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創傷性休克:控制失血的關鍵

3.2 創傷性休克:控制失血的關鍵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創傷性休克是急救現場中最常見且致命的情況之一。其主要特徵是因創傷導致的大量失血或血液分布異常,進而引發組織灌流不足與多器官功能障礙。EMT在處置創傷性休克時,首要任務是迅速辨識並有效控制失血。


1. 創傷性休克的病理機制

創傷性休克多因失血性休克(Hypovolemic Shock)引起,其核心病理為血容量減少,導致:

  • 血壓下降
  • 心輸出量降低
  • 組織缺氧與代謝酸中毒

2. 臨床表現:如何快速辨識?

  1. 主觀症狀
    • 頭暈、乏力、胸悶、冷汗、口渴。
  2. 生命徵象異常
    • 脈搏快而弱: 提示低血容量性休克。
    • 血壓下降: 收縮壓<90 mmHg(休克晚期特徵)。
    • 呼吸速率增快: 20~30次/分鐘或以上。
    • 皮膚蒼白濕冷: 末梢血流減少,典型的休克表現。
  3. 物理徵象
    • 顯著的外出血(如肢體動脈出血)。
    • 胸部、腹部、骨盆或長骨骨折的明顯損傷。
  4. 潛在危險
    • 內出血:如肝臟或脾臟破裂導致的腹腔出血。
    • 開放性氣胸或張力性氣胸。

3. EMT的處置要點

  1. 快速辨識休克
    • 檢查生命徵象、觀察外傷情況,並結合創傷機轉進行初步判斷。
    • 使用微血管充填測試:指壓指甲床超過2秒未恢復正常顏色,提示低灌流狀態。
  2. 立即控制出血
    • 直接加壓止血: 用消毒紗布壓迫傷口。
    • 止血帶: 用於肢體大出血且壓迫無效的情況,放置於出血點近心端約5~7公分處。
    • 填塞止血: 用於腹股溝或腋窩等難以加壓的部位,使用止血紗布或專用止血劑填塞傷口。
  3. 固定損傷部位
    • 疑似骨折時,用夾板或軟墊固定,避免二次損傷與內出血加重。
    • 對於骨盆骨折,使用骨盆帶或紗布包裹固定。
  4. 氧氣供應
    • 所有休克患者都應給予高濃度氧氣,維持血氧飽和度(SPO2)在94%以上。
  5. 建立靜脈通路或骨內注射(IO)
    • 迅速建立IV或IO通路,開始液體復甦(如乳酸林格氏液或生理鹽水)。
    • 注意:避免過度輸液,導致稀釋性凝血功能障礙。目標是維持收縮壓在80~90 mmHg(允許性低血壓策略)。
  6. 快速後送
    • 優先選擇創傷中心或有能力處理多重創傷的醫院。
    • 在後送途中,持續監測生命徵象並記錄液體輸注量與失血情況。

4. 案例分析:創傷性休克的處置

案例:交通事故中的多處創傷患者


一名30歲男性因車禍受傷,EMT到場後發現患者躺於地面,意識模糊,左大腿明顯變形並伴有動脈出血。


處置步驟:

  1. 生命徵象與初步判斷:
    • 收縮壓85 mmHg,脈搏130次/分鐘,呼吸速率28次/分鐘,皮膚蒼白濕冷,診斷為創傷性休克。
  2. 出血控制:
    • 在大腿近端使用止血帶,成功止住動脈出血。
  3. 固定骨折:
    • 用長夾板固定左大腿,避免移動導致進一步出血。
  4. 液體復甦:
    • 建立骨內注射通路,輸注乳酸林格氏液500 mL,避免過度輸液。
  5. 後送醫院:
    • 儘快送往創傷中心,並通報醫院準備急診手術。

結果:


患者經急診輸血與手術修復動脈後恢復穩定,無後遺症。



5. 特殊考量:內出血與多重創傷

  1. 內出血的快速處置
    • 如果懷疑胸腔、腹腔或骨盆內出血,避免過多操作,儘快後送醫院進行手術處理。
  2. 多重創傷的資源分配
    • 在大量傷病患事件中,優先處理有可能存活的紅標患者,並通過檢傷分類合理分配資源。

6. 結語

創傷性休克是需要迅速干預的高危急症。EMT必須熟練掌握止血技術、液體復甦策略以及現場固定技巧,並結合創傷中心的專業力量,為患者贏得寶貴的黃金救治時間。

avatar-img
Sandwich-Care急救 101:現場救援與急診室觀察
4會員
113內容數
當意外發生,你知道該如何正確施救嗎?本沙龍由第一線消防急救員分享現場救援實戰經驗,深入解析黃金 10 分鐘應變、急診室處置、病情觀察,幫助你掌握關鍵急救知識。從 CPR、哈姆立克法到創傷止血,帶你了解如何在危急時刻拯救生命。無論你是任何人🚨 關鍵時刻,Sandwich-Care 與你同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急性心肌梗塞(AMI,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是心血管急症中的高致死性疾病。快速辨識和及時處置是EMT的核心任務,可顯著提高患者的存活率與預後。 1. 急性心肌梗塞的病理機制 急性心肌梗塞是由於冠狀動脈的血流阻塞,導致心肌缺血性壞死。常見原因包括動脈粥樣硬化斑
在急救現場,臨床工具的正確使用能夠快速提供關鍵資訊,幫助EMT更準確地評估患者的狀況並進行適當處置。SPO2(血氧飽和度測量)、心電圖(ECG/EKG)和血糖檢測是急救中最常用的工具,能有效指導對生命威脅性情況的初步處理。 1. SPO2:血氧飽和度測量 SPO2 是反映血液中氧氣濃度的指標,
在急救現場,除了觀察生命徵象,了解患者的病史和主訴同樣至關重要。有效的病史詢問可以幫助EMT快速判斷病情來源,制定處置計劃。SAMPLE與OPQRST是兩種常用的病史詢問與主訴分析工具,簡單而實用。 SAMPLE:系統化的病史詢問 SAMPLE 是 EMT 用於快速收集病史的重要框架,涵蓋了患
在急救現場,EMT需要迅速完成患者的初步評估,以判斷生命危險的緊急程度並制定處置計劃。準確掌握生命徵象(Vital Signs)是評估患者病情的重要基石,而檢傷分類則幫助EMT在多重傷病患的情況下合理分配資源。 初步評估的核心:生命徵象解讀 昏迷指數(GCS, Glasgow Coma Sca
在黃金60分鐘內,緊急醫療技術員(EMT, Emergency Medical Technician)肩負著第一線救援的重任。他們不僅是生命接力的起點,更是急救體系中的核心力量。從事件發生、現場評估、初步處置到傷病患後送醫院,EMT在每個環節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EMT的核心角色 第一線救援
急性心肌梗塞(AMI,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是心血管急症中的高致死性疾病。快速辨識和及時處置是EMT的核心任務,可顯著提高患者的存活率與預後。 1. 急性心肌梗塞的病理機制 急性心肌梗塞是由於冠狀動脈的血流阻塞,導致心肌缺血性壞死。常見原因包括動脈粥樣硬化斑
在急救現場,臨床工具的正確使用能夠快速提供關鍵資訊,幫助EMT更準確地評估患者的狀況並進行適當處置。SPO2(血氧飽和度測量)、心電圖(ECG/EKG)和血糖檢測是急救中最常用的工具,能有效指導對生命威脅性情況的初步處理。 1. SPO2:血氧飽和度測量 SPO2 是反映血液中氧氣濃度的指標,
在急救現場,除了觀察生命徵象,了解患者的病史和主訴同樣至關重要。有效的病史詢問可以幫助EMT快速判斷病情來源,制定處置計劃。SAMPLE與OPQRST是兩種常用的病史詢問與主訴分析工具,簡單而實用。 SAMPLE:系統化的病史詢問 SAMPLE 是 EMT 用於快速收集病史的重要框架,涵蓋了患
在急救現場,EMT需要迅速完成患者的初步評估,以判斷生命危險的緊急程度並制定處置計劃。準確掌握生命徵象(Vital Signs)是評估患者病情的重要基石,而檢傷分類則幫助EMT在多重傷病患的情況下合理分配資源。 初步評估的核心:生命徵象解讀 昏迷指數(GCS, Glasgow Coma Sca
在黃金60分鐘內,緊急醫療技術員(EMT, Emergency Medical Technician)肩負著第一線救援的重任。他們不僅是生命接力的起點,更是急救體系中的核心力量。從事件發生、現場評估、初步處置到傷病患後送醫院,EMT在每個環節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EMT的核心角色 第一線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