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政府二二八事件調兵時序考察–讀吳俊瑩〈二二八事件中央派兵及部隊抵臺經過〉

中華民國政府二二八事件調兵時序考察–讀吳俊瑩〈二二八事件中央派兵及部隊抵臺經過〉

黎胖-avatar-img
發佈於黎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1947年爆發二二八事件後,民眾、處委會均擔憂陳儀向中央請兵,以武力解決事情,密切關注動態,甚至阻撓陳儀自南部調兵北上,也向美國請求協助。南京政府何時派增援部隊抵台,也成為研究上的一個問題點。

過往仰賴錯誤史料以致出錯,曾使政府單位台史博成為政治攻擊的對象,藉機淡化、嘲諷、轉移國府軍隊鎮壓民眾的事實。吳俊瑩教授這篇文章則以綏靖、清鄉主力的部隊為對象,詳析從請兵、派兵到部隊登陸詳情。

raw-image


事件爆發前後,當時中國在台兵力為約一萬四千人左右,分駐各地與基隆、高雄、馬公等要塞,且南京政府清楚知曉台灣兵力布置。當時官民談判極為重視部隊調動,此時警總參謀長柯遠芬與第三處處長盧雲光以密令基隆要塞守備隊增援,南部增援部隊則在新竹和中壢受民眾阻擋,無法支援台北而南返。

而根據史料與2017年新出土之電文,陳儀在3月2日之前就已向中央報告二二八事件,並向參謀總長陳誠請兵支援,此後呈蔣介石之電文亦一方面聲明兵力薄弱,需中央多派兵,一方面則將此事加油添醋為共黨煽惑,想藉機使蔣介石加速派兵。同時陳儀又想跟福建省調兵來台,亟欲四處調兵屠殺台灣人。

3月5日,蔣介石立即派兵,陳儀放棄福建省調兵之舉,同日接見蔣渭川,陳儀舉手對天發誓無調兵之事,一定和平解決。陳誠當時已規劃由整編21師劉雨卿部向基隆進軍,憲兵第4團駐福州第3營回台灣歸制,憲兵第21團駐福州一營,限3月7日起自上海和福州運往基隆。

3月6日陳儀再函蔣介石,指出此視為有計畫有組織之叛變,如果要保持臺灣是「中華民國的臺灣」,務必派兵先鎮壓,否則可能走向獨立或由國際託管。3月7日再請求增派更多兵力,強調台灣人已然「叛亂」。蔣氏雖不滿陳儀,但亦堅定相信非鎮壓不可,對外亦口徑一致稱「奸黨叛亂」。

南京所派增援部隊均由基隆上岸,並以鐵路、空運(赴嘉義水上機場)運輸,負責中南部綏靖、清鄉。憲兵第4團第3營和第21團1營率先抵台,3月8日晚間10點登陸,3月9日早上陳儀即宣布台北、基隆進入戒嚴。另12日憲兵第20團再一營抵台。

同日,劉雨卿奉蔣介石密令,搭美齡號專機抵松山機場,轉交蔣介石親筆信,指示陳儀先容忍各項政經要求作為緩兵之計,減緩暴動氣勢,待大軍抵台即可根本解決,並增派海軍以確保港口運輸安全,並轉達美國大使已訓令領事不得袒護臺灣人一事,處理時不要讓美國領事增加反感即可。

亦在當日,整編21師146旅438團主力進入基隆。10日438團餘部、11日436團、12日146旅部、19日145旅435、434團均自基隆登陸,整編21師部隊全部抵台後,保守估計約一萬多人以上。

raw-image


在此期間,13日陳儀再致蔣親筆信,定調二二八事件是奸黨叛國,使南京中央必須介入,並感謝蔣是派兵迅速的關鍵性。蔣初始亦認為是兵力薄弱之故,要趁共黨未深入臺灣即處理好,15日日記亦認為新附之地與邊省全靠兵力維持,最後在31日日記寫下對臺灣的處理結果感到滿意。 

20日陳儀重新發布綏靖計畫,分七區進行綏靖及清鄉。二二八事件在陳儀矇民請兵、蔣氏決斷、軍隊抵台後,因紳士名流、青年學生、一般民眾等臺灣人陸續遭到中國人軍隊殘殺,反抗行動走向結束。而白崇禧來台觀察後,建議維持能夠「鎮壓臺灣人」的軍隊規模,並且在保安警察工作排除臺灣人。

此後駐台部隊規模即維持一個師,並由外省調兵以利安全,不過因中國內戰,中華民國國民黨部隊敗退逃難至台,駐台兵力問題已成過去。從臺灣角度看待的問題是,有百萬中國軍民以統治者之姿態遷入這個兩年前被中國人血腥清洗的島嶼,為台灣人、台灣社會帶來全方面的結構性轉變。而蔣氏年譜與日記所記內容,亦呈現其在二二八事件的首要責任。


論文連結: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sREG_52oCX9cuhS040VjcEvIwAX67n9W/view

 

內容總結
書評
0
/5
avatar-img
不是在買書,就是在買書的路上
99會員
70內容數
書評書介、史普文章、影評隨感、政治時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民進黨如何在1993年攻下台南縣、1997年再下台南市後,將台南由藍轉綠,成為國民黨每選必敗的綠營基地?丁仁方、趙卿惠、李依霖三位研究者這篇〈民進黨地方侍從體制與臺灣基層民主轉型--臺南經驗的啟示〉,從侍從體制變遷視角切入。
5/5書評
朱雲漢教授〈寡佔經濟與威權經濟體制〉針對國民黨戰後的變化,以及如何在不影響經濟成長下,如何巧妙運作、分配政治特權與寡佔經濟資源,搭配統治技術,以此凝聚支持者、掌握社會和籠絡地方派系,做了精闢扼要的敘述。
5/5書評
王業立教授1998年這篇〈選舉、民主化與地方派系〉,著重分析於地方派系的緣起和運作、解嚴前國民黨與其的結盟模式,與民主化後兩者的互動、地方派系體質與運作模式的轉變,特別是1997年修憲精省後的結構性轉變,而其擔憂現象,也逐漸成真。 地方派系特性 本文首先回顧派系的誕生與特性。派系源自於日治時代的
5/5書評
民進黨如何在1993年攻下台南縣、1997年再下台南市後,將台南由藍轉綠,成為國民黨每選必敗的綠營基地?丁仁方、趙卿惠、李依霖三位研究者這篇〈民進黨地方侍從體制與臺灣基層民主轉型--臺南經驗的啟示〉,從侍從體制變遷視角切入。
5/5書評
朱雲漢教授〈寡佔經濟與威權經濟體制〉針對國民黨戰後的變化,以及如何在不影響經濟成長下,如何巧妙運作、分配政治特權與寡佔經濟資源,搭配統治技術,以此凝聚支持者、掌握社會和籠絡地方派系,做了精闢扼要的敘述。
5/5書評
王業立教授1998年這篇〈選舉、民主化與地方派系〉,著重分析於地方派系的緣起和運作、解嚴前國民黨與其的結盟模式,與民主化後兩者的互動、地方派系體質與運作模式的轉變,特別是1997年修憲精省後的結構性轉變,而其擔憂現象,也逐漸成真。 地方派系特性 本文首先回顧派系的誕生與特性。派系源自於日治時代的
5/5書評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不知道槍聲響起的那天,時間是不是過得特別漫長?就像走進他的故居,用來辦公與就寢的二樓小室,透過毛玻璃的光線,目前只放著一張他與妻的合照。 最後他拒絕被黑布蓋頭,對著武裝士兵以日語高喊:「台灣人,萬歲!」,是湯德章在被行刑前歷史性的重要一幕。
只要有家與土地就好。由於有很多優秀的孩子,就算物品被拿走也沒關係,我的冤罪,以後會昭明。
台灣新文化運動的成功,卻造成了二二八的大挫敗。同文同種並不代表不會兵戎相向,民主自由法治才是王道。
不知道槍聲響起的那天,時間是不是過得特別漫長?就像走進他的故居,用來辦公與就寢的二樓小室,透過毛玻璃的光線,目前只放著一張他與妻的合照。 最後他拒絕被黑布蓋頭,對著武裝士兵以日語高喊:「台灣人,萬歲!」,是湯德章在被行刑前歷史性的重要一幕。
只要有家與土地就好。由於有很多優秀的孩子,就算物品被拿走也沒關係,我的冤罪,以後會昭明。
台灣新文化運動的成功,卻造成了二二八的大挫敗。同文同種並不代表不會兵戎相向,民主自由法治才是王道。