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縣地方派系的起源、發展與變化—讀王業立、蔡春木〈從對立到共治:台中縣地方派系之轉變〉

黎胖-avatar-img
發佈於黎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威權時代,國民黨在各縣市均以「雙派系主義」扶植地方派系,在地方輪流執政以利掌控,全縣型的派系在民主化、都市化與經濟發展下,有些走向消亡、碎片化、山頭化,有些則仍然保持一定的強盛,台中縣紅黑派即為典型案例。王業立教授及其學生蔡春木、陳麗雅合寫的兩篇論文,則分別介紹了台中縣的派系轉變,以及台中縣市合併升格後,縣區派系與市區議員的彼此整合、資源分配與挑戰。本篇先談前篇〈從對立到共治:台中縣地方派系之轉變〉,圖片均截圖自論文。

raw-image


一、紅黑分治時代

從威權時代以降至縣市升格前的時間軸出發,台中縣政治可分為三段:「紅黑分治」、「民進黨執政」、「紅黑共治」三段。

地方派系部份源自於日治時代的菁英,但是形成乃係透過戰後地方選舉。而在1951第一任台中縣長選舉,林鶴年與陳水潭競選縣長,遂形成紅黑兩派之爭。當時派系以人情關係為主、利益為輔,競選期間雙方在各地鄉鎮布置人馬,逐漸形成壁壘分明的兩大派系,成為日後當地的政治菁英,相爭政治職務。

儘管國民黨以恩庇侍從體制控制著地方派系,但地方派系逐漸尾大不掉,因此蔣經國執政後,推動「派系替代」政策,意圖派遣由國民黨培植的人選取代派系,並進而壓制、消滅眼中腐化政黨與地方政治的地方派系,因此引起地方派系的反撲,並使國民黨與地方派系的聯盟鬆動。1977年中壢事件之後,黨外攻下桃園縣、台中市、台南市和高雄縣,使得國民黨逐漸放棄派系替代政策,轉為依賴地方派系協助國民黨控制地方。

raw-image


也正是派系替代政策,使地方派系在第七、八屆縣長任內未入主台中縣府。此事之後,紅黑派協商制定遊戲規則:雙方輪流推選同意人選,每派人選均任兩屆縣長。此後,更發展出「分掌府會」傳統,一派主政縣府,另一派則主政議會。由於當選之政治人物均為派系領導者,所以有事就透過派系秘密會議,或黨部居中協調派系歧見化解,以維持穩定的政治局勢,而不會在檯面衝突。

然而1980年代紅派勢盛,壓倒黑派,開始想獨佔所有公職。1989年紅派廖了以當選第十一屆縣長後,紅派又搶下正副議長,破壞傳統,之後黑派聯手其他勢力想奪回議會又失敗,紅黑分裂。而到1997年縣長選舉時,紅派內部也出現分裂。這讓民進黨得到了絕佳的機會。

二、民進黨戰勝派系

1997年台中縣長不僅紅黑派各派人選,紅派亦有人脫黨參選,民進黨掌握了這個巨大的機會之窗,最終由其推派的廖永來當選第十三屆縣長,攻下國民黨和地方派系牢固掌握的台中縣。

在此時,隨著民主化、經濟發展和都市化,地方派系和掛上國民黨籍的人選當選率有所下滑,控制全縣型的地方派系逐漸削弱,地方山頭型的小型地方派系崛起,加上重視利益逐漸過於人情關係,使得大型地方派系需要花更多心力鞏固山頭。而民進黨與地方派系利益並不相同(儘管也被視為新派系「綠派」),雙方時有衝突。

面對政黨政治、分立政府、社會變遷、新興議題等來勢洶洶的全新挑戰,特別是民進黨對整體帶來的全面性巨大衝擊,紅黑派決定不再重蹈覆轍,地方派系在以利合的理性邏輯下,選擇通力合作,取代過去的分治對抗。

raw-image


失去縣府時,地方派系首重議會結盟,建立議會的「紅黑共治」模式,由黑派顏清標、紅派張清堂出掌正副議長,顏清標議長並引進其任省議員時經驗,將省議會次級團體模式引入議會,議會內遂出現日新會(黑派)、同心會(紅派)等次級團體,並藉由法制化賦予次級團體近似黨團的地位,並給予辦公室和預算補助等待遇。

次級團體不僅因應新興議題與政黨政治,也將派系運作合法化於議會中,而在台中縣市合併後,也將本較無派系色彩、以黨團運作為主的原市籍國民黨議員吸收,使之與派系一同行動,並抗衡無派系色彩的直轄市長胡志強。

三、紅黑共治時代

在第十四屆縣長選舉中,紅黑派大團結決心奪回視為禁臠的縣長寶座,並擊敗尋求連任的民進黨縣長廖永來,由黑派黃仲生當選縣長,並於縣府開啟「紅黑共治」,任命紅派陳茂淵為副縣長,而議會正副議長則由紅派為正、黑派任副。

然而,議會內次級團體也有所變化,不僅以派系為支撐骨幹,也有分化為以議題、個人利益與勢力、不同派系連結、政黨等分化,呈現多元分化與自主結盟的傾向,過往靠政黨協商、派系領導人或派系會議解決的府會關係已然告終,社會政治變遷帶來的影響,使問政團體已非過往純以派系方式運作,複雜化使彼此折衝難免。

四、結論

地方派系的運作模式會隨政經社環境轉變而改變,台中縣也不例外,經過半世紀的演變,不僅轉為集體領導,也因全縣型派系鬆動,地方山頭型政治人物影響力日增,民主化以後,與政黨結盟方式也有所轉變,現在一派一黨也變成一派多黨、行動者增加,加上議會內不以派系、而以利益和議題導向結合之問政團體日益複雜,將導致派系整合更加花費功夫。

在全國性選舉時,政黨因素尤為重要,但在縣長選舉,面對民進黨挑戰,地方派系能否整合則成為關鍵,而在多席次如議員、鄉鎮市基層乃至農漁會等人民團體選舉,地方派系或山頭勢力影響則仍舉足輕重。

然而,地方派系與樁腳網絡也因時代變遷而鬆動,對於國民黨、派系安排不滿的家族、派系、財團或樁腳均有可能轉變倒向綠營,而傳統依靠情感結合的派系模式早已為議題、利益結合模式取代,派系因政治立場不同而對立的情況亦有淡化,甚至不同派系因利益一致而合作亦有可能,這均使得本來與地方派系有所不同的民進黨得以更加壯大,甚至擊潰國民黨與地方派系。

五、感想

民進黨既被視作一個新興的派系,但是選民的構成、投票與議題和認同取向的連結,均與國民黨培植、性質偏向藍營的地方派系有所不同,自然被視作最大挑戰,早年選民對民進黨的排斥感,部分或許源自於不習慣。而地方派系自然全力防堵此一洪水猛獸,以免地方政治公職此一利益禁臠遭到奪走。

然而隨著時代變遷,地方派系的鬆動、分裂、削弱與日益強化的利益導向,使得地方派系不再一定支持國民黨,依賴地方派系的國民黨也無力調停派系內部的內鬥,此時派系的分裂、內鬥乃至出走,就成為民進黨攻下地方縣市,甚至鞏固地方統治的契機,本文所提之廖永來入主台中縣府就是一例。

而最成功者莫過於2000年嘉義林派陳明文脫離國民黨後,加入民進黨,在與當時民進黨總統陳水扁合作下,嘉義縣此後成為民進黨的天下,再無綠地變藍天。

由此亦可理解2015年民進黨蔡英文總統為何會吸收新竹縣鄭永金、苗栗縣徐定楨等舊地方派系,以強化對弱勢選區的民進黨體質。儘管此舉遭到部分否定舊式政治者否定,然此無疑是民進黨突破派系板塊的最佳戰術與後續經營的目前最佳解,因地方派系仍屬地方社會「再團體化」後之地方社會團體,人群人情、利益既在,則無可迴避。


論文文章連結:https://politics.ntu.edu.tw/psr/?post_type=chinese&p=1208

avatar-img
97會員
64內容數
書評書介、史普文章、影評隨感、政治時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黎胖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宗族、宗親會等組織在台灣地方政治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因此成為選舉兵家必爭之地,金門大學劉佩怡教授這篇〈宗族、宗親會與選舉動員〉,以大姓、宗親會與選舉最密切的桃園縣為例,分析兩者之間的關係,作為理解地方政治的一個切入點
民主化以後,國民黨與地方派系作出變化,在農會等傳統把持的地方進行改變,以試圖持續控制相關人民團體,以抵抗民進黨的挑戰,這篇論文以2017年台中農會改選的大雅、潭子區農會做為案例,認為「農會經營績效」及「內部權力平衡」兩點,是地方派系能夠守住農會,而民進黨為何無法攻下農會的兩大原因。
5/5書評
除了政治學派系政治研究的意義外,台灣地方派系的出現反應了台灣社會的什麼特質?應該怎麼看待與解讀?起源與內容演變為何?又是怎麼定義與互動的?是否光靠「恩庇侍從」就可以說明呢?陳介玄教授30年前這篇研究論文,仍舊是理解此一主題的經典。
5/5書評
本書是想理解這段過往並理解現在的絕佳之書,對於美國、臺灣、中國乃至世界大勢國際關係變遷這段關鍵時刻風向的變化、描繪與評論十分傑出,對於想了解國際大勢變遷的臺灣人,本書無疑是非常值得一讀的作品,誠摯推薦。
5/5書評
時常有人將「現在社會就是太民主自由才這麼亂」,反覆吟誦戒嚴時代的安全與美好,然而社群媒體日前揭露過往擄掠幼女賣為雛妓、女性充斥不安的歷史,顛覆了這種說法。過往官方敘事中對女性「安全」的定義,與現今截然不同,更成為推動設置「軍中樂園(後稱特約茶室)」的理由,本書即以性別角度,揭露這背後的歷史與論爭。
5/5書評
向對台灣民主歷史有興趣的朋友推薦此書,是一本切入1980年代非常適切的一本書,不論你站在何種角度,都可以從中思考是否在這些人的激盪下,才有後來的變化,以及讓你賦予過去、現在與未來更多的詮釋和行動可能性。
5/5書評
宗族、宗親會等組織在台灣地方政治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因此成為選舉兵家必爭之地,金門大學劉佩怡教授這篇〈宗族、宗親會與選舉動員〉,以大姓、宗親會與選舉最密切的桃園縣為例,分析兩者之間的關係,作為理解地方政治的一個切入點
民主化以後,國民黨與地方派系作出變化,在農會等傳統把持的地方進行改變,以試圖持續控制相關人民團體,以抵抗民進黨的挑戰,這篇論文以2017年台中農會改選的大雅、潭子區農會做為案例,認為「農會經營績效」及「內部權力平衡」兩點,是地方派系能夠守住農會,而民進黨為何無法攻下農會的兩大原因。
5/5書評
除了政治學派系政治研究的意義外,台灣地方派系的出現反應了台灣社會的什麼特質?應該怎麼看待與解讀?起源與內容演變為何?又是怎麼定義與互動的?是否光靠「恩庇侍從」就可以說明呢?陳介玄教授30年前這篇研究論文,仍舊是理解此一主題的經典。
5/5書評
本書是想理解這段過往並理解現在的絕佳之書,對於美國、臺灣、中國乃至世界大勢國際關係變遷這段關鍵時刻風向的變化、描繪與評論十分傑出,對於想了解國際大勢變遷的臺灣人,本書無疑是非常值得一讀的作品,誠摯推薦。
5/5書評
時常有人將「現在社會就是太民主自由才這麼亂」,反覆吟誦戒嚴時代的安全與美好,然而社群媒體日前揭露過往擄掠幼女賣為雛妓、女性充斥不安的歷史,顛覆了這種說法。過往官方敘事中對女性「安全」的定義,與現今截然不同,更成為推動設置「軍中樂園(後稱特約茶室)」的理由,本書即以性別角度,揭露這背後的歷史與論爭。
5/5書評
向對台灣民主歷史有興趣的朋友推薦此書,是一本切入1980年代非常適切的一本書,不論你站在何種角度,都可以從中思考是否在這些人的激盪下,才有後來的變化,以及讓你賦予過去、現在與未來更多的詮釋和行動可能性。
5/5書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2024年5月31日,台灣大學政治學系舉辦石之瑜教授的新書討論會,活動由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系主任黃旻華教授開場、中山大學政治所榮譽退休教授廖達琪主持,並與政治學者施正鋒、台灣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兼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蕭高彥、《風傳媒》總主筆夏珍、台灣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曾國祥進行對談。
Thumbnail
我出生在白色恐怖的後期,上大學前後看到當時的反對黨(民進黨)的成立,剛好又生長在蘭陽平原,這個以黨外自稱、追求民主自由的地方。 所以可以一眼就看出,現在這個所謂的白色力量根本就是掛羊頭賣狗肉,完全背離了當初蔣渭水為台灣爭取民主自由的初衷。 大學時代碰上野百合學運,蹺課就跑去中正紀念靜坐抗議萬年國
Thumbnail
5月21日,立法院院會將繼續審議國民黨和民眾黨提出的國會職權相關法案。公民團體號召民眾前往立法院抗議,要求將國會三法退回委員會,並發起包圍立法院的行動。根據《呷新聞》的報導,抗議主要由臺灣公民陣線和臺灣北社兩大集團運作,其中成員之間相互有關係,同時擔任多項職務或與其他社團連結。
電影周處除三害的原型是1980~1990年代的台灣槍擊要犯,剛好呼應中國現在開始面對的經濟泡沫重演。 但是當時的台灣,省長民選、阿扁上任,雖然引入黑道治國,但同時處裡了政治轉型,從外來殖民政權的中國國民黨手中,變成台灣本土政治勢力崛起。鄭太吉當選屏東議長進入政壇,槍殺黑道友人被判刑槍決,然後李登輝
Thumbnail
解釋台灣地方政治,我們常常利用一套理論,稱為「恩庇侍從」系統,國民黨利用政治上的權力,把一些特權與資源授與給地方一些人,國民黨是恩庇者,地方上獲得利益的這些人就成為國民黨政權的擁護者,成為侍從。不過地方政治遠比這些還複雜,它不只跟利益交換有關,也跟這個區域的歷史有關。
Thumbnail
長老教會總會議長彭志鴻:「樂見是由台灣本土政黨來執政,就國民、民眾、民進三黨」。這三黨,是因台灣公民的投票而得以存在,所以才會有台灣主體性已被全世界看見並認同。 選舉落幕 長老教會總會議長彭志鴻提醒對民主制度信任   台灣教會公報 2024011
Thumbnail
光疫情最嚴重的期間放下立委身份到醫院去幫忙就值得尊敬了! 反觀那個擋捷運還有對新竹棒球場不聞不問的副院長喔... 翻轉海線就靠這一次 拜託台中中一選區的選民了 #蔡壁如 #中一選區選1號
Thumbnail
原本分屬黑派、紅派的顏清標、張清堂兩人,因為涉花酒案同命,褲頭不得不綁在一起,加上民進黨勢力掘起,使得台中縣「紅黑派對峙」、「紅黑輪政」半世紀的派系政治逐漸式微。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2024年5月31日,台灣大學政治學系舉辦石之瑜教授的新書討論會,活動由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系主任黃旻華教授開場、中山大學政治所榮譽退休教授廖達琪主持,並與政治學者施正鋒、台灣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兼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蕭高彥、《風傳媒》總主筆夏珍、台灣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曾國祥進行對談。
Thumbnail
我出生在白色恐怖的後期,上大學前後看到當時的反對黨(民進黨)的成立,剛好又生長在蘭陽平原,這個以黨外自稱、追求民主自由的地方。 所以可以一眼就看出,現在這個所謂的白色力量根本就是掛羊頭賣狗肉,完全背離了當初蔣渭水為台灣爭取民主自由的初衷。 大學時代碰上野百合學運,蹺課就跑去中正紀念靜坐抗議萬年國
Thumbnail
5月21日,立法院院會將繼續審議國民黨和民眾黨提出的國會職權相關法案。公民團體號召民眾前往立法院抗議,要求將國會三法退回委員會,並發起包圍立法院的行動。根據《呷新聞》的報導,抗議主要由臺灣公民陣線和臺灣北社兩大集團運作,其中成員之間相互有關係,同時擔任多項職務或與其他社團連結。
電影周處除三害的原型是1980~1990年代的台灣槍擊要犯,剛好呼應中國現在開始面對的經濟泡沫重演。 但是當時的台灣,省長民選、阿扁上任,雖然引入黑道治國,但同時處裡了政治轉型,從外來殖民政權的中國國民黨手中,變成台灣本土政治勢力崛起。鄭太吉當選屏東議長進入政壇,槍殺黑道友人被判刑槍決,然後李登輝
Thumbnail
解釋台灣地方政治,我們常常利用一套理論,稱為「恩庇侍從」系統,國民黨利用政治上的權力,把一些特權與資源授與給地方一些人,國民黨是恩庇者,地方上獲得利益的這些人就成為國民黨政權的擁護者,成為侍從。不過地方政治遠比這些還複雜,它不只跟利益交換有關,也跟這個區域的歷史有關。
Thumbnail
長老教會總會議長彭志鴻:「樂見是由台灣本土政黨來執政,就國民、民眾、民進三黨」。這三黨,是因台灣公民的投票而得以存在,所以才會有台灣主體性已被全世界看見並認同。 選舉落幕 長老教會總會議長彭志鴻提醒對民主制度信任   台灣教會公報 2024011
Thumbnail
光疫情最嚴重的期間放下立委身份到醫院去幫忙就值得尊敬了! 反觀那個擋捷運還有對新竹棒球場不聞不問的副院長喔... 翻轉海線就靠這一次 拜託台中中一選區的選民了 #蔡壁如 #中一選區選1號
Thumbnail
原本分屬黑派、紅派的顏清標、張清堂兩人,因為涉花酒案同命,褲頭不得不綁在一起,加上民進黨勢力掘起,使得台中縣「紅黑派對峙」、「紅黑輪政」半世紀的派系政治逐漸式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