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薇趨勢/實體店進化 賣的是情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經濟日報 王薇瑄(聲鮮時采科技營運長、科技媒體專欄作家)

數位科技已融入食衣住行,肚子餓了用Uber Eats,開車有Etag和 Uspace節省排隊時間;等公車必須知道幾分鐘進站;比起忠孝東路走九遍,不如看直播網購買衣服;與其日日跑銀行繳費,不如設定水電、信用卡、生活雜費網路扣繳——現代人實際接觸的機會比十年前減少許多,在這樣的環境下,實體店該如何重新定位?


過去30年,閒暇無事時,我很喜歡逛實體書店。不論是了解當下火紅的出版品與新趨勢,還是透過暢銷榜尋找內容缺口,書店都是一個令人放鬆的地方;然而,近期造訪一間占地五層樓的實體書店,僅走完一樓,內心便湧上一種難以形容的慌張感。


通常書店的一樓擺放的是新書與暢銷書,我仔細繞了三圈,卻沒有一本書讓我產生共鳴。是我跟時代脫節了?還是恰好碰上出版業的寒流?


全球出版業其實在數位化的浪潮下,皆面臨讀者流失及數位轉型的議題。從讀者流失層面來看,能填補空白時間的選擇太多,手遊、Youtube、短影音、戶外休閒活動,還保留靜態閱讀興趣的人口比例在台灣明顯下滑。


因此,轉型做有聲書或電子書,是部分出版業選擇的出路,不占空間,製作成本更低;但許多有聲書過度使用AI語音模型,讓本來有溫度的文字變得冷冰冰,撫慰心靈的字句聽起來盡是敷衍。


出版業印刷成品,下一站就是在實體書店出售,這個時代的書店應該被賦予什麼樣的任務與意義呢?


有的書店選擇多角化經營,電影院、創意文具、時尚香氛應有盡有,明明是書店,書的比例卻空前的少。經營書店的朋友說,因為很多人當書店是體驗店,是培養文青氣息的好所在;然而講到買書,還是在網路上買更實惠,有特別折扣,還不用狼狽地提回家。


過去實體書店除了「暢銷榜」引人注意,主題策展也是活化庫存銷售的好方式。身邊許多在網路買書的朋友,常常因為書店的主題策展太敲中他們的心,當下就買了幾十本書。這可能也是國際書展迷人之處,價格優惠之外,國際書展較常出現策展形式的販售,透過營造情境,創造消費。


上班中午用餐和假日與朋友吃飯,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情境。上班用餐講求快狠準,省下的時間還能午休;而與朋友吃飯,多選擇燈光美氣氛佳的餐廳,額外的「實體服務」讓食物的價值更升級。


這樣的商業模式,星巴克行之有年。過去台灣怡客咖啡、Is Coffee橫行的年代,一杯接近200元的飲料可以說是咖啡界的精品,而星巴克也早說了,我賣的不只是咖啡,是一個喝咖啡的環境,在這個情境下,你可以免去書櫃的灰塵與老舊的擺設,進入一個美好的情境。


相信不少人都有類似的經驗,網路購買的商品與描述不符,或是買衣服按照尺碼選擇尺寸,但收到的商品試穿後卻不如人意。即使能退換貨,多一道手續總是麻煩,期待穿新衣的心情大打折扣。


在這個時代,實體店經營應拋棄過去單純陳列的模式,能提供貼心的服務,還能在商品促銷上注入巧思。情境到位的實體店,能讓顧客感受體驗的樂趣,它賣的是情懷。


回到逛書店,若書店能跳脫傳統陳列暢銷榜與某類新書的形式,加入策展概念,將書籍與情境緊密結合,或許能讓讀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才不至於抹煞一代愛書人的熱情。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avatar-img
24會員
99內容數
Podcast節目【數位趨勢醬子讀】的專欄作家文章匯流 從科技新聞帶你看產業趨勢,有別於坊間搖旗吶喊式的附和,本節目提供的獨家觀點絕對讓你耳目一新! 你想知道科技新聞背後的微趨勢將如何改變我們的未來嗎?跟著兩位專欄名家一起看就世界還沒發現的微趨勢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薇瑄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每年元月在美國拉斯維加斯的消費性電子展(CES)今年展出日期是7日至10日,吸引來自全球150多個國家、超過4,000家廠商參與,展示最新的科技創新。2025年的CES相較於去年有幾大發展層次上的不同。
歲末年初,全球各大企業與新創公司為穩固江山制定經營策略,不論是維持傳統經營模式,還是轉戰數位市場,選擇雲端服務或硬體升級,放大舊有營運版圖,開拓新領域業務,總之是策略爭先,花樣百出。而在數位科技的世界裡,是否存在「中庸」的經營之道呢?
你知道明年的經濟關鍵字是哪一個字嗎?《經濟日報》剛舉辦的「經濟投資展望論壇智勝2025」,讓民眾從34個關鍵字中票選「2025經濟關鍵字」,最終結果為「緩」。在科技快速的遞進中,「緩」這一個字給了我們什麼啟示?而緊追在後的第二名,是混沌不明的「混」,難道是指出未來產業走向並不明確,仍存在變數?
AI已經成為引領全球科技方向的標的,除了我們熟悉的文字、圖像、影片等內容生成技術,許多玩家還希望透過AI顛覆舊產業,創造新格局與新商機。近期Perplexity AI推出「購物助理」功能,雖然尚未公開具體的成績數據,但其創新的特性已經引起廣泛關注。
美國司法部近期對Google提出反壟斷訴訟,指控其利用市場地位壓制競爭,特別是在搜尋和瀏覽器領域。根據報導,司法部可能的處置措施包括要求Google脫手旗下的Chrome瀏覽器或其他相關業務,以緩解市場獨大帶來的不公平競爭現象。
自OpenAI推出生成式人工智慧應用程式ChatGPT之後,坊間討論熱度最高的兩個議題,一個是AI會不會取代人類的工作?另一個就是耗費巨資維持營運的ChatGPT,該以什麼方式存活?思考AI是否會取代一切的前提,是如果AI能活到取代我們的那天。
每年元月在美國拉斯維加斯的消費性電子展(CES)今年展出日期是7日至10日,吸引來自全球150多個國家、超過4,000家廠商參與,展示最新的科技創新。2025年的CES相較於去年有幾大發展層次上的不同。
歲末年初,全球各大企業與新創公司為穩固江山制定經營策略,不論是維持傳統經營模式,還是轉戰數位市場,選擇雲端服務或硬體升級,放大舊有營運版圖,開拓新領域業務,總之是策略爭先,花樣百出。而在數位科技的世界裡,是否存在「中庸」的經營之道呢?
你知道明年的經濟關鍵字是哪一個字嗎?《經濟日報》剛舉辦的「經濟投資展望論壇智勝2025」,讓民眾從34個關鍵字中票選「2025經濟關鍵字」,最終結果為「緩」。在科技快速的遞進中,「緩」這一個字給了我們什麼啟示?而緊追在後的第二名,是混沌不明的「混」,難道是指出未來產業走向並不明確,仍存在變數?
AI已經成為引領全球科技方向的標的,除了我們熟悉的文字、圖像、影片等內容生成技術,許多玩家還希望透過AI顛覆舊產業,創造新格局與新商機。近期Perplexity AI推出「購物助理」功能,雖然尚未公開具體的成績數據,但其創新的特性已經引起廣泛關注。
美國司法部近期對Google提出反壟斷訴訟,指控其利用市場地位壓制競爭,特別是在搜尋和瀏覽器領域。根據報導,司法部可能的處置措施包括要求Google脫手旗下的Chrome瀏覽器或其他相關業務,以緩解市場獨大帶來的不公平競爭現象。
自OpenAI推出生成式人工智慧應用程式ChatGPT之後,坊間討論熱度最高的兩個議題,一個是AI會不會取代人類的工作?另一個就是耗費巨資維持營運的ChatGPT,該以什麼方式存活?思考AI是否會取代一切的前提,是如果AI能活到取代我們的那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這次旅外,刻意縮減網絡的流量。 畢竟以往吃到飽上千的行動網絡,還是落到被斷網的地步。
Thumbnail
也正因為無人駕駛汽車並非是最高效率的交通工具,所以可以透過各種服務昇華搭乘體驗的機會,便源源不絕。 可以用以上觀點看待任何科技產品的誕生,只要想著給予,本身就會是擁有;只要想著接受,本身就會是容器。 我們在終於海納百川之後,怎麼會擔心自己被蒸發,而不是想著透過蒸發,也擁有著天空。
Thumbnail
精確而簡單,或者一相情願的,在形而上的交織,恍若烏托邦之境。 (赴台南旅遊,乘車南下的舊文) 當科技進步,人與人之間交流的媒介也與時俱進。發展飽和的社會,因為生活穩定,教育水準高,通常人們愈發溫和禮貌。 通訊進步,使我們不需再面對面,單純使用文字和符號傳遞,更生動一點,則加上表情符號。同時,也
Thumbnail
大陸現在的交易方式非常電子化,這一塊進步的讓人驚嘆,手機直接叫車、外賣、付款、買票、訂票、點餐,以上台灣都有,但在大陸這些事情已經是高度的常態了。 你拿現金買東西,店家還不一定能找你現金、點餐可以刷美團更優惠、打車只能線上支付,也不怕司機繞路,他們幾乎都會照APP上的路線行駛。
Thumbnail
前篇聊了一些Uber外送系統的小問題與盲點,這篇要來談談對於Uber外送系統的正面觀點,當然小哥目前只接觸Uber外送系統,談的內容還是以Uber系統為主,若有熟悉Foodpanda的讀友也可分享交流一下。
Thumbnail
任何的無人實體餐飲或是商店,以後只會越來越多,現在各國都是在測試 0>1很慢 1之後就很快,這是我從智慧型手機就說過的習慣產業術語 到2019年說電動車產業也都是一樣的劇本 自助加油站 自助結帳都是緩慢前進但是一旦到了一個關鍵轉折週期,就會加速 無人商店也是一樣,現在覺得慢,之後就會忽然
Thumbnail
實際跑過>1,000趟外送後,對於Uber外送系統的使用上,也發現了一些有趣和特別的事,但寫在前面,這裡分享的還是小哥個人的主觀想法,提出一些現象或問題,也是希望這個系統更好,沒有任何不敬><,畢竟Uber系統賜我吃穿,小哥是相當感恩和推崇的^^。
Thumbnail
常常覺得現在這世代開直播的人自然而然的做直播這件事,從一開始不明白的這東西誰看,到現在自己只看人開直播,我分析了我這時間的轉變
Thumbnail
#振樺電 無人商店還炒作的不夠喧嘩 突破10年線就會慢慢有共鳴資金出現 目前就只有區間然後等突破大方向開始 KIOSK以及瑞傳的世紀三合一佈局綜效已進入收割階段,伴隨AIoT長多的發展性,也正式邁入新一波成長循環 無人商店的商機一定會有機會被市場炒作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這次旅外,刻意縮減網絡的流量。 畢竟以往吃到飽上千的行動網絡,還是落到被斷網的地步。
Thumbnail
也正因為無人駕駛汽車並非是最高效率的交通工具,所以可以透過各種服務昇華搭乘體驗的機會,便源源不絕。 可以用以上觀點看待任何科技產品的誕生,只要想著給予,本身就會是擁有;只要想著接受,本身就會是容器。 我們在終於海納百川之後,怎麼會擔心自己被蒸發,而不是想著透過蒸發,也擁有著天空。
Thumbnail
精確而簡單,或者一相情願的,在形而上的交織,恍若烏托邦之境。 (赴台南旅遊,乘車南下的舊文) 當科技進步,人與人之間交流的媒介也與時俱進。發展飽和的社會,因為生活穩定,教育水準高,通常人們愈發溫和禮貌。 通訊進步,使我們不需再面對面,單純使用文字和符號傳遞,更生動一點,則加上表情符號。同時,也
Thumbnail
大陸現在的交易方式非常電子化,這一塊進步的讓人驚嘆,手機直接叫車、外賣、付款、買票、訂票、點餐,以上台灣都有,但在大陸這些事情已經是高度的常態了。 你拿現金買東西,店家還不一定能找你現金、點餐可以刷美團更優惠、打車只能線上支付,也不怕司機繞路,他們幾乎都會照APP上的路線行駛。
Thumbnail
前篇聊了一些Uber外送系統的小問題與盲點,這篇要來談談對於Uber外送系統的正面觀點,當然小哥目前只接觸Uber外送系統,談的內容還是以Uber系統為主,若有熟悉Foodpanda的讀友也可分享交流一下。
Thumbnail
任何的無人實體餐飲或是商店,以後只會越來越多,現在各國都是在測試 0>1很慢 1之後就很快,這是我從智慧型手機就說過的習慣產業術語 到2019年說電動車產業也都是一樣的劇本 自助加油站 自助結帳都是緩慢前進但是一旦到了一個關鍵轉折週期,就會加速 無人商店也是一樣,現在覺得慢,之後就會忽然
Thumbnail
實際跑過>1,000趟外送後,對於Uber外送系統的使用上,也發現了一些有趣和特別的事,但寫在前面,這裡分享的還是小哥個人的主觀想法,提出一些現象或問題,也是希望這個系統更好,沒有任何不敬><,畢竟Uber系統賜我吃穿,小哥是相當感恩和推崇的^^。
Thumbnail
常常覺得現在這世代開直播的人自然而然的做直播這件事,從一開始不明白的這東西誰看,到現在自己只看人開直播,我分析了我這時間的轉變
Thumbnail
#振樺電 無人商店還炒作的不夠喧嘩 突破10年線就會慢慢有共鳴資金出現 目前就只有區間然後等突破大方向開始 KIOSK以及瑞傳的世紀三合一佈局綜效已進入收割階段,伴隨AIoT長多的發展性,也正式邁入新一波成長循環 無人商店的商機一定會有機會被市場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