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創業之父 Paul Graham《能寫者與失寫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本文翻譯並重新詮釋自矽谷創業之父 Paul Graham 的 2024 年 10 月發佈的文章,文章來自 Writes and Write-Nots

raw-image

我通常不願對科技發展做出預測,但這次我頗有信心:二十年後,能寫作的人將寥寥無幾。

寫作者才能體會這個奇特現象——太多人為文字所困,就像醫生總遇到為痣焦慮的患者,電腦高手常被請求協助安裝系統。寫作之難,在於它本質是清晰思考的投射,而清晰思考本就艱深。

弔詭的是,愈是頂尖的職業,文字工作愈繁重。這種普遍存在的書寫要求與其本質難度形成的雙重壓力,迫使許多知名教授淪為剽竊者。最令我震驚的是他們的竊取內容——那些被盜用的文字往往是最平庸的制式段落,但凡具備基本寫作能力者皆可信手拈來。這恰恰暴露了他們的真實水平。

過往歲月裡,人們只能選擇僱人代筆(如甘迺迪)或剽竊(如馬丁路德金)。若無財力購買文字或恥於偷竊,便只能自行提筆。正因如此,每個需要寫作的個體都不得不磨練這項技藝。

人工智慧徹底顛覆了這個體系。無論校園或職場,書寫壓力已煙消雲散。我們正邁向寫作者與非寫作者的二元世界。仍會有熱愛文字者存在,但中等程度的寫作能力將完全消失,就像鐵匠行業的沒落。這難道不是技術進步的必然?

問題在於:寫作即思考。正如 Leslie Lamport 所言:「未經書寫的思考只是自以為是的思考。」未來的寫作鴻溝將演變成思考能力的斷層。你要選擇身處哪個陣營?

這情形並非無先例可循。工業革命前,多數職業自然塑造強健體魄;而今唯有刻意鍛鍊者能保有力量。未來的智慧亦將如此——聰明將成為主動的選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林漢清-avatar-img
2025/02/05
嗨,晨安!深會此文;今晨覆言提及“常為一字燒髮”!
❦ 莊小昕-avatar-img
2025/02/05
謝謝重年分享,『要寫得好,你必須思考清楚,但思考清楚很難。』
ct lin-avatar-img
2025/02/11
出版業裡的編輯可能不似作家一字一句寫出一本書,但他們必須做大量的文字修繕作業。我們應該不至於認為編輯不懂得寫作。透過利用 AI,未來的人可能會有更多的人進行編輯操作,生產更大量的文字。
感恩分享❤️
宇牛-avatar-img
2025/02/05
覺得沒錯!
avatar-img
最近學什麼
141會員
175內容數
歡迎來到「最近學什麼」!學習是輸入、吸收、轉譯和輸出的過程,在這裡我將會跟大家分享我最近學到的一些有趣知識和見聞。不限於任何主題,只要是最近學到的知識,我都會分享,歡迎大家可以持續追蹤!有寫錯的地方,也歡迎格友不吝指教,讓我們一起學習!
最近學什麼的其他內容
2025/02/11
本文翻譯並重新詮釋自 OpenAI 執行長 Sam Altman 的 2025 年 02 月發佈的文章《Three Observations》,探討通用人工智慧將具備跨領域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催生超指數經濟效益。虛擬同事普及將重塑工作模式與社會結構,促進個體賦能、技術安全及政策協同推動創新。
Thumbnail
2025/02/11
本文翻譯並重新詮釋自 OpenAI 執行長 Sam Altman 的 2025 年 02 月發佈的文章《Three Observations》,探討通用人工智慧將具備跨領域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催生超指數經濟效益。虛擬同事普及將重塑工作模式與社會結構,促進個體賦能、技術安全及政策協同推動創新。
Thumbnail
2024/10/10
本文翻譯自 OpenAI 創辦人 Sam Altman 的 2024 年 09 月發佈的文章,文章來自 The Intelligence Age。
Thumbnail
2024/10/10
本文翻譯自 OpenAI 創辦人 Sam Altman 的 2024 年 09 月發佈的文章,文章來自 The Intelligence Age。
Thumbnail
2024/09/16
本文介紹 ChatGPT 如何幫助作家提高創作效率與質量,並在靈感激發、編輯反饋、詞彙選擇等方面提供實際案例說明。透過 AI 的即時協助,作家能突破創作瓶頸,發掘更多創作潛力,並提升寫作體驗。
Thumbnail
2024/09/16
本文介紹 ChatGPT 如何幫助作家提高創作效率與質量,並在靈感激發、編輯反饋、詞彙選擇等方面提供實際案例說明。透過 AI 的即時協助,作家能突破創作瓶頸,發掘更多創作潛力,並提升寫作體驗。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本文翻譯並重新詮釋自矽谷創業之父 Paul Graham 的 2020 年 11 月發佈的文章《How to Think for Yourself》,探討獨立思考之重要與實踐,主張遠離主流、跨界交流,以求真、抗命與好奇三素養,強調唯有徹底脫離從眾、勇敢質疑傳統,方能激發出獨創智慧。
Thumbnail
本文翻譯並重新詮釋自矽谷創業之父 Paul Graham 的 2020 年 11 月發佈的文章《How to Think for Yourself》,探討獨立思考之重要與實踐,主張遠離主流、跨界交流,以求真、抗命與好奇三素養,強調唯有徹底脫離從眾、勇敢質疑傳統,方能激發出獨創智慧。
Thumbnail
本文翻譯並重新詮釋自矽谷創業之父 Paul Graham 的 2021 年 05 月發佈的文章《Crazy New Ideas》,探討理性專家提出貌似荒唐之點子常隱含深厚資訊與巨大潛力。面對既定典範,多因保守輕易否定創新,應以提問探究真意。新觀念初現雖脆弱,卻蘊含顛覆性可能,鼓勵懷新者放膽挑戰陳規。
Thumbnail
本文翻譯並重新詮釋自矽谷創業之父 Paul Graham 的 2021 年 05 月發佈的文章《Crazy New Ideas》,探討理性專家提出貌似荒唐之點子常隱含深厚資訊與巨大潛力。面對既定典範,多因保守輕易否定創新,應以提問探究真意。新觀念初現雖脆弱,卻蘊含顛覆性可能,鼓勵懷新者放膽挑戰陳規。
Thumbnail
本文翻譯並重新詮釋自矽谷創業之父 Paul Graham 的 2021 年 10 月發佈的文章《Beyond Smart》,探討智力與創新之間的鴻溝。作者指出,僅憑天生聰明無法保證創新成果,強調獨立思考、寫作能力等後天可培養的素質對突破智商侷限、實現卓越至關重要。
Thumbnail
本文翻譯並重新詮釋自矽谷創業之父 Paul Graham 的 2021 年 10 月發佈的文章《Beyond Smart》,探討智力與創新之間的鴻溝。作者指出,僅憑天生聰明無法保證創新成果,強調獨立思考、寫作能力等後天可培養的素質對突破智商侷限、實現卓越至關重要。
Thumbnail
本文翻譯並重新詮釋自矽谷創業之父 Paul Graham 的 2022 年 02 月發佈的文章《Putting Ideas into Words》,探討寫作如何將模糊思維轉化為精準論述,因為書寫的過程實為思想淬鍊的熔爐,初稿往往暴露認知漏洞,唯有反覆修改並以陌生讀者視角的檢驗,才能打磨成完整觀點。
Thumbnail
本文翻譯並重新詮釋自矽谷創業之父 Paul Graham 的 2022 年 02 月發佈的文章《Putting Ideas into Words》,探討寫作如何將模糊思維轉化為精準論述,因為書寫的過程實為思想淬鍊的熔爐,初稿往往暴露認知漏洞,唯有反覆修改並以陌生讀者視角的檢驗,才能打磨成完整觀點。
Thumbnail
本文翻譯並重新詮釋自矽谷創業之父 Paul Graham 於 2022 年 11 月發表的文章《The Need to Read》,探討閱讀與寫作能力的不可替代性。Graham 提出「寫作即思考」的核心觀點,強調唯有透過書寫才能進行深度思辨,而這種思考能力又奠基於廣泛閱讀優質內容。
Thumbnail
本文翻譯並重新詮釋自矽谷創業之父 Paul Graham 於 2022 年 11 月發表的文章《The Need to Read》,探討閱讀與寫作能力的不可替代性。Graham 提出「寫作即思考」的核心觀點,強調唯有透過書寫才能進行深度思辨,而這種思考能力又奠基於廣泛閱讀優質內容。
Thumbnail
本文翻譯並重新詮釋自矽谷創業之父 Paul Graham 於 2024 年 10 月發表的文章《Writes and Write-Nots》。文章犀利剖析人工智慧對人類寫作能力的衝擊,預言未來將形成「能寫者」與「失寫者」的認知鴻溝,並警示當寫作能力退化時,本質上是人類系統性思考能力的消亡。
Thumbnail
本文翻譯並重新詮釋自矽谷創業之父 Paul Graham 於 2024 年 10 月發表的文章《Writes and Write-Nots》。文章犀利剖析人工智慧對人類寫作能力的衝擊,預言未來將形成「能寫者」與「失寫者」的認知鴻溝,並警示當寫作能力退化時,本質上是人類系統性思考能力的消亡。
Thumbnail
矽谷創業教父Paul Graham探討AI對寫作的挑戰與機會。他指出寫作與思考密不可分,AI雖能替代寫作,但清晰思考需通過寫作鍛鍊。未來社會或將分化為會寫作與不會寫作的人,需重視教育與自我練習保持思維能力。
Thumbnail
矽谷創業教父Paul Graham探討AI對寫作的挑戰與機會。他指出寫作與思考密不可分,AI雖能替代寫作,但清晰思考需通過寫作鍛鍊。未來社會或將分化為會寫作與不會寫作的人,需重視教育與自我練習保持思維能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