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什麼時候該給「升壓劑」?(Vasopressor 使用指引)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 是敗血症的最嚴重表現,當感染導致全身性血管擴張與微循環障礙,患者可能出現 低血壓(MAP < 65 mmHg)、器官灌流不足,甚至多重器官衰竭(MODS)。此時,單靠輸液已無法維持血壓,必須使用升壓劑(Vasopressors)來支持血流動力學,確保器官灌流。

關鍵問題:何時該開始使用升壓劑?


不同升壓劑(Norepinephrine, Vasopressin, Dopamine, Epinephrine)的選擇?

如何調整升壓劑劑量,確保最佳血流灌注?

raw-image



🔹 1. 何時該開始使用升壓劑?

輸液 resuscitation 是第一步! 但如果經過適當輸液後血壓仍低,代表需要升壓劑來維持血流灌注。

📌 何時開始使用升壓劑?

🔸 30 mL/kg 的晶體液輸注後,仍出現以下狀況:

  • MAP < 65 mmHg(平均動脈壓不足)
  • 收縮壓 < 90 mmHg 或較基礎血壓下降 > 40 mmHg
  • 尿量 < 0.5 mL/kg/hr(腎灌流不足)
  • 乳酸(Lactate)> 2 mmol/L(組織缺氧)

📌 若輸液後仍低血壓,應立即開始升壓劑,首選 Norepinephrine!


🔹 2. 升壓劑的選擇與作用機制

🛑 各種升壓劑的比較

raw-image

📌 Norepinephrine 是敗血性休克的第一線升壓劑,若無效可加 Vasopressin 或 Epinephrine!


🔹 3. 升壓劑的臨床使用策略

🚑 3.1 敗血性休克的升壓劑使用流程

1️⃣ 輸注 30 mL/kg 晶體液後,評估 MAP 是否 ≥ 65 mmHg

  • 若 MAP < 65 mmHg,立即開始 Norepinephrine

2️⃣ Norepinephrine 目標劑量:0.1-0.3 mcg/kg/min

  • 目標:MAP 維持 ≥ 65 mmHg

3️⃣ 若 NE 劑量 ≥ 0.5 mcg/kg/min,仍無法維持血壓

  • ➕ 加入 Vasopressin(0.03 U/min,不需滴定)
  • 或 ➕ 加入 Epinephrine(0.1-0.5 mcg/kg/min)

4️⃣ 若仍無效(Refractory Shock)

  • ➕ Hydrocortisone(200 mg/day) 以穩定血壓(考慮腎上腺功能不足)
  • 考慮機械循環支持(如 VA-ECMO)

📌 第一步是補足輸液,若 MAP 仍低,Norepinephrine 是首選升壓劑!


🛑 3.2 何時該加 Vasopressin 或 Epinephrine?

🔸 Vasopressin(0.03 U/min)


✅ 可減少 Norepinephrine 需求,降低過量 NE 的副作用✅ 適合 NE 劑量過高(> 0.5 mcg/kg/min)時使用✅ 不影響心率,適合心房顫動病人


🔸 Epinephrine(0.1-0.5 mcg/kg/min)


✅ 適合 NE 無效有心輸出量不足(CO 低) 的病人


併發心衰竭時可合併 Dobutamine,提高心輸出


📌 NE + Vasopressin 是敗血性休克的標準組合,Epinephrine 適用於 CO 低的病人!


🔹 4. 升壓劑的使用監測與副作用

📊 監測指標

  • MAP ≥ 65 mmHg(維持器官灌流)
  • 乳酸(Lactate)下降(代表組織灌流改善)
  • 尿量 ≥ 0.5 mL/kg/hr(代表腎臟灌流足夠)

📌 若升壓劑劑量持續上升,但 Lactate 未下降,可能代表微循環灌流仍不足,應考慮 ECMO 或類固醇!


⚠️ 升壓劑的副作用與應對

raw-image

📌 Norepinephrine 劑量應逐步調整,避免過度血管收縮導致組織缺血!


🛑 結語:敗血性休克的升壓劑使用關鍵

輸液後仍 MAP < 65 mmHg,立即使用 Norepinephrine(0.1-0.3 mcg/kg/min)

若 NE 劑量 > 0.5 mcg/kg/min,加入 Vasopressin(0.03 U/min)

若心輸出量低(CO 低),可加 Epinephrine 或 Dobutamine

監測 MAP、乳酸、尿量,確保器官灌流足夠


🚑 「補液後仍低血壓 → NE 先上,VA 加強,EPI 追擊!」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andwich-Care : 你的家庭健康守門員
10會員
234內容數
Sandwich-Care 是每個家庭的健康第一線,一旦家人出現任何身體不適、症狀不明、或有慢性病管理需求,它能即時提供專業建議,協助判斷 是需要立刻去醫院進一步檢查? 還是可以在家先觀察或調整生活方式? 有它在,家庭健康不再靠猜!
2025/03/05
敗血症(Sepsis)是全身性感染與免疫失衡所導致的危及生命的狀態,即使成功出院,病人仍然面臨長期的免疫功能低下(Immunosuppression)與感染復發風險。研究顯示,敗血症倖存者在出院後 6 個月內的死亡率可高達 20-30%,主要原因是免疫系統持續受損,導致易感染與慢性炎症。 本篇文章
Thumbnail
2025/03/05
敗血症(Sepsis)是全身性感染與免疫失衡所導致的危及生命的狀態,即使成功出院,病人仍然面臨長期的免疫功能低下(Immunosuppression)與感染復發風險。研究顯示,敗血症倖存者在出院後 6 個月內的死亡率可高達 20-30%,主要原因是免疫系統持續受損,導致易感染與慢性炎症。 本篇文章
Thumbnail
2025/03/04
中風(腦血管意外, Stroke)是全球導致長期殘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倖存者經常面臨肢體無力、語言障礙、吞嚥困難、認知功能下降等後遺症。此外,高血壓是中風的最重要危險因子,如果血壓控制不佳,復發性中風的風險將大幅增加。 本篇文章將探討: ✅ 中風後復健的三大關鍵階段 ✅ 如何透過物理治療與語
Thumbnail
2025/03/04
中風(腦血管意外, Stroke)是全球導致長期殘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倖存者經常面臨肢體無力、語言障礙、吞嚥困難、認知功能下降等後遺症。此外,高血壓是中風的最重要危險因子,如果血壓控制不佳,復發性中風的風險將大幅增加。 本篇文章將探討: ✅ 中風後復健的三大關鍵階段 ✅ 如何透過物理治療與語
Thumbnail
2025/03/04
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 MI)是全球最主要的心血管死亡原因之一,即使患者成功接受治療並出院,仍然面臨二次心血管事件的高風險。因此,二級預防(Secondary Prevention) 在心肌梗塞後的管理中至關重要,目標是降低再次發作的機率、預防心臟衰竭及改善患者長期存
Thumbnail
2025/03/04
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 MI)是全球最主要的心血管死亡原因之一,即使患者成功接受治療並出院,仍然面臨二次心血管事件的高風險。因此,二級預防(Secondary Prevention) 在心肌梗塞後的管理中至關重要,目標是降低再次發作的機率、預防心臟衰竭及改善患者長期存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研究顯示,主動脈剝離是一種嚴重的心血管急症,致死率高,48小時內若不治療,半數患者可能死亡。 最常見症狀是突發、撕裂般的劇烈胸痛,可能延伸到背部或腹部,高血壓是主要風險因素。 控制血壓、戒菸、均衡飲食、定期檢查,能有效降低主動脈剝離風險,特別對高危險群。
Thumbnail
研究顯示,主動脈剝離是一種嚴重的心血管急症,致死率高,48小時內若不治療,半數患者可能死亡。 最常見症狀是突發、撕裂般的劇烈胸痛,可能延伸到背部或腹部,高血壓是主要風險因素。 控制血壓、戒菸、均衡飲食、定期檢查,能有效降低主動脈剝離風險,特別對高危險群。
Thumbnail
住院病人的前 72 小時 是病情變化最快、最關鍵的時期。許多原本穩定的病人可能在短時間內惡化,甚至發生多重器官衰竭。如果醫療團隊能夠及早偵測這些危險信號,就有機會在病人進入不可逆階段前積極介入,降低死亡率。 本篇文章將探討: ✅ 如何辨識敗血症惡化的早期徵兆? ✅ ARDS(急性呼吸窘迫症
Thumbnail
住院病人的前 72 小時 是病情變化最快、最關鍵的時期。許多原本穩定的病人可能在短時間內惡化,甚至發生多重器官衰竭。如果醫療團隊能夠及早偵測這些危險信號,就有機會在病人進入不可逆階段前積極介入,降低死亡率。 本篇文章將探討: ✅ 如何辨識敗血症惡化的早期徵兆? ✅ ARDS(急性呼吸窘迫症
Thumbnail
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 是敗血症的最嚴重表現,當感染導致全身性血管擴張與微循環障礙,患者可能出現 低血壓(MAP < 65 mmHg)、器官灌流不足,甚至多重器官衰竭(MODS)。此時,單靠輸液已無法維持血壓,必須使用升壓劑(Vasopressors)來支持血流動力學,確保器官灌流。
Thumbnail
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 是敗血症的最嚴重表現,當感染導致全身性血管擴張與微循環障礙,患者可能出現 低血壓(MAP < 65 mmHg)、器官灌流不足,甚至多重器官衰竭(MODS)。此時,單靠輸液已無法維持血壓,必須使用升壓劑(Vasopressors)來支持血流動力學,確保器官灌流。
Thumbnail
敗血症(Sepsis) 是由感染引發的全身性發炎反應,嚴重時可能導致 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造成器官衰竭與高死亡率。研究顯示,每延遲 1 小時給予適當抗生素,死亡率上升 7.6%,因此敗血症的治療需要 分秒必爭! 根據 Surviving Sepsis Campaign(SSC)
Thumbnail
敗血症(Sepsis) 是由感染引發的全身性發炎反應,嚴重時可能導致 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造成器官衰竭與高死亡率。研究顯示,每延遲 1 小時給予適當抗生素,死亡率上升 7.6%,因此敗血症的治療需要 分秒必爭! 根據 Surviving Sepsis Campaign(SSC)
Thumbnail
在急性腦中風的急救與治療過程中,血壓控制 是影響預後的關鍵因素之一。高血壓在缺血性與出血性腦中風中扮演不同角色,處理方式也完全不同。如果血壓過高,可能增加腦出血風險或加重腦水腫;但如果血壓下降過快,可能導致腦灌流不足,惡化缺血性腦損傷。因此,在腦中風的急性期(特別是 發病後 24 小時內),應根據中
Thumbnail
在急性腦中風的急救與治療過程中,血壓控制 是影響預後的關鍵因素之一。高血壓在缺血性與出血性腦中風中扮演不同角色,處理方式也完全不同。如果血壓過高,可能增加腦出血風險或加重腦水腫;但如果血壓下降過快,可能導致腦灌流不足,惡化缺血性腦損傷。因此,在腦中風的急性期(特別是 發病後 24 小時內),應根據中
Thumbnail
循環(Circulation, C) 是 ABCDE 評估的第三步,直接關係到血液循環與器官灌流。當病人處於**休克、心搏過緩(Bradycardia)、心搏過速(Tachycardia)、低血壓(Hypotension)**等狀態時,若未能及時介入,可能導致多重器官衰竭(MODS)或心搏驟停(Ca
Thumbnail
循環(Circulation, C) 是 ABCDE 評估的第三步,直接關係到血液循環與器官灌流。當病人處於**休克、心搏過緩(Bradycardia)、心搏過速(Tachycardia)、低血壓(Hypotension)**等狀態時,若未能及時介入,可能導致多重器官衰竭(MODS)或心搏驟停(Ca
Thumbnail
創傷性休克是急救現場中最常見且致命的情況之一。其主要特徵是因創傷導致的大量失血或血液分布異常,進而引發組織灌流不足與多器官功能障礙。EMT在處置創傷性休克時,首要任務是迅速辨識並有效控制失血。 1. 創傷性休克的病理機制 創傷性休克多因失血性休克(Hypovolemic Shock)引起,其核
Thumbnail
創傷性休克是急救現場中最常見且致命的情況之一。其主要特徵是因創傷導致的大量失血或血液分布異常,進而引發組織灌流不足與多器官功能障礙。EMT在處置創傷性休克時,首要任務是迅速辨識並有效控制失血。 1. 創傷性休克的病理機制 創傷性休克多因失血性休克(Hypovolemic Shock)引起,其核
Thumbnail
血液流動,稍有忽略,不可輕視。一旦形成,高血壓,可透過非藥物治療,以及藥物,但這不是好事,理當學會「高鉀、高鎂、高鈣、高膳食纖維,多攝取不飽和脂肪酸」之飲食。 keyword:收縮壓、舒張壓、高血壓、冠心病、失智、高血壓藥物、DASH 高血壓的症狀
Thumbnail
血液流動,稍有忽略,不可輕視。一旦形成,高血壓,可透過非藥物治療,以及藥物,但這不是好事,理當學會「高鉀、高鎂、高鈣、高膳食纖維,多攝取不飽和脂肪酸」之飲食。 keyword:收縮壓、舒張壓、高血壓、冠心病、失智、高血壓藥物、DASH 高血壓的症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