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Circulation, C) 是 ABCDE 評估的第三步,直接關係到血液循環與器官灌流。當病人處於**休克、心搏過緩(Bradycardia)、心搏過速(Tachycardia)、低血壓(Hypotension)**等狀態時,若未能及時介入,可能導致多重器官衰竭(MODS)或心搏驟停(Cardiac Arrest)。

✅ 如何快速評估血液循環狀況?
✅ 休克(Shock)的分類與處理
✅ 心搏過緩與心搏過速的急救策略
✅ 低血壓的鑑別診斷與治療原則
🔹 1. 如何快速評估循環狀況?
當患者進入急診時,醫療團隊必須快速評估循環是否穩定,可透過以下方式判斷:
🔍 觀察(Look)
- 膚色變化?(蒼白、發紺、花斑可能表示低灌流)
- 有無盜汗?(交感神經活化可能代表休克)
- 四肢是否冰冷?(周邊血管收縮,提示休克)
👐 觸診(Feel)
- 橈動脈與頸動脈搏動是否有力?(搏動微弱或消失,代表血壓過低)
- 毛細血管再充填時間(Capillary Refill Time, CRT)
👉 正常 < 2 秒,> 2 秒表示低灌流
🩸 量測生命徵象(Vital Signs)
- 心率(HR)
👉 < 50 bpm = 心搏過緩(Bradycardia)
👉 > 100 bpm = 心搏過速(Tachycardia) - 血壓(BP)
👉 收縮壓 < 90 mmHg 或 MAP < 65 mmHg = 低血壓(Hypotension) - 乳酸值(Lactate)
👉 > 2 mmol/L 代表低灌流,> 4 mmol/L 預後不良
🔹 2. 休克(Shock):分類與處置
休克 = 血液無法有效灌流至組織,導致器官功能衰竭。
臨床上,休克可分為四種類型,每種都有不同的治療策略。

📌 休克緊急處置步驟: 1️⃣ 建立靜脈通路(2 條大口徑 IV 或 IO)
2️⃣ 補液治療(30 mL/kg 晶體液,視病因調整)
3️⃣ 維持平均動脈壓(MAP)> 65 mmHg
4️⃣ 針對休克類型選擇適當藥物(升壓劑、強心劑、抗生素)
🔹 3. 心搏過緩(Bradycardia)與心搏過速(Tachycardia)的處理
🛑 心搏過緩(HR < 50 bpm)
可能原因:
- 迷走神經過度刺激(如竇性心搏過緩)
- 心肌缺血(如下壁心肌梗塞)
- 高血鉀、甲狀腺功能低下
✅ 處置步驟(有症狀者): 1️⃣ 阿托品(Atropine 0.5mg IV,每 3-5 分鐘重複,最多 3mg)
2️⃣ 若無效,使用強心劑(Dopamine 5-20 mcg/kg/min 或 Epinephrine 2-10 mcg/min)
3️⃣ 仍無效,考慮經皮起搏(Transcutaneous Pacing, TCP)
🚨 心搏過速(HR > 150 bpm)
可能原因:
- 竇性心搏過速(發燒、貧血、脫水)
- 心房顫動(AF)、心室頻脈(VT)
- 甲狀腺功能亢進
✅ 處置步驟(症狀嚴重者): 1️⃣ 不穩定(低血壓、意識改變、胸痛)→ 立即同步電擊(Synchronized Cardioversion)
2️⃣ 穩定但 HR > 150 bpm
- 窄 QRS:Adenosine 6mg IV 快推(無效可再 12mg)
- 寬 QRS:Amiodarone 150mg IV 滴注
🔹 4. 低血壓(Hypotension):應對策略
定義:收縮壓 < 90 mmHg 或 MAP < 65 mmHg
當病人出現低血壓時,需快速找出病因並立即處理。
✅ 緊急處置: 1️⃣ 補液測試(Fluid Challenge):快速輸注 500-1000 mL 晶體液,觀察血壓變化
2️⃣ 使用升壓劑(Vasopressors):
- Norepinephrine(首選):2-30 mcg/min IV 滴注
- Epinephrine(過敏性休克):0.1-0.5 mcg/kg/min IV
3️⃣ 治療原發病因(如抗生素治療敗血症、血栓溶解治療肺栓塞)
🛑 結語:穩定血液循環,確保器官灌流
✅ 快速辨識休克類型,精準選擇治療策略
✅ 心搏過緩與過速需視病人穩定度決定處置方式
✅ 低血壓不容忽視,應快速補液並使用適當的升壓藥物
掌握這些關鍵決策,能在最短時間內拯救病人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