說;
而話與話之間不但得分誰說,
還得分:這話是「對誰說」的。
舉個例子:
「話與話不同,得分誰說」。
比如說有些人能說「台灣價值」,有些人就不能說「台灣價值」;有些人說「台灣價值」就代表他愛台灣,可是有些人說「台灣價值」就不代表他愛台灣
——這就是「話與話不同,得分誰說」。
再舉個例子:
「話與話之間不但得分誰說,還得分:這話是『對誰說』的。」
比如說一個黑道大哥,他對獨生愛女說:「妳得信佛啊!信佛對妳好。」
或者這個黑道大哥對一個他想要幹掉的小弟說:「你得信佛啊!信佛對你好。」
這兩句話,是一模一樣的話;
可是看倌們想想,這「話」對著不同的人說,能是一樣的嗎?
聽懂以上的道理,
往後再「聽人說話」,
能有長足的理解能力。
又及,若是聽懂以上,
我們再回來看看金翠蓮說的話有沒有什麼貓膩?
首先,金翠蓮與其父雖然原是外地人,可是到了渭州,從先前母親染病到身故,總算生活過一段時間,更別說給鄭屠當妾的那三個月,還有後來父女在酒樓上賣唱的時節;經過這麼一大段過程,金翠蓮與她的父親,應該對渭州的「人物」,有著充分的了解。
再來,就《水滸》書中的描述,我們可以知道魯達、魯提轄在當地,應該屬於大名人的級別,且看書中的描述:
魯達在趕李忠的賣藝場子時,「眾人見是魯提轄,一哄都走了」;
而魯達等人到了酒樓上,「酒保唱了喏,認得是魯提轄」;
後來魯達要結帳時,「酒樓主人連聲應道:提轄只顧自去,但吃不妨!只怕提轄不來賒帳哩。」;
還有後來魯達尋釁鄭屠時,「鄭屠看時,見是魯提轄慌忙出櫃身來唱喏」。
因此我們應該可以肯定,
魯達是渭州當地的大名人。
可能有人會說:
魯達是不是當地名人,很重要嗎?
的確很重要。
因為如果魯達是當地名人,
那麼我們就可以合理推斷,
金翠蓮用哭聲吸引魯達注意之前,
就已經知道,
對方是大名鼎鼎的魯提轄。
所以金翠蓮對著魯達的那一番言語,
就算不能說是金翠蓮早就設計好的,
但也很可能是金翠蓮先在肚裏盤算過一遍的「伸冤」。
記得嗎?
話,得分誰說,還得分「對誰說」。
同樣敘述一件事情,
你對父母說、或與對伴侶說、或者對著一群不相干的陌生人說,
不會是同樣的一番話。
所以我們或者可以說
金翠蓮對魯達的那一番話,
是金翠蓮專屬客製給魯達的一番話。
是金翠蓮的伸冤無錯,
但未必是真正的事實。
而金翠蓮想伸什麼冤呢?
甲,鄭屠的三千貫錢是「虛錢實契」,我金翠蓮父女還不出來。
乙,鄭屠他家大娘子好生利害,將奴趕打出來,不容完聚。
先說「甲」,
這部分其實很值得推敲,
金翠蓮意思是鄭屠沒有這筆錢,
可是真的沒有嗎?
我們還是看《水滸》原文:
當魯達要店小二放金翠蓮父女走時,
那店小二說道:「小人房錢,昨夜都還了;(可是金氏父女)須欠鄭大官人典身錢,着落在小人身上看管他哩!」
也就是說,這三千貫錢,鄭屠說有、店小二也認為有,可是金翠蓮說沒有;可是到底有沒有呢?沒人曉得。
或者我們換個角度來思考:在整部《水滸》中,如了受梁山群盜的惡勢力威脅的人之外,還有什麼人能夠逼著店小二為虎作倀、把明明沒有的錢,硬是逼良民們還出來?
想一想,好像大多都是些「公門中人」,什麼「押司」、「節級」、「都頭」、「保正」......等等人,似乎還沒有「屠夫」這樣的普通百姓,對不對?
鄭屠真的有如金翠蓮說的那般「虛錢實契」嗎?其實難說。
再說金翠蓮的母親染病、身故、下葬,恐怕都需要花錢;這一筆錢財是不是花在這上頭、亦或者是別的首飾之類(金翠蓮一出場,便頭插一支青玉簪、腰繫紅羅裙子、淡黃軟襪襯弓鞋)?不得而知。
再說乙的部分。
金翠蓮的原話,明明就是「鄭屠他家大娘子好生利害,將奴趕打出來,不容完聚。」;
金翠蓮這話的原意,不滿的是「鄭屠他家大娘子」,而不是「鄭屠」;
金翠蓮原來的打算,恐怕是讓魯達做她金翠蓮的靠山,讓魯達去「說服」鄭屠,讓鄭屠把金翠蓮接回去家裏重新做妾。
可是魯達生性霸道,又是急性子,三拳打死了鎮關西,搞得自己也跑路去也。
可以說完全沒有體會金翠蓮的深意。
當然,有人又會問說:
為什麼老衲你會認為金翠蓮想要回到鄭屠家中重新做妾?
嘿!
前頭不是都說了?
「話」得分「誰來說」。
金翠蓮是怎麼樣的人?
金翠蓮是從小父親教學唱些小曲,
能在酒樓裏唱曲賣錢的人。
這樣的一個女人,
在古代那樣的環境中,
人生的目的是什麼?
就是當人的妾、或稱二奶。
在古代正經人家的閨女,是不會學唱曲的;更學不到、也想不到唱曲一技能在酒樓中專靠唱曲換錢用。
金翠蓮就是想當二奶,後來魯達雖然給了她父女倆十五兩白銀讓他們「回鄉」,可是金氏父女愣生是不回鄉,而是輾轉到了雁門一地。
根據金老爹自敘:「沒回東京,只隨路向北,虧殺一老鄰居與老漢的女兒做媒,結交此間一個大財主趙員外,養做外宅,衣食豐足,皆出於恩人,我女兒常常對她的『孤老』說提轄的大恩!」
有沒有看到?
相對比之前仍在渭州時的言語,金老爹還在渭州時,向魯達求告:「若是能夠『回鄉去』,恩公便是小人的重生父母、再長爺娘」,怎麼一轉頭拿了魯達的十五兩白銀,就跑到另外一州,找同鄉做媒,迅速讓女兒找到「孤老」?
而「孤老」何意呢?
孤老即宿娼、歌童、使女所倚靠的人也!
(換作今日,恐怕得說「老點」、「恩客」乎?)
綜觀「魯提轄拳打鎮關西」的故事,
從魯達看,的確是蕩氣迴腸、快意恩仇;
不過從金翠蓮的角度看,
就是另外的一池風景。
最近看到某電影導演被放出獄;
又想到先前有一個大明星歌手被傳時常逗留酒店玩樂。
其實這些人的那些醜態;
很多,很早都有傳出風聲,
只是大多數人不願意去戳穿別人而已。
很多人以為當「名人」很威風,
孰不知名人的威風像是斗篷,
而斗篷裏頭其實很是苦澀;
很多名人還巴不得這匹斗蓬是隱形斗篷哩!
名人被金翠蓮要錢時不得不出手大方、
被金翠蓮撒嬌時不得不去痛揍鎮關西;
這都是名人的威風斗篷下的累贅。
當然啦,
如果你自認魯智深轉世、願意三拳打死鎮關西而無悔,
那麼當老衲沒說過。
反正老衲寫東寫西、一支筆寫得名動江湖,
可是打死也不想當名人。
原因無他,
就是怕在酒樓上遇到金翠蓮的哭啼聲也!
#今日看到大S的消息心中沉了一下
#我們都不要浪費生命要好好揮霍與享受人生
#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